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文化的边缘人: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深层障碍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康莉
-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外语教育》
2011年第1期178-182,共5页
-
文摘
目前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纯语言、交际技巧等方面的探讨,本文则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剖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深层障碍,探讨此主题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及研究。
-
关键词
文化的边缘人
跨文化交际
深层障碍
-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文化的边缘》
- 2
-
-
-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1-154,共4页
-
文摘
《文化的边缘》长期以来,无论是基于民族或怀旧的情结,还是出于文化或政治的考虑,在围绕“种种主义”(isms)及其价值取向的争论辩驳中,总不难看到一股二元对立的潜流。譬如,在有关不同文化发展趋势的讨论中,断言“中西冲突说”者有之,号称“三十年河东,三十...
-
关键词
艺术史
文化的边缘
对话意识
边缘地带
艺术作品
中国艺术史
哲学
二元对立
审美文化
艺术史学
-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
-
题名香港文化的杂色化与边缘性
- 3
-
-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5-85,共1页
-
-
关键词
香港文化
杂色化
公共空间
文化的边缘
文化秩序
海港城市
国际视野
干预政策
英国殖民者
政治斗争
-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
-
题名说布依话的“水族”
- 4
-
-
作者
郎丽娜
-
机构
贵州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出处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5-28,共4页
-
文摘
在贵州省的盘县,有一说布依话的所谓水族文化群体。其民族成分是20世纪50年代他们自己认定的。这是处于边缘文化状态中发生的"文化漂移"现象。本文从实际的田野调查中表述了它们的基本文化状态,解读了它们文化的布依族性质,以及文化的边缘性质。研究了其"文化漂移"的基本原因以及盘县说布依话的所谓水族的文化边缘性。
-
关键词
文化的边缘
飘移
盘县
“水族”
-
Keywords
Cultural verge
drifting
Panxian County
the "Shui people"
-
分类号
C912.5
[经济管理]
-
-
题名边缘·对话·创造——《文化的边缘》漫评
- 5
-
-
作者
徐潜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0-281,共2页
-
文摘
作为二十世纪末的一个热门话题,“后现代主义”一词在80年代以后的中国文化圈里流行,但这并不等于说它已经被那么多的人所了解,更不要说从理性上完全接纳了。相当多的人还只是从概念的使用,甚至只是从语言装饰的层面上使用“后现代主义”。最近读子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的滕守尧新作《文化的边缘》一书,终于对“后现代主义”作为完整理论体系有了一个较为透彻的理解。在诸多供国人了解后现代主义的文字中,《文化的边缘》称得上是一部力作,它既有流畅简洁的叙述、分析,又不乏理论上的高屋建瓴,既有亲切自然的交谈口吻,又闪烁着灵活机智的思辩火花;既有对西方文化的全面把握,也充满对中国传统的深刻体悟。书作者把文化现象、历史传统和哲学命题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出开阔的理论视野和游刃有余的驾驭能力。
-
关键词
文化的边缘
后现代主义文化
“后现代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现象
人类文化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透彻的理解
二十世纪末
-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
-
题名华文文学圈:策略与意义
- 6
-
-
作者
程文超
-
出处
《华文文学》
1998年第1期12-13,共2页
-
-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
中华文化圈
文学创作
文化意识
文化格局
大陆文学
文化的边缘
大中华意识
跨国文化
研究对象
-
分类号
I71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走在文化的边缘
- 7
-
-
作者
于俊峰
-
出处
《雕塑》
2003年第2期60-61,共2页
-
文摘
社会经济的增长与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充分激活了环境雕塑的活力。作为文化现象,在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环境雕塑已经被人们接受。公众对它的了解与认识程度,已经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环境雕塑建设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环境雕塑成为沟通环境与人的重要文化载体,作为城市的形象与标志,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关键词
环境雕塑
文化的边缘
创作设计
公民文化
高环境
分激
环境与人
文化品位
认识程度
文化载体
-
分类号
J305
[艺术—美术]
-
-
题名画余随想
- 8
-
-
作者
刘宪标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艺术系
-
出处
《美术观察》
1998年第10期27-43,共2页
-
文摘
在艺术领域中,有时候偏执一点思考问题会有一种崭新发现,世界存在着一个单调的表象,而潜藏于表象以下的内在真实却是无限丰富,偏执却是克服固有的概念思维的一个有效手段,在这一点上,任何文化均不能比真正面对生活所获得的东西更多。生活的本质也需要由自己体验并抓住,而决非什么书本或文化交到你手中,文化在这里至多是一个工具和手段而已,决不能把客观存在当了结果。 站在精神化生命的边缘与站在文化的边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尤如身体与衣服的关系一样,衣服的轮廓或许比身体的轮郭更外在,但如果没有身体做为衣物的依托,这件衣服又能被多大程度地体现呢?更何况一种社会化的文化如同衣服,它是需要换来换去地穿的,所以文化永远是人的附属物,尤如电脑一定是人脑的附属物一样,它们是为着人而存在的。但是文化可以做为一种标准,并且是一种手段,用以向人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的东西而存在。个人与其周围的一切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使有些人焦虑并逃避它,逃到个人的所谓文化品味中去。如果有个脓疮的话最好的方式应该不是去粉饰它,而是需要直接一些将其切开,把它暴露出来,这样会发现一些更真实的东西。
-
关键词
人的发展
内在真实
文化的边缘
提出更高要求
概念思维
生活的本质
文化品味
社会化
艺术领域
精神化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超后现代主义”的等待
- 9
-
-
作者
尹吉男
-
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 副教授
-
出处
《美术观察》
1996年第12期13-13,共1页
-
文摘
考究一下中国以往的“后”字结构时,注意到诸如“后汉”、“后周”、“后唐”之类的用法,重在正统的继承关系上。言而,“后娘”的用法最为有趣:一方面它是与“亲娘”的直接比照,一方面它是对“亲娘”地位的现实否定,这位置已实实在在地腾给了“后娘”。此外,它是对“娘”的本义的实际颠覆,变成了“非娘”。这个结构倒有点像“后现代”这个词的用法,表面上是先后继承关系,实质上是颠覆关系。这不过是给“后现代主义”开个小小的玩笑。一旦把“后现代主义”比喻成“后娘主义”,无异于是对西方严肃哲学思潮的亵渎。但是,我从中还是看出了一点点象征意义,待最后再说。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曾吹过猎猎旌旗,这是事实。原本是西方主流文化的边缘反抗者,到了中国就坐上了“聚义厅”的中心座位。后现代主义是所有前卫游戏的现成玩法与国际化规则。
-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
中国艺术
继承关系
象征意义
文化的边缘
前卫艺术
写实油画
哲学思潮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域外观
- 10
-
-
作者
华天雪
-
出处
《美术观察》
1999年第5期72-72,共1页
-
文摘
我们每个人占据着地球上的一个角落,立在一己之点上应付自己才最清楚的周遭的繁杂,慢慢地品出些活着的道理,有了自己日见成熟的思考。做艺术的人,大多是通过展览告诉我们他的想法的,于是激活了一个角落。
-
关键词
中国当代艺术
文化的边缘
熊秉明
建设性
每个人
2问题
己日
地球
受众
活音
-
分类号
J02
[艺术—艺术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