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文化历史语境”与当今中国文化言说者的基本立场 被引量:14
1
作者 牛宏宝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6-102,共7页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文化发展一直摇摆于“中体西用论”和“全盘西化论”之间,其间精神上的痛苦和迷失难以言表。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境呢?只有彻底清理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文化发展所置身其中的话语场所以及该话语场所的基本面,方能从根...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文化发展一直摇摆于“中体西用论”和“全盘西化论”之间,其间精神上的痛苦和迷失难以言表。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境呢?只有彻底清理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文化发展所置身其中的话语场所以及该话语场所的基本面,方能从根底上指出中国文化发展的归路。本文通过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三个个案分析,揭示出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话语场所就是“跨文化历史语境”。因此,摆脱“轴心话语”而走向“跨文化语境”,接受“跨文化历史语境”的重新解释、重新编码和重新配置的结构力量,才能对传统和未来命运作出有效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历史语境 轴心话语 话语事件
下载PDF
“跨文化历史语境”与“影响研究”的方法论规定 被引量:7
2
作者 牛宏宝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18-121,共4页
作为“比较研究”的“影响研究”诞生于“轴心时代”结束之后的“跨文化历史语境”,这个语境对“影响研究”具有方法论的话语规定性。因此,摆脱“轴心话语”,将“比较研究”和“影响研究”置于“跨文化历史语境”之中,不仅是提升国内“... 作为“比较研究”的“影响研究”诞生于“轴心时代”结束之后的“跨文化历史语境”,这个语境对“影响研究”具有方法论的话语规定性。因此,摆脱“轴心话语”,将“比较研究”和“影响研究”置于“跨文化历史语境”之中,不仅是提升国内“比较研究”方法论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领会19世纪以后中国文化深陷其中的世界经验的主要路径。当我们把“影响研究”置于“跨文化历史语境”的时候,就会发现,“影响”是一种经典的阐释学现象。阐释学、知识考古学乃是“影响研究”的根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影响研究 文化历史语境 阐释学
下载PDF
“美术”在东方文化历史语境中的生成 被引量:3
3
作者 林早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1-15,共5页
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美术"译文首现于展览空间并不是一种翻译上的机缘巧合。因为西方现代意义上的"艺术"、"美术",乃是与公共领域内的艺术制度紧密相联的。明了"美术"历史生成... 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美术"译文首现于展览空间并不是一种翻译上的机缘巧合。因为西方现代意义上的"艺术"、"美术",乃是与公共领域内的艺术制度紧密相联的。明了"美术"历史生成的"跨历史文化语境"实践,明了民族国家主体在"跨文化历史语境"实践中的困顿和选择,我们就不难理解中国艺术现代性从一开始就呈现出来的推动国家现代性历程的文化自觉。而这也正是中国现代艺术发展在20世纪后期饱受当代艺术家诟病的向国家意识形态投诚的根源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 文化历史语境 生成
下载PDF
基于历史文化语境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4
作者 李腾飞 冯淑君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202-208,共7页
历史文化语境是指能够帮助理解文言文深层意义的外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概念的集合。借助历史文化语境,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文言文带有文化意味的表达形式,进而理解其深层文化意义。基于历史文化语境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策略主要有:准确... 历史文化语境是指能够帮助理解文言文深层意义的外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概念的集合。借助历史文化语境,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文言文带有文化意味的表达形式,进而理解其深层文化意义。基于历史文化语境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策略主要有:准确把握某些文言字词的特定文化含义,深度理解文言文表达方式的文化意蕴,深刻领会历史语境中的思想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语境 文化含义 文化意蕴 思想文化
下载PDF
历史文化语境下的世界文明——以G.L.狄更生的中国文明观为中心
5
作者 白薇臻 杨莉馨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9-234,共6页
英国学者G.L.狄更生的中国文明观与世界文明观,形成于世纪之交中西方复杂的历史文化语境下。他的中国文明观包括倡导儒家文明的道德价值、伦理体系,谴责西方侵略主义、帝国主义,主张平和冲淡、自然人性的人生哲学。其对中国文明的阐释... 英国学者G.L.狄更生的中国文明观与世界文明观,形成于世纪之交中西方复杂的历史文化语境下。他的中国文明观包括倡导儒家文明的道德价值、伦理体系,谴责西方侵略主义、帝国主义,主张平和冲淡、自然人性的人生哲学。其对中国文明的阐释出自西方反思启蒙现代性的自身需要,对中国的误读也有悖于当时中国的真实境况,这使得他的中国文明观无法摆脱西方本位的他者想象。但在东方之旅后,狄更生修正了自己的观念,提出多元文明间开放包容、互通理解、共谋发展的世界文明观,体现了他知识分子的使命意识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切观照。同时,其主张的世界文明新模式在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的当下,仍具有现实意义和积极价值,值得学者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狄更生 文化历史语境 审美现代性 中国文明观 世界文明观
下载PDF
论“缘情绮靡”生成的历史文化语境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运好 段梦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0-157,192,共8页
"缘情绮靡"是陆机诗学思想的核心,也是历来评价最为歧异的诗学范畴。如果从历史文化语境的角度考查,"缘情"指诗歌的发生过程,"绮靡"是诗歌的审美特征;在理论内涵上,"缘情"是情、志、理的统一,&... "缘情绮靡"是陆机诗学思想的核心,也是历来评价最为歧异的诗学范畴。如果从历史文化语境的角度考查,"缘情"指诗歌的发生过程,"绮靡"是诗歌的审美特征;在理论内涵上,"缘情"是情、志、理的统一,"绮靡"是文辞、音韵、情感的统一。不仅"缘情"说深受佛教"格义"的影响,而且"绮靡"说也烙有佛典文风以及梵呗经音的深刻印记。"缘情绮靡",既植根于魏晋诗学,包涵着对缘诸生命冲动之情的肯定,也凸显了诗歌风格华美,音调圆润,标志着"文学自觉"的深化,且深刻影响了南朝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缘情绮靡 佛教 历史文化语境
下载PDF
历史文化语境与翻译——以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彭劲松 李海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5-138,共4页
翻译受到译者所处历史文化语境的影响;译者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贯穿翻译的全过程。首先,翻译选材同样受译者所处历史文化语境的制约。其次,译者对翻译策略的取舍同样受译者所处历史文化语境的制约。以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翻译... 翻译受到译者所处历史文化语境的影响;译者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贯穿翻译的全过程。首先,翻译选材同样受译者所处历史文化语境的制约。其次,译者对翻译策略的取舍同样受译者所处历史文化语境的制约。以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为例,论述了历史文化语境对翻译的这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历史文化语境 翻译选材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切近中国历史文化语境的教育史研究——以孔子之“学”的阐释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于述胜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8-106,共9页
教育史既是社会科学,也是人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教育史研究应该切近中国历史文化语境,在"入境"、"构境"和"引人入境"上多下功夫。例如,在对孔子之"学"的阐释上,如果超越"规律—原则—方... 教育史既是社会科学,也是人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教育史研究应该切近中国历史文化语境,在"入境"、"构境"和"引人入境"上多下功夫。例如,在对孔子之"学"的阐释上,如果超越"规律—原则—方法"这一技术化进路,在同情与体贴中切近之,我们将会发现:对于孔子来说具有根本意义的"学",并非服于任何外在目的、对象化、工具性的知识活动,而是一个人不断自我超越的生命和生活历程,其间充满了精神张力和乐感韵律。学与不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进入此境;而教,不过是通过在境中言并引人入境,有效介入学者的精神世界,让学者进入居间引发、欲罢不能的状态。"入境"意味着进入时间(历史的时间而非物理的时间),感受并顺应"生命—生活"的节拍,在自我兴发中不断超越既成状态。这其实也是"学习"和"教育"的本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历史文化语境 孔子之“学”
下载PDF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兴起的历史文化语境探析——兼对《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来源的考证 被引量:6
9
作者 周云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1-174,共4页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它对于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源,无疑也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重要历史文化语境。左翼阵营及后来的学界对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兴起只是关注...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它对于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源,无疑也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重要历史文化语境。左翼阵营及后来的学界对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兴起只是关注当时的政治背景,而对于艺术和思想背景则缺乏分析。从20世纪20年代傅彦长等人的民族主义艺术理论及黄震遐的创作来看,后来"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兴起决非偶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艺术 历史文化语境
下载PDF
传教士法学翻译的历史文化语境及其变迁 被引量:3
10
作者 尹延安 《理论月刊》 2008年第9期85-88,共4页
历史文化语境是传教士译介西方法学活动开启、促进和发展的最基本动因,但特定语境因素和译者因素又制约译介活动的选择与发展。传教士在特殊文化空间中所形成的文化立场和文化心理影响着法学译介中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而西方法... 历史文化语境是传教士译介西方法学活动开启、促进和发展的最基本动因,但特定语境因素和译者因素又制约译介活动的选择与发展。传教士在特殊文化空间中所形成的文化立场和文化心理影响着法学译介中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而西方法学的译介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造成极大冲击,改变了世人的知识结构乃至思想观念,丰富了作为文化载体的汉语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语境 传教士 法学翻译
下载PDF
两种伟大与两种激情——“现代性”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被引量:3
11
作者 耿传明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40,共7页
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世界近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伟大”的作家 ,他们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差异。同时由于鲁迅和陀氏创作所处的社会转型期的历史文化语境的相似性 ,使得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可以相互阐释的互文关系。本文将他们置于“现代... 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世界近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伟大”的作家 ,他们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差异。同时由于鲁迅和陀氏创作所处的社会转型期的历史文化语境的相似性 ,使得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可以相互阐释的互文关系。本文将他们置于“现代性”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来考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陀思妥耶夫斯基 “现代性” 文学史 创作 作家 历史文化语境 价值 阐释 相似性
下载PDF
从俗谣到乐府:历史文化语境中的挽歌《蒿里》探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淑梅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63,共5页
挽歌《蒿里》从东齐俗谣到乐府礼乐形态的转变,这一过程的实现既是汉代礼乐建设行为的主动赋予,同时也依赖于它本身所具有的挽歌文化内涵。古礼制规定士大夫、庶人葬不得起坟或植树,现实中坟冢累累、野草蔓连的墓地景象,即田横门人所唱&... 挽歌《蒿里》从东齐俗谣到乐府礼乐形态的转变,这一过程的实现既是汉代礼乐建设行为的主动赋予,同时也依赖于它本身所具有的挽歌文化内涵。古礼制规定士大夫、庶人葬不得起坟或植树,现实中坟冢累累、野草蔓连的墓地景象,即田横门人所唱"聚敛魂魄"的"蒿里"。汉武帝时致力于礼乐建设,田横门人的挽歌采入乐府,为区别死者的身份等级,由李延年分为两曲,规定将《蒿里》用于平民葬仪,可见《蒿里》自身内涵与汉代礼乐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是《蒿里》进入官方礼乐形态的关键因素,经由礼乐文化功能的实现开启挽歌音乐发展的序幕,进一步确立它在乐府挽歌传统中的地位。挽歌《蒿里》足以启示我们对乐府诗的传承与确认机制及其实践路径的相关思考。后世游离了《蒿里》产生的具体文化语境,以"高里"、"下里"视同"蒿里",事实上,"下里"指下层百姓所居的"贫乡贱里","下里物"指民间出产的殡葬用品,先秦楚国流行的《下里》之曲指民间俗谣。至于汉武帝封禅所至的泰山支脉"高里"山,确实与田横挽歌《蒿里》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 挽歌 《蒿里》 历史文化语境
下载PDF
论自传译叙中的历史文化语境重构:以莫言自传《变》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心洁 谭源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7-162,共6页
自传译叙中的历史文化语境建构基于目标文本的故事性和目标读者的跨文化认知和想象空间。目标文本的故事性是由译者动态建构的文本,以及编织该文本的各种译叙成分构成,其在目标读者反映层面,不仅包括自传传主的个体历史文化记忆,同时还... 自传译叙中的历史文化语境建构基于目标文本的故事性和目标读者的跨文化认知和想象空间。目标文本的故事性是由译者动态建构的文本,以及编织该文本的各种译叙成分构成,其在目标读者反映层面,不仅包括自传传主的个体历史文化记忆,同时还包括某个历史时代的集体记忆。然而,译者在重构自传译叙的历史文化语境过程中,难免会造成对原地历史文化知识的陌生,引起意识形态间的冲突,以及传递历史文化内涵不充分。本文以莫言自传《变》的英译本为例,从其副文本内容、译叙正文本语言层面的处理、译叙正文本文化层面的处理等三个方面举例论述自传译叙的历史文化语境重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体译叙 历史文化语境 莫言 《变》 翻译 叙事学
下载PDF
历史文献的翻译与历史文化语境——翻译日本东亚同文会编《福建省全志》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斗石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08-113,共6页
历史文献的翻译要尊重客观历史,再现历史原貌。这是历史文献翻译的重要指导思想。历史文献原著作者和著述客体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的选择与整个翻译过程。对于原著的各种历史文化语境的理解过程,也是历史文献翻译的... 历史文献的翻译要尊重客观历史,再现历史原貌。这是历史文献翻译的重要指导思想。历史文献原著作者和著述客体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的选择与整个翻译过程。对于原著的各种历史文化语境的理解过程,也是历史文献翻译的准备阶段,这直接影响翻译的实施阶段。译者对原著历史文化语境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和制约翻译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 翻译 历史文化语境
下载PDF
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哈姆雷特》的汉译——历史文化语境下《哈姆雷特》四种译本对比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世坚 赵洁 《宜春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67-71,共5页
基于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对《哈姆雷特》在中国出现的散文体和诗体两种体裁的汉译进行分期,选取梁实秋、朱生豪两种散文体译本及卞之琳、孙大雨两种诗体译本作为对比,从译者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入手,分析历史文化因素对译者译本... 基于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对《哈姆雷特》在中国出现的散文体和诗体两种体裁的汉译进行分期,选取梁实秋、朱生豪两种散文体译本及卞之琳、孙大雨两种诗体译本作为对比,从译者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入手,分析历史文化因素对译者译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多元系统理论过多强调语言、经济、政治、历史和文化等客观性因素,没有考虑到译者主观因素,因此不能全面观照和解析文学翻译作品的产生,其解释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系统理论 《哈姆雷特》 历史文化语境 对比研究 局限性
下载PDF
李约瑟问题与文化自信——基于跨文化历史语境的视角
16
作者 史增芳 《才智》 2012年第13期154-155,共2页
关于"李约瑟问题"的讨论从其提出至今一直没有停息过,众多学者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给予了多种多样的解答。"李约瑟问题"获得如此广泛关注的深层次文化根源是什么,这同样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跨文化... 关于"李约瑟问题"的讨论从其提出至今一直没有停息过,众多学者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给予了多种多样的解答。"李约瑟问题"获得如此广泛关注的深层次文化根源是什么,这同样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跨文化历史语境"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由"轴心时代"进入"跨文化历史语境"后,在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是出现的问题。树立对自身文化的自信是正确面对和处理好与异文化关系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问题 文化历史语境 文化自信
原文传递
1958—1966年“北大荒文学”及其生成的历史文化语境研究
17
作者 郑英玲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40-142,共3页
北大荒文学创作是中国当代独特的文学创作现象,走过了初创阶段、发展阶段、曲折前进阶段到繁荣阶段,在这期间涌现出了一批热爱北大荒的作家,写出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相应地也涌现出了一批对北大荒文学进行评论的作品。本文拟对... 北大荒文学创作是中国当代独特的文学创作现象,走过了初创阶段、发展阶段、曲折前进阶段到繁荣阶段,在这期间涌现出了一批热爱北大荒的作家,写出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相应地也涌现出了一批对北大荒文学进行评论的作品。本文拟对北大荒文学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生成的历史文化语境进行阐述,以期为广大北大荒文学爱好者进行研究提供一点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荒 北大荒文学 历史文化语境
下载PDF
历史文化语境中现代女性文学的书写——简评卢云峰女士的新著《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
18
作者 巫晓燕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8-39,共2页
女性文学研究是一个庞杂的课题,《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一书是在普泛意义的女性内涵文学研究基础上展开的,并侧重从历史语境、文化语境,从作家的生存体验、个性品质中发掘属于女性作家个体的独特性,而非强调男、女的性别对立,来... 女性文学研究是一个庞杂的课题,《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一书是在普泛意义的女性内涵文学研究基础上展开的,并侧重从历史语境、文化语境,从作家的生存体验、个性品质中发掘属于女性作家个体的独特性,而非强调男、女的性别对立,来凸显现代女性作家的历史地位、写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语境 现代女性文学
下载PDF
在线性的历史文化语境下做内容——迪斯尼公司成为“百年老店”秘诀
19
作者 张厚远 《青年记者》 2009年第1Z期70-70,共1页
迪斯尼公司成功的经验有很多,其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梦幻般的永不停止的创造力和当代领导人迈克尔.艾斯纳的"后工业时代"的经营管理方式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内容,创造力和管理手段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和无源... 迪斯尼公司成功的经验有很多,其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梦幻般的永不停止的创造力和当代领导人迈克尔.艾斯纳的"后工业时代"的经营管理方式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内容,创造力和管理手段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斯尼公司 经营管理方式 历史文化语境 管理手段 沃尔特 经典动画 利润最大化 文化传播 动画作品 传播技巧
下载PDF
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下周代“封建”再论
20
作者 刘黎 《华夏文化》 2020年第4期29-31,共3页
“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为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二百年前,可云如此)”(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11页),历史对中国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载体作用。
关键词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东方出版社 载体作用 历史文化语境 中国文化发展 梁启超 周代 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