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以藏族、回族大学生为例
1
作者 谢璐 王小卫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第3期175-180,共6页
为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心理韧性、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本研究采用刘曦和杨东研究编制的《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量表》、胡月琴与甘怡群研究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9名少数民族大学... 为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心理韧性、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本研究采用刘曦和杨东研究编制的《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量表》、胡月琴与甘怡群研究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疏离体验感处于中低水平,在性别、民族、生源地人口学变量上呈现出显著差异,但在年级上差异不显著;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韧性水平较高,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呈现显著相关,文化疏离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预测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疏离感 心理韧性 心理健康 少数民族大学生
下载PDF
文化疏离感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文化智力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叶宝娟 杨强 董圣鸿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82,共7页
采用文化疏离感量表、应对方式问卷、文化智力量表和幸福感问卷对670名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文化疏离感、应对方式、文化智力和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之间关系。结果显示:(1)应对方式部分中介了文化疏离感与汉... 采用文化疏离感量表、应对方式问卷、文化智力量表和幸福感问卷对670名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文化疏离感、应对方式、文化智力和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之间关系。结果显示:(1)应对方式部分中介了文化疏离感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间的关系;(2)文化智力调节了文化疏离感通过应对方式影响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这一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和直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疏离感 应对方式 文化智力 幸福感
下载PDF
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曦 杨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47-550,共4页
目的 :提出文化疏离感的操作性定义和初步的理论构想 ,为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 ,以及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教育培养提供比较重要的参考资料 ,为疏离感理论的丰富起到一定积极作用。方法 :自编《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量表... 目的 :提出文化疏离感的操作性定义和初步的理论构想 ,为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 ,以及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教育培养提供比较重要的参考资料 ,为疏离感理论的丰富起到一定积极作用。方法 :自编《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量表》 ,进行信效度考察以后对 678名汉区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 文化疏离感及其四个子维度在地区主效应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 ,在年龄主效应上差异不显著 ;文化分离感和不和谐感在性别主效应上差异显著。 2 文化疏离感及其两个子维度 (文化孤立感和文化分离感 )在年龄和地区 ,以及在年龄、地区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 3 影响文化疏离感及其文化孤立感、文化分离感、被控感三个维度的主要变量是学生小学前后居住地区的改变 ,而影响不和谐感的主要变量是性别。结论 :小学前后居住地的改变会影响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区少数民族 文化疏离感 学生 文化孤立感 不和谐感 心理卫生
下载PDF
和谐社会视域下蒙古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及特点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姜永志 白晓丽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为考察蒙族大学生在与主流文化接触中产生的文化疏离感及特点,以399名蒙族大学生为被试,通过民族认同量表、文化疏离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承载着时间维度的年级变量和承载着...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为考察蒙族大学生在与主流文化接触中产生的文化疏离感及特点,以399名蒙族大学生为被试,通过民族认同量表、文化疏离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承载着时间维度的年级变量和承载着地域文化维度的生源地变量,是影响蒙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的主要因素,二者可共同解释文化疏离感总变异的32.6%,且对其有显著预测效应。(2)蒙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生活满意度与文化疏离感呈现出显著的线性相关。(3)蒙族大学生的文化疏离感在民族认同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主流民族认同和本民族认同既与生活满意度直接发生联系,又通过文化疏离感间接对生活满意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蒙族学生 民族认同 文化疏离感 心理健康
下载PDF
文化疏离感对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浦昆华 李东明 杨雨 《校园心理》 2021年第2期145-148,共4页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各民族中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着建设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促进民族团结的特殊重任。幸福感是衡量一个国家民生问题的重要指标,已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之一,社会支...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各民族中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着建设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促进民族团结的特殊重任。幸福感是衡量一个国家民生问题的重要指标,已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之一,社会支持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1-3]。经检索文献发现,目前尚未有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因素间接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文化疏离感指个体对与其母文化不同的他文化产生一种不和谐、疏远,甚至被异化、被控制等感觉,使其在主观上产生了消极情绪体验[4],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后,在与汉族学生的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因自身母文化与汉族主流文化的冲击和摩擦而产生文化疏离感。本研究以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为对象,探讨社会支持在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所起的潜在中介作用,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文化疏离感 检索文献 交往过程 中介因素 大学生群体 汉族学生
下载PDF
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蔡婉君 《社会心理科学》 2010年第8期61-71,共11页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谈话、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关于南部沿海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的理论假设,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的初测问卷,经过初测和相应统计分析,形成正式问卷。最后使用该问卷对八所大学...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谈话、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关于南部沿海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的理论假设,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的初测问卷,经过初测和相应统计分析,形成正式问卷。最后使用该问卷对八所大学的500名畲族、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疏离感进行调查研究,回收有效问卷398份。探索性因素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高专学生表现出与本科大学生不同的文化疏离感维度,分别是:文化束缚感、言语疏离感、文化执着感、文化认同感。这表明出地区、民族因素外,被试所接受的教育可能也是影响其疏离感及文化疏离感的重要因素。高职高专学生与大学生所在社会环境,个人特质及心理素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通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疏离感各维度在学历、民族、性别主效应上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部沿海少数民族 大学生 高职高专 文化疏离感
下载PDF
云南汉区苗族中学生文化疏离感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曹斌 《昭通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18-124,共7页
采用自编少数民族中学生文化疏离感和疏离感问卷,以云南昭通地区1 200名在校少数民族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苗族中学生的文化疏离感和疏离感的一般状况;并同彝族和回族中学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文化疏离感和疏离感在学习汉语时间和... 采用自编少数民族中学生文化疏离感和疏离感问卷,以云南昭通地区1 200名在校少数民族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苗族中学生的文化疏离感和疏离感的一般状况;并同彝族和回族中学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文化疏离感和疏离感在学习汉语时间和地区主效应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年级、性别和民族的主效应上,疏离感和文化疏离感的一些维度有显著差异。(2)年级是影响文化疏离感的重要变量,七年级到九年级,疏离感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发展趋势;七年级到高三年级,疏离感呈现出一个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汉区 苗族中学生 文化疏离感
下载PDF
汉族社区少数民族的文化疏离感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杨东 金钊 +2 位作者 黎樱 张进辅 张庆林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7-210,共24页
在对国内外疏离感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文化疏离感的定义和动态理论的假设,然后,本研究编制了文化疏离感的测量量表,并对居住于汉族社区的近五百名维吾尔族被试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 在对国内外疏离感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文化疏离感的定义和动态理论的假设,然后,本研究编制了文化疏离感的测量量表,并对居住于汉族社区的近五百名维吾尔族被试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文化疏离感的动态理论"假设,构建了文化疏离感的六个维度。研究还发现:文化疏离感量表具有比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学习汉语时间"和"汉族朋友的数量"是导致文化疏离感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社区少数民族 疏离感 文化疏离感 文化疏离感的动态理论
原文传递
文化疏离感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7
9
作者 叶宝娟 郑清 +3 位作者 曹灿兮 张云龙 刘栋 赵媛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8-624,共7页
为揭示文化疏离感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调节效应和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效应,采用文化疏离感量表、压力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和幸福感问卷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 为揭示文化疏离感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调节效应和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效应,采用文化疏离感量表、压力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和幸福感问卷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文化疏离感会降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2)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文化疏离感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3)这一调节效应是以基本心理需要为中介变量。因此,文化疏离感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是有中介的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疏离感 压力性生活事件 基本心理需要 幸福感
原文传递
文化疏离感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蔡妤荻 叶宝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对文化疏离感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情绪调节策略问卷、文化疏离感问卷与幸福感问卷对612名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文化疏离感、表... 目的:探讨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对文化疏离感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情绪调节策略问卷、文化疏离感问卷与幸福感问卷对612名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文化疏离感、表达抑制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认知重评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2文化疏离感、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效应均显著。3认知重评会缓冲文化疏离感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风险效应;表达抑制会增强文化疏离感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风险效应。结论: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对文化疏离感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之间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疏离感 认知重评 表达抑制 幸福感
原文传递
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疏离感与心理健康: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8
11
作者 旦增卓玛 游旭群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疏离感、心理韧性、心理健康的关系,揭示心理韧性在文化疏离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文化疏离感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对490名内地西藏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目的:探讨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疏离感、心理韧性、心理健康的关系,揭示心理韧性在文化疏离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文化疏离感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对490名内地西藏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内地西藏班学生的文化疏离感与心理韧性、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2)心理韧性在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疏离感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心理韧性在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疏离感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为解释文化疏离感、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特定人群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疏离感 心理韧性 心理健康 中介作用
原文传递
内地西藏班(校)中学生文化疏离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冬梅 石孝琼 王清云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5-143,共9页
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西藏班(校)接受教育,面临着文化和学习适应的压力,其能否获得较好的文化适应,是内地西藏班(校)办学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了考察内地西藏班(校)中学生的文化疏离感与学习倦怠的现状以及心理韧性在二者之间的作... 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西藏班(校)接受教育,面临着文化和学习适应的压力,其能否获得较好的文化适应,是内地西藏班(校)办学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了考察内地西藏班(校)中学生的文化疏离感与学习倦怠的现状以及心理韧性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35名内地西藏班(校)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内地西藏班(校)中学生的文化疏离感和学习倦怠水平中等偏下,文化适应和学习适应状况较好;(2)内地西藏班(校)中学生的文化疏离感与心理韧性显著负相关,与学习倦怠显著正相关,而心理韧性与学习倦怠显著负相关;(3)内地西藏班(校)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在文化疏离感与学习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文化疏离感既可以直接对学习倦怠产生正向预测效应,也可以以心理韧性为中介对学习倦怠产生间接效应。因此,增强内地西藏班(校)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可以缓解文化疏离感对其学习倦怠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高班 文化适应 文化疏离感 学习倦怠 心理韧性
原文传递
和谐社会视域下蒙古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文化适应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白晓丽 姜永志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3年第3期42-48,共7页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为考察蒙古族大学生在与主流文化接触中产生的民族认同与文化适应问题,本研究以399名蒙族大学生为被试,通过民族认同量表、文化适应量表、文化疏离感量表和安全感量表,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年级和...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为考察蒙古族大学生在与主流文化接触中产生的民族认同与文化适应问题,本研究以399名蒙族大学生为被试,通过民族认同量表、文化适应量表、文化疏离感量表和安全感量表,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年级和生源地分别承载着时间的变化和地域文化的变化两个维度,二者可以解释民族认同中21.5%的变异,对民族认同具有显著预测效应,生源地对文化适应策略具有显著预测效应;(2)民族认同及其亚型与文化疏离感和心理安全感有显著线性相关,民族认同水平间接影响蒙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与构建;(3)蒙族大学生采取的文化适应策略以整合策略为主,显示出了良好的文化适应性,民族认同、文化疏离感和心理安全感是影响蒙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策略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蒙族 文化认同 文化适应 文化疏离感
下载PDF
四川省高校藏族学生文化适应状况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勇 余红梅 冉静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21-24,28,共5页
为了了解四川省高校藏族学生的文化适应状况,以期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科学的实践依据,也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基础。对四川省部分高校部分藏族学生进行文化疏离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02名藏族学生文化疏离... 为了了解四川省高校藏族学生的文化适应状况,以期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科学的实践依据,也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基础。对四川省部分高校部分藏族学生进行文化疏离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02名藏族学生文化疏离感的四个维度的疏离感程度的大小排序是:不和谐感>文化分离感>文化孤立感>被控制感;藏族女生的文化疏离感高于藏族男生的文化疏离感;四个年级的的文化疏离感在四个维度上都存在差异性,其中,文化分离感维度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疏离感,是文化适应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心理体验,没有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其中,男生适应状况比女生好;大三学生适应状况最好,大二学生其次,随后是大四和大一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高校 藏族学生 文化疏离感 文化适应状况
下载PDF
四川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15
作者 黄勇 余红梅 《科教导刊》 2013年第22期255-256,共2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不同成长文化背景的民族人群生活在一起,不可避免地产生文化心理适应过程。在我国高校,特别是西部地区高校,有来自不同少数民族的学生,他们对汉文化的适应状况如何呢?本研究调查了四川省部分高校部分少数民族学生...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不同成长文化背景的民族人群生活在一起,不可避免地产生文化心理适应过程。在我国高校,特别是西部地区高校,有来自不同少数民族的学生,他们对汉文化的适应状况如何呢?本研究调查了四川省部分高校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现状。结果显示:(1)虽然部分学生产生了文化不适应感,但都没有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学习,是一种正常的文化适应心理体验过程;(2)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的民族学生产生的文化适应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3)不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感的不同的维度受到的影响因素也是不一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高校 少数民族学生 文化疏离感文化适应
下载PDF
幼儿教师创造教育内隐观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灿明 吕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7-113,共7页
运用社会效度法,对6所幼儿园260名教师进行创造教育内隐观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的创造教育内隐观各维度的内部差异较大,他们在目标上更重视幼儿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培养,内容上更重视五大领域和区角活动,方法上更重视游戏和情境教学,... 运用社会效度法,对6所幼儿园260名教师进行创造教育内隐观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的创造教育内隐观各维度的内部差异较大,他们在目标上更重视幼儿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培养,内容上更重视五大领域和区角活动,方法上更重视游戏和情境教学,环境上更重视融洽的同伴关系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评价上更重视情境和延迟评价;幼儿教师创造教育内隐观中存在着不少认知误区,部分教师以为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天才,他们依然留恋于灌输式的教学、严明的纪律和标准化的评价;学前创造教育内隐观的整体差异不大,但乡村教师明显落后于城镇教师。因而,提升学前创造教育的水平,必须建立基于建构主义的幼儿教师培训模式,寻求"信奉的理论"与"采用的理论"之间的一致性,努力消解乡村教师的文化疏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创造教育 内隐观 文化疏离感
下载PDF
增强教师情感能力,回应“轮岗流动”考验
17
作者 田国秀 王悦 《福建教育》 2022年第23期64-64,共1页
"轮岗流动"背景下,教师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的情感挑战不容忽视,具体表现为院空间转换带来人际陌生感;群体差异带来文化疏离感;关系转换带来心理孤独感;现实落差带来内心失落感。情感能力是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 "轮岗流动"背景下,教师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的情感挑战不容忽视,具体表现为院空间转换带来人际陌生感;群体差异带来文化疏离感;关系转换带来心理孤独感;现实落差带来内心失落感。情感能力是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的能力。应对教师轮岗中的情感挑战,需要增强教师情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情感 情感能力 空间转换 教师轮岗 情绪和情感 关系转换 文化疏离感 群体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