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0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院校中西方文化比较课程思政探索
1
作者 李怡然 阎莉 +1 位作者 胡丽萍 王珊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4期37-40,共4页
以中西方文化比较课程为例,阐述如何在中医院校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中践行思政育人理念。课程组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为基础,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要求,搭建该课程的思政教育框架。通过深挖思政元素、补充思政案例,借力“英语讲述... 以中西方文化比较课程为例,阐述如何在中医院校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中践行思政育人理念。课程组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为基础,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要求,搭建该课程的思政教育框架。通过深挖思政元素、补充思政案例,借力“英语讲述中西方文化”活动,聚焦论文写作三项措施,着重培养学生文化基础、社会参与和跨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素质与能力,并通过一个教学案例系统阐述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中医院校的跨文化交际类课程教学。教学效果反馈显示,该实践探索能够促进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发展、培养学生自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院校 课程思政 中西方文化比较 教学案例
下载PDF
明代族谱对“一本万殊”“民胞物与”的诠释--兼及中西文化比较
2
作者 常建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108,共5页
北宋张载《西铭》的宗旨是阐明儒家的宇宙本体论,具体来说,即“一本万殊”“民胞物与”的观念。其意涵为何,关涉对于中华文化特质的理解以及与西方文化特质的比较认知。虽然治思想文化史的学者对此多有研究,但其中两位学者的探讨尤其值... 北宋张载《西铭》的宗旨是阐明儒家的宇宙本体论,具体来说,即“一本万殊”“民胞物与”的观念。其意涵为何,关涉对于中华文化特质的理解以及与西方文化特质的比较认知。虽然治思想文化史的学者对此多有研究,但其中两位学者的探讨尤其值得注意,一是何炳棣借由研究《西铭》提出,秦汉以降儒家的宇宙本体论是宗法模式的。(1)这需要进一步讨论《西铭》与后世宗法、宗族问题的联系。二是吕妙芬对于《西铭》诠释史变化的厘清,她发现晚明开始愈来愈多人引《西铭》批注《孝经》,尝试说明晚明关于仁孝论述有异于程朱学的新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本体论 《西铭》 民胞物与 一本万殊 《孝经》 中西文化比较 思想文化 程朱
下载PDF
体认语言学视角下多模态隐喻漫画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3
作者 曾建松 向环宇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96-103,共8页
漫画是一种常用隐喻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艺术形式。隐喻是人类思维所特有的认知形式。本文以体认语言学视角,具体从跨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新冠病毒漫画中的概念隐喻机制,比较中美该类漫画多模态隐喻的异同及探究其中原因。研究发现,中美漫... 漫画是一种常用隐喻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艺术形式。隐喻是人类思维所特有的认知形式。本文以体认语言学视角,具体从跨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新冠病毒漫画中的概念隐喻机制,比较中美该类漫画多模态隐喻的异同及探究其中原因。研究发现,中美漫画多模态隐喻,在形式表达上的不同源自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影响,立足点的不同源自中美民族思维的影响;但在内容上具有较强相似性,其原因在于人类体认的共性、中美文化的相通性,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画 多模态隐喻 体认语言学 文化比较
下载PDF
群文阅读跨文化比较方法新探
4
作者 蔡小萍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年第23期66-67,共2页
在群文阅读中进行跨文化比较,必须在阅读观念、文化视野方面,凸显跨文化、跨民族、跨国界、跨语言的特征,基于选用文章的具体内容、核心主题,提炼出合理议题,将其作为本次群文阅读跨文化比较的中心线索,再围绕该线索设计群文阅读流程,... 在群文阅读中进行跨文化比较,必须在阅读观念、文化视野方面,凸显跨文化、跨民族、跨国界、跨语言的特征,基于选用文章的具体内容、核心主题,提炼出合理议题,将其作为本次群文阅读跨文化比较的中心线索,再围绕该线索设计群文阅读流程,以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助力学生的多样性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文阅读 阅读观念 核心主题 文化比较 中心线索 跨民族 跨语言 文化视野
下载PDF
在跨文化比较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5
作者 邓建新 《华章》 2024年第1期12-14,共3页
“中西文化比较”课程蕴含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文化在渊源、语言、医学等方面的主要差异以及阐述西方文化危机的基本内容,分析、探讨了中国文化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健康以及矫治西方文化危机方面的重... “中西文化比较”课程蕴含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文化在渊源、语言、医学等方面的主要差异以及阐述西方文化危机的基本内容,分析、探讨了中国文化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健康以及矫治西方文化危机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比较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中西文化比较视域下艺术终结后的美学思想转向
6
作者 纪玉爽 李沫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4期81-83,共3页
艺术终结理念最早从西方传入中国,虽然理论起源于西方,但在中国也有着同样对艺术终结后的艺术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本文在中西文化比较视域下探讨艺术终结后的美学思想转向,追根溯源艺术至今已经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西方的艺术理... 艺术终结理念最早从西方传入中国,虽然理论起源于西方,但在中国也有着同样对艺术终结后的艺术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本文在中西文化比较视域下探讨艺术终结后的美学思想转向,追根溯源艺术至今已经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西方的艺术理论来源基于西方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论思想,这也致使了西方新兴的艺术理论学说的出现,必然以批判或推翻现有的理论为对象。不同于西方的艺术思维,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史观中,文艺思想的精髓在于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讲求的是不同观念在碰撞冲突后逐渐走向“和”,亦即艺术理论上的百花齐放,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比较 艺术终结 美学 美学思想转向
下载PDF
音乐审美标准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7
作者 张宇宸 《当代音乐》 2024年第6期32-34,共3页
音乐审美标准是指人们对音乐的评价标准。一种音乐,不论是在不同文化之间还是在同一文化之中,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在比较音乐审美标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进行求同或求异,而应该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音乐审美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研... 音乐审美标准是指人们对音乐的评价标准。一种音乐,不论是在不同文化之间还是在同一文化之中,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在比较音乐审美标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进行求同或求异,而应该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音乐审美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本文对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标准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审美标准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审美 标准 文化比较
下载PDF
语法和词汇教育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8
作者 周茜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9期108-110,共3页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对英语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文章聚焦于语法和词汇教育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深入探讨了文化和语言的相互关系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机制。首先,文章分析了文化对语言的影...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对英语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文章聚焦于语法和词汇教育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深入探讨了文化和语言的相互关系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机制。首先,文章分析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以及语言如何反馈影响文化。然后,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审视了英语语法和词汇教学,探讨了跨文化需求对这两个领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中西文化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探究了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语法和词汇教学的具体影响。希望为跨文化英语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以适应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词汇教育 文化比较
下载PDF
中职英语跨文化比较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
9
作者 郑诗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0期0130-0133,共4页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既能增强中职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了解,提高中职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有利于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探讨了在中职英语跨文化比较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分...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既能增强中职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了解,提高中职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有利于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探讨了在中职英语跨文化比较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在跨文化比较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在中职英语跨文化比较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英语 文化比较 思政教育
下载PDF
两广地区刘三姐歌谣文化比较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
10
作者 谭力 周光煜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4期82-85,共4页
本文以刘三姐歌谣文化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刘三姐歌谣文化的核心概念及研究现状,从历史(文献)和现状(考察)两个角度出发,总结出两广地区刘三姐歌谣文化的差异与不同主要体现在“(传说)出处”“人物称谓”“故事内核”“文化习俗”“发展... 本文以刘三姐歌谣文化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刘三姐歌谣文化的核心概念及研究现状,从历史(文献)和现状(考察)两个角度出发,总结出两广地区刘三姐歌谣文化的差异与不同主要体现在“(传说)出处”“人物称谓”“故事内核”“文化习俗”“发展路径”和“开发程度”等方面,提出以“和同理念促发展”的趋势展望,强调两广地区刘三姐歌谣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积极响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歌谣文化 两广地区 文化比较 民间习俗 文化差异
下载PDF
中职英语跨文化比较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
11
作者 李敏 《广西教育》 2024年第5期26-29,共4页
课程思政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时代要求,中职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为此,中职英语教师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职英语跨文化比较课程教学中,如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横向纵向”延伸... 课程思政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时代要求,中职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为此,中职英语教师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职英语跨文化比较课程教学中,如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横向纵向”延伸社会热点问题、跨文化比较提炼思政元素、实施师生多元化评价等,以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社会责任等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职英语教学 文化比较 思政教育
下载PDF
中西方茶文化跨文化比较研究
12
作者 刘芳 胡匡迪 邱宝梁 《福建茶叶》 2024年第9期139-141,共3页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中英美三国茶文化的异同,探讨茶文化在不同国家的起源、发展与现状。文章从茶文化的接受动机、本土化过程、发展历程、社会功能等角度切入,提出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英国茶文化兴盛一时、美国茶文化百花齐放的观点。在...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中英美三国茶文化的异同,探讨茶文化在不同国家的起源、发展与现状。文章从茶文化的接受动机、本土化过程、发展历程、社会功能等角度切入,提出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英国茶文化兴盛一时、美国茶文化百花齐放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中英美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三国茶文化既传承经典,又融入时尚,呈现出多元交融的发展态势,并建议加强中西方茶文化交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期为世界茶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茶文化 文化比较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高级英语教学中“中西文化比较意识”的培养研究
13
作者 马云飞 袁友芹 程宝乐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13年第3期143-146,共4页
高级英语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主要课程之一,绝不仅限于单纯的语言学习,中西文化比较意识的培养将使该课程的学习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文化比较,可以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西方文化,并增强对民... 高级英语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主要课程之一,绝不仅限于单纯的语言学习,中西文化比较意识的培养将使该课程的学习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文化比较,可以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西方文化,并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将结合笔者讲授高级英语的实践经验,解读高级英语教学中,培养中西文化比较意识的意义和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英语教学 中西文化比较意识的意义 中西文化比较意识的途径
下载PDF
中国近代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萌生与拓展
14
作者 黄克剑 《学习与探索》 1987年第1期14-23,109,共11页
中国近代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叶,是第一个阶段;从五四运动到二十年代、三十年代,是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西文化比较的萌生阶段,从“言技”、“言政”、到“言教”;第二个阶段是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 中国近代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叶,是第一个阶段;从五四运动到二十年代、三十年代,是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西文化比较的萌生阶段,从“言技”、“言政”、到“言教”;第二个阶段是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拓展阶段,二十年代主要以对时代精神的把握为核心,三十年代主要以对民族精神的把握为核心,但由于二者都是对东西文化总体的比较,所以纵的时代坐标上的比较和横的民族坐标上的比较又总是相互渗透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比较研究 三十年代 民族精神 近代中西文化 民族文化心理 中西文化冲突 中西文化比较 东西文化 中国文化 十九世纪
下载PDF
论体育人类学研究范式中的跨文化比较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杨海晨 王斌 +4 位作者 胡小明 赵芳 沈柳红 陈宁 李良桃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15,共13页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法,首先对体育人类学的跨文化比较的沿革进行了溯源。研究认为,体育人类学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体育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的演进史。它萌芽于对欧洲封建神权统治提出挑战的文艺复兴时代;形成及发展于殖民扩张中...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法,首先对体育人类学的跨文化比较的沿革进行了溯源。研究认为,体育人类学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体育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的演进史。它萌芽于对欧洲封建神权统治提出挑战的文艺复兴时代;形成及发展于殖民扩张中;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争鸣并达成一些共识;战后到全球化前期出现学科化与体制化趋势;进入全球化时代后,通过反思使跨文化比较趋于整合。就如何进行体育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研究进行了思考:提出应遵循可比性、整体性、主客位性等原则;在研究方法上应综合考虑类型比较法、历史比较法及模式比较法等方法;应选取具有相似表现形式的项目,根据地缘或渊源进行研究。提出跨文化的历史诉求应是为了促进对他者文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类学 研究范式 文化比较
下载PDF
学校教育资源对学生数学素养预测效应的跨文化比较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吴桂翎 辛涛 张文静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2-357,共6页
采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2006的数据,使用多水平线性模型方法,比较中国香港、日本、芬兰和美国四个国家(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与学生数学素养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学生背景变量的情况下,学校教育资源对学生数学素养成绩的影响在... 采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2006的数据,使用多水平线性模型方法,比较中国香港、日本、芬兰和美国四个国家(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与学生数学素养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学生背景变量的情况下,学校教育资源对学生数学素养成绩的影响在四个国家(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学校大小、生师比对中国香港学生数学素养成绩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校大小、班级大小、学校类型、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对日本学生数学素养成绩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用于教学的计算机比例对日本学生数学素养成绩有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学校教育资源对芬兰学生数学素养成绩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学校类型对美国学生数学素养成绩具有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资源 数学素养 文化比较 PISA
下载PDF
中国国家形象感知的跨文化比较——以中国、英国、美国大学生为例 被引量:16
17
作者 雷宇 张宏梅 +1 位作者 徐菲菲 梁浩翰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34,共12页
文章整合市场营销领域的国家形象和旅游领域的目的地形象,将旅游领域的国家形象分为宏观形象和微观形象两个方面,并从这两个方面对中、英、美三国大学生中国国家形象的感知进行比较。在用SPSS 17.0对905份有效问卷(中国308份、英国304... 文章整合市场营销领域的国家形象和旅游领域的目的地形象,将旅游领域的国家形象分为宏观形象和微观形象两个方面,并从这两个方面对中、英、美三国大学生中国国家形象的感知进行比较。在用SPSS 17.0对905份有效问卷(中国308份、英国304份、美国293份)进行分析之后,得出5个国家宏观形象因子和4个国家微观形象因子,对各因子和题项进行均值比较后,得出如下结论:(1)英美两国大学生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感知大部分一致,而且大部分题项评价都较高;(2)中国的环境问题是3个国家都比较担忧的问题,中国的政治体制在英美两国大学生中评价较低;(3)中国大学生与英美两国大学生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感知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国家或地区旅游组织制定更好的形象营销方案提供有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国家形象 微观国家形象 文化比较 中国
下载PDF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社交和认知类型发展的研究──中美跨文化比较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丽珠 邹晓燕 朱玉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4-90,共7页
采用时间取样观察法,以录像对中美150名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交和认知类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发展水平、认知发展水平、游戏难度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②学前儿童较高水平的认知游戏行为与较高水平的社会技... 采用时间取样观察法,以录像对中美150名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交和认知类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发展水平、认知发展水平、游戏难度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②学前儿童较高水平的认知游戏行为与较高水平的社会技能的发展相关联,社交水平与认知水平的发展相互影响;③中美学前儿童社交和认知能力发展进程具有一致性,游戏行为发展模式具有一致性;④中美学前儿童游戏的方式和内容、社交和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文化背景的制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儿童 游戏 社交类型 认知类型 文化比较
下载PDF
学校教育资源对科学素养成绩影响的跨文化比较——以中国香港、日本、芬兰和美国学生PISA成绩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斌 张文静 辛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96,共6页
基于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 2006的数据,采用多水平线性模型,比较了中国香港、日本、芬兰和美国这四个国家(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与学生科学素养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学校教育资源中的客观特征变量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有不同的影响,而学... 基于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 2006的数据,采用多水平线性模型,比较了中国香港、日本、芬兰和美国这四个国家(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与学生科学素养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学校教育资源中的客观特征变量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有不同的影响,而学校教育投入变量对学生成绩基本没有影响,这一结果在四个国家(地区)基本一致。最后,探讨这一结果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SA2006 科学素养 学校教育资源 文化比较
下载PDF
群体参照记忆效应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杨红升 黄希庭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87-1290,共4页
分别以中国大学生和美国大学生为被试,利用群体参照加工任务考察了文化背景差异对于群体参照记忆效应可能存在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中国被试参照自己人群体(中国人)进行记忆加工的再认成绩显著高于参照美国人,表现出了记忆加工的认同... 分别以中国大学生和美国大学生为被试,利用群体参照加工任务考察了文化背景差异对于群体参照记忆效应可能存在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中国被试参照自己人群体(中国人)进行记忆加工的再认成绩显著高于参照美国人,表现出了记忆加工的认同群体参照效应;而美国被试参照自己人群体(美国人)加工的再认成绩与参照非认同群体(中国人)并没有显著差异,没有出现认同群体参照加工的记忆优势。与自我参照效应领域的跨文化研究发现一致,群体参照记忆效应的跨文化研究也证明文化背景会影响到与自我有关的记忆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参照效应 群体参照加工 自我参照效应 群体自我 文化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