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原乡与传统民居的保护传承——基于福建蔡氏传统民居的考察 被引量:3
1
作者 丁智才 陈意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9-116,共8页
传统民居是文化之根、乡愁之源,与在地文化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有自己的文化原乡。传统民居的文化原乡也体现营造民居的“初心”,具有三层文化形态:原乡的生态环境、原乡的生活空间、原乡的价值体系。作为宗族观念、家园意识的载体,蔡... 传统民居是文化之根、乡愁之源,与在地文化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有自己的文化原乡。传统民居的文化原乡也体现营造民居的“初心”,具有三层文化形态:原乡的生态环境、原乡的生活空间、原乡的价值体系。作为宗族观念、家园意识的载体,蔡氏传统民居因地制宜、因材施用保持原乡生态环境;其空间结构方式蕴含特定生活文化内涵,而特定的生活方式又反过来塑造着原乡生活空间;蔡氏传统民居修饰与审美体现闽南文化与华侨文化精髓的原乡价值体系。传统民居的保护传承需要守住“初心”,回归民居文化的原乡,深入汲取在地文化真正的滋养,把握经年累月的气质积淀。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恢复生活空间,重塑价值体系,从而提升民居内涵,传承地域文化,维系原乡情结,增强家园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原乡 传统民居 蔡氏传统民居 原乡情结
下载PDF
“文化原乡”的失落: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当代变迁
2
作者 苏珊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17-120,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台湾少数民族书面文学已然是一种全新的文学,它是带着多重殖民伤痕的、伴随着80年代末台湾少数民族社会运动产生发展的产物,长期主流文化强势的政治、经济、教育和媒体的宰制和潜在影响,少数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台湾少数民族书面文学已然是一种全新的文学,它是带着多重殖民伤痕的、伴随着80年代末台湾少数民族社会运动产生发展的产物,长期主流文化强势的政治、经济、教育和媒体的宰制和潜在影响,少数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语言甚至思维方式等主体特质渐告失落,母体文化的原乡早已不同往日,但少数民族文化的异质性和独特性又导致其无法很好地融入台湾主流文化的结构中,台湾少数民族带着“文化认同”“族群归属”的困惑迷失,成为社会底层的边缘族群,当代台湾少数民族书面文学中对现实困境的抗争和抨击成为新的文学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少数民族文学 文化原乡 变迁
下载PDF
此心归处是原乡:大陆涉台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表征与内涵
3
作者 丁智才 丁一凡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25-132,共8页
涉台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的重要类型之一。作为多数台湾同胞祖籍地,大陆涉台传统村落原乡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上下通贯而成为富有特色的文化景观,如宗祠、故居、族谱、非遗等,这些涉台村落文化景观除展现两岸同胞深刻的审美情趣、心理... 涉台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的重要类型之一。作为多数台湾同胞祖籍地,大陆涉台传统村落原乡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上下通贯而成为富有特色的文化景观,如宗祠、故居、族谱、非遗等,这些涉台村落文化景观除展现两岸同胞深刻的审美情趣、心理特征和价值观念,更体现民族与国家、脉族与文脉、基因与传承的交互统一,形成文化景观的原乡特色,具有特殊性。大陆涉台传统村落原乡文化景观承载着台湾地区移民的原乡文化记忆,深深烙上移民及其后裔的原乡情结,是唤起台胞原乡情结的重要媒介与载体,具有稳定性、再造性功能,可以代代相传、进而再造,回答台胞“根在哪里”“魂在哪里”等根本问题。要保护利用原乡性、具象化、多层次的记忆场所,在两岸同胞之间、台胞群体与社会生活间建立关联,生成关于涉台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增强情感依恋与文化认同,为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涉台传统村落 原乡文化景观 原乡情结 心灵契合
下载PDF
失去归属感的“原乡”文化——杨德昌电影中的父子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玉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39-39,共1页
一个家庭中父子关系的和谐象征着当前父辈话语权的强大和先进,子辈以其为模板、为导向构建自己的意识形态,尽力满足主流社会的需求,试图成为原有话语权的继承人。而当家庭中的父子关系出现疏离、分歧或矛盾,则象征性转喻了父辈与子辈间... 一个家庭中父子关系的和谐象征着当前父辈话语权的强大和先进,子辈以其为模板、为导向构建自己的意识形态,尽力满足主流社会的需求,试图成为原有话语权的继承人。而当家庭中的父子关系出现疏离、分歧或矛盾,则象征性转喻了父辈与子辈间文化上的冲突、意识形态上的隔阂。杨德昌电影中对父子关系的描述,不仅体现了对年轻一代成长环境的担忧,也满怀了对'原乡'文化的依恋和怀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乡文化 杨德昌 父子
下载PDF
论原乡文化对初中作文素材的指导——以启东地区为例
5
作者 张丹妮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年第31期0042-0042,共1页
大部分初中作文素材存在着千篇一律的情况,为使学生积累更多素材,从原乡文化入手,通过对原乡文化的收集、分析、探究,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进而有效地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对初中作文教学产生指导意义。
关键词 原乡文化 初中作文 指导 意义
下载PDF
让作文素材弥散乡土的芬芳——以“原乡文化”充实初中作文素材的策略探究
6
作者 陆霞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年第16期0005-0005,共1页
南通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不止一次强调优秀作文必须具备的特质:感情真挚,选材独特,描写细腻,结构严谨,立意有一定深度。然而,从事初中语文教学25年,素材单薄、思维局限、感情匮乏、立意小气是很多孩子作文的通病。有话可说... 南通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不止一次强调优秀作文必须具备的特质:感情真挚,选材独特,描写细腻,结构严谨,立意有一定深度。然而,从事初中语文教学25年,素材单薄、思维局限、感情匮乏、立意小气是很多孩子作文的通病。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独特性、有大气派成了我们初中作文课题研究的方向。深挖原乡文化,厘清所在区域文化的源头,探究东疆新土蓬勃的风物、风光、风情,能够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宝藏”一样独特的素材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乡文化 初中 作文素材
下载PDF
泛亚视域中的家国模式与离散叙事——谢晋电影《最后的贵族》的个案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聂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4,共6页
谢晋电影创作的泛亚意义,可以"家国"模式、文化"原乡"与离散叙事为切入点加以讨论。《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和《芙蓉镇》为代表的家国一体化叙事源自中国电影的传统审美经验,丰富了亚洲同类型电影的美学形态。《... 谢晋电影创作的泛亚意义,可以"家国"模式、文化"原乡"与离散叙事为切入点加以讨论。《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和《芙蓉镇》为代表的家国一体化叙事源自中国电影的传统审美经验,丰富了亚洲同类型电影的美学形态。《最后的贵族》开启了导演的创作转型,在疏离政治宏大叙事的同时,尝试拓展个体经验之外的影像表述。论文以泛亚电影语境中的离散书写为背景,通过文学文本与电影文本的比较阅读,分析《最后的贵族》与亚洲电影"离散"叙事的类型对接,由此凸显谢晋电影的泛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晋 家国模式 文化原乡 离散叙事 泛亚性
下载PDF
一个“怀乡症患者”的努力——对朱天文力作《巫言》的症候式解读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艳艳 《华文文学》 2010年第1期63-67,共5页
文章对朱天文力作《巫言》进行症候式解读,揭示小说家独特叙事策略背后的主题诉求。小说文本在表达对技术时代强烈疏离感的情绪表征背后,隐含着朱天文对台湾综艺化时代景观的美学批判,由此展开以艺术拯救碎片化生存现状的文化努力。
关键词 症候 综艺化 技术 碎片化 文化原乡
下载PDF
(后)遗民地理书写:填词图、校词图及其题咏 被引量:4
9
作者 姚达兑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7-71,共15页
遗民书写的论式往往是空间地理想象的政治学,"遗民地理的政治学"内涵即现实意义上的"生活在别处"、精神意义上的"想象在他乡"。世变后的图籍与诗词等文字书写是诗人在遍历沧桑后留作警幻的我执,也是遗民... 遗民书写的论式往往是空间地理想象的政治学,"遗民地理的政治学"内涵即现实意义上的"生活在别处"、精神意义上的"想象在他乡"。世变后的图籍与诗词等文字书写是诗人在遍历沧桑后留作警幻的我执,也是遗民情债的文化补偿与遗民我执的他者见证。《迦陵填词图》及其题咏见证了明之遗民的文字书写与行为书写,即大汕与陈其年的进退出处,表现出遗民地理的政治学意义。如果说清初《迦陵填词图》及其题咏彰显了清词的复兴,民初《彊邨校词图》及其题咏则不仅可视为清词的终结,且暗示了一代文化遗民生活在别处的"想象之乡愁"。后遗民时代的清之遗民沈曾植揭橥了遗民地理的政治学意义,王国维则进一步阐发了遗民地理的文化意义,从遗民地理学到遗民文化学,提炼出了一种关于"文化遗民"的乡愁理论。后遗民地理学的吊诡之处即在于,现实恶托邦的种种不足,想象乌托邦的不能致达,都在既存在而又不可见但又可以作为自我补偿的"无地"——完美而有礼有序的文字异托邦中得到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迦陵填词图 彊邨校词图 (后)遗民地理 文化原乡
下载PDF
定位理论视角下乡村文创品牌塑造的方向和路径 被引量:22
10
作者 秦宗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58,共7页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乡村文创产业必须向提质增效转型,品牌战略是推进转型的有效途径。塑造乡村文创品牌的核心是要重塑原乡文化,这是增强乡民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关键环节。塑造乡村文创品牌的基点和要求是能够呈现独特的原乡文化价值,...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乡村文创产业必须向提质增效转型,品牌战略是推进转型的有效途径。塑造乡村文创品牌的核心是要重塑原乡文化,这是增强乡民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关键环节。塑造乡村文创品牌的基点和要求是能够呈现独特的原乡文化价值,对内能够提升乡民归属感和凝聚力,对外可以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产业方面能够带动融合发展。乡村文创品牌能赢取客户的心智,首先是要凸显原乡文化基因,呈现出乡村文创品牌的价值核心,这是赢取客户心智的核心要素;其次是原乡文化基因的符号表达和品牌叙事,借助于现代化的媒介传播体系,充分向全球传播,扩大品牌的影响力,这是引起客户注意的必要手段;最后要形成以品牌为引领的乡村文创业态和产业体系,生产和提供丰富的业态体验、服务体验和产品消费,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多层次化的消费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理论 乡村文创 品牌塑造 乡村振兴 原乡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