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环境问题的文化沉思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建涛 张俊芳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7-150,共4页
文化是人适应自然的产物,生于自然中的文化具有可持续性,不能反自然。而人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反自然的文化观,即机械化的二元论自然文化观、扭曲的发展文化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私德"轻"公德"的道德文化... 文化是人适应自然的产物,生于自然中的文化具有可持续性,不能反自然。而人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反自然的文化观,即机械化的二元论自然文化观、扭曲的发展文化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私德"轻"公德"的道德文化观,共同构筑了一股强大的反自然的文化力量,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对此,应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有利于建立和谐环境文化的理论资源,构建和谐的环境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问题 文化沉思 环境文化
下载PDF
甲午战争百年文化沉思录
2
作者 郭墨兰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5-90,100,共7页
甲午战争百年文化沉思录郭墨兰一、要和平,不要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的甲午侵华战争,过去整整一百年了。一百年来,中日两国及整个世界形势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中国和日本都从血和火的洗礼中走过来了。但是,对百年前的... 甲午战争百年文化沉思录郭墨兰一、要和平,不要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的甲午侵华战争,过去整整一百年了。一百年来,中日两国及整个世界形势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中国和日本都从血和火的洗礼中走过来了。但是,对百年前的那场战争的历史教训,两国人民不仅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文化沉思 日本 近代化 北洋舰队 洋务运动 “华夷之辨” 向西方学习 《孙子兵法》 中日两国
下载PDF
论“新移民文学”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华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6-92,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国大陆迁徙至海外的新移民 ,在居住国面临着一种复杂的文化背景 ,自身的文化身份也变得独特而尴尬 ,他们正以一种尴尬的“边缘性”在不同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着。“新移民文学”文本为之画出了逼真的图景 ,本文试图对此作... 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国大陆迁徙至海外的新移民 ,在居住国面临着一种复杂的文化背景 ,自身的文化身份也变得独特而尴尬 ,他们正以一种尴尬的“边缘性”在不同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着。“新移民文学”文本为之画出了逼真的图景 ,本文试图对此作出全面的归纳与梳理 ,并对其蕴藏的文化意义作较为深刻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移民文学 文化背景 文化沉思 文化想象 文化意蕴 中国
下载PDF
试论老舍1940年代的文学观念
4
作者 毛菁华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7期55-56,共2页
1940年代在走向文化综合的历史背景下,老舍在文学创作上深化了对国民性的理性认识,表现出对文学的现代化和民族化建设的双方面自觉。
关键词 老舍 1940年代 文化理性沉思
下载PDF
文化神经科学的文化可能与趋向
5
作者 孟维杰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8,共8页
文化神经科学作为一门融合性的新兴学科,实现了最广阔的文化背景与最微观的脑神经网络之间的互动和对话。因此,文化神经科学所倡导的神经—文化交互作用模型从某种程度上表明学科兴起并不仅是一种方法论上的革新,同时,其学术主张使得融... 文化神经科学作为一门融合性的新兴学科,实现了最广阔的文化背景与最微观的脑神经网络之间的互动和对话。因此,文化神经科学所倡导的神经—文化交互作用模型从某种程度上表明学科兴起并不仅是一种方法论上的革新,同时,其学术主张使得融合视野引领心理学研究范式的变革成为可能。从文化学视角,文化神经科学也面临着心理学方法的工具主义滥觞、文化语意的误读、理性精神张扬及人的主体性失落等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沉思 方法中心 语意误读 科学精致主义 还原论
原文传递
论鲁迅和周作人“鬼民俗”的记忆与想象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向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90,共5页
由故乡"鬼民俗"的记忆而感发,鲁迅和周作人面对"与鬼同行"的现实,他们的文化态度和文学思考是有区别的:鲁迅在"掏鬼"心态的背后融入了深沉的文化思索,而周作人则在民俗——学术的立场,细细体味着人生的... 由故乡"鬼民俗"的记忆而感发,鲁迅和周作人面对"与鬼同行"的现实,他们的文化态度和文学思考是有区别的:鲁迅在"掏鬼"心态的背后融入了深沉的文化思索,而周作人则在民俗——学术的立场,细细体味着人生的机微。二者表现出不同的民俗想象和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民俗” 文化沉思 学术兴致
原文传递
“艳俗”艺术与当即情境
7
《艺术界》 1998年第2期104-104,共1页
这里刊发的是北京的被称之为从事“艳俗”创作的几位艺术家的作品。虽然取材方式,绘画使用的材料,乃至在对待“艳俗”的态度上,相互之间各不相同,甚至有较大的差异,但他们却有着较大的一致性:其一、在关注社会问题的现象上,都对日常生... 这里刊发的是北京的被称之为从事“艳俗”创作的几位艺术家的作品。虽然取材方式,绘画使用的材料,乃至在对待“艳俗”的态度上,相互之间各不相同,甚至有较大的差异,但他们却有着较大的一致性:其一、在关注社会问题的现象上,都对日常生活和庸俗心态进行了有深度的艺术透视;其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 俗心 艺术家 觉知 作品 制方式 消费文化 物质的直接占有 精英文化 文化沉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