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云萍诗歌的历史意识与文化政治
1
作者 刘奎 陈若凡 《台湾研究集刊》 2024年第2期125-140,共16页
兼有诗人和历史学者双重身份的杨云萍,在诗集《山河》《山河新集》里将历史意识融入诗歌创作。由于深受儒家思想浸染,杨云萍在诗歌中拟写“遗民”的心态情状,其诗集具有“士人心史”特质,呈现自我批判与反抗绝望的精神历程。他以乡土风... 兼有诗人和历史学者双重身份的杨云萍,在诗集《山河》《山河新集》里将历史意识融入诗歌创作。由于深受儒家思想浸染,杨云萍在诗歌中拟写“遗民”的心态情状,其诗集具有“士人心史”特质,呈现自我批判与反抗绝望的精神历程。他以乡土风物和民众生活入诗,对风土民俗的“诗史记录”与台湾地区民俗保存运动、“外地文学论”构成对话,恢复了台湾地区乡土与祖国内地的文化联系。在诗歌创作中,“诗人的性灵”和“史家的眼光”形成“看/被看”的结构,杨云萍借此以超越性的历史意识来审视台湾地区社会,隐晦地批判殖民话语和战争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云萍 《山河》 《山河新集》 历史意识 文化政治
下载PDF
“主体性”和现实主义理论再探——胡风“主观战斗精神论”的文化政治
2
作者 王晓平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胡风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以“主观战斗精神”指导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目前学界主流的观点认为,这是为了追求高度的艺术真实。但若从文化政治的角度重新检视这一重要讨论,我们将发现这一文学主张包含了一个文化政治议程。胡风认为当时中国... 胡风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以“主观战斗精神”指导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目前学界主流的观点认为,这是为了追求高度的艺术真实。但若从文化政治的角度重新检视这一重要讨论,我们将发现这一文学主张包含了一个文化政治议程。胡风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市民阶级代表中国的先进文化,应该由其领导时代的前进方向;“革命的市民阶级”所开创的“五四”新文学的“革命传统”应该成为“民族形式”的主要内容。讨论反映了左翼内部不同派别文化主张的显著差异,也显示了当时的文化场域里的各方的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主观战斗精神 现实主义 新民主主义 文化政治
下载PDF
情感的文化政治
3
作者 都岚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4-119,共6页
近三十年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继数次转向后进入社会学家帕特里夏·克劳馥所认为的“情动转向”。本文在梳理“情动”与“情感”等概念和相关理论观点的基础上,认为目前的情动转向既强调情动力量的前意识机制,也关注萨拉·阿迈... 近三十年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继数次转向后进入社会学家帕特里夏·克劳馥所认为的“情动转向”。本文在梳理“情动”与“情感”等概念和相关理论观点的基础上,认为目前的情动转向既强调情动力量的前意识机制,也关注萨拉·阿迈德所认为的情感的文化政治。情感的文化政治论认为,由于情感受文化铭刻,并在人际间流通,情感是感受权力关系,并与之协商和斗争的纽带。情感不仅是自我发现之地,也是社会批判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 情感的文化政治 萨拉·阿迈德
下载PDF
文化·政治·权力:西方文化政治理论关键词辨析
4
作者 李艳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3,共11页
西方文化研究通过重新思考文化、政治与权力等概念,将文化与权力进行话语接合,形成文化政治的话语形态和批评范式。文化政治理论批判传统的精英主义文化观,结合大众文化形态,对文化语义进行扩容。文化政治将文化视为弥散着权力的意义版... 西方文化研究通过重新思考文化、政治与权力等概念,将文化与权力进行话语接合,形成文化政治的话语形态和批评范式。文化政治理论批判传统的精英主义文化观,结合大众文化形态,对文化语义进行扩容。文化政治将文化视为弥散着权力的意义版图与话语质态,不管是日常生活世界,还是表意的文本符码,都成为权力生产、传播与弥散的文化存在。文化政治理论重构了政治的话语内涵,形成微观政治、生活政治、差异政治与话语政治的多元政治景观。文化政治理论重新思考权力问题,强调权力的微观性、生产性、弥散性、对抗性等特征,批判性审视权力在日常生活、文本话语结构与文化实践中的生成、繁殖、流转与抗争,以文化介入、文化改革与文化治理的方式推动社会朝着自由、民主、公正与多元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政治 文化 政治 权力
下载PDF
美学意识形态与文化政治:重审伊格尔顿的文化政治批评
5
作者 李艳丰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45,共6页
伊格尔顿是当代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他的文化理论既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底色,同时又受到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影响。伊格尔顿强调文化与权力的关系、文化与审美的意识形态属性以及文学的政治... 伊格尔顿是当代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他的文化理论既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底色,同时又受到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影响。伊格尔顿强调文化与权力的关系、文化与审美的意识形态属性以及文学的政治批评,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地基出发,反思、构建其文化理论和文学批评话语范式,运用“症候式”批评解读和阐释文学作品中的意识形态内容,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政治诗学理论和文艺批评实践形态。在阅读伊格尔顿文化和文学理论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其思想的深刻与驳杂,理论与实践、哲学与宗教、美学与历史、政治与文学、形式与内容等多重接合所分娩出的话语质态,形成文化思想的多重星座与美学理论的多棱镜效应。文章主要结合其文化理论、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简要反思伊格尔顿文化政治理论的话语内涵与文艺政治批评的实践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意识形态 文化政治 权力 政治批评
下载PDF
想象香港的方法:葛亮短篇小说的香港书写及其文化政治
6
作者 苏文健 普红 《华文文学》 2023年第4期29-36,共8页
香港地区书写是香港地区文学窥探香港地区城市流动的重要窗口。葛亮笔下的香港地区都市书写,搭建了城的发展形态与人的生存图景两条主线,使杂糅着传统质素的现代化都市,与物质和精神上彰显双重边缘属性的外来者共同组成香港地区文化政... 香港地区书写是香港地区文学窥探香港地区城市流动的重要窗口。葛亮笔下的香港地区都市书写,搭建了城的发展形态与人的生存图景两条主线,使杂糅着传统质素的现代化都市,与物质和精神上彰显双重边缘属性的外来者共同组成香港地区文化政治表达的物质载体。论文聚焦葛亮的短篇小说集《阿德与史蒂夫》,旁及相关小说文本,探究葛亮内在于南京的文化滋养,同时又外在于香港地区都市精神的这种文化身份对形塑香港地区与内地的文学交流与文化互动的促进作用。基于南京与香港地区的双城书写格局,将香港地区书写与南京书写作比较分析,以期在城际对话与文化碰撞中,为葛亮香港地区城市书写做出相应的文学史定位,同时,在继承与新变并举的葛亮小说叙述语境下,也为理解“小说香港”提供可能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亮 短篇小说 香港地区书写 文化政治
下载PDF
论课程文化政治学的重构--基于课程政治安全的视角
7
作者 郝德永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49,共10页
政治安全是课程安全的根本。作为文化政治的产物,课程具有鲜明的文化政治属性。将什么知识编制成课程,具有明确的政治原则与立场、具有严格的政治安全检视与考量。没有政治上安全、可靠的课程,教育就难以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 政治安全是课程安全的根本。作为文化政治的产物,课程具有鲜明的文化政治属性。将什么知识编制成课程,具有明确的政治原则与立场、具有严格的政治安全检视与考量。没有政治上安全、可靠的课程,教育就难以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因而,课程研究、编制与治理不仅是一种专业活动,须遵循专业逻辑,而且是一种文化政治活动,须遵循文化政治逻辑。对课程政治安全的诠释,关键在于构建科学的课程文化政治学。作为课程文化政治学研究的经典理论--批判课程论,深刻揭示了课程的文化政治事实存在,但却未能清晰阐明课程的文化政治逻辑存在。课程的政治安全研究亟待课程文化政治学意义上的理论突破,其关键在于从逻辑上阐明课程的文化政治属性、立场、功能与使命,以促进课程文化政治学研究的逻辑重构及范式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政治安全 批判课程论 文化政治
下载PDF
论日本转译林语堂版英译《红楼梦》——一个来自文化政治视角的考察
8
作者 吴昊 《曹雪芹研究》 2023年第1期100-117,共18页
林语堂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对美国推介中国文化为目的着手编译《红楼梦》,后与美国出版公司不睦失去了出版机会。七十年代,林语堂转而求助日本翻译家佐藤亮一转译并在日本出版发行。林版原意将《红楼梦》故事转换为一个自由主义艺术青... 林语堂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对美国推介中国文化为目的着手编译《红楼梦》,后与美国出版公司不睦失去了出版机会。七十年代,林语堂转而求助日本翻译家佐藤亮一转译并在日本出版发行。林版原意将《红楼梦》故事转换为一个自由主义艺术青年的叛逆悲剧,主旨对标欧洲近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人性论”,试图促成欧美读者的文化认同。而佐藤转译版则顺应战后日本七八十年代大众阅读市场的需求,将《红楼梦》定位为通俗爱情小说,主旨归结于日本传统无常观。整体看,从体裁到语言再到主旨,转译本都体现出浓重的日本本土化色彩。林版编译发生在太平洋两岸的意义再生产,说明了文学作品在后世的流布,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不同时代与地区的文化政治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逆向文化输出 本土化 文化政治
下载PDF
迷失的优雅:广州白天鹅宾馆景观演变中的文化政治 被引量:8
9
作者 蔡晓梅 苏晓波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5,共10页
以"优雅"著称的广州白天鹅宾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其标志性景观意义在时代变化中不断被建构与重塑。文章采用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方法,分析时空演变过程中白天鹅宾馆的物质景观、景观的权力表征以及不同主体对景观意义的... 以"优雅"著称的广州白天鹅宾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其标志性景观意义在时代变化中不断被建构与重塑。文章采用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方法,分析时空演变过程中白天鹅宾馆的物质景观、景观的权力表征以及不同主体对景观意义的博弈,从而探讨其景观的社会文化与政治意义。研究发现白天鹅宾馆景观揭示了依附其上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文化权力关系,其景观意义的演变与权力主体不可分离,不同权力主体的博弈,导致其景观意义在流变中摇摆。研究丰富了政府与旅游企业动态关系的认识,同时引入政治经济的元素来延展景观阅读的理论,为旅游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转型期中国宏观社会变迁与微观景观意义流变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政治 标志性景观 权力关系 意义 广州白天鹅宾馆
下载PDF
论杰克·伦敦反成长小说《马丁·伊登》的文化政治书写 被引量:7
10
作者 段红玉 段红燕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2-137,共6页
《马丁·伊登》以反成长小说的书写模式,再现上个世纪初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政治现实。小说通过主流文化群体与亚文化群体之间文化资本分配的不均衡,揭示社会结构二元对立关系中存在的文化霸权;通过主人公马丁的文化身份重构,揭... 《马丁·伊登》以反成长小说的书写模式,再现上个世纪初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政治现实。小说通过主流文化群体与亚文化群体之间文化资本分配的不均衡,揭示社会结构二元对立关系中存在的文化霸权;通过主人公马丁的文化身份重构,揭示文化权力的隐形运作方式;通过以马丁为代表的亚文化群体的反文化霸权话语再现文化政治斗争的战场。正是由于对文化政治主题深刻而多元的书写,《马丁·伊登》堪称一部美国文化动荡时期的文化政治生活史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克·伦敦 《马丁·伊登》 文化资本 区隔 文化霸权 惯习 文化政治斗争
下载PDF
“自我”与“他者”:文化政治与儒学复兴 被引量:5
11
作者 廖永林 卞程秀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2期84-89,共6页
近几十年的儒家文化复兴,有民族国家国际关系中的文化政治因素。对文化政治中的"他者"的"拒斥"或"消解",构成了当前儒家文化复兴的不同路径。在文化政治背景下,各民族国家之间更应当谨持有限理性对文化... 近几十年的儒家文化复兴,有民族国家国际关系中的文化政治因素。对文化政治中的"他者"的"拒斥"或"消解",构成了当前儒家文化复兴的不同路径。在文化政治背景下,各民族国家之间更应当谨持有限理性对文化无意识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政治 儒学复兴 有限理性
下载PDF
中国体为西方用:罗杰·弗莱与现代主义的文化政治 被引量:34
12
作者 包华石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1-144,共4页
关键词 文化政治 西方 现代主义 弗莱 国体 “五四”运动 原始资料 艺术史
下载PDF
我国遗产旅游的文化政治意义 被引量:29
13
作者 徐嵩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52,共5页
本文提出一个我国遗产旅游界尚未关注的问题——遗产旅游的文化政治意义。文章首先讨论了我国遗产的文化政治价值,接着提出我国遗产旅游应当发挥的文化政治功能,最后分析了提高我国遗产旅游文化政治效果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 遗产旅游 文化政治功能
下载PDF
翻译的文化政治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陈永国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9-37,共9页
从跨文化交际和差异政治的角度看 ,翻译本身就蕴涵着各种差异 :语言的、理解的、阐释的、表达的 ,而就翻译实践而言 ,最重要的当是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差异。但从西方解释学的角度看 ,尤其是从后结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观点看 ,这些差异的... 从跨文化交际和差异政治的角度看 ,翻译本身就蕴涵着各种差异 :语言的、理解的、阐释的、表达的 ,而就翻译实践而言 ,最重要的当是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差异。但从西方解释学的角度看 ,尤其是从后结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观点看 ,这些差异的背后起作用的是某种意识形态因素 ,是导致一种语言不同于另一种语言、一种文化不同于另一种文化的多元决定 ,其中包括社会的、经济的、历史的、宗教的尤其是政治的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说 ,任何翻译都是政治的。本文从差异与同一性、界限与越界、身体与爱欲、征服与抵制以及全球言论场上的双重言说等方面探讨翻译的文化政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 文化政治 同一性 翻译方法 翻译语言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从《带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看霍桑的文化政治策略 被引量:16
15
作者 方文开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4,共5页
尽管霍桑的第二部罗曼司《带七个尖角阁的房子》备受争议,但它那丰富的主题内涵与巧妙的叙事策略获得了广泛赞誉。霍桑以历史作为叙述的本源,通过探索现代人心理的精神实质,去阐释历史对现实的影响;特别是通过探索霍尔格雷夫价值观的嬗... 尽管霍桑的第二部罗曼司《带七个尖角阁的房子》备受争议,但它那丰富的主题内涵与巧妙的叙事策略获得了广泛赞誉。霍桑以历史作为叙述的本源,通过探索现代人心理的精神实质,去阐释历史对现实的影响;特别是通过探索霍尔格雷夫价值观的嬗变,希望以一种抽象的"爱"去消解现实中的矛盾,以一种非政治化的方法去解决当时国家民族所面临的政治困境。这不仅体现了霍桑的艺术追求,而且彰显其创作的文化政治策略,即实现了作家建构主流政治话语的文化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桑 《带七个尖角阁的房子》 价值观 文化政治策略
下载PDF
文化空间治理:作为文化政治的行动策略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山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3-110,共8页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一些学者批判以往社会科学过于关注历史决定论的宏大叙事,主张解构时间的霸权地位,增加空间的关照。在社会生活的时间性历史叙事中植入空间的想象后,空间逐步实现文化政治学的转向,成为再生产社会关系与社会生活方式的...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一些学者批判以往社会科学过于关注历史决定论的宏大叙事,主张解构时间的霸权地位,增加空间的关照。在社会生活的时间性历史叙事中植入空间的想象后,空间逐步实现文化政治学的转向,成为再生产社会关系与社会生活方式的"文化空间"范畴。文化空间内含着在空间实践基础的空间表征的想象与表征空间的再现,运行着文化政治的隐性权力逻辑,展现着话语体系与意义建构的争夺。文化空间乃是成为一种文化政治的场域,不断参与社会历史叙事与生活世界意义的建构过程,确立社会文明规范与塑造社会生活主体。因此,在国家治理实践中,文化空间应成为可资运作的治理工具,文化空间治理则应作为文化政治的一项行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间 文化空间治理 文化政治 文化治理
下载PDF
文化政治认同与技术认同——知识人双重旨趣的历史与现实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云杉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40,共15页
在学术、科学与批判三重权力角逐的高等教育场域,知识人分化为一个复数的群体。本文认为文化政治认同与技术认同是最为核心的分类。在三种知识隐喻的框架下,本文剖析了文化政治认同的心智基因,以及其间文化与政治之分合演变的历程;指出... 在学术、科学与批判三重权力角逐的高等教育场域,知识人分化为一个复数的群体。本文认为文化政治认同与技术认同是最为核心的分类。在三种知识隐喻的框架下,本文剖析了文化政治认同的心智基因,以及其间文化与政治之分合演变的历程;指出工业社会尤其是进入后工业社会,技术认同成为垄断性旨趣,并分析其知识基础、社会基础与现实困境;最后提出,知识人需要用责任伦理所支持的沟通行为来整合文化政治认同与技术认同,高等教育也需借此免于启蒙的理性狂妄与服侍的被动茫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人 文化政治认同 技术认同 责任伦理
下载PDF
佤汉双语的习得、使用与文化政治——云南沧源新村双语教育实施个案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白志红 刘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32-37,共6页
双语教育对佤族的语言生态环境和语言态度的影响是透视当地文化政治的有效途径;导致佤语语言生态环境剧变、佤语语域萎缩和单语化倾向的根源不仅有双语教育政策的实施和汉语的强大语势,还有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人口流动及佤族自... 双语教育对佤族的语言生态环境和语言态度的影响是透视当地文化政治的有效途径;导致佤语语言生态环境剧变、佤语语域萎缩和单语化倾向的根源不仅有双语教育政策的实施和汉语的强大语势,还有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人口流动及佤族自身的民族意识和主体性等因素。为受教育者提供双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和选择权,使他们掌握社会所必需的工具、知识和技能,既要着眼于学校和家庭,又要超越学校和家庭,而不是孤立、生硬地传承某种语言文字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生态环境 双语教育 文化政治 佤族
下载PDF
从“现代主义”到“文化政治”——张旭东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旭东 朱羽 《现代中文学刊》 2010年第3期4-27,共24页
一、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朱羽(以下简称"朱"):张老师,《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应该说是您的第一本学术专著。您对中国现代主义的阐释强调把它重新放回历史,同时对于"形式"、"审美"作一种寓言式的阅读,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文化政治 访谈录 张旭东 中国现代主义 教授 学术专著 寓言式
下载PDF
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一种新的文化政治理论 被引量:56
20
作者 关凯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71-77,共7页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上,中国当下具有一些强大的优势,包括物质性基础、历史与文明传统、新中国国家建设成就以及超民族的国家化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却也面临着改革开放后逐渐分化的价值观和社会情感在精神层面上的挑战,特别是各种...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上,中国当下具有一些强大的优势,包括物质性基础、历史与文明传统、新中国国家建设成就以及超民族的国家化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却也面临着改革开放后逐渐分化的价值观和社会情感在精神层面上的挑战,特别是各种类型的民族主义观念对中华民族叙事的客观消解或主观抵制。在理论上,需要从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超越性关怀出发,以国家政治为中心定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提升国家在文化政治方面的理论说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化政治 民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