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化区隔视角的城市文化消费政策社会效益实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1
作者 贾子璇 张敏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30,共9页
城市文化消费政策面临公共投入增加而社会效益下降的问题,特别是在促进消费公平和扩大消费群体方面收效甚微。已有研究较少从文化消费的社会不均衡性以及文化消费机制角度讨论文化政策的社会效益。文章根据布尔迪厄实践理论和文化区隔... 城市文化消费政策面临公共投入增加而社会效益下降的问题,特别是在促进消费公平和扩大消费群体方面收效甚微。已有研究较少从文化消费的社会不均衡性以及文化消费机制角度讨论文化政策的社会效益。文章根据布尔迪厄实践理论和文化区隔理论构建城市政策与文化区隔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研究城市文化消费政策对居民的文化区隔的增强或减缓作用以检验城市文化消费政策的社会效益。以南京市文化消费补贴政策为例,基于对南京市典型社区的居民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市文化消费补贴政策加深了文化区隔。文化消费实践受惯习影响,南京市主要面向高雅文化的补贴政策,强化了高雅文化消费主体的消费实践,即促进原本文化杂食性较高的群体进行高雅文化消费,没能有效引导文化消费弱势群体参与高雅文化消费,未能显著改变这类群体文化杂食性低的状况。基于该研究结果,文章认为通过调节文化消费补贴的活动类型使之面向更广的文化受众有助于缓解文化区隔,扩大文化消费政策的受益面,促进文化消费的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政策 文化区隔 文化消费补贴 文化杂食性 文化资本
下载PDF
“文化区隔”与底层教育的污名化 被引量:9
2
作者 安超 康永久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48-57,共10页
以布迪厄为代表的文化区隔学派在揭示教育与阶层再生产的对应关系上有很强的解释力,但其建构的概念化、类型化、标签化的养育文化研究容易忽视中国本土社会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以及养育互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情境性,从而出现了贬抑底层养... 以布迪厄为代表的文化区隔学派在揭示教育与阶层再生产的对应关系上有很强的解释力,但其建构的概念化、类型化、标签化的养育文化研究容易忽视中国本土社会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以及养育互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情境性,从而出现了贬抑底层养育文化和教育智慧的倾向。本研究认为,阶层教育学派的研究渐趋变成只有"阶级",没有"教育"的学问;只有"结构",没有"个体"的学问;只有"斗争",没有"融合"的学问;只有"区隔"没有"普遍人性"的学问,亟需新的理论理解和视角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教育学 平民教育 文化区隔 文化污名 主体性教育智慧
下载PDF
文化区隔与趣味判断:布尔迪厄的文化区隔理论及其美学批判 被引量:7
3
作者 段吉方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5-181,共7页
法国理论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社会学的文化区隔理论。这种文化区隔理论将美学、社会学与文学研究融为一体,在美学研究中植入文化趣味、文化需要、审美配置等社会属性,体现了一种新的美学理论状貌。布尔迪厄的文... 法国理论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社会学的文化区隔理论。这种文化区隔理论将美学、社会学与文学研究融为一体,在美学研究中植入文化趣味、文化需要、审美配置等社会属性,体现了一种新的美学理论状貌。布尔迪厄的文化区隔理论在当代美学视野中重新提出趣味批判观念,体现了对传统美学理论的反拨和新的“大众”美学的重新建构,展现了文化批判理论在当代美学研究中新的走向与理论形态。布尔迪厄的文化区隔和趣味判断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资本和审美配置的再生产机制而言的,文化资本研究本身包含了生产、审美、政治与伦理等多重理论意涵,文化资本从生产传播机制融入文化心理、情感与经验,已经演变为一种新的审美体验形式。在当代社会,这种审美体验形式正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让审美趣味及其文化区隔的作用更加明显,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双向连接的,体现出当代社会审美生产关系的新变化,这些新变化恰恰是当代美学研究需要认真对待的内容,也是布尔迪厄提出的所谓重建一种“大众”美学的希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迪厄 文化资本 文化区隔 趣味判断
下载PDF
阶层化与文化区隔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煜婷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4年第4期32-34,共3页
文化区隔既是社会区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分层的产物。关于阶层化与文化区隔的理论争论,主要集中于文化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文化阶层化和文化大众化之间的争论。文化区隔主要基于身份、空间和制度三个维度产生的,并通过对媒介的选择和... 文化区隔既是社会区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分层的产物。关于阶层化与文化区隔的理论争论,主要集中于文化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文化阶层化和文化大众化之间的争论。文化区隔主要基于身份、空间和制度三个维度产生的,并通过对媒介的选择和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化 社会区 文化区隔
下载PDF
文化区隔与政治分离——反思民族主义多元文化论
5
作者 林超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7-52,74,共7页
民族主义多元文化论是建立在民族主义基础上的多元单一文化论,它把原本主张文化自由与文化包容的多元文化主义简单化和狭隘化了。民族主义多元文化论通过浓墨重彩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诉诸单一文化身份归类和主张建立以社群为基础的... 民族主义多元文化论是建立在民族主义基础上的多元单一文化论,它把原本主张文化自由与文化包容的多元文化主义简单化和狭隘化了。民族主义多元文化论通过浓墨重彩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诉诸单一文化身份归类和主张建立以社群为基础的排他性自治政府的制度安排,而人为固化了民族文化间的差异。这种做法既无视文化之间的普遍联系与交流融合的客观实际,也严重干扰了个体的文化自由;不仅无助于实现多族群社会的多元和谐与差异共存,也极易产生事实上的文化"隔离",进而诱发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多元文化 文化区隔 政治分离
下载PDF
农民工随迁子女文化区隔现状及其突破——基于对北京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活动的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宜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6年第1期5-9,共5页
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生活中处于边缘地位,遭遇着文化区隔问题。为调查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中的教育问题以及他们在城市的生活状态,本文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对北京市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活动进行长期的田野调查,研究显示:农民工随迁子... 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生活中处于边缘地位,遭遇着文化区隔问题。为调查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中的教育问题以及他们在城市的生活状态,本文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对北京市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活动进行长期的田野调查,研究显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主要面临着制度区隔、空间区隔、文化/心理区隔等三种文化区隔问题。打破文化区隔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力量,学校、教师、同辈群体、农民工随迁子女自身都应不懈努力,共同为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随迁子女 文化区隔 制度区 空间区 文化/心理区
下载PDF
差异与区隔——对某市Z小学随迁子女文化区隔的田野调查
7
作者 周宜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24,共7页
差异和区隔是一对关系密切的概念。由于不同的地域、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背景,随迁子女在学校表现出同北京孩子或相互之间的差异,随迁子女在城市面临的文化区隔问题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对北京市Z... 差异和区隔是一对关系密切的概念。由于不同的地域、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背景,随迁子女在学校表现出同北京孩子或相互之间的差异,随迁子女在城市面临的文化区隔问题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对北京市Z小学进行了长期的田野调查,研究表明:随迁子女差异的文化表象主要体现为身份差异、家庭差异、个体差异,在差异的影响下,随迁子女面临着:升学困境与制度区隔、群体关系与心理区隔、家校互动中的交往区隔。差异将走向何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迁子女 差异 文化区隔
下载PDF
城市语言与城市文化区隔
8
作者 徐梅 《都市文化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121-129,共9页
城市语言与城市文化区隔具有紧密关联。语言是文化区隔的重要表征,同时又是文化区隔的一种导因。当前中国城市语言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造就了一个丰富的话语世界。它将原有区隔消解、掩盖,又催生了新的文化区隔。城市语言对城市文化区... 城市语言与城市文化区隔具有紧密关联。语言是文化区隔的重要表征,同时又是文化区隔的一种导因。当前中国城市语言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造就了一个丰富的话语世界。它将原有区隔消解、掩盖,又催生了新的文化区隔。城市语言对城市文化区隔的影响,首先是由城市生活的符号化特征决定的;其次是符号所包含的主体意图具有推动力;第三是语言的符号本性形成了现实张力。了解城市语言与城市文化区隔的构成规律,可以使我们更多地理解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化;从语言学角度还可以获得同质语言研究所不能获得的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语言学 城市语言 城市文化区隔
原文传递
文学的城市:空间区隔与文化区隔
9
作者 南帆 《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12期51-53,共3页
一“空间”话题引起广泛的兴趣,显然与一种认识密切相关:空间始终与文化观念存在互动。空间并非均质的、恒定的、事先设置的,不同的历史主体可能生产出不同的空间。现今的空间内部填满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关系。从福柯、哈维到雷蒙... 一“空间”话题引起广泛的兴趣,显然与一种认识密切相关:空间始终与文化观念存在互动。空间并非均质的、恒定的、事先设置的,不同的历史主体可能生产出不同的空间。现今的空间内部填满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关系。从福柯、哈维到雷蒙·威廉斯、弗·詹姆逊、爱德华·萨义德,众多思想家不仅围绕这种认识展开工作,而且带动这种认识迅速扩散到文学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区隔 詹姆逊 雷蒙·威廉斯 空间区 非均质 社会关系 观念存在
原文传递
新媒体环境下饭圈文化的区隔与破解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达威 高智晖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93,共4页
饭圈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迫切需要多元视角的系统研究。本文以文化区隔为理论基础,从新媒体环境的传播视角出发,通过考察新媒体环境生成的偶像异化、粉丝非理性、群体极化三个饭圈文化特征,着力发掘饭圈文化造成的情感模因、圈层争夺... 饭圈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迫切需要多元视角的系统研究。本文以文化区隔为理论基础,从新媒体环境的传播视角出发,通过考察新媒体环境生成的偶像异化、粉丝非理性、群体极化三个饭圈文化特征,着力发掘饭圈文化造成的情感模因、圈层争夺、技术支配三个文化区隔特征,并提出破解区隔的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饭圈文化 文化区隔 破解
下载PDF
逆社会时钟:空巢青年“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与“自主性”形塑——基于社会时间的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敦福 郭宏斌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7,85,共7页
引导民众的生活方式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亲环境方向转变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项重大课题实践。青年作为消费主力,无论是低碳消费“买”的前半程做法,或是“弃”的后半程实践,共同构成了对青年低碳生活方式的完整理解。相较... 引导民众的生活方式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亲环境方向转变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项重大课题实践。青年作为消费主力,无论是低碳消费“买”的前半程做法,或是“弃”的后半程实践,共同构成了对青年低碳生活方式的完整理解。相较于可见、充满快感的物品消费与服务,“生活垃圾分类”常常因为欠佳的身体体验而被有意无意地遮蔽与忽略。文章基于社会时间视角,通过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对空巢青年“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及其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展开研究,发现情景结构中的正式制度和时间结构虽然对青年的“生活垃圾分类”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但是时间因素最为关键。空巢青年“生活垃圾分类”的动力不仅在于为个体存在赋予满足感和成就感,实现其作为个体精神在物质边界的延伸,更在于用行动建构个体的时间自主性,形成有效的身份区隔。空巢青年的“生活垃圾分类”实践既是对“有闲”的注解与自我呈现,更是通过社会时间形塑了一种对他群体的文化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消费 空巢青年 社会时间 时间自主性 文化区隔
下载PDF
东方甄选"文化带货"的破层出圈之路论析
12
作者 赵雨佳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5期215-217,共3页
随着网络直播行业及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商直播行业发展势头迅猛,"直播+"的兴起引领跨界合作风潮,更多的行业开始采取"直播+带货"等形式来销售产品,从而为自身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东方甄选"直... 随着网络直播行业及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商直播行业发展势头迅猛,"直播+"的兴起引领跨界合作风潮,更多的行业开始采取"直播+带货"等形式来销售产品,从而为自身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东方甄选"直播间凭借知识传播突出重围,被称为"最有文化的直播间".直播经济是商业的第三次革命,新东方开启的双语直播模式迎合了我国电商平台和直播技术发展的大势,教培老师知识面广、能言善谈的特点搭配直播间"清风拂面"的风格,让东方甄选的直播间具备了一般意义上的纯商业化直播间无法企及的文化底蕴,在销售商品的同时为观众提供"学习式体验",成为直播带货中的一股清流,为直播带货创造了一个新的场域,塑造和引领了新的文化消费生态.文章从情感消费和文化区隔两个方面出发,分析该现象的背后成因,同时对东方甄选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为当前直播带货行业存在的过度娱乐化、商业化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与路径,使网络直播真正成为网络文化的传播渠道,实现网络直播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消费 文化区隔 东方甄选 文化带货
下载PDF
区隔与融合:城市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阶层分化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苏鸿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10,共6页
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状态与其社会经济地位紧密相关。通过对广州市2047个家长样本的调查,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具有深刻影响,具体表现在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存在显著的职业差异、学历差异和收入差异。运用布迪厄的&qu... 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状态与其社会经济地位紧密相关。通过对广州市2047个家长样本的调查,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具有深刻影响,具体表现在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存在显著的职业差异、学历差异和收入差异。运用布迪厄的"区隔"理论进行分析,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文化区隔。为消除社会分化导致的文化区隔,有必要加强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并且在家长教育工作中着力关注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家长家庭教育素养 文化区隔
下载PDF
知识磁力视角下书店空间设计失磁现象及其内因解析
14
作者 吴青 夏晋 聂进臻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1期99-103,共5页
书店作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是公民心中的“文化绿洲”,折射出城市的精神风貌,是城市文化的关键载体。书店应充分发挥其知识载体的作用,利用知识的磁性吸引读者,同时留住读者。针对当下书店空间设计的困境,通过对知识磁力概念及其生成逻... 书店作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是公民心中的“文化绿洲”,折射出城市的精神风貌,是城市文化的关键载体。书店应充分发挥其知识载体的作用,利用知识的磁性吸引读者,同时留住读者。针对当下书店空间设计的困境,通过对知识磁力概念及其生成逻辑进行解读,文章提出书店的“场、体、力、性”四字概念,从精神形象、物质形式、商业价值三方面论述了当下书店的生存状况,分析书店空间设计转型过程中的文化悖论,探讨当下书店的空间设计转型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磁力 引力失衡 转型研究 文化区隔 空间设计
下载PDF
小镇青年文化消费的演化及其逻辑 被引量:31
15
作者 蒋淑媛 罗娴妮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12,共9页
作为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符号,小镇青年曾经是被淹没在城乡二元对立结构中的社会阶层。在社会普遍认知中,有着对其文化消费偏好的刻板印象:文化惯习上有着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文化品味停留在对流行、时尚的追随和模仿层面,文化空间... 作为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符号,小镇青年曾经是被淹没在城乡二元对立结构中的社会阶层。在社会普遍认知中,有着对其文化消费偏好的刻板印象:文化惯习上有着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文化品味停留在对流行、时尚的追随和模仿层面,文化空间主要是歌舞厅、录像厅等大众娱乐场所,媒介形象呈现出缺乏审美、落伍土气的群体特征。而在新媒介环境下,小镇青年通过文化消费重新进行身份的建构,在消费时序上实现了同步性,在消费形态上实现了多样化,在消费场景上实现了实体空间的升级换代,并追求网络虚拟场域中的体验感,在消费行为上实现了由被动接受者向生产型消费者的转变。这其中的演化逻辑主要是城镇化建设造成了社会空间的分化并加速了社会流动,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消弭了知识鸿沟,经济资本推动了文化符号的重构。但在社会变革不断深入和新技术革命还将继续影响小镇青年文化消费的趋势下,有必要警惕经济资本对于小镇青年文化偏好的绑架和文化消费能力的制约,深度挖掘小镇青年文化需求的同时要给予正面积极引导,从而带动全社会的文化消费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镇青年 文化区隔 文化消费
下载PDF
音乐流媒体传播中的隐性劳动、喜好构建与调适逻辑
16
作者 徐晓枫 《全媒体探索》 2023年第5期137-138,共2页
社交媒体时代,用户聚集在音乐流媒体平台上参与互动、获得资源,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隐性劳动和喜好构建。以隐性劳动制造的功利性数据流侵占创造性的音乐“内容流”,以“个性化”和“品味”造就刺激消费的文化圈层,是导致音乐平台原... 社交媒体时代,用户聚集在音乐流媒体平台上参与互动、获得资源,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隐性劳动和喜好构建。以隐性劳动制造的功利性数据流侵占创造性的音乐“内容流”,以“个性化”和“品味”造就刺激消费的文化圈层,是导致音乐平台原创内容质量日渐低下和传统文化传承传播困难的主要原因。音乐流媒体传播中,唯有对数据功利性进行拆解,对文化区隔进行规范和引导,制定主动的调适逻辑方能走出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媒体平台 数字劳动 文化区隔 喜好构建
下载PDF
趣味区隔与物质文化的流行——以汾型酒沿“黄金茶路”的扩散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万里 王俊雅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2-127,共6页
以中国名酒汾酒从一种地方社会的审美趣味到获得全国范围内的流行为例,探讨趣味区隔形成、消解及物质文化流行的逻辑。汾酒文化审美趣味的形成是汾酒工艺与汾阳地方共同体诚信义利精神、契约文化相契合的结果。山西商帮团体的兴起使得... 以中国名酒汾酒从一种地方社会的审美趣味到获得全国范围内的流行为例,探讨趣味区隔形成、消解及物质文化流行的逻辑。汾酒文化审美趣味的形成是汾酒工艺与汾阳地方共同体诚信义利精神、契约文化相契合的结果。山西商帮团体的兴起使得对汾酒的审美配置进一步升华,汾酒文化也进一步融入商帮文化当中,具有了阶层区隔的意涵。而伴随着山西商帮沿"黄金茶路"的扩散,不同阶层对晋商文化的认同通过对汾型酒的不断"模仿"和"区分"得以体现,饮用汾酒也逐渐成为高雅趣味的象征。研究发现,物性与地方文化的契合是形成趣味区隔的重要因素,而伴随着物质文化突破地域和阶层,最初区隔的意义被逐渐消解,文化认同取代物性契合成为物质文化流行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趣味 物质文化 文化区隔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中国民族地区的语言区域与语言应用模式论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戎 《语言战略研究》 2016年第1期16-24,共9页
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在语言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给各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带来障碍。为改善这种状况,国家在积极推动边疆地区的"双语教育"。为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和民间的语言学习发展趋势,以便国家做出更合理的规划,本文提出&qu... 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在语言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给各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带来障碍。为改善这种状况,国家在积极推动边疆地区的"双语教育"。为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和民间的语言学习发展趋势,以便国家做出更合理的规划,本文提出"族群文化区隔"这一概念,并根据多民族聚居区各族人口比例这一指标提出多种实用性语言组合的"生活语区"与"学习与就业语区"的概念,进而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其下属的喀什地区为例说明了这一组概念的实际应用。可为在每个具体地区和基层学校因地制宜地推行双语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差异 族群文化区隔 生活语区 学习与就业语区
下载PDF
怀旧与想象:透视土味视频中的青年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国泰 潘子彬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10,共4页
土味视频是一类借助短视频软件平台,传播城乡品味和非主流文化的视频总称。土味视频以其独特的音乐、服饰和表演风格成为"90后"青年人怀旧的途径和方式。土味视频的火热传播体现了青年人的文化追忆和自我表达,但其低俗和夸张... 土味视频是一类借助短视频软件平台,传播城乡品味和非主流文化的视频总称。土味视频以其独特的音乐、服饰和表演风格成为"90后"青年人怀旧的途径和方式。土味视频的火热传播体现了青年人的文化追忆和自我表达,但其低俗和夸张的表现风格,容易造成观看者的审美意趣偏离,从而使人难以关注到视频内容所体现的城乡文化对立和乡村文化区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表达 土味视频 怀旧 农村文化区隔
下载PDF
论社会阶层分化中的时尚与审美趣味
20
作者 熊心宇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4期38-40,共3页
时尚的研究不仅仅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学问题,与社会阶层息息相关。由于不同社会阶层的经济和文化货币的基础形成了审美趣味的差异,在这样的条件下,时尚必将走向一种求新和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寻求在差异与同一中的共存。而在当代... 时尚的研究不仅仅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学问题,与社会阶层息息相关。由于不同社会阶层的经济和文化货币的基础形成了审美趣味的差异,在这样的条件下,时尚必将走向一种求新和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寻求在差异与同一中的共存。而在当代,社会阶层的边界不再明显,时尚的传播方式也随之得到改变,当代的时尚既对传统的社会阶层进行了解构,从而又推动和建构了新的社会阶层,同时新的社会分层也影响着时尚继续走向求新和变化的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尚 社会阶层 审美趣味 文化区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