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语、译语文化之间的不对称性是译者面临的难题之一,也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史记》的两个译本,即美国汉学家Burton Watson英译的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和William H.Nienhauser,Jr.英译的The Grand Scribe’s Re...源语、译语文化之间的不对称性是译者面临的难题之一,也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史记》的两个译本,即美国汉学家Burton Watson英译的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和William H.Nienhauser,Jr.英译的The Grand Scribe’s Records为语料,分析两位译者在向英语读者译介《史记》时,如何处理源语中的道家思想和译语文化之间的不对称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均采用了文化协调策略,但两个译本语言又各具特色,其中Watson的译文语言通俗易懂、意义透明,较倾向于译语文化及译语读者,而Nienhauser的译文更忠实于原文信息,更贴近于源语文化。同时,译文的语言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译者在翻译目的及译文读者取向上的不同。展开更多
文摘源语、译语文化之间的不对称性是译者面临的难题之一,也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史记》的两个译本,即美国汉学家Burton Watson英译的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和William H.Nienhauser,Jr.英译的The Grand Scribe’s Records为语料,分析两位译者在向英语读者译介《史记》时,如何处理源语中的道家思想和译语文化之间的不对称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均采用了文化协调策略,但两个译本语言又各具特色,其中Watson的译文语言通俗易懂、意义透明,较倾向于译语文化及译语读者,而Nienhauser的译文更忠实于原文信息,更贴近于源语文化。同时,译文的语言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译者在翻译目的及译文读者取向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