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思潮下电竞文化的收编与转型
1
作者 王紫琪 《体育科研》 2024年第5期48-54,共7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电竞已成为全球文化的一部分。从简单的电子游戏演变成国际性的竞技活动,电竞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体育竞技、文化产业和技术发展的交汇。基于后现代背景回顾电竞的起源与演变,发现电竞文化在主流媒体的塑造下被逐...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电竞已成为全球文化的一部分。从简单的电子游戏演变成国际性的竞技活动,电竞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体育竞技、文化产业和技术发展的交汇。基于后现代背景回顾电竞的起源与演变,发现电竞文化在主流媒体的塑造下被逐渐收编至主流文化,其转型过程体现在赛事形式的革新、从线下到线上的演变,呈现出个体娱乐到团队职业化的趋势,以及在公众认知中从娱乐到竞技的转变,凸显了电竞文化在适应现代社会变迁中的动态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竞文化 文化收编 青年亚文化 后现代
下载PDF
网络谐音梗的社交媒体传播研究
2
作者 马悦萱 《新闻文化建设》 2024年第5期79-81,共3页
网络谐音梗作为一种亚文化,风靡网络空间的背后存在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动因,象征着新媒体时代网民话语权力的提升以及这一现状下舆论场中包括主流媒体在内的各新媒体组织之间传播权力的互动关系。然而,网络中的谐音梗的不规... 网络谐音梗作为一种亚文化,风靡网络空间的背后存在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动因,象征着新媒体时代网民话语权力的提升以及这一现状下舆论场中包括主流媒体在内的各新媒体组织之间传播权力的互动关系。然而,网络中的谐音梗的不规范使用、滥用,也给我们的语言和文化、互联网的人际关系以及互联网的社会氛围带来了某种程度的不良效果。所以,需要规范谐音梗的传播,提高其审美价值,使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出良好的互联网氛围,助力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谐音梗 政治经济学 文化收编 破圈效应 异化
下载PDF
解读网络自拍文化 被引量:9
3
作者 马千里 《新闻爱好者》 2012年第12期69-70,共2页
当自拍遭遇网络,无数个体的影像在网络上被展现,创造着"网络自拍亚文化",承载着网民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是一种新的表达和沟通方式。网络自拍文化在各种力量的博弈中发展,草根对抗精英,女性主义对抗传统男性主流文化,网络... 当自拍遭遇网络,无数个体的影像在网络上被展现,创造着"网络自拍亚文化",承载着网民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是一种新的表达和沟通方式。网络自拍文化在各种力量的博弈中发展,草根对抗精英,女性主义对抗传统男性主流文化,网络自拍文化解构主流文化,还是被主流文化所收编?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解读网络自拍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剖析其中各种力量的博弈和对抗,展望网络自拍文化的前景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自拍 自曝隐私 文化解构 女性主义 文化收编
下载PDF
从青年亚文化角度探析网络综艺的全新表达——以《说唱新世代》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江安航 胡亦琳 姜洪伟 《新闻前哨》 2021年第9期109-110,共2页
近来,网络综艺逐渐进入用户视野并深耕亚文化融合,收视良好、话题不断的成功案例日益增多。在青年亚文化传播视野下,哔哩哔哩作为亚文化青年的聚集地受到了青年群体的追捧。本文以哔哩哔哩原创综艺《说唱新世代》为例,探析该节目在青年... 近来,网络综艺逐渐进入用户视野并深耕亚文化融合,收视良好、话题不断的成功案例日益增多。在青年亚文化传播视野下,哔哩哔哩作为亚文化青年的聚集地受到了青年群体的追捧。本文以哔哩哔哩原创综艺《说唱新世代》为例,探析该节目在青年亚文化的新态势下的表现形式和其用户构建群体认同的新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主流文化收编 网络综艺
下载PDF
对话·收编·表征:新时代央视综艺《国家宝藏》的创新与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孟雪 《现代视听》 2018年第4期17-20,共4页
当前我国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环境、技术、艺术、媒介等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网络作为新兴媒介的出现,让当前的综艺节目没有了电视综艺和网络综艺的明确界限,"先网后台"或"先台后网"的播出方式让节目制作者不得不考... 当前我国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环境、技术、艺术、媒介等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网络作为新兴媒介的出现,让当前的综艺节目没有了电视综艺和网络综艺的明确界限,"先网后台"或"先台后网"的播出方式让节目制作者不得不考虑节目的网络传播效应。《国家宝藏》作为中央电视台的文化综艺节目,在网络上获得了点击率和口碑的双丰收,究其成功原因,离不开节目对新环境、新语态、新技术的创新运用。面对网络的新语境和年轻受众的新语态,《国家宝藏》节目做了很多积极的创新和探索,从视听对话聚焦当下年轻用户,到通过文化收编构建起央视的青年话语,再到价值引领实现主流文化的传达,《国家宝藏》在坚守央视主流立场的同时,建构起了顺应时代潮流的话语方式,从而实现了艺术与价值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亚文化 视听对话 文化收编 价值引领
下载PDF
《春风沉醉的夜晚》中同性恋亚文化的呈现
6
作者 雷子欣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9期108-110,共3页
《春风沉醉的夜晚》聚焦于同性恋群体以及由此衍生的社会现实和主流规训上。影片以灰暗的基调奠定了忧郁的气息,以晃荡的手持摄影闯入同性恋群体的私密空间,以逼仄的构图呈现同性恋的生存实景,从而真实还原了这一边缘群体的窘迫处境。此... 《春风沉醉的夜晚》聚焦于同性恋群体以及由此衍生的社会现实和主流规训上。影片以灰暗的基调奠定了忧郁的气息,以晃荡的手持摄影闯入同性恋群体的私密空间,以逼仄的构图呈现同性恋的生存实景,从而真实还原了这一边缘群体的窘迫处境。此外,在同性恋群体的塑造上,影片更是充分展现了同性恋作为一种亚文化所裹挟的反叛、拼贴等风格,体现出亚文化以一种近乎暴力和愤懑的方式对主流文化进行抵抗,但这一风格最终在文本表达的诗意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向主流文化靠近,实现着主流文化一以贯之的意识形态和商业收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风沉醉的夜晚 同性恋亚文化 文化收编
下载PDF
网络青年亚文化“出圈”热潮下的冷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殷坤 《传媒论坛》 2022年第9期12-14,18,共4页
活跃在互联网上的各种青年亚文化在资本、技术以及主流文化的推动下迎来了一波“出圈”热潮,然而“出圈”的必要性以及对亚文化圈层造成的冲击成为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麦克卢汉说,新媒介新技术构成了社会机体的集体大手术,而接触新媒... 活跃在互联网上的各种青年亚文化在资本、技术以及主流文化的推动下迎来了一波“出圈”热潮,然而“出圈”的必要性以及对亚文化圈层造成的冲击成为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麦克卢汉说,新媒介新技术构成了社会机体的集体大手术,而接触新媒介长大的青年群体也借此创造了多样的网络青年亚文化。借助互联网兴起的青年亚文化有着后亚文化时代的特征,对主流文化抵抗性与依存性的弱化以及社交性的增强使他们有别于传统的青年亚文化。对于这样一种新兴的青年亚文化,盲目“出圈”可能会对圈层文化造成难以弥合的创伤。放下“破壁”偏执,减少聚焦的目光或许更加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青年亚文化 文化“出圈” 青年亚文化转向 文化收编
下载PDF
微电影新解
8
作者 凌瑶 金振邦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4-66,共3页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微"一度成为流行的代名词,"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访谈""微店""微吧""微讲堂"大行其道,掀起了一股不可小...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微"一度成为流行的代名词,"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访谈""微店""微吧""微讲堂"大行其道,掀起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时代潮流。在此,笔者通过对时下常见的微电影界定方式进行分析,探讨其合理性,并从文化的角度阐释"微电影究竟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 微电影 草根 文化收编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B站《后浪》衍生视频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毅 黄文虎 《东南传播》 2021年第3期28-31,共4页
B站针对年轻人所推出的五四宣言片《后浪》呈现出口碑两极分化的局面,"前浪"们认可与"后浪"们不买账之间鲜明的对比实际上体现的是年轻一代对于宏大叙事的解构态度,伴随互联网大潮成长起来的"后浪"反对... B站针对年轻人所推出的五四宣言片《后浪》呈现出口碑两极分化的局面,"前浪"们认可与"后浪"们不买账之间鲜明的对比实际上体现的是年轻一代对于宏大叙事的解构态度,伴随互联网大潮成长起来的"后浪"反对自己被定义和代言,对赞扬式的鸡汤鼓励持反感态度,这无疑给B站以及相关部门对于青少年的思想引导方式敲响了警钟。通过虚拟民族志的方法,对该宣言片衍生出的网友二次创作视频进行文本分析,查阅"后现代主义""B站""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收编"等相关词语,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来研究《后浪》这一严肃主题遭到B站广大用户戏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站 后浪 编码解码 文化收编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电影《寄生虫》的三个面向:工业场域、文化空间和历史意识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善策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2-145,共4页
倘若说15年前翻拍的美版《无间道》名利双收,彰显了好莱坞强大的议价能力和文化收编能力,那么今日韩国导演奉俊昊凭借《寄生虫》晋升为奥斯卡嫡系,则是好莱坞再一次确认自己在全球文化工业场域中的话语权力和规则制定者身份。另一方面,... 倘若说15年前翻拍的美版《无间道》名利双收,彰显了好莱坞强大的议价能力和文化收编能力,那么今日韩国导演奉俊昊凭借《寄生虫》晋升为奥斯卡嫡系,则是好莱坞再一次确认自己在全球文化工业场域中的话语权力和规则制定者身份。另一方面,《寄生虫》建构的"现代巴别塔"成为美式文化形塑的全球化景观的文化隐喻,乃至抵抗帝国主义及其建立的国际秩序的政治寓言。《寄生虫》的西征神话,是对"收编/抵抗"的后冷战文化意识形态模型的再次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寄生虫》 文化收编 现代巴别塔 后殖民现代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