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生态适应与人类社会文化的演进——人类学家斯图尔德的文化变迁理论述评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兴贵 王美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16-19,共4页
斯图尔德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新进化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人类学是研究共性的,是寻找文化产生、发展、演变规律的学科。他认为对文化规律的研究有三种倾向即单线进化论、普遍进化论和多线进化论。他所提倡的是多线进化思想。斯图尔... 斯图尔德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新进化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人类学是研究共性的,是寻找文化产生、发展、演变规律的学科。他认为对文化规律的研究有三种倾向即单线进化论、普遍进化论和多线进化论。他所提倡的是多线进化思想。斯图尔德的整个进化论思想建立在文化生态适应、文化类型划分和社会文化整合层次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线进化 文化生态适应 文化类型 社会文化整合层次
下载PDF
文化生态适应下城市旅游新区规划对策研究——以包头市昭君湖区域为例
2
作者 刘瑞强 李莎莎 焦林喜 《华中建筑》 2020年第1期73-77,共5页
旅游新区文化的选择利用与文化发展的背景、形态、功能、传播及保障系统,与地域的本底条件,与城市的文化资源与脉络、文化生活与形式、发展战略与趋势、文化设施与布局,文化受众的需求与体验等息息相关。通过对昭君湖区域文化复合发展... 旅游新区文化的选择利用与文化发展的背景、形态、功能、传播及保障系统,与地域的本底条件,与城市的文化资源与脉络、文化生活与形式、发展战略与趋势、文化设施与布局,文化受众的需求与体验等息息相关。通过对昭君湖区域文化复合发展环境的梳理与辨识,提出文化生态适应下其文化选择与开发利用思路,文化产品与项目体系支撑重点,项目布局与文化空间组织模式等,以引导区域整体文化图景的塑造,防止文化开发建设的脱域,保证地域文化特色的完整与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对策 文化生态适应 城市旅游新区 昭君湖区域
下载PDF
传统村落文化生态适应性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明水 陈玉萍 +2 位作者 李微 曾春水 李春莹 《中国生态旅游》 2022年第3期504-518,共15页
文化生态适应性量化评价是判别传统村落文化生态适应能力、应对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基础与前提。基于文化生态学理论,本文从评价指标筛选、影响因素识别、分析方法匹配等方面,完善文化生态“失衡-适应”分析框架,并以宁德市为例进行实证... 文化生态适应性量化评价是判别传统村落文化生态适应能力、应对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基础与前提。基于文化生态学理论,本文从评价指标筛选、影响因素识别、分析方法匹配等方面,完善文化生态“失衡-适应”分析框架,并以宁德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文化生态失衡是文化生态系统应对内外部冲击所产生的暂时性失调现象,其本质是文化适应生态环境能力的下降;文化生态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应体现文化生态的形态、内容、传承3项适应性,评价对象既要包含居民、游客、非遗传承人等适应主体,也要包含土地、传统建筑、基础设施等适应客体;从实证区域看,传统村落文化生态适应性呈现“强适应性-无失衡”“中适应性-单项失衡”和“低适应性-多项失衡”等特征,在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分析中,发现自然因素中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人文因素中的到县城中心距离与地域文化等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适应 指标体系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分析 传统村落 宁德市
原文传递
传统生计方式的文化生态适应研究——以黔西北百纳彝族“漆粮并作”的生计方式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振涛 龙先琼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59,共7页
黔西北百纳彝族“漆粮并作”是以粮为主以漆为辅的一种传统生计方式,巧妙地利用雀鸟繁育和人工护养从而实现了漆与粮的并作。梯土为“漆粮并作”提供了空间上的可能,雀鸟则是把漆和粮联系在同一空间的媒介,而人工护养使“漆粮并作”成... 黔西北百纳彝族“漆粮并作”是以粮为主以漆为辅的一种传统生计方式,巧妙地利用雀鸟繁育和人工护养从而实现了漆与粮的并作。梯土为“漆粮并作”提供了空间上的可能,雀鸟则是把漆和粮联系在同一空间的媒介,而人工护养使“漆粮并作”成为可能,其表现特征为以土坎为漆、土中为粮的漆粮共生样态。从形式上看是生态适应的结果,而本质上则是反映了百纳彝族传统生计方式存续与变迁的文化特质,这对于认识传统漆树种植模式的多样存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生计方式 粮漆并作 文化生态适应 百纳彝族
原文传递
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态适应:基于桂东南“舞犀”变迁的论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尹继林 周勇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6-80,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对舞犀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及其“文化-生态”适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生态”适应既包括其在文化生态系统中的稳定性,又暗含推动文化变迁的动力机理;舞犀的文化变迁经历了刻烙原始生计特征的拟犀舞...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对舞犀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及其“文化-生态”适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生态”适应既包括其在文化生态系统中的稳定性,又暗含推动文化变迁的动力机理;舞犀的文化变迁经历了刻烙原始生计特征的拟犀舞、富含乐舞艺术元素的犀舞、充斥“象”文化基调的舞犀三个阶段;舞犀的文化变迁既包括以生产方式变革主导的功能生态位异化所导致的“文化-社会生态”适应的纵向变迁,又包括以犀牛灭绝为动因的资源生态位异化所推动的“文化-自然生态”适应的横向变迁;同时为南狮起源的研究提供了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体育 文化变迁 文化-生态适应 舞犀
下载PDF
论滇西纵谷区人聚环境的生态适应性
6
作者 徐坚 周鸿 《华中建筑》 2005年第6期4-8,共5页
在长期的自然、社会、文化变 迁中,滇西纵谷区居民在特殊的自然环 境背景下形成了一套与空间资源利用、 环境适应、文化变迁等相匹配的生态价 值观。该文在分析此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特点的前提下,从生态的角度,总结其 居民对所处环境的... 在长期的自然、社会、文化变 迁中,滇西纵谷区居民在特殊的自然环 境背景下形成了一套与空间资源利用、 环境适应、文化变迁等相匹配的生态价 值观。该文在分析此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特点的前提下,从生态的角度,总结其 居民对所处环境的自然生态适应性和文 化生态适应性,为今天人居环境的生态 建设和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纵谷区 自然生态适应 文化生态适应
下载PDF
湘西苗族武术文化生态发展模式研究
7
作者 辛欣 王瑛莉 《武术研究》 2022年第4期31-33,共3页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等方法,研究表明:传统时期的湘西苗族武术经历了从“生存”意义上以战乱时期为自保的傍身技艺向“发展”意义上以民族节日和展演活动的转变过程。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湘西苗族武术面临外部文化生态变迁...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等方法,研究表明:传统时期的湘西苗族武术经历了从“生存”意义上以战乱时期为自保的傍身技艺向“发展”意义上以民族节日和展演活动的转变过程。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湘西苗族武术面临外部文化生态变迁,生存根基的稳定性崩塌和内部文化生态变迁,价值观念转变和传承技艺断裂等问题,提出了重塑时代价值,建立制度化保护和传承发展模式;重构文化生态,建设文化生态博物馆动态模式;依托旅游文化景点和文物,打造“三位一体”的保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苗族武术 文化生态发展 文化生态适应
下载PDF
调试与创新:生态人类学视域下的湘西州非遗活态传承与持续发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孙立青 袁理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47-53,共7页
生态人类学视域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适应文化生态的变迁,并进行着新的传承与发展。湘西州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既要遵循当前非遗保护的一般性原则,更需立足区域文化生态变迁这一大的文化背景。通过完善民族自治地方... 生态人类学视域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适应文化生态的变迁,并进行着新的传承与发展。湘西州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既要遵循当前非遗保护的一般性原则,更需立足区域文化生态变迁这一大的文化背景。通过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强化对文化生态变迁过程的研究、发挥非遗新的社会功能、培育新的传承群体、激发非遗持有者新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等措施来改善湘西州非遗与所处文化生态的再适应,实现生态人类学视域下湘西州非遗活态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州非遗 生态人类学 文化生态适应
下载PDF
岷江流域羌族民居生态适应性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沈鸿雁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5-126,共2页
岷江流域的羌族民居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建筑艺术形式之一,是羌族群几千年来在岷江流域高山峻岭中,不断改造生存环境的智慧凝结,也是羌族在"民族走廊"的变迁与发展中不断地包容、吸收、消化各种文化因子,传承与发展自身文化的... 岷江流域的羌族民居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建筑艺术形式之一,是羌族群几千年来在岷江流域高山峻岭中,不断改造生存环境的智慧凝结,也是羌族在"民族走廊"的变迁与发展中不断地包容、吸收、消化各种文化因子,传承与发展自身文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民居建筑 自然生态适应 文化生态适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