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发现与发现文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徐杰舜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1期97-104,共8页
人的本质在于文化,而文化是需要表达的;文化需要表达,而表达则是需要发现的。对人和人的一切行为方式洞察的表达就是文化发现。文化发现作为人类学洞察性的一种文化表达,便赋予我们一个发现文化的使命。发现文化实际上就是人类学的一种... 人的本质在于文化,而文化是需要表达的;文化需要表达,而表达则是需要发现的。对人和人的一切行为方式洞察的表达就是文化发现。文化发现作为人类学洞察性的一种文化表达,便赋予我们一个发现文化的使命。发现文化实际上就是人类学的一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发现 发现文化
下载PDF
文化发现与王了望的书法艺术
2
作者 田卫戈 《西部文艺研究》 2022年第1期151-153,共3页
文化发展的目的是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文化自律的表现。王了望作为陇上书法名家,曾被几度遗忘。但文化发现的历史长河中,他最终还是被“唤醒”,进入我们的视野。从王了望的被发现里,我们其实看到的是一代代学人对崇高的传统人文精神和... 文化发展的目的是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文化自律的表现。王了望作为陇上书法名家,曾被几度遗忘。但文化发现的历史长河中,他最终还是被“唤醒”,进入我们的视野。从王了望的被发现里,我们其实看到的是一代代学人对崇高的传统人文精神和人格品性的追求。对王了望文化发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秉承一种追求和理想,就能看到其更广阔而深邃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了望 文化发现 书法
下载PDF
对湘桂走廊和桂北山寨民居的文化发现——《鲁愚力钢笔画》评介
3
作者 余福州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6期1-3,共3页
鲁愚力是著名的桂北民居研究专家,又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钢笔画画家。他在数十年里行走于桂北大地上创作的建筑风景钢笔画写生作品,既是他进行民居研究的专业需要,又是具有桂北特色的建筑风景画的荟萃,是他对湘桂走廊和桂北山寨民居的文化... 鲁愚力是著名的桂北民居研究专家,又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钢笔画画家。他在数十年里行走于桂北大地上创作的建筑风景钢笔画写生作品,既是他进行民居研究的专业需要,又是具有桂北特色的建筑风景画的荟萃,是他对湘桂走廊和桂北山寨民居的文化发现与诠释。从西方传入的钢笔画在他笔下充溢了中国绘画精神,给人清新舒朗的画面感觉,而这些作品所揭示的桂北民居的文化意义,又为当今桂林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价值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风景钢笔画 文化发现 价值指向
下载PDF
从近代小黄村的变迁看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价值的再发现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建萍 《古今农业》 2009年第1期96-101,共6页
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支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但是不可否认,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侗族在认同现代文化的同时,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在逐渐丧失。然而,在当前全球经济化、文化多样化的大背景下,... 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支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但是不可否认,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侗族在认同现代文化的同时,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在逐渐丧失。然而,在当前全球经济化、文化多样化的大背景下,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稀缺性,独具特色的文化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侗族正是以其独特的传统文化而成为时下多元文化时代的一个亮点。本文通过对贵州小黄村侗族文化历史演变的剖析,重新发现并认识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化认同 传统文化流失 传统文化价值的再发现
下载PDF
中国海底文化遗产发现报告制度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
5
作者 李锦辉 《社科纵横》 2011年第2期54-56,67,共4页
随着近海勘探技术的进步,中国海底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沉重的压力。目前中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对文物发现者实施奖励制度但应者寥寥,收效甚微。原因在于这种奖励是一次性的,无法构成多次博弈而陷入囚徒困境。博弈论则指出在多次博弈的... 随着近海勘探技术的进步,中国海底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沉重的压力。目前中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对文物发现者实施奖励制度但应者寥寥,收效甚微。原因在于这种奖励是一次性的,无法构成多次博弈而陷入囚徒困境。博弈论则指出在多次博弈的格局下,当事人将会选择合作。这对中国海底文化遗产发现奖励制度的改进指出了改进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文化遗产发现报告制度 囚徒困境 多次博弈 立法改进
下载PDF
赤峰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现及其意义
6
作者 于海燕 王瑞金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1年第2期55-58,95,共5页
关键词 考古学 文化发现 赤峰地区 新石器时代 意义
下载PDF
华夏文明的曙光从这里升起——良渚文化发现70周年纪事
7
作者 刘斌 《今日浙江》 2006年第23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文化发现 华夏文明 新石器时代文化 纪事 杭州市区 长江流域 良渚文化 余杭
原文传递
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文化的途径探析
8
作者 徐尊英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1Z期295-296,共2页
企业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由美国学者提出后,很快被引入我国,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逐渐得到企业界的认同,并相继开展了如火如荼的企业文化建设,其中也不乏成功者,如海尔、TCL、联想等。但是站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和... 企业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由美国学者提出后,很快被引入我国,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逐渐得到企业界的认同,并相继开展了如火如荼的企业文化建设,其中也不乏成功者,如海尔、TCL、联想等。但是站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根据社会经济和企业自身发展要求来审视我国的企业文化发现: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整体上仍处于初始阶段,尚存在诸多缺失与不足,如简单化、片面化、形式化、趋同化、速成化、静止化等。因此如何由初始阶段尽快转向提升阶段,迅速提高我国企业文化的水平,是当前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做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 企业发展 以人为本 经济时代 文化发现
下载PDF
原典性文本批评——《类同研究的再发现——徐志摩在中西文化之间》
9
作者 刘欢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9-20,共2页
学术文化研究既要重视对象,又要充分重视方法.比较文学研究之所以成为科学,不只是因为它具有认识两国或多国文学现象的观念形态,而且还因为它具备揭示内在逻辑的系统性手段.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文学研究 研究材料 材料原始性 《类同研究的再发现——徐志摩在中西文化之间》 书评 文本批评
下载PDF
王岳川教授:从后现代性研究到中国文化输出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金俐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5,共5页
作为一位从事西方当代文论和中西文艺美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始终坚持人文学者的学术使命感和思想前沿性。他的许多研究中西文化的学术著作在国内学界都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尤其是近十年来,他致力于全球化语境中本土... 作为一位从事西方当代文论和中西文艺美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始终坚持人文学者的学术使命感和思想前沿性。他的许多研究中西文化的学术著作在国内学界都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尤其是近十年来,他致力于全球化语境中本土思想价值的重建,第一个提出"发现东方和中国文化输出"的理论,不仅具有推进新世纪中国学术世界性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中国人文学者参与未来人类建设的深邃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岳川 人文学者 后现代性 中国当代文化现象 发现东方和中国文化输出
下载PDF
伊犁河流域考古文化的新篇章
11
作者 夏雷鸣(编) 《新疆社会科学信息》 2006年第1期35-35,共1页
2001年7月至9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伊犁州文物部门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喀什河南岸的“穷科克”台地的55座古代墓葬和一座祭祀坛进行了发掘。喀什河是伊犁河的一个支流,伊犁河发源于中国新疆境内,向西北流入哈萨克斯坦的巴... 2001年7月至9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伊犁州文物部门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喀什河南岸的“穷科克”台地的55座古代墓葬和一座祭祀坛进行了发掘。喀什河是伊犁河的一个支流,伊犁河发源于中国新疆境内,向西北流入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全长约1500公里。此次考古发掘,也是伊犁河流域考古的一部分。伊犁河流域考古在新疆史前时期的考古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新疆正式提出命名并经过一定程度论证的考古学文化有三个,即察吾乎沟口文化、焉不拉克文化和苏贝希文化。伊犁河流域文化发现于1958年,当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文弼先生在伊犁地区进行考古调查时,在伊犁昭苏发现许多古代墓葬。此后虽然对伊犁昭苏以及周边地区的一些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但对新疆北部的史前文化的认识.总体仍是一片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流域 考古文化 文物考古研究所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巴尔喀什湖 中国科学院 古代墓葬 考古发掘 文化发现
下载PDF
奇人奇事背后的文化情怀
12
作者 彭程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2-53,共2页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生活的面貌在在各异.任何一种职业行当,在外人眼中,都或多或少因为距离感的存在,而产生出某种好奇心."生活在别处"的说法,正是对这种心情的写照.虽然在当事人,也许会有"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之感...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生活的面貌在在各异.任何一种职业行当,在外人眼中,都或多或少因为距离感的存在,而产生出某种好奇心."生活在别处"的说法,正是对这种心情的写照.虽然在当事人,也许会有"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之感,这便引出了那个"围城"之喻--外面的想进来,里面的想出去.不管如何评价,这该是人性之一种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都奇叟——京味文化发现与珍藏》 黄殿琴 中国 生存状态 书评
下载PDF
分子人类学的视野:广西世居民族源流新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杰舜 李辉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29-36,共8页
在分子人类学的视野中,广西世居民族源流的文化发现,一是历史文献与基因分析的相互印证;二是壮侗语族的核心并不是壮族;三是仡佬族比壮族更古老;四是壮族的发展是从东向西,不是南壮北壮的分层;五是百越与苗蛮似乎是同源的。
关键词 广西世居民族 分子人类学 基因分析 民族源流 文化发现
下载PDF
为藏经洞“罪人”王道士辩诬
14
作者 朱小农 《文史杂志》 2014年第5期104-108,共5页
敦煌莫高窟,因为有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壁画、塑像的"千佛洞"和埋藏宋之前5万多件古代文献资料的"藏经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 敦煌莫高窟,因为有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壁画、塑像的"千佛洞"和埋藏宋之前5万多件古代文献资料的"藏经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道士 敦煌学 文化发现 伯希和 敦煌遗书 黑韩王朝 考古报告 敦煌艺术 斯坦因 汪宗翰
下载PDF
儒家道德哲学及其对新时期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积极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道岭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7-91,共5页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雨沧桑,盛衰荣辱,之所以至今仍绵延不息,枝繁叶茂,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乃是因为它有着强大的文化基因。儒家哲学则是这个文化基因里核心的遗传密码。儒家哲学的精髓是它的道德哲学,几千年来,影响中华...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雨沧桑,盛衰荣辱,之所以至今仍绵延不息,枝繁叶茂,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乃是因为它有着强大的文化基因。儒家哲学则是这个文化基因里核心的遗传密码。儒家哲学的精髓是它的道德哲学,几千年来,影响中华民族至深的也是它的道德哲学。新时期,民族的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乃至中国综合国力包括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对儒家道德哲学的发现和再发现。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道德哲学对新时期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伟大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道德哲学 文化软实力 文化发现
下载PDF
发现文化:民间艺术的生成性
16
作者 支运波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02X期62-64,共3页
后现代语境中,文化需要不断地被发现。发现文化意味着界限身份和标定价值。民间艺术的文化聚合性,"第三空间"性,敞开性蕴含文化生成作用。作为一种自足的地方性文化,民间艺术对于发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发现文化 民间艺术 第三空间 生成性
原文传递
论冯骥才非虚构新作《漩涡里》的写作特色
17
作者 毕莉莉 《河西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6-71,共6页
《漩涡里:1990~2013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以下简称《漩涡里》),作为冯骥才《冰河》《凌汛》《激流中》等一系列非虚构、自传体、心灵史写作的最后一本,突显了作家、画家、学者、文化遗产保护人这四重身份在冯骥才生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漩涡里:1990~2013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以下简称《漩涡里》),作为冯骥才《冰河》《凌汛》《激流中》等一系列非虚构、自传体、心灵史写作的最后一本,突显了作家、画家、学者、文化遗产保护人这四重身份在冯骥才生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记录了冯骥才二十年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传达出其作为知识分子的文化反思与现实关怀,向读者展示了众多珍贵文化发现。《漩涡里》以自我口述史方式,摘录冯骥才文化遗产保护进程中的重要文化观点,具有档案留存的作用。《漩涡里》不仅是冯骥才个人艰辛思想历程的书写,更是非虚构文学创作的标杆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漩涡里》 非虚构 文化自觉 文化发现
下载PDF
以“文”化人,表达“含蓄”——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为例
18
作者 叶枫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第8期83-84,共2页
语文课堂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为例,深挖文本中的“含蓄”文化,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化渗透的问题,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文化... 语文课堂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为例,深挖文本中的“含蓄”文化,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化渗透的问题,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文化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向内涵 发现文化 理解文化 感悟文化
下载PDF
菊韵
19
作者 孟昭勇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5年第11X期2-2,共1页
关键词 文化发现
下载PDF
企业管理出版社精品图书
20
《企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中国高层经济智囊》 企业管理出版社 姚祖梁 发现企业文化前言地带》 祝慧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