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汉文化歧异在习语翻译中的体现
1
作者 汪文珍 《池州师专学报》 2004年第4期70-72,共3页
习语精辟、生动、优美、形象、通俗、寓意深刻 ,是语言的精华和核心 ,体现了强烈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负载。英汉习语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固定表达形式 ,体现了地理生态环境、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族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的... 习语精辟、生动、优美、形象、通俗、寓意深刻 ,是语言的精华和核心 ,体现了强烈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负载。英汉习语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固定表达形式 ,体现了地理生态环境、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族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歧异。在英汉习语翻译中 ,要注意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尽可能达到文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习语 文化歧异 翻译学 价值观 地域文化
下载PDF
全球语境中文化诠释的歧异——从梅光迪、胡适往来书信看“胡梅之争”
2
作者 罗惠缙 周彩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6-40,共5页
文学革命初期的"胡梅之争"表面上看是胡、梅二人不同文艺观念和文字改革认识的论争,其实,他们内在的出发点是探寻世界文化接触后,中国文化如何顺应世界大势,中国文化存在的地位、角色、紧迫性与必要性的问题。由于语境的错位... 文学革命初期的"胡梅之争"表面上看是胡、梅二人不同文艺观念和文字改革认识的论争,其实,他们内在的出发点是探寻世界文化接触后,中国文化如何顺应世界大势,中国文化存在的地位、角色、紧迫性与必要性的问题。由于语境的错位、教育、个性心理、行动的倾向性等原因,二人文化诠释出现歧异,其根源在于各自对中、西文化的功能、作用、发展前途的认识差异。从本质上看,"胡梅之争"是古典主义与实验主义、文化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对立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革命 古典主义 文化诠释歧异 梅光迪 胡适
下载PDF
评亨廷顿的文化冲突论──兼论全球文化一体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发中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25-31,共7页
关键词 宇宙模型 文化冲突论 文化全球一体化 亨廷顿 地域性文化 西方文化 全球文化 科学学 文化基础 文化歧异
下载PDF
“走出”的批评:关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多样性与“单边叙事” 被引量:4
4
作者 欧阳可惺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6-83,共8页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文本中单边叙事的存在,使民族文学呈现出意识形态话语的张力性姿态,这可能会在文化意义上形成与他者文化有意无意的疏离和与主流文化的自我边缘化。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文学批评作为一个社会文化的构建力量,要求文学...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文本中单边叙事的存在,使民族文学呈现出意识形态话语的张力性姿态,这可能会在文化意义上形成与他者文化有意无意的疏离和与主流文化的自我边缘化。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文学批评作为一个社会文化的构建力量,要求文学叙事具有社会公共性因素的存在是批评价值最大化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单边叙事 文化歧异 多边叙事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古代民族政策研究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庆智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18-224,共7页
不带偏见的研究者都会认为,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关于古代民族政策的研究,无论在学术意识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已落在其他学科之后,对此本文试图在方法论的意义上谈几点乡鄙之见.
关键词 古代民族政策 政策研究 民族问题 文化歧异 马克思主义 阶级分析法 研究者 统治阶级 研究方法 学术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