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像视觉翻译中的文化稀释现象探析——以“返销式”电影《花木兰》为个案
1
作者 宋菁 卢颖 《文化与传播》 2023年第6期82-88,共7页
视觉翻译主张运用多种模态符号来弥补语言符号翻译的不足,降低文化稀释的风险,推动本土文化的对外阐释和传播,而对基于中国故事改编的“返销式”电影的翻译传播,源文化元素在跨文化互动过程中仍存在被大量稀释、摊薄甚至失真的案例,大... 视觉翻译主张运用多种模态符号来弥补语言符号翻译的不足,降低文化稀释的风险,推动本土文化的对外阐释和传播,而对基于中国故事改编的“返销式”电影的翻译传播,源文化元素在跨文化互动过程中仍存在被大量稀释、摊薄甚至失真的案例,大大增加了曲解中国优秀文化的可能性。以迪士尼改编真人版电影《花木兰》为例,解析视像视觉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他者化”建构及由此引发的文化稀释现象,并将其归因于电影叙事的局限性、影视制作隐含的政治镜像以及西方文化霸权手段的更迭,这对于解构“返销式”电影中蕴含的西方价值观、探究国家形象建构与维护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翻译 文化稀释 “返销式”电影 《花木兰》
下载PDF
中国文化的视觉翻译:概念、议题与个案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吴赟 李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92,178,共10页
由于异质文化体系间语言文化、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差异,传统意义上以语言符号转换为主的语际翻译造成的文化稀释难以避免,不利于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鉴于此,文章提出视觉翻译概念,解析了视觉翻译的四大核心议题,... 由于异质文化体系间语言文化、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差异,传统意义上以语言符号转换为主的语际翻译造成的文化稀释难以避免,不利于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鉴于此,文章提出视觉翻译概念,解析了视觉翻译的四大核心议题,并以《中国绘画三千年》及乐府诗《木兰辞》的对外传播为个案,描写了文字、图形、图像与视像的信息重构对于目标语受众解读中国优秀文化的推动力,揭示了视觉翻译的多符号体系互动对于文化话语传播的重要意义。同时,本研究也启发相关传播主体要最大程度减弱文化稀释现象的不良影响,打造融通多种视觉符号的传播链条,推动视觉翻译策略的深入运用,使得中国文化话语的对外传播更具感染力、亲和力与可对话性,实现中外文化的真正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文化稀释 视觉翻译 多符号体系互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