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物流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詹绍文 杨婷婷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1年第5期126-128,共3页
以新时代产业融合为背景,以促进文化物流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为目的,探讨文化产业与文化物流的关联性,剖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理;以西安市为例,探究文化产业与文化物流融合发展的对策,为其他地区文化产业和文化物流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化物 文化产业 西安
下载PDF
重庆市公共文化物联网建设实践创新研究
2
作者 彭泽明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5-79,98,共6页
以重庆市公共文化物联网建设为案例,从公共文化物联网建设的理论和政策出发,阐明公共文化物联网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关系,针对重庆市公共文化物联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重庆市公共文化物联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公共文化物联网 实践创新 重庆
下载PDF
四时之美,“物哀”之思——“跨文化专题研讨”教学案例
3
作者 陈恬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期40-42,共3页
在“跨文化专题研讨”任务群的学习中,将体会“物哀文化”内涵作为该任务群专题教学的内容,将欣赏经典的四时物象作为达成专题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从美之哀、静之思、情之言与命之喻四个维度设计学习任务,从而观照核心素养,发展批判性思... 在“跨文化专题研讨”任务群的学习中,将体会“物哀文化”内涵作为该任务群专题教学的内容,将欣赏经典的四时物象作为达成专题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从美之哀、静之思、情之言与命之喻四个维度设计学习任务,从而观照核心素养,发展批判性思维,增强多元文化的理解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任务群 微专题教学 文化
下载PDF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60
4
作者 蔡丰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4期64-69,80,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绝不仅仅是在于“认知”的方面,即让当代人较好地了解、熟悉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许多当代社会有所缺失的文化特征与精神内涵,通过对于它们的保护,可以更好地促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绝不仅仅是在于“认知”的方面,即让当代人较好地了解、熟悉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许多当代社会有所缺失的文化特征与精神内涵,通过对于它们的保护,可以更好地促进当代人社会生活的和谐和价值观念的重构。因此,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深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所存在的这些文化特征与精神内涵,并且充分发掘它们在对当代人情感表达、心灵诉求、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使这一事业在更为深层的心理、价值层面上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达成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化遗产 文化物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文化符号、主体性、实在性:论“物”的三种叙事功能 被引量:46
5
作者 尹晓霞 唐伟胜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2期76-84,共9页
当前人文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物转向”或“非人转向”,即将研究视角投向以往很大程度上被忽略的“物”成分,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生态系统、风景、地方等。对文学叙事而言,“物”可能承担以下三种叙事功能:(1)作为文化符号,映... 当前人文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物转向”或“非人转向”,即将研究视角投向以往很大程度上被忽略的“物”成分,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生态系统、风景、地方等。对文学叙事而言,“物”可能承担以下三种叙事功能:(1)作为文化符号,映射或影响人类文化;(2)作为具有主体性的行动者,作用于人物的行动,并推动叙事进程;(3)作为本体存在,超越人类语言和文化的表征,显示“本体的物性”。在文学叙事中,“物”的这三个功能可以独立发挥作用,也可以组合发挥作用,取决于作者不同的修辞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 文化 生命的 本体的 修辞意图
下载PDF
中国城市文化场景的模式与特征分析——基于31个城市文化舒适物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陈波 林馨雨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1-86,共16页
人文城市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超越物质性和实用性之上的本质追求。建设城市文化场景是实现人文城市的有效路径。本文在场景理论框架下,采集中国31个城市的83种文化舒适物数据,结合专家打分计算各项文化舒... 人文城市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超越物质性和实用性之上的本质追求。建设城市文化场景是实现人文城市的有效路径。本文在场景理论框架下,采集中国31个城市的83种文化舒适物数据,结合专家打分计算各项文化舒适物的场景得分,形成3个一级维度和15个二级维度的文化场景评价体系,并以模式识别方法区分城市的场景模式,筛选其特征性维度。结果发现,31个城市可分为四类文化场景模式,即魅力型场景、本土型场景、理性型场景和表达型场景,四种模式在地理空间上呈清晰的条块状分布。本文认为中国城市文化场景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文化特质、自然环境、区域规划是影响文化场景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文化舒适 人文城市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武汉市旅游景区文化升级研究--基于旅游景区文化与文化吸引物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德光 邓颖颖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0-128,共9页
旅游景区文化升级是新时代背景下旅游景区实现价值提升的重要方式。旅游景区文化与文化吸引物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价值评价体系,可以对武汉市旅游景区文化吸引物价值进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以提升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文化升级是新时代背景下旅游景区实现价值提升的重要方式。旅游景区文化与文化吸引物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价值评价体系,可以对武汉市旅游景区文化吸引物价值进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以提升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品牌价值和情感价值为目的,由核心文化吸引物与标识文化吸引物直接驱动,依靠资源要素、产品要素、品牌要素、政策要素和市场要素共同作用,将是实现武汉市旅游景区文化升级的路径选择。当前阶段,着力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完善景区配套功能、优化景区运营流程,乃是武汉市旅游景区文化升级的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文化 景区文化 文化吸引 文化升级
下载PDF
北京文化参与的特点、挑战与政策思考--基于文化舒适物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军 张娇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8年第6期75-86,共12页
文化舒适物(Cultural Amenities)是指"能够给城市生活带来舒适性的事物",强调地方体验。它是人们文化实践的主要载体或场所,是文化参与的重要指示器;有了文化舒适物,文化实践才能真正"落地"。因此,一个地方文化舒... 文化舒适物(Cultural Amenities)是指"能够给城市生活带来舒适性的事物",强调地方体验。它是人们文化实践的主要载体或场所,是文化参与的重要指示器;有了文化舒适物,文化实践才能真正"落地"。因此,一个地方文化舒适物的存在与否或者存在数目,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本地区文化参与的情况。通过对北京四大类文化舒适物统计与分析后发现,北京文化参与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相对不均衡现象,其中,市场类精神文化消费集中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市场类物质文化消费中,特色餐馆占比重最大,反映了"吃"背后蕴含多样性的社交文化。纯公共文化参与中,博物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较为丰富,这反映了北京在现代化过程中仍然保留着浓厚的传统主义和睦邻友好的城市文化风格。半公共文化参与比较丰富,尤其是人文景观、高校。然而,北京文化参与同样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文化参与需求的多样性与现有文化舒适物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问题;市民文化参与的主体性培育问题;文化消费活动还停留在单个设施或活动的消费上,地方作为一个整体空间的消费场景没有得到重视。提升文化参与的政策建议思路有:第一,注重文化舒适物空间布局的多样性和公正性;第二,界定文化参与中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边界问题;第三,引入社会力量,培育市民文化参与的主体性;第四,在刺激文化消费方面,除了注重单个文化舒适物的消费带动作用,还要注重空间场景效应;第五,无论"自上而下"的公共文化参与,还是"自下而上"的市场文化消费活动,都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文化舒适 文化参与 挑战 政策
下载PDF
上海世博的器物叙事——器物文化遗产的遗忘、拯救与复兴 被引量:5
9
作者 朱大可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59,共6页
器物是经过人类加工的一种物质形态,在某种意义上,"器物"必然和"非物"一起形成二重组合。在资本主义科技和工业复制时代到来之后,乡村手工业作坊及其技术开始湮灭,旧式工匠带着祖传的技能相继谢世,老式器物向人的... 器物是经过人类加工的一种物质形态,在某种意义上,"器物"必然和"非物"一起形成二重组合。在资本主义科技和工业复制时代到来之后,乡村手工业作坊及其技术开始湮灭,旧式工匠带着祖传的技能相继谢世,老式器物向人的日常生活告别。"世博会"被"发明"出来之后,其最大价值就在于,它是新器物爆炸的主要策源地,导致新行业——现代零售业及其大批零售商店的兴起。而高效的工业复制能力,成为器物市场兴旺的强大后盾。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迅速接纳了来自西方世博会的各种新奇物品,这是器物及其日常生活方式的伟大革命。世博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杂纠缠,向中国公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堂。器物发达国家的参与,它们卓越的器物与技术、优秀创意及叙事、严密的会展管理水平,启动了中国人的文化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文化 体系 历史记忆
下载PDF
物的社会生命与物质文化研究方法论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进 王垚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3期42-48,共7页
商品是物质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20世纪80年代,文化人类学领域开启了"物的社会生命"和"物的文化传记"研究,追踪物在社会文化中的"商品化—去商品化—再商品化"的轨迹。物在不断商品化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 商品是物质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20世纪80年代,文化人类学领域开启了"物的社会生命"和"物的文化传记"研究,追踪物在社会文化中的"商品化—去商品化—再商品化"的轨迹。物在不断商品化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价值,价值的不断转换也意味着物作为"行动者"对文化秩序和人的社会生活的介入,从而形成一种"价值的政治"。以阿尔君·阿帕杜莱和伊戈尔·科比托夫为代表的物的社会生命研究体现出物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及人与物的共生关系,为物质文化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的社会生命 文化传记 价值的政治
下载PDF
文化旅游吸引物表征符号理论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11
11
作者 丁雨莲 赵媛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1年第5期13-17,共5页
通过文献总结法,理论探讨文化旅游吸引物表征符号系统。根据文化结构的三层次说,建立文化旅游吸引物表征符号结构与表征符号内容:历史文化表征符号、现代文化表征符号、民俗文化表征符号、伦理道德文化表征符号。认为制度文化表征系统... 通过文献总结法,理论探讨文化旅游吸引物表征符号系统。根据文化结构的三层次说,建立文化旅游吸引物表征符号结构与表征符号内容:历史文化表征符号、现代文化表征符号、民俗文化表征符号、伦理道德文化表征符号。认为制度文化表征系统与精神文化表征系统可视为"舞台"的"帷幕",引导游客由"前台"向"后台"探索,从而避免对目的地文化认识的肤浅化和片面化。对符号意义和价值的编码存在着一种社会选择机制,需根据主流价值观进行社会建构,以符合社会心理取向和游客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吸引 表征符号 理论体系 结构
下载PDF
物缘文化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建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7-50,共4页
物缘文化是五缘文化的一“缘,”处理的既是人我关系,也是物我关系。挖掘其内在的价值并与现代科技、现代意识相结合将有益于我们构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生态文明观,使人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的理想得到有效的落实,从而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 物缘文化是五缘文化的一“缘,”处理的既是人我关系,也是物我关系。挖掘其内在的价值并与现代科技、现代意识相结合将有益于我们构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生态文明观,使人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的理想得到有效的落实,从而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们美好的绿色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生态智慧 绿色家团
下载PDF
《源氏物语》及物语文化考辩
13
作者 邵永华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109-111,共3页
通过对《源氏物语》文化背景的探讨,论证了其主题并非“物哀”文化所能范围。同时,通过对日本平安文化的代表———物语文化及其特色的考述,指出日本古典文学中《源氏物语》以特有的文学样式集中地表现了“唐风文化”向“国风文化”的转... 通过对《源氏物语》文化背景的探讨,论证了其主题并非“物哀”文化所能范围。同时,通过对日本平安文化的代表———物语文化及其特色的考述,指出日本古典文学中《源氏物语》以特有的文学样式集中地表现了“唐风文化”向“国风文化”的转变,并充分反映了日本文化在传承中国文化的同时,所创造出的颇具日本特色的“国风文化”及其派生出来的其它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氏语》 文化 文化
下载PDF
创新驱动下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丽亚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9,共6页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类型多样、数量可观。随着时代发展与技术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传承方式需不断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向文化产业资源或文化资本转化的过程中,需重视转化方式、商业模式等创新...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类型多样、数量可观。随着时代发展与技术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传承方式需不断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向文化产业资源或文化资本转化的过程中,需重视转化方式、商业模式等创新;在向文化产品或服务转变的过程中,需加强对现代科技的应用、加大开发利用路径创新力度、提升文化附加值等。结合齐鲁文化传统优势、山东半岛地理特色,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开发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文化遗产 创新 保护 利用
下载PDF
基于元宇宙的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场景感知与构建研究
15
作者 杨阳 乔晓鹏 张志强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3-59,共7页
基于场景理论,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场景可分为社会性、原真性、体验性三个一级维度和十个二级维度,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舒适物可分为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类舒适物、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舒适物、沉浸式体验类舒适物等三类。通过问卷调查... 基于场景理论,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场景可分为社会性、原真性、体验性三个一级维度和十个二级维度,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舒适物可分为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类舒适物、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舒适物、沉浸式体验类舒适物等三类。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场景感知与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提出未来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场景的构建可从深度挖掘大运河文化遗产文化内涵,注重大运河文化舒适物的使用与呈现,以及多元化场景风格、服务与产品的提供等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遗产 虚拟文化空间 场景感知 文化舒适
下载PDF
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用物文化之异同
16
作者 杨蕾 《宿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56-58,共3页
“裹足”与“箍腰”分别是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最为风行的时尚行为。由此中国风靡“三寸金莲”,而西方出现了“塑身内衣”,虽然给女性的肉体上带来很大的痛苦却极为流行。本文通过对这两种设计文化的分析开始,着意于引出其流行... “裹足”与“箍腰”分别是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最为风行的时尚行为。由此中国风靡“三寸金莲”,而西方出现了“塑身内衣”,虽然给女性的肉体上带来很大的痛苦却极为流行。本文通过对这两种设计文化的分析开始,着意于引出其流行背后的原因,并对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审美、女性社会地位、女性用物发展趋向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寸金莲 塑身内衣 女性用文化
下载PDF
基于文化舒适物空间格局的新型城河共生模式研究——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东晔 周永博 +2 位作者 贾文通 周进 吴丽敏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2-155,共14页
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大运河的文化传承价值与旅游休闲功能持续提升,大运河与沿线城市逐步形成新型城河共生模式。文章运用核密度计算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文化舒适物的空间数据进行分析,探索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城河共生模式... 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大运河的文化传承价值与旅游休闲功能持续提升,大运河与沿线城市逐步形成新型城河共生模式。文章运用核密度计算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文化舒适物的空间数据进行分析,探索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城河共生模式基本特征,测度影响新型城河共生模式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大运河沿线城市整体文化舒适物聚集区呈“北部极化,南部聚集,其余地区多节点散布”的空间分布形态;大运河沿线75%城市的文化舒适物聚集区与大运河河道位置存在相关性,这一现象在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沿线尤为突出;新型共生模式可划分为间歇共生模式、连续共生模式、一体化共生模式3种类型;从省(市)域层面看,北京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城河共生模式为一体化共生模式;在影响城河共生模式的诸多因素中,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水平和旅游收入4项指标对大运河文化舒适物分布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河共生模式 文化舒适 核密度 地理探测器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下载PDF
物承文化视角下畲族凤凰装数字化采集及表征
18
作者 俞敏 《山东纺织科技》 2021年第5期43-46,共4页
文章从物承文化视角对“凤凰装”文化进行解码,运用数字化技术将凤凰装从“物”和“事”两部分进行数字化采集及表征,并尝试构建“凤凰装”数字化展示平台,以此实现“凤凰装”文化与现代社会环境的融合。
关键词 文化 凤凰装 畲族 数字化采集及表征
下载PDF
河北省数字化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应用场景实践与创新
19
作者 王颖 张乙喆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河北省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历史悠久和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了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实现河北省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数字化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成为新的方向和动力。在总结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分布和数量情况... 河北省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历史悠久和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了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实现河北省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数字化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成为新的方向和动力。在总结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分布和数量情况的基础上,发现了一些发展问题和困境,如数字化技术水平有限、项目无法真正落地、数字技术与人文服务关系失衡以及区域内景点之间缺乏衔接并存在严重同质化现象等。同时,结合场景理论,提出数字文旅产业应用场景开发的必要性,构建以数字文旅感知舒适物为核心,以文化资源与文化场景为软支撑,以5G新基建+区域数据库、数据系统为硬支撑,以数字文旅项目日常运营与反馈为助推器的河北省区域内数字文旅应用场景发展模型。最后应用场景理论,从深挖多元数字文化感知舒适物组合,搭建元宇宙文化旅游场景,建设区域统一数据库及数据系统,设计优质IP及反馈评价系统等四大方面提出河北省数字化文化旅游产业应用场景的实践与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文化旅游 场景理论 数字文化感知舒适 元宇宙
下载PDF
从维吾尔族原始宗教遗留看泰勒“文化遗留物说” 被引量:2
20
作者 依丽米古丽.阿不力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7-191,共5页
原始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在很多民族的文化历史上都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印记。在维吾尔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之后,原始宗教逐渐成为非主体的边缘性现象,亦原始宗教的残余形态以傍伊斯兰教的局面在维吾尔族中仍然遗存着。从泰勒的&qu... 原始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在很多民族的文化历史上都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印记。在维吾尔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之后,原始宗教逐渐成为非主体的边缘性现象,亦原始宗教的残余形态以傍伊斯兰教的局面在维吾尔族中仍然遗存着。从泰勒的"文化遗留物"观点可以推测,"文化遗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丧失其最初产生时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和实际作用,在新的文化形态中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或者变成为无意义的纯粹的遗俗的历史文化现象。但是,从维吾尔族的原始宗教遗留和世界其他地区和民族仍然存在着的类似的文化遗留的状况看,泰勒的定义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原始宗教遗留 文化遗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