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公民权——一种社会学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窦影 《社科纵横》 2009年第10期75-77,共3页
文化公民权的研究视角是最近20年才发展起来的,它先从西方开始,逐渐扩展到整个学术界,主要是以公民权加以文化的维度补充而完善起来的,主要研究议题包括文化多样性、性别、教育等问题,是当前研究社会不平等、文化多元化等领域的新视角... 文化公民权的研究视角是最近20年才发展起来的,它先从西方开始,逐渐扩展到整个学术界,主要是以公民权加以文化的维度补充而完善起来的,主要研究议题包括文化多样性、性别、教育等问题,是当前研究社会不平等、文化多元化等领域的新视角和分析框架,同时对学界的研究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公民权 权利 责任 多元化
下载PDF
从文化公民权角度看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窦影 《兰州学刊》 2007年第1期206-208,83,共4页
目前我国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但同时也出现了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这种产业化应该是部分产业化,否则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从文化公民权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强调保障公民平等使用物质与符号资源的权利,同... 目前我国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但同时也出现了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这种产业化应该是部分产业化,否则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从文化公民权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强调保障公民平等使用物质与符号资源的权利,同时提倡文化权的实践,要以公民的身份而非消费者的身份参与到高等教育中,以人民的基本权利而非市场权利看待人民和教育之间的关系,这样更有利于平等,多元的社会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公民权 高等教育 产业化
下载PDF
“公共领域”与文化公民权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慧勇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39-42,48,共5页
文化研究在近些年来越来越关注政治经济学层面,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公民的文化公民权问题。如果哈贝马斯理想的"公共领域"能够得以建立的话,那么文化公民权也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实现。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qu... 文化研究在近些年来越来越关注政治经济学层面,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公民的文化公民权问题。如果哈贝马斯理想的"公共领域"能够得以建立的话,那么文化公民权也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实现。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逐渐被政治和经济语言所劫持,公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的权利因此受到侵犯。哈贝马斯式的批判理想一方面可以制衡新媒体的市场理性,保持文化研究的批判性,另一方面在政治上也推动了公民权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文化公民权 文化研究
下载PDF
文化公民权视野下的老年人社区文化建设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卉 《特区经济》 2014年第8期27-30,共4页
在老年人社区文化建设中,既有的研究理论往往从文化养老的"需求—供给"角度出发,把老年人视为精神文化的"消费者",而把政府视为"提供者",忽视了老年人作为一个整体的公民群体应享、参与、生产及政策过程... 在老年人社区文化建设中,既有的研究理论往往从文化养老的"需求—供给"角度出发,把老年人视为精神文化的"消费者",而把政府视为"提供者",忽视了老年人作为一个整体的公民群体应享、参与、生产及政策过程建构等方面的内涵。为此,老年人社区文化建设要有一个研究视角的根本转换,要从被动的居民消费者转为积极的公民行动者,即文化公民权的视角。文化公民权通过强调老年人文化应享权、文化参与、文化建构、文化责任及其文化政策制定等,赋予了老年人积极行动者的角色,为老年人文化认同、生产和构建共同体提供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公民权 老年人 社区文化
下载PDF
文化公民权之理念与实践
5
作者 陳其南(Chi-Nan Chen) 劉正輝(Cheng-Hui Liu) 《國家政策季刊》
文建会於2004年提出「文化公民权运动」的政策概念,主要即认为中央及地方政府皆有责任提供足够的文化艺术资源,满足各地公民共享文化的权利,全体公民对於文化艺术活动、资源、资产与发展,亦应承担起参与、支持、维护与推动的责任,... 文建会於2004年提出「文化公民权运动」的政策概念,主要即认为中央及地方政府皆有责任提供足够的文化艺术资源,满足各地公民共享文化的权利,全体公民对於文化艺术活动、资源、资产与发展,亦应承担起参与、支持、维护与推动的责任,进而落实每一个公民在文化艺术与审美资质上的提昇,并成为建立文化国家的基础条件与普遍共识。 在具体实践方面除配合行政院推动「台湾健康社区六星计画」,扩充社区总体营造工作面向与影响范围,也与「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合作,希望透过目前广布全国80多所社区大学的教育课程与活动基础,积极推动社区营造、公民美学、生活剧场等文化传习工作;同时,对於文化资产保护的工作上,亦希望藉由「文化资产守护网」的建立,提供民众参与文化资产保存的工作机会;有关精致艺术范畴,期盼透过社区剧场、视觉艺术博览会、表演艺术博览会、与青少年表演艺术中心之推动,积极辅导全国各级学校成立表演团队,进而在共同创作、演出的过程中,充实美学素养,养成参与艺术活动,投入艺术活动的兴致与热情,同时,透过全国好书交换日活动,更进一步平衡城乡之间的文化资源与活动参与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公民 文化公民 公民社會 文化資產 表演藝術
全文增补中
文化公民权与当代城市治理策略
6
作者 任珺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CSSCI 2014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本文简要梳理了文化公民权理念在当代文化政策中的发展,探讨了当前中国大陆地区文化政策的执行并落实文化权利的保障措施,及未来工作的重点。公民文化参与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公民参与文化领域公共政策决策过程及公共治理活动的行为,是参... 本文简要梳理了文化公民权理念在当代文化政策中的发展,探讨了当前中国大陆地区文化政策的执行并落实文化权利的保障措施,及未来工作的重点。公民文化参与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公民参与文化领域公共政策决策过程及公共治理活动的行为,是参与式治理视野下文化公民权的深层发展。城市更新运动中地方性文化治理强调了公民文化参与、基层赋权、自治管理,注重社会网络的建立,是文化公民权在当代城市治理策略中运用的重要体现。基于以上理论探讨,以保障文化公民权为内容的深圳城市治理策略为案例,探讨市民文化权利与责任意识培育及针对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生活参与障碍消除的路径,分析其中透露的实践意义、问题及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公民权 文化政策 文化治理 城市农民工群体
原文传递
艺术的规矩:澳大利亚的“文化公民权”及多元文化美学(英文)
7
作者 王一燕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08年第2期248-264,共17页
本文旨在审视澳大利亚主流社会的"口味独裁"与澳籍华裔艺术家创作实践两者之间的互动。通过深入探讨澳籍华裔艺术家的创作及其作品在澳洲的收受,本文认为:澳籍华裔艺术家在澳洲大有成功机会,但作为移民艺术家,其作品是由澳洲... 本文旨在审视澳大利亚主流社会的"口味独裁"与澳籍华裔艺术家创作实践两者之间的互动。通过深入探讨澳籍华裔艺术家的创作及其作品在澳洲的收受,本文认为:澳籍华裔艺术家在澳洲大有成功机会,但作为移民艺术家,其作品是由澳洲主流社会用其惯用标准来衡量的,与此同时,"中国特色"在澳籍华裔艺术家的作品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准则 文化公民权 澳籍华裔艺术家
原文传递
论多元化国家的实现:从多元文化公民权出发的讨论 被引量:2
8
作者 曹何稚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37,共8页
同质预设与异质现实的矛盾是民族国家的根本问题。现代社会要与自身的内部多样性和解,必须在本质上超越这一范式。公民国家和多元文化主义作为回应这一问题的两种主要方案,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分别抓住了多元现代国家的一个面向,但二者都... 同质预设与异质现实的矛盾是民族国家的根本问题。现代社会要与自身的内部多样性和解,必须在本质上超越这一范式。公民国家和多元文化主义作为回应这一问题的两种主要方案,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分别抓住了多元现代国家的一个面向,但二者都未能彻底走出民族国家困境。而威尔·金里卡的多元文化公民权理论通过把文化性纳入政治本身,将多元文化主义与公民制度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提出了一种真正超越了民族国家的新的国家形式。但多元文化公民权无法保证多元化国家的团结,这需要公民宗教和宪法爱国主义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多元化国家 多元文化公民权 宪法爱国主义
原文传递
台湾文化权落实之研究:以文化参与实证调查为例
9
作者 劉宜君(I-Chun Liu) 王俐容(Li-Jung Wang) 《國家與社會》
随着2009年国际人权日(12月10日)台湾政府宣告二大国际人权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协约」施行法正式生效,文化权的概念也将在法律、文化政策中受到更多的重视。由於文化的概念过於模糊、不易掌握... 随着2009年国际人权日(12月10日)台湾政府宣告二大国际人权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协约」施行法正式生效,文化权的概念也将在法律、文化政策中受到更多的重视。由於文化的概念过於模糊、不易掌握,使得文化权相对於经济权、政治权的概念亦较为广泛,包含文化参与、文化消费等。有监於文化参与权是所有人文化权利的基本权,呼应世界人权宣言的第27条,视为文化权中最为重要的权利。本研究聚焦於文化参与面向的评估。本研究以全国民众为对象进行文化参与之实证调查,并辅以重要文化行政官员与艺术工作人员的访谈分析,以了解台湾民众文化参与的状况、偏好与差异原因。研究发现受限於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与城乡差距的影响,弱势团体的文化参与权难以具体落实,因此,政府在相关法律与文化政策上,一方面提供完整的文化权利的保障;一方面降低文化参与的不平等,据以保障民众的文化参与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公民 文化參與 文化政策
全文增补中
父母期望的自证预言效应 农民工子女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高明华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8-163,共26页
自证预言效应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本文在概要评述自证预言概念的缘起、发展及其实现过程的基础上,运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三角测量法,考察了农民工子女的父母期望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认为,父母期望具有强有力的... 自证预言效应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本文在概要评述自证预言概念的缘起、发展及其实现过程的基础上,运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三角测量法,考察了农民工子女的父母期望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认为,父母期望具有强有力的自证性影响。在"父母感知"与"孩子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中,有3/5是源于父母期望的自我证实。研究还发现,亲子沟通质量是父母期望正确性的调节变量,父母期望存在着言语报告和行为表现上的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证预言 三角测量法 反映-建构模型 亲子沟通 文化公民权
下载PDF
“权利时代”的权利话语探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程立显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64,共7页
自由、平等、人权、民主等权利概念所表达的价值观是西方近代文明的产物,但绝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主张一个人有责任不仅为自己而且为每一个履行自己义务的人要求人权和公民权... 自由、平等、人权、民主等权利概念所表达的价值观是西方近代文明的产物,但绝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主张一个人有责任不仅为自己而且为每一个履行自己义务的人要求人权和公民权,追求"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的社会理想。中国近代以来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努力传播自由、平等、人权等新观念、新道德,为中国的权利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倘若缺乏对权利概念的科学态度,没有人权和公民权意识的普及和强化,那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概念 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和谐社会 公民权文化
下载PDF
Society's support for the aged in China:a cultural perspective 被引量:3
12
作者 裴晓梅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This article is concerned with the influence of welfare culture on society's old age support institutions and practice. It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old age support programs in contemporary China from a cultural pe... This article is concerned with the influence of welfare culture on society's old age support institutions and practice. It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old age support programs in contemporary China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in an attempt to revea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cial welfare patterns for the elderly and social policy-makers' conception of social welfare and traditional social welfare culture. What stands in the way of the transition of Chinese social welfare for the elderly fi'om a residual to an institutional model is a value system founded on restrictions and lack of awareness of civil fights. These factors limit the role of social welfare in narrowing the gaps between different social strata in the aged population and lead to inequitable welfare resource distribution. Although an aging population and the diffusion of welfare state culture are pushing the Chinese social welfare system toward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its final establishment still depends on a reexamination by the public and policy-maker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citizens and the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support in old age welfare culture state responsibility residual model civil right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