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工具箱”视角的组织研究路径与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畏 葛建华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1-790,共10页
从“文化工具箱”视角出发,回顾和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基于组织情境下文化资源使用策略(分化或整合)与文化行动受众(内部或外部)两个维度构建了研究分类框架,继而从研究情境、行动目的、策略机制等角度对不同研究路径内的文献进行分析... 从“文化工具箱”视角出发,回顾和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基于组织情境下文化资源使用策略(分化或整合)与文化行动受众(内部或外部)两个维度构建了研究分类框架,继而从研究情境、行动目的、策略机制等角度对不同研究路径内的文献进行分析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指出跨路径融合不足和跨领域对话受限等问题,并提出从4个方面拓展该领域研究,包括挖掘文化元素间的网络关系、明晰内外部文化交互机制、探索文化资源整合与分化的并用,以及加强文化资源视角与其他研究领域的对话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资源 文化工具箱 整合 分化
下载PDF
随迁子女托管文化工具箱的形成过程研究——以B市校外托管机构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冯跃 袁飞 +1 位作者 邢晓阳 杨露青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91,共10页
当前,在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的背景下,如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环境,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以面向随迁子女家庭提供服务的校外托管机构为研究对... 当前,在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的背景下,如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环境,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以面向随迁子女家庭提供服务的校外托管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托管文化工具箱的分析线索,以质性研究方法为主,初步提炼出托管的复合成因,包括五方面的影响力量:学校功能的延伸与补充、家庭功能的替代、市场化竞争中的托管效果、同辈群体间的交往吸引力、细琐生活的陪伴与影响。文章进一步反思了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环京迁移趋势下,学校托管服务资源的有限越发放大了家校间的托育矛盾,文化工具箱的分析视角更为关注对价值与意义的考量,通过行动主体间的复合演绎,折射着行动结构背后的隐性缺失。因此,有必要统筹规划基于人口流动事实意义上的教育状况,构建更为精细化的"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治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迁子女 文化工具箱 校外托管机构 教育治理
原文传递
三和青年的反工厂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以文化工具箱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韩彦超 《青年学报》 2021年第1期55-61,共7页
底层青年的行为与心态向来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文化工具箱理论认为文化并不是作为一种价值观来指导人们的选择,而是作为一种工具箱为行为主体提供行动策略。本文借助文化工具箱理论来分析三和青年这一独特群体的社会行动,发现:他... 底层青年的行为与心态向来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文化工具箱理论认为文化并不是作为一种价值观来指导人们的选择,而是作为一种工具箱为行为主体提供行动策略。本文借助文化工具箱理论来分析三和青年这一独特群体的社会行动,发现:他们通过对自身的认知以及与周围环境的互动,选择了表演性抗争、丧文化与自我污名来对抗资本与工厂文化的行动策略,这既是一种消极抵抗也是一种集体退出。为阶层固化的社会重新注入希望才能使底层青年走出颓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和青年 文化工具箱 反工厂文化
原文传递
双重传说的策略表达:对康巴洛镇地方传说的社会学解读
4
作者 昂翁绒波 《民族学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9,共9页
传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洛镇位于川、青、藏三省交界处,特殊的地理区位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当地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使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洛镇流传的文成公主与邓玛两大神话传说,不仅赋予当地... 传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洛镇位于川、青、藏三省交界处,特殊的地理区位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当地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使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洛镇流传的文成公主与邓玛两大神话传说,不仅赋予当地民众双重文化身份与资源,也在地方文化实践中演进为差异化的群体文化策略。在此过程中,地方传说的策略化实践对区域文化的发展,乃至藏彝走廊文化多样性与共同性的影响都成为题中之义,最终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整合与多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现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传说 文化策略 文化工具箱 多元整合
原文传递
是“补偿性策略”而非“资本”:再议“底层文化资本”概念的局限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丽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81,共11页
本文对“底层文化资本”这一概念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主张以“底层的补偿性策略”替代之。以布迪厄和威利斯作为理论假想敌,“底层文化资本”概念在理论逻辑和核心立场上相当飘忽。其对底层文化的承认是高度选择性的、矛盾的,暗... 本文对“底层文化资本”这一概念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主张以“底层的补偿性策略”替代之。以布迪厄和威利斯作为理论假想敌,“底层文化资本”概念在理论逻辑和核心立场上相当飘忽。其对底层文化的承认是高度选择性的、矛盾的,暗含了将底层文化等级化的风险。其英雄化的个体主义叙事使得它成为了贤能主义意识形态的衍生。结合安·斯威德勒的文化工具箱理论,本文提倡以“底层的补偿性策略”作为替代以规避以上问题。落脚于“策略”,这一表述突出了对能动性的强调;“补偿性”这一定语,又点明了处境不利群体所面临的结构性限制;两者互嵌,才能充分讨论能动性和结构性、文化生产与文化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这一表述也能规避“底层文化”这一笼统概括的本质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工具箱 补偿性策略 文化资本 新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布迪厄 威利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