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庙底沟文化“大房子”功用的新认识
1
作者 王炜林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2,共8页
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半地穴式五边形大房子是庙底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功用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研究。本文通过对这类建筑的内部结构、周边遗存及相关因素的重新梳理,认为它很可能与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彩陶制作相关联。半地穴式五边形... 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半地穴式五边形大房子是庙底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功用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研究。本文通过对这类建筑的内部结构、周边遗存及相关因素的重新梳理,认为它很可能与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彩陶制作相关联。半地穴式五边形大房子和“华山玫瑰”等具有礼器性质的彩陶基本同生共灭,这种正相关关系的探索为认识庙底沟文化的聚落结构和史前中国社会的复杂化进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五边形大房子 绘制彩陶 社会复杂化
下载PDF
庙底沟文化彩陶纹样设计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晶 李梦薇 《陶瓷研究》 2023年第6期27-29,共3页
庙底沟型的彩陶纹样包括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这些图案最初都是由自然物体制成的,图案题材的选择主要表现出原始先民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庙底沟型彩陶作为中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的文化历史进程中起... 庙底沟型的彩陶纹样包括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这些图案最初都是由自然物体制成的,图案题材的选择主要表现出原始先民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庙底沟型彩陶作为中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的文化历史进程中起到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作用。深入研究其纹样的起源,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广和弘扬传统文化以及现代设计的教育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彩陶 纹样
下载PDF
从八里坪遗址看晋东南与晋西南龙山时代文化交流与互动
3
作者 赵辉 《文物季刊》 2024年第2期66-75,共10页
八里坪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八里村东紧邻沁河的台地上,分布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时代为庙底沟二期文化晚期到二里头一期阶段。遗址最兴盛阶段(距今4300年左右)即规划了内外三重环壕。外壕内残存面积46万平方米。2022年在内... 八里坪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八里村东紧邻沁河的台地上,分布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时代为庙底沟二期文化晚期到二里头一期阶段。遗址最兴盛阶段(距今4300年左右)即规划了内外三重环壕。外壕内残存面积46万平方米。2022年在内壕北部揭露一组三连间夯土建筑基址,面积504平方米。八里坪遗址西距陶寺和周家庄遗址均为90公里,陶器所反映的文化面貌既有差别,又有联系。以有领环为特色的用玉传统则表达了不同的族群认同。八里坪遗址地处沁河流域,与陶寺、周家庄引领的晋西南文化上的交流互动,为探索古国时代晚期晋南地区文化格局的演变提供了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里坪遗址 沟二期文化 聚落
下载PDF
北橄遗存分析——兼论庙底沟文化的渊源 被引量:16
4
作者 宋建忠 薛新民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3-30,共8页
关键词 文化 发掘 试掘 文化遗存 考古研究 遗址 渊源 典型
下载PDF
庙底沟文化鱼纹彩陶论(上)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仁湘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31,共10页
庙底沟文化彩陶分类系统中,鱼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庙底沟文化的鱼纹有少量为写实图案,其次是抽象的几何化纹饰,更多的是完全几何化的纹饰。辨析这些几何化的与鱼纹相关的纹饰,证实庙底沟文化广泛流行的叶片纹、花瓣纹、"西阴纹&... 庙底沟文化彩陶分类系统中,鱼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庙底沟文化的鱼纹有少量为写实图案,其次是抽象的几何化纹饰,更多的是完全几何化的纹饰。辨析这些几何化的与鱼纹相关的纹饰,证实庙底沟文化广泛流行的叶片纹、花瓣纹、"西阴纹"、菱形纹、圆盘形纹、带点圆圈纹等,大都是鱼纹拆解后重组而成,这些纹饰构成了一个"大鱼纹"象征系统。揭示这个隐蔽的"大鱼纹"象征系统,为真正理解史前彩陶的内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彩陶 鱼纹 演变 象征
下载PDF
庙底沟文化彩陶向南方两湖地区的传播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仁湘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7-74,66,共9页
主要分布在豫陕晋黄河中游地区的庙底沟文化,虽然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但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却非常大,尤其是它富有特点的彩陶的传播,更是掀起了中国史前非常壮阔的一次艺术大潮。庙底沟文化彩陶向四方播散,对文化差异明显的南方两湖... 主要分布在豫陕晋黄河中游地区的庙底沟文化,虽然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但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却非常大,尤其是它富有特点的彩陶的传播,更是掀起了中国史前非常壮阔的一次艺术大潮。庙底沟文化彩陶向四方播散,对文化差异明显的南方两湖地区影响也非常强烈。这种影响一直越过长江,最远到达洞庭湖以南地区。庙底沟文化彩陶的传播,不仅只是一些纹饰题材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包含在这些纹饰中的象征意义的认同。由彩陶向两湖地区的传播,可以看出南北文化的趋同态势,这种文化趋同是后来一统文明建立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陶 传播 文化 两湖地区
下载PDF
庙底沟文化鱼纹彩陶论(下)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仁湘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40,共9页
庙底沟文化彩陶分类系统中,鱼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庙底沟文化的鱼纹有少量为写实图案,其次是抽象的几何化纹饰,更多的是完全几何化的纹饰。辨析这些几何化的与鱼纹相关的纹饰,证实庙底沟文化广泛流行的叶片纹、花瓣纹、"西阴纹&... 庙底沟文化彩陶分类系统中,鱼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庙底沟文化的鱼纹有少量为写实图案,其次是抽象的几何化纹饰,更多的是完全几何化的纹饰。辨析这些几何化的与鱼纹相关的纹饰,证实庙底沟文化广泛流行的叶片纹、花瓣纹、"西阴纹"、菱形纹、圆盘形纹、带点圆圈纹等,大都是鱼纹拆解后重组而成,这些纹饰构成了一个"大鱼纹"象征系统。揭示这个隐蔽的"大鱼纹"象征系统,为真正理解史前彩陶的内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彩陶 鱼纹 演变 象征
下载PDF
半坡和庙底沟文化中的鱼形纹样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徐跃之 王美艳 《设计艺术研究》 2016年第4期92-98,共7页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仰韶文化在5000年前的中华史前文化中占居重要位置。仰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彩陶是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其鱼形纹样则是这两者所共有也是极富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纹饰。特意将仰韶文化中的半...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仰韶文化在5000年前的中华史前文化中占居重要位置。仰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彩陶是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其鱼形纹样则是这两者所共有也是极富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纹饰。特意将仰韶文化中的半坡型和庙底沟型彩陶鱼纹的造型特征和发展变化进行对比,能够发现这一变化过程是由最初的写实、生动与形象的多样化表示逐步向图案化、格律化、规范化方向演化;对演变花瓣纹的全新解释是鱼纹鳃部与线条的重组;通过探讨获得了鱼纹内在的象征意义是对未来事物的好奇和对永恒生命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坡文化 文化 鱼形纹样 发展变化 象征意义
下载PDF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以店子底支前红色文化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郑瑞红 《决策探索》 2021年第4期38-39,共2页
阳曲县店子底支前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自然环境基础。但在店子底支前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仍存在着对支前红色文化教育缺乏有效创新、对支前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资源缺乏深入挖掘、对支前红色文化教育的... 阳曲县店子底支前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自然环境基础。但在店子底支前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仍存在着对支前红色文化教育缺乏有效创新、对支前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资源缺乏深入挖掘、对支前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认识不够到位等现实阻碍。因此,要在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在实践育人体系上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等方面不断创新,实现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店子支前红色文化 路径
下载PDF
庙底沟文化与璧的起源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炜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34,共5页
本文结合史籍中关于璧的记载及目前对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玉璧的相关认识,对璧等器物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根据近年来高陵杨官寨、扶风案板、华县泉护村等遗址发现的璧、琮类器物以及彩陶图案中的相关题材,认为璧等深刻影响了古代中国... 本文结合史籍中关于璧的记载及目前对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玉璧的相关认识,对璧等器物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根据近年来高陵杨官寨、扶风案板、华县泉护村等遗址发现的璧、琮类器物以及彩陶图案中的相关题材,认为璧等深刻影响了古代中国的礼器在中原地区可能为本土起源,它们发生的时代也许可以追溯到庙底沟文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起源
下载PDF
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底、历史基源与政治基础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晓琰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4-171,共8页
持之以恒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西藏顺应历史规律和民心民愿、不断扎紧民族团结纽带的核心一环。深邃无垠的文化基底、悠久厚重的历史基源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坚实有力的政治基础又为其顺利开... 持之以恒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西藏顺应历史规律和民心民愿、不断扎紧民族团结纽带的核心一环。深邃无垠的文化基底、悠久厚重的历史基源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坚实有力的政治基础又为其顺利开展明确了领导核心、划定了科学道路、明晰了关键环节。文章对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底、历史基源、政治基础进行梳理阐释,对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信念,塑造西藏新时代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 历史基源 政治基础
下载PDF
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庙底沟文化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炜林 杨利平 +13 位作者 胡珂 殷宇鹏 张伟 高盼 冯建 郭小强 张稳平 张涛 王转 董闯 张蕊霞 刘军幸 李钦宇 赵汗青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7,共15页
2015~201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杨官寨遗址环壕聚落外东北部进行针对性考古发掘,发现1处年代与环壕聚落相同的大型公共墓地。该发现属首次确认的庙底沟文化墓地,填补了相关考古发现的空白,为杨官寨遗址聚落整体布局、庙底沟文化聚落形... 2015~201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杨官寨遗址环壕聚落外东北部进行针对性考古发掘,发现1处年代与环壕聚落相同的大型公共墓地。该发现属首次确认的庙底沟文化墓地,填补了相关考古发现的空白,为杨官寨遗址聚落整体布局、庙底沟文化聚落形态、埋葬习俗、人种类型、人群血缘关系、社会组织状况等重大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官寨遗址 文化墓地 偏洞室墓葬
下载PDF
庙底沟二期文化再研究——以豫西晋西南地区为中心 被引量:12
13
作者 魏兴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99,共17页
庙底沟二期文化是我国最早命名的新石器文化之一,但其仍有许多基础性问题有待深化研究。本文以该文化中心区豫西晋西南地区为考察重点,在分析主要遗址的基础上,对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分期、性质和谱系等进行较系统的探讨。本文将此地区... 庙底沟二期文化是我国最早命名的新石器文化之一,但其仍有许多基础性问题有待深化研究。本文以该文化中心区豫西晋西南地区为考察重点,在分析主要遗址的基础上,对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分期、性质和谱系等进行较系统的探讨。本文将此地区庙底沟二期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2700~前2300年。该文化的形成是仰韶文化晚期的发展和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吸纳周边文化成就又是庙底沟二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是其发展前进的基本策略和动力之一,并为中原史前文化的繁荣发达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晋西南地区 沟二期文化 分期 谱系
下载PDF
灵宝西坡 庙底沟文化时代的剖面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新伟 《大众考古》 2013年第6期29-38,共10页
故事要从5300年前的一场葬礼讲起。在今天河南灵宝铸鼎原地区,当时分布着20多个庙底沟文化时期的聚落,其中一个被我们叫做西坡的聚落显得格外安静,大家默默地从房屋中走出来,走向这个聚落的中心广场。当时正值七月,洁白的野茉莉花... 故事要从5300年前的一场葬礼讲起。在今天河南灵宝铸鼎原地区,当时分布着20多个庙底沟文化时期的聚落,其中一个被我们叫做西坡的聚落显得格外安静,大家默默地从房屋中走出来,走向这个聚落的中心广场。当时正值七月,洁白的野茉莉花已经凋谢并结出细小果实。就在前一天的晚上,这个聚落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也像野茉莉花一样凋谢.结束了他的生命。这个人物的地位相当显赫,所以他的去世在当时是非常重大的事件。我们通过这场隆重的葬礼,得以窥见庙底沟文化的时代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时代 文化 中心广场 时代风貌 茉莉花 聚落 葬礼 人物
下载PDF
庙底沟文化的崛起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利平 《大众考古》 2018年第10期25-31,共7页
1956年,河南陕县庙底沟和三里桥遗址的发掘发现了有别于1954年发掘的西安半坡遗址的文化遗存,主要是文化面貌较为单纯的重唇口尖底瓶、以弧线三角形纹饰为代表的彩陶等,使得学术界开始认识到仰韶文化内容的庞杂,并对其内涌进行了重... 1956年,河南陕县庙底沟和三里桥遗址的发掘发现了有别于1954年发掘的西安半坡遗址的文化遗存,主要是文化面貌较为单纯的重唇口尖底瓶、以弧线三角形纹饰为代表的彩陶等,使得学术界开始认识到仰韶文化内容的庞杂,并对其内涌进行了重新辨识,将仰韶文化划分为若干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半坡遗址 1954年 文化遗存 文化面貌 文化内容 仰韶文化 三角形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家国同构的文化基底、显著特征与涵养路径
16
作者 杨亚雄 王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5-92,共8页
在中国历史上,家国同构的演变呈现出从“家”到“国”的纵式发展图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产生了积极作用。家国同构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壤,在社会结构方面呈现出家庭、民族、国家、天下层级间的递进关系。知行合一性、对共同体... 在中国历史上,家国同构的演变呈现出从“家”到“国”的纵式发展图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产生了积极作用。家国同构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壤,在社会结构方面呈现出家庭、民族、国家、天下层级间的递进关系。知行合一性、对共同体意识的强化性和文化认同性是家国同构的显著特征。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家与国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在匡清旧义的基础上,依据现代价值理念从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个维度,探寻新时代家国同构的涵养路径仍是必要之举,能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家国同构 文化
原文传递
山西离石吉家村遗址发掘报告
17
作者 张海蛟 刘吉祥 +2 位作者 刘鹤婷(绘图) 李海龙(照相) 樊娇凤 《文物季刊》 2024年第1期16-27,共12页
吉家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的东川河北岸,发现了属于仰韶时期庙底沟文化的五边形房址2座,出土遗物主要有彩陶罐、小口尖底瓶等。这是继2019年离石德岗遗址发现五边形房址后,吕梁山区又一次发现五边形房址,对研究吕梁山腹地仰韶... 吉家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的东川河北岸,发现了属于仰韶时期庙底沟文化的五边形房址2座,出土遗物主要有彩陶罐、小口尖底瓶等。这是继2019年离石德岗遗址发现五边形房址后,吕梁山区又一次发现五边形房址,对研究吕梁山腹地仰韶时期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石 吉家村 文化 五边形房址
下载PDF
郑州市大河村遗址中发现的“地纹”花瓣纹
18
作者 韩炜炜 《理财(经济)》 2024年第5期93-95,共3页
不同于直接表现的图案,“地纹”是装饰图案的一种表现方法,即“以地为纹”,它以衬底为主要表达对象。王仁湘先生在《史前中国的艺术浪潮--庙底沟文化彩陶研究》一书中说:“地纹是历代装饰图案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方法,由彩陶的发现我们得... 不同于直接表现的图案,“地纹”是装饰图案的一种表现方法,即“以地为纹”,它以衬底为主要表达对象。王仁湘先生在《史前中国的艺术浪潮--庙底沟文化彩陶研究》一书中说:“地纹是历代装饰图案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方法,由彩陶的发现我们得知这种艺术表现方法在史前彩陶上就已经开始采用。”同时,他给出了地纹彩陶的定义:“与一般彩陶不同,地纹彩陶是以彩绘的颜色作衬底,以无彩的地子为图案的一种表现方式特别的彩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大河村遗址 装饰图案 史前彩陶 地纹 表达对象 地子 郑州市
下载PDF
花开
19
作者 范帅 《中国宝玉石》 2024年第2期70-71,共2页
彩陶文化中以庙底沟文化的彩陶最为丰富多彩,其中花瓣纹是庙底沟彩陶上的典型纹饰。本作品以庙底沟花瓣纹为主,三角纹为辅为灵感设计的“花”型胸针。彩陶纹饰直接体现着原始人的内心情感,庙底沟几何纹饰花瓣纹中独一无二的纹样图案说... 彩陶文化中以庙底沟文化的彩陶最为丰富多彩,其中花瓣纹是庙底沟彩陶上的典型纹饰。本作品以庙底沟花瓣纹为主,三角纹为辅为灵感设计的“花”型胸针。彩陶纹饰直接体现着原始人的内心情感,庙底沟几何纹饰花瓣纹中独一无二的纹样图案说明先民与自然相处的和谐融洽。以钻石、红宝石为主要材质,以对自然万物单向的敬畏崇拜,发展到憧憬美好世界,祈求自然界庇佑生活风调雨顺,并注重人类自身探索。从而设计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尊重自然,花开吉祥之意。同时,“花”也是自然界最美的植物,将“花”的美丽与美好寓意运用于作品设计之中,进一步呈现出大自然之美。增强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纹饰 彩陶文化 文化 顺应自然 主要材质 自然之美 彩陶纹饰 自然万物
下载PDF
零口二期遗存的文化性质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亚长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43,共4页
关键词 零口遗址 陕西 地层堆积 半坡文化 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