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公共空间的建构--文化展示需求下的建造设计方法探究
1
作者 吴迪 孙海婷 《华中建筑》 2024年第4期29-32,共4页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支撑,乡村公共空间则是村民集体活动的重要实物载体,却未能利用其优势承担文化展示责任。该文针对乡村公共空间的建造设计方法,选择三组案例进行分析,从建筑形式、材料知觉感受、建造技艺角度分析乡村...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支撑,乡村公共空间则是村民集体活动的重要实物载体,却未能利用其优势承担文化展示责任。该文针对乡村公共空间的建造设计方法,选择三组案例进行分析,从建筑形式、材料知觉感受、建造技艺角度分析乡村公共空间的文化展示方式,总结建筑师在乡村公共空间中文化展示的多种倾向,从建构角度为乡村公共空间的文化展示设计提供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公共空间 文化展示 建造 材料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中医药文化展示馆发展策略研究
2
作者 张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4期191-193,共3页
研究中医药文化展示馆发展策略,提升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和传承创新实效,以实现展示馆社会效益、文化传承效应、人才培养效果较大提升,以中医药文化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文章基于实践经验和文献检索,采用SWOT分析法构建中医药文化展示馆运... 研究中医药文化展示馆发展策略,提升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和传承创新实效,以实现展示馆社会效益、文化传承效应、人才培养效果较大提升,以中医药文化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文章基于实践经验和文献检索,采用SWOT分析法构建中医药文化展示馆运行提升战略矩阵。通过拓展打造文创、养生品牌;打造“校馆联动”中医药文化品牌科普活动;创新丰富互动式活动形式;强化专业科普人才培养与激励;加强多媒体平台协同合作等途径,显著提升中医药文化展示馆运行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展示 馆院结合 SWOT分析 中医药文化科普
下载PDF
VR技术赋能赣南客家文化展示设计的实践研究
3
作者 曾梦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5期112-117,共6页
在全球化进程加快且文化保护需求日益紧迫的当下,全球化在带来文化交流契机的同时,也引发了文化冲击和同质化威胁。随着各类外来文化的涌入,本土文化的独特韵味与深厚底蕴受到冲击。鉴于此,该研究聚焦VR技术与赣南客家文化的融合,通过... 在全球化进程加快且文化保护需求日益紧迫的当下,全球化在带来文化交流契机的同时,也引发了文化冲击和同质化威胁。随着各类外来文化的涌入,本土文化的独特韵味与深厚底蕴受到冲击。鉴于此,该研究聚焦VR技术与赣南客家文化的融合,通过挖掘赣南客家文化的内涵和特征,研究VR技术的原理和发展现状,基于“CCTS”模型构建的实例分析展示设计实践中的模型要素和展示空间设计方法,并深入阐述了VR技术在赣南客家文化展示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尽管VR技术为文化展示带来显著价值,但也存在技术成本高、内容创作难、设备普及率低等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未来应注重多模态技术的融合,推动数字化展馆的发展,为客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开辟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技术 文化创新 赣南客家 数字文化展示模型 体验式互动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民族文化元素提炼及展示中心设计——以桂林银子岩景区民族文化展示中心设计为例
4
作者 吴紫薇 吴小华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272-273,共2页
为了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展示,文章以桂林银子岩景区民族文化展示中心设计为例,提炼民族文化元素,通过空间布局、营造策略、环境设计和展品陈列设计,立足本源,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民族文化展示中心的设计,使民族文化展示中心... 为了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展示,文章以桂林银子岩景区民族文化展示中心设计为例,提炼民族文化元素,通过空间布局、营造策略、环境设计和展品陈列设计,立足本源,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民族文化展示中心的设计,使民族文化展示中心整体风貌与环境相融合,内部装饰与展品风格相吻合,使民族文化展示中心成为地标性景观。一个好的民族文化展示中心能使展品呈现出超越时空的人文素养,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使游客充分感受到民族文化所表达的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展示中心 民族文化元素提炼 环境设计 空间布局 营造策略
下载PDF
国际传播视角下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展示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宋文利 姚小林 +2 位作者 李智鹏 杨蕊竹 张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19,共8页
冬奥会开幕式是东道国文化展示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基于国际传播视角,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历届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变迁的历程,探寻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展示的路径。研究认为,冬奥会开幕式经历了体育(宗... 冬奥会开幕式是东道国文化展示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基于国际传播视角,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历届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变迁的历程,探寻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展示的路径。研究认为,冬奥会开幕式经历了体育(宗教)仪式阶段、政治宣传阶段、民族文化展演阶段、国家形象传播等四个历史阶段,民族文化与国家气质是冬奥会开幕式的内核,媒介仪式与特色故事是外核,科技助力与视听表达是赋能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宜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做好文化传播,建构可信中国;以高新科技为载体,做好仪式传播,建构可敬中国;以视听创意为手段,做好共情传播,建构可爱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 国际传播 奥林匹克 冬奥会 开幕式 文化展示
下载PDF
真实性视野下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展示的思考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铮争 张萌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2-996,共5页
探讨在真实性视野下考古遗址的文化展示,实现公众对遗址的解读、传承和共享。采取文献查阅、理论分析和规划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考古遗址展示客体本身的真实性和旅游者体验的真实性相结合,强调考古遗址公园的主题性、可读性、互动性,... 探讨在真实性视野下考古遗址的文化展示,实现公众对遗址的解读、传承和共享。采取文献查阅、理论分析和规划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考古遗址展示客体本身的真实性和旅游者体验的真实性相结合,强调考古遗址公园的主题性、可读性、互动性,针对不同遗址自身的价值意义、保护条件及观赏性,从感悟性展示、景观性展示、传播性展示3个层面出发,建立考古遗址多层次的保护与展示体系。展示作为考古遗址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展示不是单向的信息传输而是双向的价值沟通过程,对考古遗址的阐释应在保留历史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强调游客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 真实性 文化展示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实践教学创新路径研究——以“文化展示设计”课程社会实践教学创新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鹏 江南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5-68,共4页
从课程属性、学情分析、融入方法、效果意义等方面展开综合分析,重点阐述“文化展示设计”社会实践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创新基础。在课程中,学生们参与实践案例,向一线科研专家、艺术与创新设计师进行跨专业、多维度的学习并实践思政教育... 从课程属性、学情分析、融入方法、效果意义等方面展开综合分析,重点阐述“文化展示设计”社会实践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创新基础。在课程中,学生们参与实践案例,向一线科研专家、艺术与创新设计师进行跨专业、多维度的学习并实践思政教育,参与产业升级。该课程结合高校办学定位、学生实际情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让参与课程学习的同学融入项目式社会实践学习,建立起艺术学、社会与人口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公共管理学、传播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学习思维模式,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文化展示设计的技能,还可以了解“文化展示设计”社会实践项目的背景和历史,深入思考社会实践项目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课程思政 社会实践 文化展示设计
下载PDF
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展示问题探讨 被引量:16
8
作者 朱晓渭 《理论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6-87,90,共3页
中国有着数目众多的考古遗址类文物,体现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目前,考古遗址保护已经成为文物保护领域的重头戏,各地掀起了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热潮。遗址展示已经成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手段,而文化展示在这方面发挥的作... 中国有着数目众多的考古遗址类文物,体现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目前,考古遗址保护已经成为文物保护领域的重头戏,各地掀起了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热潮。遗址展示已经成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手段,而文化展示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利用考古遗址公园平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对于考古遗址公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展示 考古遗址 遗址公园
下载PDF
轨道交通建筑公共空间文化展示方法探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曾忠忠 王冲冲 +1 位作者 陈泳全 孙伟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21年第7期90-94,共5页
轨道交通改变了人们出行的方式,也是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轨道交通建筑人流量大、空间密集程度高,既承载交通功能,还承载对外文化交流的功能,目前,我国关于交通建筑公共空间文化展示方面的研究较少,交通建筑内部文化展示主要通... 轨道交通改变了人们出行的方式,也是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轨道交通建筑人流量大、空间密集程度高,既承载交通功能,还承载对外文化交流的功能,目前,我国关于交通建筑公共空间文化展示方面的研究较少,交通建筑内部文化展示主要通过后期装饰实现,在整体设计上,停留在简单的、单一的设计,使得文化与公共空间产生一种割裂;在空间设计上,虽然对墙面、柱体、地面进行装饰,但是没有真正结合文化特色,略显突兀。文章以北京—张家口铁路(简称:京张铁路)沿线站房为例,探索轨道交通建筑公共空间与文化展示在建设阶段相互融合的展示方法。通过实地调研走访的方式,从文化主题选定、文化符号提取、文化表现3个方面梳理了京张高铁沿线轨道交通建筑公共空间的文化展示方法,能够给未来轨道交通建筑公共空间文化展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建筑 建筑空间 公共空间 文化展示 京张铁路
下载PDF
体验的缘起、实践与反思:基于博物馆等文化展示场所的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尹凯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34,126,共6页
体验通过诉诸于个体参与和意义建构等方法来挑战传统、官方、权威的单一声音,进而重新发现那些有意或无意间被隐藏起来的观念、行动与经验。作为一种批判性、甚至是替代性路径,体验迅速在博物馆、遗产地、休闲与旅游地等文化展示场所站... 体验通过诉诸于个体参与和意义建构等方法来挑战传统、官方、权威的单一声音,进而重新发现那些有意或无意间被隐藏起来的观念、行动与经验。作为一种批判性、甚至是替代性路径,体验迅速在博物馆、遗产地、休闲与旅游地等文化展示场所站稳脚跟。总体而言,针对该现象的既有研究要么缺乏跨学科的整体关照和比较视野,要么不加思索地颂扬与拥抱体验的价值。基于此,涉及博物馆、遗产、休闲与旅游等研究领域的研究视角有助于系统探究体验缘何兴起的动力、体验得以可能的实践与体验可能引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体验 遗产地 文化展示场所 展演 表征
下载PDF
汉诺威-爱知县……上海——从两届世博会国家馆设计看文化展示的不同理念及思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蔡永洁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选择两届世博会各8个国家馆进行简要分析,指出科技发达国家与科技落后国家在理解世博主题以及展示自身文化手段上的明显区别,认为宣传先进社会意识和科技成就才是世博主题的最佳诠释。
关键词 世博会 国家馆 文化展示 展示手段
下载PDF
节庆活动中的文化展示——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颜姿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81-84,共4页
随着旅游开发的进一步深入,民间的节庆活动也被当作旅游开发的资源。运用民俗学与旅游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影响文化展示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文化展示的方法,对当前旅游环境下民俗文化的保存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节庆活动 文化展示 影响因素 展示方法 旅游人类学
下载PDF
文化展示与时间表述:基于湖南资兴瑶族“盘王节”遗产化的思考 被引量:7
13
作者 毛巧晖 《民间文化论坛》 2018年第3期5-11,共7页
湖南资兴瑶族的"还盘王愿"在遗产化过程中,其作为"文化"展示给"他者",同时亦进入社会"公共"领域,统一的活动流程改变了仪式的"时间"存在。在"文化展示"中,口头叙事因文化... 湖南资兴瑶族的"还盘王愿"在遗产化过程中,其作为"文化"展示给"他者",同时亦进入社会"公共"领域,统一的活动流程改变了仪式的"时间"存在。在"文化展示"中,口头叙事因文化情境的需要被"选择性"传承,仪式的"内部性"与"边界性"渐趋隐蔽,"公共性"与"地域性"逐步凸显;不同社会、不同文化群时间表述与时间观不同,当"还盘王愿"仪式被纳入现代时间观,其仪式的时序、文化空间被标准化,在标准化的时间秩序中,仪式与叙事的关联以及信仰因素会被隔断或遮蔽。遗产化的"盘王节"具有较强的公众展演性,但其神圣性渐趋消解,仪式时间亦被规范为"现代时间"表述,这直接影响了仪式的传播与传承,同时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即保护文化多样性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盘王节 文化展示 时间观 盘瓠神话
下载PDF
“文化展示”中的传承人: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被引量:7
14
作者 毛巧晖 《民间文化论坛》 2019年第4期85-93,共9页
从现代意义的民俗学兴起之时,“俗”的关注超越“民”,即使关注民众亦更多是群体意义而言,并未突出“传承的个体”。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左翼文学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对民间文艺改造中,关注到了“民间艺人”,但其以“革命”为旨归;1949年以... 从现代意义的民俗学兴起之时,“俗”的关注超越“民”,即使关注民众亦更多是群体意义而言,并未突出“传承的个体”。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左翼文学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对民间文艺改造中,关注到了“民间艺人”,但其以“革命”为旨归;1949年以后对于民间艺人的重视在80年代民俗学迅猛发展中并未沿承。21世纪初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传承人”研究日渐兴盛。但传承人不再仅仅是学者视阈或地域文化的“自然”传承者,他们需要进入国家认定体系,在“文化展示”中作为文化承载者对其所传承文化进行“阐释”“推广”。文章通过“敛巧饭”这一民俗类非遗项目和布洛陀史诗、盘瓠神话叙事等少数民族口头传统类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论述,进一步探索在民俗类非遗项目中传承人的意义与仪式舞台化展演中的文化承载者“他者化”境遇,以及非遗传承人知识化的发展趋势对于“文化多样性”、地方性知识之“情感阐释”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展示 传承人 文化多样性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绍兴“祝福”文化展示的真实性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庆夏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11,共4页
绍兴"祝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景区得到展示,是当代遗产实践下"可参观性"的文化生产与消费。文章通过对比和考察旅游景区以及普通人家的绍兴民俗"祝福"仪式,从文化展示和遗产旅游的角度来探讨"... 绍兴"祝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景区得到展示,是当代遗产实践下"可参观性"的文化生产与消费。文章通过对比和考察旅游景区以及普通人家的绍兴民俗"祝福"仪式,从文化展示和遗产旅游的角度来探讨"祝福"的真实性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需要把握本真性和商品化的均衡,同时区别对待"前台"和"后台",以使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展示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 文化展示 真实性 遗产旅游
下载PDF
浅析旅游产品开发中的文化展示方式 被引量:3
16
作者 袁继荣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4-145,共2页
旅游业竞争的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有效的文化展示方式可以使隐性的文化显性化,多样化的文化展示方式可以丰富旅游产品体系,针对性强的文化展示方式可以极大提升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对旅游产品开发中的文化展示方式作了详细论述... 旅游业竞争的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有效的文化展示方式可以使隐性的文化显性化,多样化的文化展示方式可以丰富旅游产品体系,针对性强的文化展示方式可以极大提升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对旅游产品开发中的文化展示方式作了详细论述,以期能对旅游产品开发实践活动有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文化 旅游产品开发 文化展示方式
下载PDF
生活着的古代城市博物馆——有关平遥古城文化展示的考察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安德明 《民间文化论坛》 2009年第6期85-90,共6页
平遥古城的旅游设计,通过对诸多碎片式的历史元素重新进行拼装,构建了一个有关平遥乃至中国古代城市历史生活的城市博物馆。古城中大量普通居民的存在,又使得这座博物馆化了的城市始终保持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进而使作为旅游点的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的旅游设计,通过对诸多碎片式的历史元素重新进行拼装,构建了一个有关平遥乃至中国古代城市历史生活的城市博物馆。古城中大量普通居民的存在,又使得这座博物馆化了的城市始终保持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进而使作为旅游点的平遥古城具有一般旅游景点难以比拟的勃勃生机和独特魅力。旅游业的展开,使作为普通生活者的当地居民,自觉或不自觉地变成了古城旅游文化展示舞台上的表演者,处于时常被游客观看和扰动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同外来游客的交流当中,当地人也不断获得了关于外界和他们自身的新认识,形成了新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遥古城 古代城市博物馆 旅游 文化展示 历史碎片 拼装
下载PDF
民族民俗文化展示中的文化协商——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颜姿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12期16-18,共3页
在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的今天,许多旅游目的地都在进行着民族民俗文化的展示。文化展示中涉及到包括游客、当地居民、政府、民间组织及文化精英各活动参与方的文化协商。试图以个案分析为基点,探析文化展示参与各方之间如何... 在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的今天,许多旅游目的地都在进行着民族民俗文化的展示。文化展示中涉及到包括游客、当地居民、政府、民间组织及文化精英各活动参与方的文化协商。试图以个案分析为基点,探析文化展示参与各方之间如何进行文化协商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俗 文化展示 文化协商 炮龙节 广西宾阳
下载PDF
民间节庆中民俗文化展示类型分析 以广西宾阳县炮龙节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颜姿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16-118,共3页
民间节庆活动是民间文化的大集合,这些文化展示活动各自表现出自身的特点;按照它们所表现出的特点,把它们分为:仪式展示、宗族/社区活动、狂欢行为、文娱表演和静态展示五种类型,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各个类型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 民间节庆 民俗文化展示类型
下载PDF
论电视纪录片的文化展示功能及其叙事策略——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勇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文化展示应该积极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手段。其中,电视纪录片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传播形式。它积极地运用各种叙事策略,将原汁原味的精英文化与原生态文化展示出来,通过丰富的视听效果充分地调动受众... 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文化展示应该积极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手段。其中,电视纪录片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传播形式。它积极地运用各种叙事策略,将原汁原味的精英文化与原生态文化展示出来,通过丰富的视听效果充分地调动受众的积极性。时下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便堪称展现这种电视纪录片与文化展示关系的典型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文化展示 真实性 叙事策略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