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6
1
作者 林继富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贯穿人民生产生活行动,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区域整体保护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逻辑。各族人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和价值理念。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表现出各民族共同生活...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贯穿人民生产生活行动,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区域整体保护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逻辑。各族人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和价值理念。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表现出各民族共同生活之上兼收并蓄的特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丰沛资源。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就是以各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的活化实践来提升各族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纽带将各族人民凝聚起来,在于强调共同性,在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而发挥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民性 整体性
下载PDF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响应和环境秩序
2
作者 陈子华 李嘉欣 王振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2-512,共11页
以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运用地理学相关空间分析方法以及线性扩散接连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生态要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有:①黔东南非遗分布具亲山性、亲水性特点,3个区域的文化-生态要素各有不同;②非遗的环境依赖... 以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运用地理学相关空间分析方法以及线性扩散接连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生态要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有:①黔东南非遗分布具亲山性、亲水性特点,3个区域的文化-生态要素各有不同;②非遗的环境依赖程度因文化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制作、营造、医药、生产以及饮食酿制类非遗的生态依赖最明显;③非遗具有一定的生态脆弱性,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水质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会影响到文化保护与传承;④非遗一方面依赖生态,一方面也因生态作用而扮演了建构、维系地方环境秩序的角色,直接表现为非遗推动跨县、跨海拔、跨地形地貌的生产分工与合作,在促进民族交流中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山地民族 生态响应 环境秩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3
作者 丘金莲 林明水 +2 位作者 吴诗雨 刘邦 张雨寒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7,共9页
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在综合评价2011—2020年文化与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厦漳泉3市文化综合发展水平整体... 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在综合评价2011—2020年文化与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厦漳泉3市文化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地区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性,各城市文化发展不平衡;(2)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厦漳泉3市文化生态系统耦合水平均处于良性耦合阶段,各城市的耦合协调指数均呈现小幅上升的态势,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明显加强,协调发展优化趋势明显;(3)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厦漳泉3市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中的森林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对文化生态耦合系统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生态系统 耦合协调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民族地区共同现代化进程中的互嵌式发展路径——基于文化生态保护区文旅融合视角
4
作者 刘利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6,共8页
互嵌式发展是民族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区文旅融合的重要路径,有利于本地民众与外来社会力量实现资源互补,在动态发展中保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推动共同现代化进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究共同现代化进程中民... 互嵌式发展是民族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区文旅融合的重要路径,有利于本地民众与外来社会力量实现资源互补,在动态发展中保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推动共同现代化进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究共同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区文旅融合互嵌式发展内涵,剖析互嵌式发展优势和需求。以本地民众与外来社会力量的共同性为出发点和着力点是互嵌式发展的有效路径,即共同就业创业实现资源互补、共同承担保护和发展的双重责任、共同分享发展红利、共同接受政府的服务和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旅融合 互嵌式发展 共同现代化
下载PDF
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公众认知、态度及其提升对策——以南城县为例
5
作者 朱莉 孙佳敏 +2 位作者 刘学琴 王素珍 章德林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2期90-94,共5页
该文了解了南城县居民对建设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认知和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政府部门和项目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使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该文自行研制问卷开展调查,对获取的417份有效问卷,运用描述分析... 该文了解了南城县居民对建设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认知和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政府部门和项目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使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该文自行研制问卷开展调查,对获取的417份有效问卷,运用描述分析法对公众认知及态度现状进行分析,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公众认知及态度的影响因素。南城县有较好的群众认知和态度基础,需进一步加大居民非遗和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活动及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度,使公众了解和支持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城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药文化 文化生态保护区 影响因素 公众认知
下载PDF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助力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价值审视与路径探析
6
作者 张琦军 张荣荣 +1 位作者 王琳琳 岳游松 《辽宁体育科技》 202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基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精神,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助力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价值及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当前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原生... 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基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精神,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助力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价值及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当前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原生场域遭到破坏,传承结构日益空心化及传承观念趋向淡薄化;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对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为提供政策法规的支撑、维持原生场域的稳定及完善传承结构的缺失。提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助力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践行路径:整体保护与分级保护并重,观念培养与项目发展并重,社会协同与校园推广并重,自我发展与政府统率并重及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传统体育文化 原生场域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路径探索与思考——以赣南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
7
作者 魏嘉星 朱强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49-54,共6页
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和组成部分。设立赣南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对赣南客家文化进行区域性整体保护的有效尝试。通过对赣南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过去十年建设的方法路径进行总结,指出该保护区建设中存... 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和组成部分。设立赣南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对赣南客家文化进行区域性整体保护的有效尝试。通过对赣南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过去十年建设的方法路径进行总结,指出该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整体性保护意识不足、民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等诸多短板。赣南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应该强化政府负责、部门协作、民众参与的工作格局,提升整体性保护水平,提高民众主动参与的意识,推动以非遗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使保护区建设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赣南客家文化
下载PDF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
8
作者 郭延龙 庞建波 《黄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样本来源,对有关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合CiteSpace的科学计算与可视化方法,从发文时间、作者和单位、关键词共现方式、关键词时间线图等对1995年1月-2022年8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研究成果展开分...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样本来源,对有关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合CiteSpace的科学计算与可视化方法,从发文时间、作者和单位、关键词共现方式、关键词时间线图等对1995年1月-2022年8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研究成果展开分析,发现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立促进了地方文化、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地方文化的保存和弘扬带来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文化生态保护区 CITESPACE 可视化
下载PDF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
9
作者 郭延龙 马星孟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5-32,共8页
本研究选择中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DPSIR模型,从经济活力、民生保障、环境改善、文化教育和资源协调5个维度构建了28项指标。采用熵权TOPSIS和灰色关联法分析2015—2020年中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的发展状况。... 本研究选择中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DPSIR模型,从经济活力、民生保障、环境改善、文化教育和资源协调5个维度构建了28项指标。采用熵权TOPSIS和灰色关联法分析2015—2020年中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的发展状况。研究得出:第一,民生保障(0.316)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最强。第二,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平均年增长量约为6%。第三,与生态文明关联最紧密的因素是资源协调(0.753)和经济活力(0.609)。因此,为拓宽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方式,需要健全教育制度体系,提高民众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度,培养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 生态文明 DPSIR模型 熵权TOPSIS 灰色关联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区助力非遗保护与传承
10
作者 宋耀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3期37-39,共3页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西南州”)作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以布依族、苗族文化为主体,融入中原文化,形成了黔西南州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设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使黔西南州地方和民族文化...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西南州”)作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以布依族、苗族文化为主体,融入中原文化,形成了黔西南州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设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使黔西南州地方和民族文化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有效保护,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能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制订保护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区 苗族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优秀传统文化 非遗保护与传承 黔西南州 少数民族自治州 布依族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区游客非遗先前知识、感知价值与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琪敏 谈国新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119,共22页
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旅游业,不仅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措施,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与传播的现实要求。文章基于知识-态度-行为理论和刺激-机理-反应理论,以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和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旅游业,不仅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措施,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与传播的现实要求。文章基于知识-态度-行为理论和刺激-机理-反应理论,以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和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样本收集地,构建游客非遗先前知识、游客感知价值、满意度与忠诚度之间的影响模型,并检验旅游经历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游客非遗先前知识显著正向影响各维度的游客感知价值;(2)游客感知价值对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也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游客的文化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成本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3)游客的成本感知价值分别在“非遗先前知识-游客满意度”“非遗先前知识-游客忠诚度”路径中起完全中介作用;(4)旅游经历水平的提高,会强化游客满意度对游客忠诚度的影响、弱化游客感知成本价值对游客忠诚度的影响。文章拓展了“知识-态度-行为”理论和“刺激-机理-反应”理论在旅游研究领域的应用范围,丰富了文化生态保护区游客感知价值与游客行为的相关研究,为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管理机构在旅游宣传、活动设置、个性化旅游服务等方面提供了具体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区 非遗先前知识 游客感知价值 行为意向 旅游经历
下载PDF
论民俗学的地方性概念及对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再认识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牧 《文化遗产》 2023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地方性”是北美民俗学发展中的重要理论概念,贯穿了其历史全过程。“历史-地理”学派、区域民俗、城市民俗,以及跨境/跨文化的民俗传播和虚拟社区中的民间话语呈现等,便是“地方性”问题的具体表征。通过对北美民俗学界有关“地方性... “地方性”是北美民俗学发展中的重要理论概念,贯穿了其历史全过程。“历史-地理”学派、区域民俗、城市民俗,以及跨境/跨文化的民俗传播和虚拟社区中的民间话语呈现等,便是“地方性”问题的具体表征。通过对北美民俗学界有关“地方性”问题的知识学梳理,将启迪中国民俗学界进一步认识当代语境下“全球性”和“地方性”之间的张力,并以此理解“文化生态保护区”等非遗保护相关政策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 历史-地理学派 区域/城市民俗 跨国主义 虚拟社区 文化生态保护区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路径——基于居民社区文化参与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君娣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3期72-74,共3页
结合社区居民文化活动的视角加以探析,地方居民的日常活动与非遗文化的保护以及传承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结合这一特征,着重提出需要对当地文化生态保护区加以维系,构建出具有当期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区群众的非遗文化保护... 结合社区居民文化活动的视角加以探析,地方居民的日常活动与非遗文化的保护以及传承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结合这一特征,着重提出需要对当地文化生态保护区加以维系,构建出具有当期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区群众的非遗文化保护参与度,倡导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是当前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继承的主要途径,既可以推动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可以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发展,进而促进两者共同融合,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区 地方居民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脱贫区濒危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路径
14
作者 王婷 《文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4-48,共5页
云南少数民族脱贫区非遗传统技艺因耗时耗力,制作成本高,传承人稀少,市场堵点严重等原因,濒临消亡。在此背景下,建设云南少数民族濒危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路径包括:保护区内划定专门的原材料种植基地;多元帮扶力量主动... 云南少数民族脱贫区非遗传统技艺因耗时耗力,制作成本高,传承人稀少,市场堵点严重等原因,濒临消亡。在此背景下,建设云南少数民族濒危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路径包括:保护区内划定专门的原材料种植基地;多元帮扶力量主动参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打通市场堵点,消费者主动融入文化生态保护区;唤醒传承人的文化自觉性,凝聚共同体认同价值,实现涵养非遗传承发展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濒危非遗 文化生态保护区 现状 路径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多元一体”民族共同体意识
15
作者 刘鹏昱 《中州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80-85,共6页
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从“环境决定论”到“文化生态学”的发展历程。文化生态学的研究,为明晰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和内容提供了思路,确立了文化生态保护的主要内容,从而区别于常规的单项非遗项目保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 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从“环境决定论”到“文化生态学”的发展历程。文化生态学的研究,为明晰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和内容提供了思路,确立了文化生态保护的主要内容,从而区别于常规的单项非遗项目保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区域文化的认同往往是国族认同的基础;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从总体上激活族群的历史记忆、维护平等互利的族群生态,通过文化资源转化、文化交流,促进我群和他群的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共享资源环境和文化,从而促进“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区 族群认同 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人居环境质量评估与空间分布研究
16
作者 郭延龙 陈鹏宇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2-22,69,共12页
以生态文明为视角依据人居环境科学5大系统框架“自然—人类—社会—居住—支撑网络”(NMCRS)、熵权-TOPSIS和ArcGIS测度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2016—2020年的人居环境质量及其时空分布态势。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各指标与人居环境质量... 以生态文明为视角依据人居环境科学5大系统框架“自然—人类—社会—居住—支撑网络”(NMCRS)、熵权-TOPSIS和ArcGIS测度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2016—2020年的人居环境质量及其时空分布态势。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各指标与人居环境质量的关联程度。研究表明:第一,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人居环境质量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第二,其人居环境质量的时空分布大致呈“中间高—周围低—外围中”的分布格局。第三,子系统层排列关联序为:C>R>S>M>N。C社会子系统和C12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力最显著。我们需要着重改善社会系统中的问题,改良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社会生产和发展的效率,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等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徽州文化保护区的人居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人居环境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 熵权-TOPSIS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批复(黔府函〔2022〕181号)
17
作者 《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3年第2期37-37,共1页
省文化和旅游厅:你厅《关于呈请批准设立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请示》(黔文旅呈〔2022〕87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同意设立“武陵山区(黔东)文化生态保护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黔西北文化生态保护区... 省文化和旅游厅:你厅《关于呈请批准设立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请示》(黔文旅呈〔2022〕87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同意设立“武陵山区(黔东)文化生态保护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黔西北文化生态保护区”三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区 黔府 武陵山区 黔西北 批复 省级 同意
下载PDF
青海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遗整体性保护和活态传承的实践探索
18
作者 钱雅玲 张炎培 《青海国土经略》 2023年第4期33-37,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非遗蕴含的生态理念及民族精神、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都彰显着国家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非遗既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关键,也是联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非遗蕴含的生态理念及民族精神、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都彰显着国家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非遗既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关键,也是联结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区 实践探索 民族情感 永续发展 生态理念 行为习惯 整体性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梅州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19
《客家文博》 2023年第1期2-2,共1页
本刊讯2023年1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全国共5家单位入选,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位列其中,是目前广东省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梅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 本刊讯2023年1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全国共5家单位入选,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位列其中,是目前广东省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梅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明清以来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被誉为“世界客都”。据了解,该保护区于2010年5月获原文化部批准设立,总体规划于2017年5月获批实施,保护区覆盖梅州市全境8个县(市、区),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多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秉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建设理念,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建设目标,推动客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区 客家文化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整体保护 总体规划 梅州市
下载PDF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社会公共服务建设研究
20
作者 郭延龙 李漩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0-96,共7页
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历程的研究,尝试从案例视角窥探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问题。从医疗卫生、环境资源、社会经济、社会保障、生活服务和社会法治等6个维度3... 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历程的研究,尝试从案例视角窥探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问题。从医疗卫生、环境资源、社会经济、社会保障、生活服务和社会法治等6个维度32项指标,构建社会公共服务综合评价体系。结合熵权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法,针对不同领域横向比较、不同年份纵向对比,并进行生态保护区幸福指数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公共服务领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征。该生态保护区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呈逐年提升的趋势,与保护区内总体规划呈正相关。该生态保护区居民幸福指数公共环境资源领域幸福关联度指数较低,D_(n)<0.800,综合评价与研究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 社会公共服务 熵权TOPSIS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