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明以止,人文化成”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在契合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姜义华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4,共14页
文明以止,人文化成,是中华文明最具特色的文化基因。这一基因携带着中华文明传承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功能的核心信息,决定着中华文明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和基本走向,与历史唯物主义能动地结合,谱写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篇章。历史唯物主义的创... 文明以止,人文化成,是中华文明最具特色的文化基因。这一基因携带着中华文明传承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功能的核心信息,决定着中华文明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和基本走向,与历史唯物主义能动地结合,谱写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篇章。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性发展在于创造了具有确定内涵的“文明新形态”,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生态融为一体,将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与制度生产活动融为一体,创造性地传承中华文明“人文化成”的优秀遗产,为真正全面地占有“人的本质”,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符合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具体方案,开辟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中华文明 文化成 人的本质
下载PDF
思政课教学应追求人文化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红如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7-49,共3页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立德树人则不可或缺文化,不可或缺人文化成。思政课教学应追求人文化成,明确人文化成的内涵、价值、主要理念等问题,对于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文化价值、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和思想政...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立德树人则不可或缺文化,不可或缺人文化成。思政课教学应追求人文化成,明确人文化成的内涵、价值、主要理念等问题,对于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文化价值、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思政课教学 文化成
下载PDF
人文化成:中华文明之魂
3
作者 姜义华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3,共4页
人文化成的核心思想,在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深深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演化为人们普遍性思维和生活习俗,成为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无可置疑的应有之义。正是中华文明“人文化成”如此深厚的沃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 人文化成的核心思想,在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深深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演化为人们普遍性思维和生活习俗,成为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无可置疑的应有之义。正是中华文明“人文化成”如此深厚的沃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在中国人民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极大地激活了中华文明之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文化成 历史自信
下载PDF
中国“人文化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蕴涵与启迪 被引量:5
4
作者 奚彦辉 姜颖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7-200,共4页
通过对中国传统"人文化成"思想的原始内涵及其精神价值的解读,指出"人文化成"思想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蕴涵,重点指出"人文化成"思想对于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文化成 思想政治教育 蕴涵 启迪
下载PDF
“人文化成”:“文化”的中国古典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有东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5-120,共6页
要构建"文化"研究的中国特色话语范式,凸显"文化"研究的中国主体性,就必须对"文化"这个核心概念的中国意义有个明确的理解。考察"文化"概念在中国的古典意义生成路径,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 要构建"文化"研究的中国特色话语范式,凸显"文化"研究的中国主体性,就必须对"文化"这个核心概念的中国意义有个明确的理解。考察"文化"概念在中国的古典意义生成路径,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文"的文化意义,"化"的文化意义,"文化"的完整意义。通过对"文化"的词源学考察:"文"从自然形式进于精神道德内容,"化"由自然造化进于精神道德感化,可以清晰地认识"文化"概念在中国的古典意义:它是与"武力""武功"相对,以道德教化、道德感化为中心的文治教化、人文教化、人文化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道德教化 文化成
下载PDF
“人文化成”传统与中华审美人文精神 被引量:4
6
作者 潘立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3-18,共6页
中华传统的精神文化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美育品格 ,形成于“轴心时代”的“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命题奠定了这种文化精神的基础。“循天道 ,尚人文”的人文倾向、“致中和 ,得其分”的中和境界以及“崇礼乐 ,赞化育”的美育工夫 ,构成... 中华传统的精神文化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美育品格 ,形成于“轴心时代”的“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命题奠定了这种文化精神的基础。“循天道 ,尚人文”的人文倾向、“致中和 ,得其分”的中和境界以及“崇礼乐 ,赞化育”的美育工夫 ,构成了中华审美人文精神由内而外、由体而用、由境界而工夫的基本内涵和总体风貌。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追求审美境界 ,中国传统美学境界则突出人文精神 ,这就是中华审美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成 美育品格 当代审视
下载PDF
人文化成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其凤 《大学化学》 CAS 2019年第11期1-3,共3页
化学不仅仅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反应的科学,化学对化学家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本文抛砖引玉地提出了“无常”“和而不同”等哲学思想的化学基础,并从化学现象出发提出了“错者美之始也,无错无美”... 化学不仅仅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反应的科学,化学对化学家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本文抛砖引玉地提出了“无常”“和而不同”等哲学思想的化学基础,并从化学现象出发提出了“错者美之始也,无错无美”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人生观 文化成
下载PDF
孟子“乐育英才”的内在理路及儒家传统中的人文化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彦伟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2-59,共8页
孟子'乐育英才'终极目的是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人格修为和对道统的自觉承续,通过对'天下英才'的教化及其在社会中的德行实践,使整个社会趋于人伦有序和道德纯善的境界。此后《大学》中的'明德新民... 孟子'乐育英才'终极目的是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人格修为和对道统的自觉承续,通过对'天下英才'的教化及其在社会中的德行实践,使整个社会趋于人伦有序和道德纯善的境界。此后《大学》中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三纲',也正是这一内在理路的进一步逻辑推演。从更本质上看,教化英才,正是儒家欲绾合'天文'与'人文',将宇宙自然秩序内化到人文社会秩序的枢机所在。而枢机之实现,须有待于立德成人、经世致用和转移一时风会的特殊人才之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君子三乐 乐育英才 教化英才 文化成
下载PDF
中国“人文化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被引量:1
9
作者 奚彦辉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17-120,共4页
中国传统的"人文化成"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它自觉地开启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教化传统,"人文化成"传统中以"人性可化"作为教育依据、以"成人"作为教育目标、以"人文"与"... 中国传统的"人文化成"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它自觉地开启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教化传统,"人文化成"传统中以"人性可化"作为教育依据、以"成人"作为教育目标、以"人文"与"文化"作为教育资源、以"德化"与"感化"作为教育方法的思想,在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成 教化传统 精神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 意蕴
下载PDF
试析三峡旅游景观的“人文化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丽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99-202,共4页
旅游景观具有着自然性文化构成与人文性文化构成相交融的文化内涵 ,而三峡旅游景观正是通过人文化成的两种方式 ,特别是文学化、民间化、文物化、民俗化这些具体形式的综合 ,才成为文化内涵丰厚 。
关键词 长江三峡 旅游景观 “人文化成 文学化 民间化 文物化 民俗化
下载PDF
“人文化成”——朱熹审美教育的目的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洪永稳 《巢湖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8-71,75,共5页
宋代的理学家朱熹非常重视审美教育对于成人的重要性,他从他的哲学目的论出发把审美教育作为手段,"人文化成"是其审美教育的终极目的。这种目的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乐以养心,以养性情;第二,乐以育人,使之成才;第三,乐... 宋代的理学家朱熹非常重视审美教育对于成人的重要性,他从他的哲学目的论出发把审美教育作为手段,"人文化成"是其审美教育的终极目的。这种目的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乐以养心,以养性情;第二,乐以育人,使之成才;第三,乐以厚俗,上下合同。这样从个体到群体,从内到外,从小到大,层层深入地达到儒家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才培养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审美教育 文化成 目的论
下载PDF
让儒学回归人文化成
12
作者 姜义华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4期42-46,共5页
儒学与儒家的定位问题,肇始于康有为19世纪90年代对儒学及儒家作了几乎全盘否定的评价,他要利用原始儒家和原始儒学的若干资源,建立一个新的信仰共同体。而用宣称两千年来儒学、儒家所奉行的都是"伪经"的方式作为前提和基点,... 儒学与儒家的定位问题,肇始于康有为19世纪90年代对儒学及儒家作了几乎全盘否定的评价,他要利用原始儒家和原始儒学的若干资源,建立一个新的信仰共同体。而用宣称两千年来儒学、儒家所奉行的都是"伪经"的方式作为前提和基点,用虚构出来的全知全能的"孔圣人"作为建立的唯一支柱,强行置客观历史实际于不顾,无法令长期接受清代朴学熏陶和训练的士人们信服,这是康有为立论的致命弱点。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主要利用宋明理学和心学的思想资源,努力使儒学和近代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相黏合,试图将儒学与儒家定格为所谓道德宗教。章太炎则主张应继续保持传统的人文主义共同体,继续坚持现实的人、现实的世界、现实的社会的普遍化的责任伦理。而儒学的最大功效是通过制礼作乐推动社会的自我治理,包括社会各个不同族群、社会全体成员的自我治理,也就是让儒学回归人文化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章太炎 儒学与儒家 自我治理 文化成
下载PDF
“人文化成”的“日常生活”
13
作者 李广良 《团结》 2020年第4期64-66,共3页
“文化”者,“人文化成”也。所谓“人文化成”者,就是通过“人文”来教化“天下”,让“天下”发生变化。“人文”与“天文”相对,《周易·贲卦》“彖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 “文化”者,“人文化成”也。所谓“人文化成”者,就是通过“人文”来教化“天下”,让“天下”发生变化。“人文”与“天文”相对,《周易·贲卦》“彖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如果说“天文”是自然秩序、自然之“道”,关乎物理时间之变化的话,那么“人文”就是社会秩序、社会之“道”,关乎“历史时间”之变化。用“人文”来“化成天下”,就是用“人间社会”之“道”来教化众人,使人过上“属人的生活”,即“历史性”的、“文明”的生活。而“生活”从来就不是高悬于神圣天国的“理念”的自我永恒存在,而是人的日常生存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成 自然秩序 天下 社会秩序 日常生活 天文
下载PDF
“居移气”——人文化成及其界限
14
作者 杨泽树 《伦理与文明》 2017年第1期28-39,共12页
盘点从“居移气”到“孟母三迁”再到“择邻处”的儒学命题,既是对孟子实践智慧的扫描,也是对孟学日用入路的照察。以往对“性善论”的讨论,多聚焦于孟子的形上世界。关注“居移气”一路的形下命题,德性主体之为主体,方有落实。而... 盘点从“居移气”到“孟母三迁”再到“择邻处”的儒学命题,既是对孟子实践智慧的扫描,也是对孟学日用入路的照察。以往对“性善论”的讨论,多聚焦于孟子的形上世界。关注“居移气”一路的形下命题,德性主体之为主体,方有落实。而此对于孟学之研究,则或有纠偏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用即道 文化成 “居移气” 界限 孟子
下载PDF
指向“人文化成”的语文知识分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学敏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3-76,共4页
从"工具性"、"审美性"、"价值性"相结合的现代语文知识观的角度审视现有的语文课程内容,要求语文知识更多地关照知识与人的生存意义之间的联系,提升人的精神生命。面对"知识灌输"与"人文... 从"工具性"、"审美性"、"价值性"相结合的现代语文知识观的角度审视现有的语文课程内容,要求语文知识更多地关照知识与人的生存意义之间的联系,提升人的精神生命。面对"知识灌输"与"人文化成"之间的矛盾,应认真检视传统语文知识的分类;积极构建指向"人文化成"的语文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化成 “工具性” “审美性” “价值性” 语文知识
下载PDF
“活金死刘”:姓氏文化成了小山村的大品牌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洪年 《杭州(生活品质)》 2011年第2期48-49,共2页
来到富阳市渔山乡墅溪村考察,发现这个小山村里,千百年来盛行一种姓氏文化的奇异风俗,称之为"活金死刘",即"活着姓金,死了复刘"。村里的祠堂已整修一新,但奇怪的是祠堂外门挂"
关键词 文化成 渔山 活着 物质文化遗产 金氏 钱鏐 活态 宗族文化 乌伤 电视专题片
下载PDF
人文化成的社会──论唐君毅先生的教育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霍韬晦 《中华文化论坛》 1995年第4期39-41,32,共4页
人文化成的社会──论唐君毅先生的教育观霍韬晦一、引言提起唐君毅先生,许多人都知道他是哲学家、理想主义者、当代儒学宗师。当评价他的成就时,亦较着重他所建构的观念和体系.如道德理性、心灵九境等。这些理解并不错,但不免轻忽... 人文化成的社会──论唐君毅先生的教育观霍韬晦一、引言提起唐君毅先生,许多人都知道他是哲学家、理想主义者、当代儒学宗师。当评价他的成就时,亦较着重他所建构的观念和体系.如道德理性、心灵九境等。这些理解并不错,但不免轻忽他的生命体验,人道实践。有些人对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成 唐君毅 人文主义 文化意识 教育理想 道德理性 新亚书院 自然意识 通识教育 教育观
下载PDF
政治场域中庄子式的人文化成
18
作者 张榕坤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4-99,共6页
庄子在"天"与"人"两大基本维度上,自觉反思了先秦儒家在"外王"政治实践中成己成物的方式可能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人文化成的独特方式:以涵容虚静的"天德"为法,保有对恶者同情的理解与悲悯体贴,... 庄子在"天"与"人"两大基本维度上,自觉反思了先秦儒家在"外王"政治实践中成己成物的方式可能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人文化成的独特方式:以涵容虚静的"天德"为法,保有对恶者同情的理解与悲悯体贴,并通过"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的"心斋"工夫,将其落实于政治实践,这是成功化物的根基;继而,顺应"物性"与"物势",与物宛转、因机点化,以巧妙的庖解之道完成对恶者的更新与转化。就此而言,"德合于天"前提下"顺物"且"因势"的文化治疗,无碍地贯通了"与天为徒"及"与人为徒",成就了庄子式的人文化成,其中也蕴含着建构其内圣外王圆融之学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儒家 虚静之德 庖解之道 文化成
下载PDF
人文化成的观物之道——评《观·物:哲学与艺术中的视觉问题》
19
作者 刘艺孛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I0043-I0043,共1页
关于哲学与艺术的关系问题,古今的哲学家、艺术史学家、美学理论家都曾进行过探究,中国先秦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家、美学家就有过相关的论述。但后来很长一段时期,学者们将研究重点置于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功用方面,对于哲学与艺... 关于哲学与艺术的关系问题,古今的哲学家、艺术史学家、美学理论家都曾进行过探究,中国先秦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家、美学家就有过相关的论述。但后来很长一段时期,学者们将研究重点置于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功用方面,对于哲学与艺术关系的探讨并不常被提及。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哲学与艺术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哲学与艺术互融的新视角去探究,特别是关于视觉观物问题,成为探讨的热门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成 社会功用 视觉问题 热门话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 新视角
下载PDF
教学对成、人文化成与教学存在的建构交往观——文化教学本体论论纲
20
作者 靳小龙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1-25,共5页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知识习得成为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活动,它逐渐孕育起由知识教学走向文化教学的当代文化教学本体论。传统教学消解了知识的文化内涵,文化教学强调知识的文化识知过程,即涵括了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意在塑造学生丰...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知识习得成为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活动,它逐渐孕育起由知识教学走向文化教学的当代文化教学本体论。传统教学消解了知识的文化内涵,文化教学强调知识的文化识知过程,即涵括了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意在塑造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建构其文化教学本体论,形成了三个基本观点:一为教学是相待而成,相对而生的教学过程对成观;二为教学是人文关怀,人文化成的文化生成观;三为教学是文化识知活动,教学存在是师生间的文化建构与交往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教学本体论 教学对 文化成 建构交往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