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化新图景中的中华文化智慧——文化旨趣视域下的现代文明构建 被引量:6
1
作者 管宁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246,共12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离不开中华古代文明智慧的当代运用与创新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得益于中华文化智慧的滋养,中国传统文化成功实现了现代转型,而且创造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离不开中华古代文明智慧的当代运用与创新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得益于中华文化智慧的滋养,中国传统文化成功实现了现代转型,而且创造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现代化的新境域,成为世界现代化图景中的独特景象。中华文明拥有独特的文化旨趣,深入探究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追求、文化智慧与思维方式,有利于在更深层面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精华。中国古代文明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推崇优雅精致的生活情调、崇尚生命体验的审美情趣、珍视亲情人伦的人际情味等独特文化旨趣,构成中华文明的精神表征,并内在地影响着文明的物质表征和制度形态。面对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需要不断传承运用中华文化独特智慧与思维方式,有机融入、创新转化体现中华文化内在精神与特征的文化旨趣,从而塑造中华文明现代形态,实现现代化从“他者”到“本我”的转换,使华夏文脉绵延不息、中华文明之光永续照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智慧 文化旨趣 现代文明
下载PDF
现时代精神的走向与文化旨趣的当代转型 被引量:2
2
作者 牛小侠 陆杰荣 《理论视野》 CSSCI 2011年第10期30-32,59,共4页
随着当代全球化时代的形成,现时代的文化精神也发生了转型,时代精神重心的下移可以从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重心下移这一事实得到真实的确认。当代文化精神旨趣的当代转型是文化具有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随着当代全球化时代的形成,现时代的文化精神也发生了转型,时代精神重心的下移可以从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重心下移这一事实得到真实的确认。当代文化精神旨趣的当代转型是文化具有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历史性的统一、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等特质的共同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时代精神 文化旨趣 转型
下载PDF
短视频的媒介形态与文化旨趣 被引量:2
3
作者 宋法刚 丁明 《长江文艺评论》 2020年第6期32-36,共5页
当下,一种早已有之但借助于互联网传播而声势浩大的“新”媒介艺术形态似乎应运而成热点并几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多年前,我曾经论述过“大电影”与“小电影”的“美学分化”。目下,长视频与短视频的“各异其趣”、分道扬镳也带给我们神... 当下,一种早已有之但借助于互联网传播而声势浩大的“新”媒介艺术形态似乎应运而成热点并几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多年前,我曾经论述过“大电影”与“小电影”的“美学分化”。目下,长视频与短视频的“各异其趣”、分道扬镳也带给我们神迷目眩的思考乃至困惑。纷繁的态势呼吁我们进行多侧面乃至全方位的研究。“存在即合理”,更何况短视频已经从青年亚文化形态进入主流,不仅仅是草根个体,各个话语机制或部门都看中了短视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夸张地说,短视频已被我们这个时代奉为媒介翘楚、文化“上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互联网传播 文化形态 媒介形态 媒介艺术 传播力 话语机制 文化旨趣
下载PDF
《西游记》“师徒四众”性格构建的文化旨趣
4
作者 代明亮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23-24,共2页
《西游记》以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为演义线索,塑造了仙界被贬饱受磨难的金蝉子、大闹天空的孙悟空、借酒调戏嫦娥的猪八戒、失手打碎琉璃盏的沙和尚等一系列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从而使这部神话作品始终洋溢着韵味隽永的文化旨趣。
关键词 《西游记》 唐玄奘 孙猴子 猪八戒 沙和尚 文化旨趣
下载PDF
研精覃思发扬国光——章太炎编辑、创办国学期刊的文化旨趣及意义
5
作者 李凡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0期55-62,95,共9页
章太炎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一生把保存国粹并使之发扬光大引为己任,除了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和活动家名动一时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国学大师的身份,在海内外影响深巨。早在《国粹学报》创办时期,章太炎即被尊为国粹派的泰斗,从而被视为... 章太炎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一生把保存国粹并使之发扬光大引为己任,除了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和活动家名动一时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国学大师的身份,在海内外影响深巨。早在《国粹学报》创办时期,章太炎即被尊为国粹派的泰斗,从而被视为该刊灵魂人物。其在民国期间参与编辑、创办的国学期刊《华国月刊》《国学商兑》《国学论衡》《制言》等,有的持续时间较长,有的虽仅出版数年,但都是从古文化的底蕴中挖掘新义,在热烈的争论和探讨中拓宽国人视野,对于甄明学术、发扬国光、补弊人心世道功莫大焉。对于振兴中国固有历史文化,保存民族精神,促进近现代国学和国学教育的发展,均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国学期刊 文化旨趣
下载PDF
杨粲墓石刻艺术的文化旨趣探析
6
作者 李舒扬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33-37,共5页
艺术作为受经济基础决定并制约的思想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不仅是人们用精神去掌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审美形式,更是特定经济基础在艺术层面上的积极反映,艺术表象背后有着十分浓厚的意识形态性色彩。被誉为“西南古代石刻艺术宝库”的... 艺术作为受经济基础决定并制约的思想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不仅是人们用精神去掌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审美形式,更是特定经济基础在艺术层面上的积极反映,艺术表象背后有着十分浓厚的意识形态性色彩。被誉为“西南古代石刻艺术宝库”的南宋播州地区出土的杨粲墓石刻群,其艺术造型精巧奇特、艺术技法娴熟精湛、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很好地展示了南宋播州地区的经济水平、政治结构、民族关系以及社会风尚等当时代文化场景。因此,艺术与社会间的有机融合,一方面展示了杨粲墓石刻艺术中蕴藏着的深厚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彰显了杨粲墓石刻艺术研究的巨大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粲墓 石刻艺术 社会情境 文化旨趣
下载PDF
论“新国潮”动画电影的视觉影像和文化旨趣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洁 《艺术工作》 CSSCI 2023年第5期92-95,共4页
作为一种源于时代语境的文化潮流,“新国潮”在商业、设计和影视等领域均有广泛影响。相比于20世纪的国产动画电影,“新国潮”动画电影具有独特的视觉影像和文化肌理。简单来说,其以传统文化的现代改写为路径,在影像价值、人物形象和空... 作为一种源于时代语境的文化潮流,“新国潮”在商业、设计和影视等领域均有广泛影响。相比于20世纪的国产动画电影,“新国潮”动画电影具有独特的视觉影像和文化肌理。简单来说,其以传统文化的现代改写为路径,在影像价值、人物形象和空间造型等方面,建构起符合年轻人审美认知的视觉影像。同时,在文化复兴的时代语境下,为实现电影强国的战略目标,其凸显出讲述中国故事、追求影像意境的文化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国潮” 动画电影 视觉影像 文化旨趣
原文传递
技术“走向”悲观的文化审视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建军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7,共8页
本文对 2 0世纪普遍存在着的技术悲观主义 ,从文化背景层面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 :文化视野中的技术和技术视野中的文化冲突 ;技术悲观主义的文化根基 ;技术悲观主义的文化旨趣。文章最后强调技术和文化的背离是导致技术悲观主义思潮产生... 本文对 2 0世纪普遍存在着的技术悲观主义 ,从文化背景层面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 :文化视野中的技术和技术视野中的文化冲突 ;技术悲观主义的文化根基 ;技术悲观主义的文化旨趣。文章最后强调技术和文化的背离是导致技术悲观主义思潮产生的原由 ,只有实现技术与文化的协调和融合 ,才能克服对未来技术社会的悲观和恐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悲观主义 技术视角 文化旨趣 文化冲突 技术社会
下载PDF
批判与嬗变: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马克思理论解读 被引量:5
9
作者 胡芳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5,共6页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矛盾的文化本质,具体表现在:经济文化的"无限扩张"(需求)与有限购买能力之间的矛盾;政治文化宣扬"平等"原则与政治官僚机构必然的等级分层之间的矛盾;精神文化"自由"原则与社会束缚...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矛盾的文化本质,具体表现在:经济文化的"无限扩张"(需求)与有限购买能力之间的矛盾;政治文化宣扬"平等"原则与政治官僚机构必然的等级分层之间的矛盾;精神文化"自由"原则与社会束缚之间的矛盾;这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无可调和。同时揭示了资产阶级宣扬的"自由、民主、平等"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为自己编造出的幻想,具有极大的欺骗性。资产阶级的发展主要是物质性质的,它会造成人们思想上某种程度的落后,资产阶级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马克思提出未来社会文化旨趣设想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更高级的复活",是对资本主义文化的积极扬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同联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主义文化 矛盾 虚伪性 文化旨趣
下载PDF
新时期安徽乡土苦难叙事的文化形态
10
作者 金大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90-95,共6页
新时期的安徽乡土苦难叙事表现为三种文化形态,即选择关注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民间苦难形态、直面社会转型视域下的现实苦难形态,以及以"新"视角透视的历史苦难形态。文化形态的呈现与历史语境、文化境遇和地域特质等有着密不可... 新时期的安徽乡土苦难叙事表现为三种文化形态,即选择关注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民间苦难形态、直面社会转型视域下的现实苦难形态,以及以"新"视角透视的历史苦难形态。文化形态的呈现与历史语境、文化境遇和地域特质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更是源于叙事主体的文化旨趣,即关注乡土苦难本身、探索苦难社会价值和实现苦难精神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难叙事 文化形态 文化境遇 文化旨趣
下载PDF
上海沦陷时期《万象》杂志中的鲁迅继承
11
作者 王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8,共5页
《万象》是上海沦陷时期在市民、知识分子中最具影响的杂志。鲁迅在《万象》杂志上有或隐或显的影响,前期《万象》继承鲁迅的《故事新编》,在古今杂糅的构思中,以海派趣味讽刺现实,杂文创作上与鲁迅开辟的杂文传统相通,“曲张力”艺术... 《万象》是上海沦陷时期在市民、知识分子中最具影响的杂志。鲁迅在《万象》杂志上有或隐或显的影响,前期《万象》继承鲁迅的《故事新编》,在古今杂糅的构思中,以海派趣味讽刺现实,杂文创作上与鲁迅开辟的杂文传统相通,“曲张力”艺术巧妙有力地抨击日伪统治。后期《万象》延续了鲁迅“改造国民性”传统,警惕在爱国主义的幌子下民族自大主义的兴起。同时,发现传统的现代价值,回溯沉默坚韧的民族脊梁品格。由鲁迅在《万象》上的接受继承情况,我们可以探知当时沦陷语境中的市民大众文化旨趣以及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象》 沦陷上海 鲁迅 市民大众文化旨趣 知识分子精神追求
下载PDF
“隐匿的城市”与“漫长的告别”——评韦敏《丛台别》
12
作者 王崯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24年第4期236-240,共5页
以一场醒来旋即遗忘的故梦开始,作者拉开叙述的惟幕,三个主人公渐次登场,故事徐徐展开。长篇小说《丛台别》娓娓道来,讲述的是自1920年至新世纪的武汉城,以及城市里人物的悲欢和生死的无常。作者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线性叙述模式,却非司... 以一场醒来旋即遗忘的故梦开始,作者拉开叙述的惟幕,三个主人公渐次登场,故事徐徐展开。长篇小说《丛台别》娓娓道来,讲述的是自1920年至新世纪的武汉城,以及城市里人物的悲欢和生死的无常。作者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线性叙述模式,却非司空见惯的现实主义文本。在对武汉细致入微的描述里,汉剧文化占据了大量篇幅,武汉方言以文字的形式唤醒听觉的记忆,潜藏在质朴叙述里的文本异质性便不经意地显露出来。相对于花样繁多的叙事技巧,反观篇首题记引自德国戏剧家、诗人布莱希特的诗句“新肉是用旧刀叉吃的”,小说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文化旨趣格外耐人寻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线性叙述 叙事技巧 丛台 武汉方言 文化旨趣 新世纪 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实践
13
《中国老区建设》 2019年第12期5-8,共4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政治标识和文化旨趣所在,也一直是代表进步方向的引领力量。
关键词 革命斗争 文化旨趣 中国共产党 红色 人民 生命力
原文传递
科举千年 文人的“辉煌”与“覆灭”
14
作者 张敏 《艺术品鉴》 2021年第1期28-37,共10页
人才选拔制度使"士"这一阶层登上历史舞台。隋唐之后,由于印刷术的普及、知识的广泛传播、政治体制的改革、科举制度的创设,"士"逐渐脱离家族、门阀而更多以个体的形式出现。"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 人才选拔制度使"士"这一阶层登上历史舞台。隋唐之后,由于印刷术的普及、知识的广泛传播、政治体制的改革、科举制度的创设,"士"逐渐脱离家族、门阀而更多以个体的形式出现。"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从科举制产生以来这是被历代读书人刻在心上的一句话,尤其对寒门士子来说,多读书更是唯一的出路。那么,读些什么书呢?作为具有特殊意味的取士手段,科举考核的命题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朝廷的文化旨趣和思想导向,同样也可以使我们对"士"这一身份有更立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优则仕 人才选拔制度 思想导向 士子 科举制度 印刷术 文化旨趣 读书人
原文传递
论人教版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15
作者 龙世行 《贵州教育》 2021年第23期32-34,共3页
古代散文作为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蕴含着丰厚的文化旨趣、文化底蕴、章法结构和独特的生命体验。语文课程的理念之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并重视对文化的传承和理解,从而“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 古代散文作为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蕴含着丰厚的文化旨趣、文化底蕴、章法结构和独特的生命体验。语文课程的理念之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并重视对文化的传承和理解,从而“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所以学好古代散文对文化传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教改的推进,人教版语文教材对文言文篇目的选入数量逐渐增加,每册均有涉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状及对策研究 立德树人 古代散文 语文课程 古代文学 章法结构 文化传承 文化旨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