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体育治理的中国方案——基于文化国际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16
1
作者 于思远 顾帅 刘桂海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46,共8页
以文化国际主义为视角,分析全球体育治理存在的问题在于治理价值观的异化、治理主体的西方中心主义以及治理制度的发展困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通过以包容互鉴的新型文明观塑造"以人为本"的体育价值共同体,以义利相兼... 以文化国际主义为视角,分析全球体育治理存在的问题在于治理价值观的异化、治理主体的西方中心主义以及治理制度的发展困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通过以包容互鉴的新型文明观塑造"以人为本"的体育价值共同体,以义利相兼的新型义利观塑造"共享共建"的体育利益共同体,以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塑造"和衷共济"的体育行动联合体,循序渐进地引领现代体育破除治理困境。更具意义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在体育场域治理范式的构建不仅能够烛照其它领域的治理体系建设,更能够从实践角度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体育乃至人类健康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 体育治理 中国方案 文化国际主义
下载PDF
20世纪美国对外文化战略:从文化国际主义到文化帝国主义
2
作者 肖华锋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2,共10页
实施对外文化战略是20世纪美国推行和维系世界霸权的重要手段,文化国际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贯穿始终。二战是一个分水岭:二战前以重文化交流的文化国际主义为主,基于“自愿主义”原则,私人基金会是主要实施者,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美文... 实施对外文化战略是20世纪美国推行和维系世界霸权的重要手段,文化国际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贯穿始终。二战是一个分水岭:二战前以重文化交流的文化国际主义为主,基于“自愿主义”原则,私人基金会是主要实施者,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美文化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从欧洲到美国的知识“权力转移”;二战后随着冷战的发生,出于建构美国国家文化形象、“争夺人心”和对抗苏联意识形态宣传三大目的,美国政府采取“干预主义”,制定法律,成立机构,增加预算,积极实施对外文化战略,官私合作成为主要运作模式,私人基金会与美国政府实现了密切合作,成为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延伸机构。文化项目和信息项目并行不悖,但宣传成为主基调,美国流行文化随着其文化产品流向世界各地,凸显了其文化帝国主义的动机。总之,虽有文化国际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之分,但两者殊途同归,都是在为美国对外文化扩张和渗透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对外文化战略 文化国际主义 文化帝国主义
原文传递
文化共享、政治价值对立的国际社会何以共处?——与郭树勇教授关于“文化国际主义”的对话 被引量:2
3
作者 胡键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63,共29页
异质文化是可以共享的,最初因陌生感会导致相互的冲突与战争,但在随后便一定会产生异质文化之间的交互性接触,最后会融合并滋长出新的文化要素,从而赋予了原有的那些文化以新的生命力和成长力。文化深处的政治价值是对立的,直接表现为... 异质文化是可以共享的,最初因陌生感会导致相互的冲突与战争,但在随后便一定会产生异质文化之间的交互性接触,最后会融合并滋长出新的文化要素,从而赋予了原有的那些文化以新的生命力和成长力。文化深处的政治价值是对立的,直接表现为政治制度的对立。政治制度与政治价值的对立演绎了两千多年的国际关系史,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之下,世界各国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即便在相互依赖框架之中,竞争与合作也是共存的,这是国际关系的常态。不过,竞争本身不仅会产生合作,还会产生共同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各国也会谋求某种合作机制,并促进新的合作。国际无政府状态依然是客观事实,但它已经呈现出一种有序的社会状态,这种有序性源于国际伦理、国际制度、国际法等,而这些不仅体现了文化的共享性,更体现了一种世界的包容性。包容不是结成传统意义上有具体利益边界、结构边界的共同体,而是在承认差异性的前提下寻找世界的共同价值即“价值最大公约数”,也只有共同价值才能促使各国以人类共同未来为诉求来实现合作和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共享 价值对立 包容 中国学派 文化国际主义
原文传递
文化国际主义与国际交流合作:一种理想类型的历史考察
4
作者 杨启光 王帅杰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154,共28页
基于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规律,全球文明倡议强调以人类文明互鉴交流超越文明冲突,积极倡导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进一步凸显了文化在促进国际交流合作与服务人类共同利益中的重要作用。滥觞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文化国际主义意识形态,积极倡... 基于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规律,全球文明倡议强调以人类文明互鉴交流超越文明冲突,积极倡导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进一步凸显了文化在促进国际交流合作与服务人类共同利益中的重要作用。滥觞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文化国际主义意识形态,积极倡导国家间深层次文化的交流互动,努力促进世界和平秩序的建立。其中,以存在主义哲学家为代表的一群欧洲知识分子,传承存在主义精神,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文学艺术作品、跨文化知识以及国际教育实践的多元参与,广泛传播和丰富了以人文主义文化观为基础的文化国际主义思想,形成了个体与群体、知识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国际文化关系建构与传播的理想类型。随着当代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超越民族主义与普世主义,发展“和合共生”的当代新型国际文化观念,充分发挥教育在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挖掘文化国际主义作为新型国际关系意识形态的重要价值,对于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与把握人类文明传承创新的时代逻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流互鉴 文化国际主义 国际交流合作 中国学派
原文传递
文化财产返还国际争议的理论之争 被引量:4
5
作者 高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4-40,共7页
文化财产返还国际争议很大程度上围绕文化财产的"文化性"和"财产性"展开,由此在文化财产返还问题上导致了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国际主义的理论之争。正确理解文化财产返还争议中的理论之争,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必... 文化财产返还国际争议很大程度上围绕文化财产的"文化性"和"财产性"展开,由此在文化财产返还问题上导致了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国际主义的理论之争。正确理解文化财产返还争议中的理论之争,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必须认识到文化财产"文化性"的一面,承认文化财产与特定国家、民族或群体之间的特殊联系;其次,合法规范的文化财产流转必不可少,关键是如何恰当地界定流转的方式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财产 返还争议 文化民族主义 文化国际主义
下载PDF
外宣翻译策略刍议——兼与袁晓宁老师《论外宣英译策略的二元共存》一文商榷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林浩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5期134-137,156,共5页
外宣翻译是翻译中的新兴领域,有必要对其进行更多的研究。袁晓宁老师在《中国翻译》2013年第一期撰文提出外宣英译策略的二元共存,即在语言表达层面坚持"以目的语为归依",在文化层面要"以我为准"。本文对该文进行... 外宣翻译是翻译中的新兴领域,有必要对其进行更多的研究。袁晓宁老师在《中国翻译》2013年第一期撰文提出外宣英译策略的二元共存,即在语言表达层面坚持"以目的语为归依",在文化层面要"以我为准"。本文对该文进行了批评性分析,以期就外宣翻译提出相对可行的策略。本文认为,外宣翻译的目的不仅是让国外受众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接纳我们的宣传信息,而且旨在引导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达到有利于我的外宣效果。为此,外宣译者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都必须采取"以国外受众为依归"的策略, 以保证译文语言上流畅易懂、文化上易于接受。此外,本文提出应当把文化国际主义作为外宣翻译工作的文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宣翻译 “以国外受众为依归”的翻译策略 “有利于我”的外宣效果 文化国际主义
下载PDF
越过两种声音的围墙:殖民语境下的文物返还及核心论争
7
作者 石倩雯 冯莎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18,共6页
殖民语境下的文物返还,有两种对立的“声音”一直存在:“文化国际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二者的存在与形式多有变化,不同的语境下被赋予不同的含义。文化国际主义者与民族主义者就殖民文物所属权、收藏合法性以及文物保护观念等问... 殖民语境下的文物返还,有两种对立的“声音”一直存在:“文化国际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二者的存在与形式多有变化,不同的语境下被赋予不同的含义。文化国际主义者与民族主义者就殖民文物所属权、收藏合法性以及文物保护观念等问题在国际学界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与争议并影响至今。在后现代与后殖民语境下,从二元话语到多元话语,逐渐形成破圈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文物返还 殖民语境 文化国际主义 文化民族主义
下载PDF
Positivism and Variation: Literary Communication and Propagation at Heterogeneous Cultural Context
8
作者 WANG Peng-fe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9期1105-1111,共7页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tional literary relation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cludes not only the positivistic relations of different nations and different literary systems, but also the relations of variation among d...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tional literary relation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cludes not only the positivistic relations of different nations and different literary systems, but also the relations of variation among different literatures when it comes to the cross-civilization heterogeneity. Therefore, the positivistic approach and that of variation in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literary relations constitute the two indispensable pillars in this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literary relation POSITIVISM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heterogeneous cultural context
下载PDF
单边诉求与多边合作:文化遗产的返还之路 被引量:3
9
作者 吕建昌 邱捷 胡盈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20,共4页
文化遗产的归属问题在当前国际文化遗产领域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有代表文化遗产原属国与文化遗产占有国利益的两种明显对立的观点,而这两种观点又分别以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国际主义为其理论基础。文化国际主义标榜的普世性不是真正的普... 文化遗产的归属问题在当前国际文化遗产领域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有代表文化遗产原属国与文化遗产占有国利益的两种明显对立的观点,而这两种观点又分别以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国际主义为其理论基础。文化国际主义标榜的普世性不是真正的普世价值,其理论在实践中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文化民族主义观点在文化遗产的归属上有其明显的合理性,并获得国际社会道义力量的支持。文化遗产原属国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流失文物所有权的返还要求,同时努力通过法律手段和其它一切有效的手段追索文化遗产的回归,为文化遗产归还问题的解决,寻找双方都可能接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文化民族主义 文化国际主义 所有权与使用权
原文传递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意蕴与学理解析
10
作者 陈文兵 王广大 +1 位作者 余丽 方长平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共21页
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从世界意义上讲,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主要有五点意蕴:一是中国共产党人天下情怀的时代呈现,开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二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为世界实现和平安宁作出重大贡献;三是彰显构建人类命... 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从世界意义上讲,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主要有五点意蕴:一是中国共产党人天下情怀的时代呈现,开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二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为世界实现和平安宁作出重大贡献;三是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迈进;四是昭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光明前景,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了理念指引;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实现新飞跃的重大成果,将不可避免地助推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从学科层面上看,国家间文明互动是国际政治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国际政治社会学强调国际政治的社会内涵,突出政治权力的社会性,关注国际社会在演变过程中凸显的社会问题。从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视角出发,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客观发展与国际政治社会学的守正创新交相辉映。因此,从世界意义和学科发展出发,全面、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全人类问题的重要价值,从战略高度把握对外讲好“人类文明新形态”故事具有四点重要的现实价值。第一,对于加强中国话语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对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对于构建多元文明共生共荣、合作共赢的世界文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第四,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外交思想 文化国际主义 国际政治社会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