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再创造与乡村秩序的重构——以清水江下游地区为例
1
作者 王勤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06-112,共7页
以清水江下游多民族互嵌地区为例,讨论在"建设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等政策导向下,国家和政府成为乡村发展的资源注入主体,受民族文化旅游市场的刺激,基于经济和文化资源竞争的地方民众如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 以清水江下游多民族互嵌地区为例,讨论在"建设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等政策导向下,国家和政府成为乡村发展的资源注入主体,受民族文化旅游市场的刺激,基于经济和文化资源竞争的地方民众如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历史记忆,采用文化重构、仪式展演、营造象征权力的空间意象等文化策略,进以编排人群阶序,调试乡村社会秩序,以便获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再创造 秩序重构 乡村社会
下载PDF
“石头”的故事:霍克思英译《红楼梦》开卷的跨文化处理 被引量:1
2
作者 蔡新乐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102,共9页
霍克思的《红楼梦》英译由于没有译出关涉"石头"的一段重要文字,故损及叙事的逻辑主线,影响到对这一角色的"通灵"的塑造。事实上,译者的底本选择在处理《石上偈》时也走得太远,所选通行版本并不能体现原文作者的创... 霍克思的《红楼梦》英译由于没有译出关涉"石头"的一段重要文字,故损及叙事的逻辑主线,影响到对这一角色的"通灵"的塑造。事实上,译者的底本选择在处理《石上偈》时也走得太远,所选通行版本并不能体现原文作者的创作意向。这两方面的问题可以总括为:译者过分强调艺术的效果,对文化意向则不那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克思 “石头” 文化再创造
下载PDF
稻城阿西土陶的当代实践——生产经营方式变迁研究
3
作者 喻雨田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传统的阿西土陶和藏族地区其他原始低温土陶一样,是满足老百姓日常生活需要的重要资源。如今,阿西土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当地官方的高度重视,地方政府着力将其打造为一个地方性文化品牌。随着稻城亚丁旅游业兴起,阿西土陶作为旅... 传统的阿西土陶和藏族地区其他原始低温土陶一样,是满足老百姓日常生活需要的重要资源。如今,阿西土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当地官方的高度重视,地方政府着力将其打造为一个地方性文化品牌。随着稻城亚丁旅游业兴起,阿西土陶作为旅游产品被推向旅游市场。阿西土陶传统的自产自销式生产经营模式以及消费市场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来看,阿西土陶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不再是制陶工匠个体选择的单一力量努力的结果,而是与消费者(市场)、地方政府以及其他诸多因素合力行动,才得以实现其文化载体的再生产。本文重点分析阿西土陶从过去到现在的生产经营、消费市场变迁情况,来考察阿西土陶在当代社会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西土陶 生产经营方式 变迁 文化再创造
下载PDF
论儒家文化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变异 被引量:1
4
作者 库晓慧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0年第2期86-89,共4页
儒家文化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长期的文化交流过程中,被少数民族文化吸收,发生融合,同时被赋予民族特色,促进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再创造。本文从总体上考察儒家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系列变异过程和变异类型,即从作为知识,到作... 儒家文化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长期的文化交流过程中,被少数民族文化吸收,发生融合,同时被赋予民族特色,促进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再创造。本文从总体上考察儒家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系列变异过程和变异类型,即从作为知识,到作为尝试,再到成为习惯的变异过程;既保留内容又保留形式的原初变异类型、保留形式而内容变化或保留内容而形式变化的初步变异类型、内容形式完全本土化民族化的完全内化的变异类型。强调在建设现代文明的今天,应从少数民族文化存留的儒家文化中吸收精华,汲取有效资源,以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 文化交流 文化变异文化再创造
下载PDF
现代陶艺与传统文化资源的思考
5
作者 韩添任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2003年第6期57-58,共2页
站在民族文化发展的立场,寻求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活力。就现代陶艺的当代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传统文化的再创造及融合发展的趋势等方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 现代陶艺 传统文化资源 文化融合 文化再创造
下载PDF
浅析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
6
作者 戴乐平 杜楠 《才智》 2011年第17期234-235,共2页
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悠久频繁,影响广泛深刻,成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特例。中国古代文化,在东方居于领先的地位,所以古代的中日文化交流,主要是日本向中国学习。中华文化的因素逐步渗透到日本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 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悠久频繁,影响广泛深刻,成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特例。中国古代文化,在东方居于领先的地位,所以古代的中日文化交流,主要是日本向中国学习。中华文化的因素逐步渗透到日本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日本人在学习、接受和吸收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根据本民族的传统对其进行改造和再创造,使之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在某些领域内又对中国文化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因素 文化交流 文化渗透和吸收 文化改造和创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