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大众媒介对原生态文化的重塑
1
作者 张波 《新闻世界》 2024年第5期96-98,共3页
原生态文化是近几年文化市场的一个新兴语汇。本文旨在探讨大众传媒与原生态文化认同建构之间的传播关系,原生态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衍生出全新的意义,以便获得更多受众的文化认同感,甚至自觉参与到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笔者以文... 原生态文化是近几年文化市场的一个新兴语汇。本文旨在探讨大众传媒与原生态文化认同建构之间的传播关系,原生态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衍生出全新的意义,以便获得更多受众的文化认同感,甚至自觉参与到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笔者以文化传播的表征符号形态特征作为重要标准,从音乐文化传播、造型文化传播、书面语言文化传播、综合性文化传播四个方面,对原生态文化的传播方式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文化 文化传播 传播方式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原生态文化的现代性适应——基于湖北传统村落PJ寨的田野实地调查
2
作者 郑芳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8-114,共7页
特色村寨是民族文化多元的历史见证,探究传统特色村落保护和发展中原生态文化于现代化的活化适应是当下现实需要。基于对湖北传统村落PJ寨的田野调查,通过分析村落原生态文化现状,见证村落文化在现代活化中借用、融合和蝶变的艰辛过程... 特色村寨是民族文化多元的历史见证,探究传统特色村落保护和发展中原生态文化于现代化的活化适应是当下现实需要。基于对湖北传统村落PJ寨的田野调查,通过分析村落原生态文化现状,见证村落文化在现代活化中借用、融合和蝶变的艰辛过程。探究传统村落原生态文化如何在助推乡村振兴进程,改变民族地区的经济贫困状况,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展现中华文化自信中发挥的纽带和桥头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原生态文化 适应活化 文化自信
下载PDF
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多样性与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保护 被引量:11
3
作者 雷启义 白宏锋 +1 位作者 张文华 周江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3376-13378,共3页
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是该地区众多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交流、交融及抗争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文化类型。初步研究发现: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与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极其丰富,糯稻文化在黔东南各民族的日常生活、生产、风... 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是该地区众多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交流、交融及抗争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文化类型。初步研究发现: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与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极其丰富,糯稻文化在黔东南各民族的日常生活、生产、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中都有充分的体现。说明黔东南糯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形成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除了依赖于自身的生物条件和对自然生态的适应外,还主要取决于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原生态文化 文化多样性 糯稻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原生态文化的界定及其保护 被引量:57
4
作者 张云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70,共4页
原生态文化的学术界定历来存在极大纷争,原生态文化虽在概念的界定上有不严格之处,但从实践的角度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由此提出原生态文化的大概念观点。只有尽快确立原生态文化著作权的立法,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借助现代媒体等手段,建... 原生态文化的学术界定历来存在极大纷争,原生态文化虽在概念的界定上有不严格之处,但从实践的角度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由此提出原生态文化的大概念观点。只有尽快确立原生态文化著作权的立法,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借助现代媒体等手段,建立健全原生态文化保护机制,才能达到对原生态文化既保护又开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文化 学术界定 困惑 保护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撒尼密枝林原生态文化的生态价值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戴波 吕汇慧 周鸿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30-135,184,共7页
 本论文通过对喀斯特性生态系统典型区石林县阿着底彝族撒尼特色村密枝林的物种多样性和土质的调查与研究,用生态学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密枝林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各层次的多样性数值,以及该地区的土壤层有机质含量,并与其他山林的数据...  本论文通过对喀斯特性生态系统典型区石林县阿着底彝族撒尼特色村密枝林的物种多样性和土质的调查与研究,用生态学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密枝林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各层次的多样性数值,以及该地区的土壤层有机质含量,并与其他山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阐述了撒尼人的原生态文化———密枝林神山森林文化的生态价值,分析密枝林在该村今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效益和意义,并且就生态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作者自己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文化 密枝林 生态价值 彝族撒尼人
下载PDF
原生态文化视野下少数民族口述史料的保护研究——以土家族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彭燕 卢云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6-99,共4页
原生态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其中无文字民族的口述文化就很有代表性。但在全球化的冲击下,目前濒临消失,如何有效抢救、保护与利用这些资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吉首大学图书馆以土家族为研究个案,对土家族濒危口... 原生态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其中无文字民族的口述文化就很有代表性。但在全球化的冲击下,目前濒临消失,如何有效抢救、保护与利用这些资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吉首大学图书馆以土家族为研究个案,对土家族濒危口述史料进行系统的征编与保护研究,以期有效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文化 土家族 口述史料 保护研究
下载PDF
我国原生态文化概念使用谱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宗碧 唐晓梅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1-80,共10页
原生态文化概念的使用构成了我国当下文化的一道景观,覆盖了从文化活动到工商等行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学术研究的许多领域。就文化对象而言,其涉及了音乐、舞蹈、出版、教育、宗教、美食、服饰、选美、医疗、旅游、体育、节庆、绘画、摄... 原生态文化概念的使用构成了我国当下文化的一道景观,覆盖了从文化活动到工商等行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学术研究的许多领域。就文化对象而言,其涉及了音乐、舞蹈、出版、教育、宗教、美食、服饰、选美、医疗、旅游、体育、节庆、绘画、摄影、电视频道、生计模式、民间法、食品、民族民间工艺等等。这一概念的使用,从形式到内容综合地看,具有广泛性、多元性、传统性、民族性、实践性、重构性、生态性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文化 概念使用 谱系
下载PDF
原生态文化产业的生态文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宗碧 唐晓梅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3年第3期132-138,共7页
"原生态文化"是我国目前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有文化现象,已经进入了生产的经济领域,形成了原生态文化产业。它的产生不仅是适应工业化的产物,而且又是反思工业化的不足和力图对之矫正的产物,具有追求"生态"价值的... "原生态文化"是我国目前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有文化现象,已经进入了生产的经济领域,形成了原生态文化产业。它的产生不仅是适应工业化的产物,而且又是反思工业化的不足和力图对之矫正的产物,具有追求"生态"价值的特征,与生态文明实践具有契合的层面,对于推动生态文化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文化 文化产业 生态文化特征
下载PDF
“中西部山区民族原生态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0
9
作者 金少萍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9-140,共2页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原生态文化 保护与开发
下载PDF
原生态身体文化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17
10
作者 胡小明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0,共10页
源于西方文明的体育运动风靡全球,已是基本事实。借助西方体育的模式把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单纯改造为运动项目的尝试,很难成功。东方体育工作者应该另辟蹊径、扬长避短,运用科学方法深入挖掘与改进传统的养生保健文化,发掘西方体育成熟之... 源于西方文明的体育运动风靡全球,已是基本事实。借助西方体育的模式把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单纯改造为运动项目的尝试,很难成功。东方体育工作者应该另辟蹊径、扬长避短,运用科学方法深入挖掘与改进传统的养生保健文化,发掘西方体育成熟之前在东方已存续千年的独特资源,借助东方各民族携手崛起的后发优势,构建原生态体育发展之路。中国的体育人类学调查原生态体育活动的田野工作法,是为了以建设科学的民族体育志为基础,激发活动群体自身的文化自觉,促进"东方养生保健体育样式"的社会组织制度创新,使东方文明中传统的身体运动文化成为未来体育的新鲜血液,甚至在运动休闲时代自成体系,与西方体育交融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类学 田野调查 民族体育 原生态身体文化
下载PDF
文化能量学说视域中的“原生态文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麻勇恒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46-50,共5页
文化能量学说揭示了作为支持人类社会有序运作的复杂开放系统——文化具有物质、能量及信息的属性和"自主进化"的能力。从人与资源环境关系的角度看,人类从原始文明过渡到农业文明以及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驱动力,是生... 文化能量学说揭示了作为支持人类社会有序运作的复杂开放系统——文化具有物质、能量及信息的属性和"自主进化"的能力。从人与资源环境关系的角度看,人类从原始文明过渡到农业文明以及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驱动力,是生态环境条件约束下文化对资源的识别、选择和利用。"原生态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势话语中获得被认可与强化,既是"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文化崛起的表征,也是人们对工业文明展开间接批判的表述。生态危机的提前到来,是工业文明泛滥所加剧的族群间以及族群内部成员间的无序竞争所驱动的对自然资源无休止掠夺与控制之恶果。从学科定位的角度,"原生态文化"应当归属于人类学、民族学学科范畴,是"文化相对论""他者"视域中的本土知识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能量学说 原生态文化 本土知识
下载PDF
原生态文化之概念诠释 被引量:8
12
作者 麻勇恒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51-53,共3页
"原生态文化"作为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被大众媒体炒作及市场的驱动而得以流播,并最终取得学界的理解与宽容。文章正是在已有的关于原生态文化概念界定及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文化、原生文化、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诠释原生态... "原生态文化"作为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被大众媒体炒作及市场的驱动而得以流播,并最终取得学界的理解与宽容。文章正是在已有的关于原生态文化概念界定及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文化、原生文化、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诠释原生态文化这一带有浓重含混性的概念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原生文化 原态文化 原生态文化
下载PDF
毛南族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与区域旅游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亚琼 罗曦娟 +1 位作者 张兴奇 向其英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1-15,共5页
采用实地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独山、惠水等县部分毛南族聚居区自然地理环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旅游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毛南族聚居地自然环境峻秀,具有深厚的民族... 采用实地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独山、惠水等县部分毛南族聚居区自然地理环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旅游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毛南族聚居地自然环境峻秀,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具有旅游经济发展的潜在条件,对毛南族地区地域性经济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后劲。本文通过对贵州省毛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调查研究,根据毛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与价值,提出在毛南族地区通过利用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结合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构成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的互动发展态势,为发展贵州民族地区自然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对毛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及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世居毛南族 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 旅游产业经济 互动发展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乡土社会中的农耕智慧——第六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综述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平 田阡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年第4期149-156,共8页
在第六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农业文化遗产:乡土社会中的农耕智慧"主题,通过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原生态环境和农耕智慧及其多功能价值等议题开展多学科的交叉学术研讨与交流,... 在第六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农业文化遗产:乡土社会中的农耕智慧"主题,通过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原生态环境和农耕智慧及其多功能价值等议题开展多学科的交叉学术研讨与交流,深入研究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反映了专家学者们的最新思考与研究,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及宝贵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乡土社会 农耕智慧 原生态民族文化
下载PDF
赣南客家原生态文化保护初探——从中村傩舞看客家原生态文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傅丽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4-138,共5页
在21世纪全球越来越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文化背景下,在我国各民族社会走向现代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赣南客家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也备受关注。中村傩舞是赣南客家原生态文化的活化石,文章通过对它的分析来探讨赣南客家原生态文化的... 在21世纪全球越来越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文化背景下,在我国各民族社会走向现代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赣南客家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也备受关注。中村傩舞是赣南客家原生态文化的活化石,文章通过对它的分析来探讨赣南客家原生态文化的特性及其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客家原生态文化 中村傩舞 舞蹈生态环境
下载PDF
“原生态文化”问题及其研究的理论辨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宗碧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年第3期6-14,共9页
"原生态文化"是一个新概念,但它的使用是富有渗透力的,涉及的面比较广,有时用于"文化保护区"、"民族文化村落";有时用于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有时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生态文化"是一个新概念,但它的使用是富有渗透力的,涉及的面比较广,有时用于"文化保护区"、"民族文化村落";有时用于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有时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学",甚至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原生性范式等等。目前在研究范式上主要有实证主义、文化生态学的解释范式和文化再生产理论,它们的论证和主张各有特点,但也存在相应的偏执和不足。关于"原生态文化"问题,它在本质上是当代人们适应社会转型进行的一种"文化生产现象",是缘于人们发展的需要谋求把传统文化资源作为中介来进行的自我再生产,在逻辑起点上必须从人的实践发展去理解"原生态文化"这一问题,这是问题研究的科学原则。这一现象针对少数民族人们而言,它是他们利用自己文化资源在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下,进行传统文化重构而参与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文化 研究范式 文化重构 社会转型
下载PDF
“原生态文化”研究的方法及其反思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宗碧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原生态文化"现象产生之后,成为众多学科尤其是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文学、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就其研究目前主要有如下立场和主张:一是"对象"的实证和科学主义范式;二是当作一种虚幻的文化观念创造和进行批判的... "原生态文化"现象产生之后,成为众多学科尤其是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文学、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就其研究目前主要有如下立场和主张:一是"对象"的实证和科学主义范式;二是当作一种虚幻的文化观念创造和进行批判的主张;三是指认为一种民俗审美的大众化重构性实践;四是从地方或民族生计模式的文化生态知识和技能挖掘与利用的角度去研究;五是基于现代经济背景的开发与保护的思考和研究。这些研究的倾向在逻辑上把"原生态文化"活动"实体化"了,没有"主体"立场,即没有把"原生态文化"当作"人的活动"去理解,所以看不到问题的实质。"原生态文化"虽然在实践上它可以以一定的文化产物作为媒介显现,但其本质不是这些媒介物,而是"人的活动",应从人的生产实践方面去认识和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文化 研究方法 路径反思
下载PDF
原生态民族舞蹈阿细跳月文化品牌的建立及其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延超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0年第2期92-99,共8页
原生态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是对人类文明最真实、最生动的记录。作为阿细人原生态文化标志之一的阿细跳月,从一个偏居山林、少为人知的婚俗性活动符号,发展到今天远近闻名,并能给人们带来经济福祉、社会反响、文化调适的民族文化... 原生态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是对人类文明最真实、最生动的记录。作为阿细人原生态文化标志之一的阿细跳月,从一个偏居山林、少为人知的婚俗性活动符号,发展到今天远近闻名,并能给人们带来经济福祉、社会反响、文化调适的民族文化品牌,阿细跳月的文化变迁引发了诸多的思考:原生态不代表没变化,发展是最好的保护;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需要品牌建设;打造民族体育文化品牌需要提炼其文化内涵,需要文化精英的加入,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与平台搭建,而民间与社会则是参与的主体等。这些思考对于当前少数民族文化实现自我突破、求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将有一定的启发,对于政府和社会促进民族文化建设、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将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文化 阿细跳月 文化品牌
下载PDF
原生态民族文化论 被引量:9
19
作者 傅安辉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1期99-109,共11页
亘古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先有原生态民族文化,后有地区的国家的甚至全世界共同的文化。原生态民族文化是拥有该文化的民族创造的与时俱进而又能基本上保持原始状态的传统文化,是人们共同体传承到当今时代的原创性文化。它具备原创时的本... 亘古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先有原生态民族文化,后有地区的国家的甚至全世界共同的文化。原生态民族文化是拥有该文化的民族创造的与时俱进而又能基本上保持原始状态的传统文化,是人们共同体传承到当今时代的原创性文化。它具备原创时的本真意义,保留着诞生时的基本状态,在历史长河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本真"是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显著特征。我们今天提出"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概念,名符其实。对它进行研究,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有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地方性知识。"原生态民族文化"的理论构建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民族文化 概念 理论构建 争议 解读
下载PDF
电视传播当代性与原生态文化影像元素——原生态文化资源转换成当代文化要素的路径思考 被引量:7
20
作者 伍新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8-92,共5页
传播的视觉性特征是一种当代性的表现。近年来,原生态文化成为当代一种活跃的文化现象,在传播的过程中,这种文化现象所表现出来的令人赏心悦目的视觉性特征常常使人沉醉于其中。原生态文化的这种视觉特征就是其所表现出来的影像元素,这... 传播的视觉性特征是一种当代性的表现。近年来,原生态文化成为当代一种活跃的文化现象,在传播的过程中,这种文化现象所表现出来的令人赏心悦目的视觉性特征常常使人沉醉于其中。原生态文化的这种视觉特征就是其所表现出来的影像元素,这种元素和当代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电视传播所需要的特征是极为吻合的,通过电视,将原生态文化的这种影像特征进一步地突出,因而更加具有传播的当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传播 当代性 原生态文化 影像元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