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与文化征服——论西方殖民语境下的翻译 被引量:1
1
作者 潘学权 何武 《宜春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83-87,共5页
为一种文化互动与文化表征手段 ,翻译总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语境 ,翻译的整个过程受到意识形态、权力、翻译的目的等诸多因素的操控。在西方殖民时期 ,受殖民扩张与征服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西方翻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殖民文化对殖民... 为一种文化互动与文化表征手段 ,翻译总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语境 ,翻译的整个过程受到意识形态、权力、翻译的目的等诸多因素的操控。在西方殖民时期 ,受殖民扩张与征服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西方翻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殖民文化对殖民地文化的压抑与征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殖民主义 文化征服
下载PDF
利益博弈-文化征服-身份认同:遗传资源知识产权的深层解读 被引量:3
2
作者 钭晓东 黄秀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1-101,共11页
伴随着文明演进,国际社会正经历着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也反映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其中的系列利益博弈。当前遗传资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知识产权战略一个新制高点,而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惠益分配则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如果全球治理体系变... 伴随着文明演进,国际社会正经历着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也反映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其中的系列利益博弈。当前遗传资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知识产权战略一个新制高点,而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惠益分配则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如果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一座冰山,则遗传资源知识产权及其惠益分配就是其中的冰山一隅,是整个全球治理及其体系变革的组成与反映。从深层次看,其背后实质反映的是"强弱主体的利益博弈、强弱势文化的征服-反征服、各自全球治理体系坐标定位的身份认同"的关涉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根本性问题,需要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予以积极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资源知识产权 利益博弈 文化征服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文化帝国主义”命题源流考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晓德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7,共10页
"文化帝国主义"是一个非常流行但争议很大的术语,用来说明欧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渗透"的活动,更具体地说主要是针对西方世界的"领头羊"美国,与美国大众文化在发展中国家传播引起"美国化&q... "文化帝国主义"是一个非常流行但争议很大的术语,用来说明欧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渗透"的活动,更具体地说主要是针对西方世界的"领头羊"美国,与美国大众文化在发展中国家传播引起"美国化"这一现象密切联系在一起,尤其是美国媒介对世界各地大众生活的影响甚至控制。"文化帝国主义"话语在学术界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在解释全球"美国化"上也具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帝国主义 美国化 文化征服
下载PDF
人与自然——从征服自然文化观到生态文化观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立 王道国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3年第1期38-48,共11页
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把生态危机的产生放到近。现代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并且从当代的文化变革中寻求克服生态危机的方案。文章系统地论证了近、现代文化如哲学、宗教、经济学、科学技术等向... 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把生态危机的产生放到近。现代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并且从当代的文化变革中寻求克服生态危机的方案。文章系统地论证了近、现代文化如哲学、宗教、经济学、科学技术等向人们提供了一种片面的征服自然的文化观,逻辑地证明了片面的征服自然文化观“外化”为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现实必然性,进而站在现实的角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以现代自然科学成果为根据全面地对征服自然文化的片面性进行了批判。最后文章介绍了当代从征服自然的文化观到生态文化观的变革中政治,经济、教育、哲学等方面,从中找到全面确立生态文化观(人,社会的生态化,生态的社会化)是克服生态危机的理想方案。拟分四部分阐述:一、近、现代文化向人们提供了征服自然的文化观二、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征服自然文化观的必然后果三、对征服自然文化观的理性批判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服自然的文化 生态文化观.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阈值 生态——劳动创造人说 社会的生态化 生态的社会化.
下载PDF
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文化背景
5
作者 李元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5-110,共6页
探讨中国文化的源头 ,先秦时代的“诸子文化”是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 ,特别是当先秦的“诸子文化”被视为世界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源头之后 ,搞清它产生的文化背景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 探讨中国文化的源头 ,先秦时代的“诸子文化”是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 ,特别是当先秦的“诸子文化”被视为世界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源头之后 ,搞清它产生的文化背景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扬弃了陈旧的一元论的思维模式 ,进入多元化的探讨 ,并且通过比较文化学的方法 ,提出了“贵族文化”、“官僚文化”、“征服者文化”、“被征服者文化”的新概念 ,为解决这一问题找到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家争鸣 诸子文化 贵族文化 官僚文化 征服文化 征服文化
下载PDF
语言乃帝国伴侣:西班牙帝国征服阶段的命名探析
6
作者 王延鑫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6,共6页
1492年西班牙著名学者内弗里哈提出“语言总是帝国的伴侣”这一命题。作为语言的重要表达方式,命名在西班牙帝国征服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究其原因,灵活的命名方式是命名发挥作用的外在手段,而命名中所蕴含的丰富含义则是其发挥作用的... 1492年西班牙著名学者内弗里哈提出“语言总是帝国的伴侣”这一命题。作为语言的重要表达方式,命名在西班牙帝国征服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究其原因,灵活的命名方式是命名发挥作用的外在手段,而命名中所蕴含的丰富含义则是其发挥作用的内在支撑。依托于上述两种因素,看似无足轻重的命名实际在航海导向、经验指导、辨别敌友、信息交流、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从而有利于征服活动的展开。探究这一议题,既有助于揭示西方话语霸权的源头,也有助于反思欧洲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征服 欧洲中心论 西班牙帝国 命名 阿兹特克
下载PDF
列宁晚年的文化建设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金花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20-24,共5页
晚年的列宁将思考的重心转移到文化方面,在其最后的"政治遗嘱"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建设思想,体现了列宁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他对官僚主义等不良习气的批评,对革命党有可能成为旧文化的"被征服者&q... 晚年的列宁将思考的重心转移到文化方面,在其最后的"政治遗嘱"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建设思想,体现了列宁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他对官僚主义等不良习气的批评,对革命党有可能成为旧文化的"被征服者"的警告,对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有值得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文化建设 文化"征服" 启示
下载PDF
“地球村”时代的文化走向 被引量:1
8
作者 葛红兵 姚新勇 +2 位作者 范钦林 王晓华 韩雪临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0-22,共3页
“地球村”时代的文化走向■葛红兵姚新勇范钦林王晓华韩雪临■特约主持/韩雪临■策划编辑/杨长征·主持人的话·人类正在迈入“地球村”时代,“地球村”作为当代一种意识形态正日益扩大地影响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地球村”... “地球村”时代的文化走向■葛红兵姚新勇范钦林王晓华韩雪临■特约主持/韩雪临■策划编辑/杨长征·主持人的话·人类正在迈入“地球村”时代,“地球村”作为当代一种意识形态正日益扩大地影响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地球村”时代的文化往何处去?当下的现实迫使我们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村” 文化相对主义 生态文化 文化走向 人与自然 人类文化 文化的冲突 征服文化 类本质 多元文化
下载PDF
“巴尔干与世界历史巨变”笔谈
9
作者 陈志强 马细谱 梁占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共11页
自古以来,巴尔干地区一直矛盾纷争不断,战争如影随形。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都与巴尔干的纷争密切相关,以致“战争导火索”或“欧洲火药桶”等称谓已成其专属的负面遗产,沉重的历史包袱至今仍是阻碍巴尔干各国和睦相处的绊脚石。... 自古以来,巴尔干地区一直矛盾纷争不断,战争如影随形。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都与巴尔干的纷争密切相关,以致“战争导火索”或“欧洲火药桶”等称谓已成其专属的负面遗产,沉重的历史包袱至今仍是阻碍巴尔干各国和睦相处的绊脚石。为了探究近现代以来巴尔干地区在历史关键节点的角色和作用,揭示巴尔干地区的历史纠葛与世界变局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深刻理解巴尔干地区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我们策划了本组笔谈,特邀三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回顾和梳理“巴尔干与世界历史巨变”的关系。其中陈志强的《古代史视阈中的巴尔干冲突及其世界影响》从长时段梳理了古代中世纪时期不同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军事暴力冲突和宗教文化征服的历史表现,宏观揭示了近现代巴尔干纷争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马细谱的《巴尔干国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梁占军的《二战中的巴尔干:历史与启示》则分别就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尔干各国的历史选择及其后果进行了个案解读,意在举例说明巴尔干地区的历史纠葛在现实世界发生巨变的关键时期所呈现的不同张力与影响,进而展现巴尔干各民族是如何在帝国暴政与民族纷争的历史阴影下形塑今天的巴尔干现实的。希望本组笔谈能够在推进国内巴尔干研究方面贡献绵薄之力,同时也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进程 暴力冲突 巴尔干地区 历史根源 陈志强 批评指正 历史巨变 文化征服
下载PDF
圣经汉译与佛经翻译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任东升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50,共5页
佛经翻译和圣经汉译在中国均有悠久的历史,两者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宗教经典翻译发生论入手,探讨圣经汉译与佛经翻译在翻译实践上的相似性以及两者产生差别的历史文化原因,指出佛经翻译带有"使节文化"特征... 佛经翻译和圣经汉译在中国均有悠久的历史,两者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宗教经典翻译发生论入手,探讨圣经汉译与佛经翻译在翻译实践上的相似性以及两者产生差别的历史文化原因,指出佛经翻译带有"使节文化"特征,圣经汉译带有"征服文化"色彩,佛经和《圣经》在中国文学认知语境下都得到了诗意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汉译 佛经翻译 比较研究 使节文化 征服文化
下载PDF
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柳林风声》
11
作者 褚慧玲 《昆明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0-13,共4页
在后殖民理论视角下,英国经典小说《柳林风声》延续了传统的冒险故事内核,它鼓吹好奇、探索、冒险,宣扬英勇无畏的探险精神。小说文本将冒险地域和土著动物他者化,在叙述中凸显殖民者的种族优越感,认同用文化征服异己者,带有鲜明的帝国... 在后殖民理论视角下,英国经典小说《柳林风声》延续了传统的冒险故事内核,它鼓吹好奇、探索、冒险,宣扬英勇无畏的探险精神。小说文本将冒险地域和土著动物他者化,在叙述中凸显殖民者的种族优越感,认同用文化征服异己者,带有鲜明的帝国主义殖民话语色彩。《柳林风声》体现出了19世纪英国的殖民扩张和文学创作之间的暗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林风声 后殖民理论 他者形象 文化征服 种族歧视 帝国主义
下载PDF
美国传教士对中国文化态度的演变(1830—1932)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立新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8-82,191,共15页
19世纪,绝大多数传教士对中国文化抱着毫不妥协的态度,企图用基督教文明取代中国本土的信仰、伦理和价值观,即对中国进行文化征服。从20世纪初期开始,在理性主义、民族主义的冲击和一战的影响下,主流的传教团体开始倡导文化合作,提出基... 19世纪,绝大多数传教士对中国文化抱着毫不妥协的态度,企图用基督教文明取代中国本土的信仰、伦理和价值观,即对中国进行文化征服。从20世纪初期开始,在理性主义、民族主义的冲击和一战的影响下,主流的传教团体开始倡导文化合作,提出基督教与其他宗教携手"共同追求真理",以及借鉴中国文化遗产以补充和丰富基督教传统的重要思想,对中国文化表现出高度的尊重与欣赏。这种思想改变了传教运动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文化征服跨宗教关系
原文传递
Study on the cultural and aesthetic characters of national costume design
13
作者 Zhaoyang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4年第7期98-100,共3页
National costume not only show body language, but also body language and extends through the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space and aesthetic psychological sense, to convey the emotional body hidden vocabulary, the limited... National costume not only show body language, but also body language and extends through the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space and aesthetic psychological sense, to convey the emotional body hidden vocabulary, the limited physical space converted into a form of osvcholoical unlimited imag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al costume costume design CULTURAL AESTHETIC
下载PDF
中西古今之争的前提批判
14
作者 丁立群 《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10期87-89,共3页
中西古今之争源于"地理"与"历史"两种理解立场之争:即理解西方文化对落后国家民族文化的殖民侵略是运用"历史"范畴抑或是"地理"范畴。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力图用西方文化征服和取代落后国... 中西古今之争源于"地理"与"历史"两种理解立场之争:即理解西方文化对落后国家民族文化的殖民侵略是运用"历史"范畴抑或是"地理"范畴。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力图用西方文化征服和取代落后国家的文化,要求把地理范畴(本土与西方)转换为历史范畴(传统与现代),以论证其合理性;而落后国家则与此相反,从文化自保的立场出发,要求把历史范畴转换为地理范畴,以消解其合理性。如此形成一种对抗性逻辑。称之为"中西古今"只是把这一问题"国别"化了,而其普遍意义并没有消解。在当前语境下,解决这一问题不能沿袭传统思路,而应思考范式本身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侵略 历史范畴 文化征服 前提批判 传统思路 全球化过程 消解 对抗性
原文传递
神话批评的张力与限度:以国际重述神话现象为中心
15
作者 谭佳 《新华文摘》 2023年第17期94-97,共4页
古今中外,神话一直被改写和建构,通过重述神话来获得历史正当性或文本鲜活性是常见的文化现象。比如赫西俄德重述宙斯神话来突显奥林匹斯神系正统;中世纪基督教教士为了文化征服而重述爱尔兰神话。
关键词 重述神话 神话批评 赫西俄德 鲜活性 文化征服 中世纪基督教 爱尔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