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728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主体性与传统文化精神的文学表达——以1980—1990年代的小说创作为核心
1
作者 丛新强 王光东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6-21,181,共7页
文化主体性是文学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民族文化主体内涵,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自觉和传统文化精神的表达是其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 文化主体性是文学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民族文化主体内涵,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自觉和传统文化精神的表达是其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对于历史与传统道德伦理关系的思考;其二,在走向世界文学的过程中,“寻根文学”对于文化之根脉的寻找与呼唤;其三,在表现民族精神的探索中,民间文化传统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体性 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 传统文化精神
下载PDF
《声无哀乐论》的内涵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关联
2
作者 孙思冰 姜楠 《学理论》 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
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在哲学史、美学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魏晋时期音乐美学的代表作,认为音乐的价值不在于情感的表达或情绪的激发,而在于音乐本身的纯粹性和美学上的追求。嵇康主张音乐应该超越... 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在哲学史、美学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魏晋时期音乐美学的代表作,认为音乐的价值不在于情感的表达或情绪的激发,而在于音乐本身的纯粹性和美学上的追求。嵇康主张音乐应该超越情感和功利,追求自由、和谐和纯粹的美。《声无哀乐论》产生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其音乐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主体自由”“中和”等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仍具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嵇康
下载PDF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渗透策略分析
3
作者 李金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11期103-106,共4页
在我国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无数优良传统文化和精神,然而经过岁月的洗涤,如今的青少年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这不仅给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带来了阻碍,还不利于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 在我国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无数优良传统文化和精神,然而经过岁月的洗涤,如今的青少年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这不仅给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带来了阻碍,还不利于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必要性,探讨语文学科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制定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渗透策略,实现打造高质量语文课堂、促进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教学策略
下载PDF
传统文化精神的探寻: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价值重构
4
作者 林锦坚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9期70-72,共3页
“封神”故事在中国流传已逾千年,电影界很早就关注这一题材。随着现代电影工业体系的发达以及电影审美旨趣的变化,“封神”题材再度被改写。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以新的影像书写方法与观众见面,在传统文化记忆唤起的同时完成了... “封神”故事在中国流传已逾千年,电影界很早就关注这一题材。随着现代电影工业体系的发达以及电影审美旨趣的变化,“封神”题材再度被改写。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以新的影像书写方法与观众见面,在传统文化记忆唤起的同时完成了重新构建,由此开启了一次符合现代消费者审美的“神话重述”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电影 传统文化精神 价值重构 影像书写 文化记忆 审美旨趣 现代消费者 朝歌
下载PDF
从文化变迁谈传统文化精神的瓦解与重塑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举 庞立生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文化的现代化不等于反传统,而是立足于那些活着的传统文化精神。从文化变迁理论看,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最持久的灵魂和根基,因此,现代化应该为"文化保守主义"留有一定的空间。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合时宜与现... 文化的现代化不等于反传统,而是立足于那些活着的传统文化精神。从文化变迁理论看,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最持久的灵魂和根基,因此,现代化应该为"文化保守主义"留有一定的空间。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合时宜与现代化的被误解同时并存,以至于形成了现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必须首先激活并点燃那些活着的传统文化精神,这也是推动现代文化发展所应具有的民族自觉和民族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变迁 传统文化精神 现代化 重塑
下载PDF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与构建高校工程文化教育模式 被引量:4
6
作者 樊海源 陈丽媛 郑相家 《成人教育》 2012年第9期118-119,共2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与工程文化教育模式是一个可以互相支撑的统一体;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支点,构建工程文化的教育模式至少有四条基本操作路径;构建工程文化教育模式对中国高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传统文化精神 工程文化 教育模式 构建
下载PDF
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被引量:21
7
作者 汪云龙 王飞 +1 位作者 刘仲祥 王玉柱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5-47,共3页
对当代医学人文精神及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进行了深入阐释,提出医学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都是对"人"的观照,当代医学人文精神借鉴、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得到启迪和支撑,对传统医学文化精神予以凝练和升华。在此... 对当代医学人文精神及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进行了深入阐释,提出医学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都是对"人"的观照,当代医学人文精神借鉴、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得到启迪和支撑,对传统医学文化精神予以凝练和升华。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健全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促进当代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即调整课程内容结构,充分发挥课堂阵地作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以期为新时期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才培养 医学人文精神 传统文化精神 传统文化教育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的价值迷失与精神重构 被引量:14
8
作者 汪振军 乔小纳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36,共6页
传统文化发展到今天,需要适应变化了的媒体环境和传播环境,需要作内容与形式上的变革与转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通达态度、平衡思考、责任意识,即使到了当代也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出现了一... 传统文化发展到今天,需要适应变化了的媒体环境和传播环境,需要作内容与形式上的变革与转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通达态度、平衡思考、责任意识,即使到了当代也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出现了一些借用零星符号发挥而过度娱乐化的现象,人们追求短期的轰动效应,而忽略了文化对人的心灵熏陶与价值塑造,这种"价值迷失"势必影响到人们的精神。在新的语境中,如何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重构当代人的精神价值,就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课题。而要真正做到以"文""化"人,就必须找到适合的切入点,突出文化的神圣性,强化内容的贴近性,讲好中国故事,传达中国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新媒体环境 价值迷失 传播效果 精神重构
下载PDF
从把握传统文化精神浅谈提升我国服装设计创意能力 被引量:24
9
作者 余玉霞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3-54,共2页
从现实的考察出发,论述了中国现代服装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的当务之急是从表面符号式的运用提升到理解、扬弃和创意地表现东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内涵;而从文化精神的层面上提问题,是解决设计创意难题的关键。
关键词 服装设计 传统文化精神 创意
下载PDF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传统精神文化社会控制功能弱化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晓斌 龚卿 胡兴东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5-80,共6页
传统精神文化在传统社会控制中重要作用的发挥主要与三个因素相关:传统社会控制模式与传统精神文化共同存在的血缘特性、政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社会控制模式以及传统精神文化在传统社会中的规范作用。随着传统社会控制模式向现代法理秩序... 传统精神文化在传统社会控制中重要作用的发挥主要与三个因素相关:传统社会控制模式与传统精神文化共同存在的血缘特性、政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社会控制模式以及传统精神文化在传统社会中的规范作用。随着传统社会控制模式向现代法理秩序为主导兼有传统礼俗、法文化的多元社会控制模式的转变,传统精神文化的社会功能明显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规范 传统精神文化 怒族 布朗族
下载PDF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王莉萍 王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11期61-67,共7页
笔者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关系、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展开论述,揭示出吸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 笔者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关系、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展开论述,揭示出吸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功能与价值 途径与方法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对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军 李霞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4-129,共6页
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文化精神对科技创新主体影响巨大。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科技创新主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总体而言制约大于推动,主要表现为人伦为本对科学精神的排斥、群体认同对独立意识的抑制、贵和尚中对批判精神的消解、... 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文化精神对科技创新主体影响巨大。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科技创新主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总体而言制约大于推动,主要表现为人伦为本对科学精神的排斥、群体认同对独立意识的抑制、贵和尚中对批判精神的消解、功利实用对超越意识的束缚。改造传统文化精神,破除其对科技创新主体的制约,是充分释放科技创新主体创造力以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精神 科技创新主体 创造力
下载PDF
人类中心主义:一种哲学观念还是一种传统文化精神?——兼评我国学界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理海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11-15,共5页
关键词 自然科学 科学哲学 传统文化精神
下载PDF
传统文化精神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蕾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75-176,共2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应用传统文化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觉悟进行熏陶感染,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让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的杰出大学生。通过不断的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出有担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应用传统文化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觉悟进行熏陶感染,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让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的杰出大学生。通过不断的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出有担当的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大学生 传统文化精神
下载PDF
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传统精神文化现代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梁同福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4,共3页
对2008年奥运会给我国传统精神文化现代化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2008年奥运会将会充实我国传统精神文化中的理性精神;提高人们的现代政治意识;提高人们现代化的道德意识;培养人们的现代生态环保意识;强化人们的科技意识;增强人们的现代审... 对2008年奥运会给我国传统精神文化现代化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2008年奥运会将会充实我国传统精神文化中的理性精神;提高人们的现代政治意识;提高人们现代化的道德意识;培养人们的现代生态环保意识;强化人们的科技意识;增强人们的现代审美意识和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会 中国传统精神文化 现代精神文化
下载PDF
当前应重点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及其现代性转换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洪卫 王东强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8-101,共4页
我国当前应重点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主要包括"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的"理性"精神、"以人为本、遵道贵德"的"德性"精神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韧性"精神。这些精神既... 我国当前应重点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主要包括"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的"理性"精神、"以人为本、遵道贵德"的"德性"精神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韧性"精神。这些精神既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也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但只有通过对其进行现代性转换,才能成为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此,应主要解决:认同当代社会运行机制,构建新的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为准则和调节机制;认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自觉用其指导自身的改造;认同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文化的积极成果等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弘扬 现代性转换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有机结构及其内在逻辑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兴华 董明利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8-102,共5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生成过程中,以血缘家庭为出发点,在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中,以性善为逻辑起点,生发出血缘、情感、入世三个重要的内容结构要素。家族的血缘情感是一切道德情感的源泉,从"亲亲"向"亲人"推演,推己及... 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生成过程中,以血缘家庭为出发点,在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中,以性善为逻辑起点,生发出血缘、情感、入世三个重要的内容结构要素。家族的血缘情感是一切道德情感的源泉,从"亲亲"向"亲人"推演,推己及人,于是在传统文化精神生成的有机结构中,突出了血缘本位和家族本位。在家国同构的伦理政治模式中,以儒家的入世为主流建构起积极的人生态度,以道家的道心和佛家的佛性为补充,构建起人生的退出机制,从而使得传统文化精神的主体结构各要素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并实现了文化精神上的自我生成和自给自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有机结构 血缘情感 家国同构 人生态度
下载PDF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奥林匹克思想的共通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念龙 《体育科学研究》 2003年第1期7-9,共3页
同作为人类文明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奥林匹克思想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契合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个人身心发展一致和世界和平友好的和谐追求。二是在体育活动中贯穿教育主线,注重教化功能,以推动社会进步。三是崇尚积极进取... 同作为人类文明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奥林匹克思想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契合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个人身心发展一致和世界和平友好的和谐追求。二是在体育活动中贯穿教育主线,注重教化功能,以推动社会进步。三是崇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深刻把握这些相通之处,消解其间的冲突和差异,对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的深入发展、奥林匹克理想的最终实现以及中国体育的成功走向世界均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奥林匹克思想 共通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阶段性、转型与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包晓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6-131,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类型。从宏观历史角度来看,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划分为前文化时期,创生时期,古代转型时期,制度凝定与丰富、发展和普泛化时期,近代转型期等几个历史阶段。在长期发展中,儒教伦理精神、道家风格...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类型。从宏观历史角度来看,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划分为前文化时期,创生时期,古代转型时期,制度凝定与丰富、发展和普泛化时期,近代转型期等几个历史阶段。在长期发展中,儒教伦理精神、道家风格态度、关怀现世人生的世俗化宗教情感,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气派。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文化创新是我们现在和未来几代人的历史使命,为了卓有成效地进行文化创新,我们应汲取其中一切有益于文化创新的养分,摈弃其中的糟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儒教伦理精神 道教风格态度 世欲经的宗教情感 文化创新
下载PDF
“以人为本”的中西传统文化精神之辨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霍小娟 《前沿》 2006年第12期226-229,共4页
“以人为本”成为我们当今社会的一个时代主题。从历史上看,这一理念由来已久,在中西文化中都有所体现。本文试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传统文化中梳理出“以人为本”思想观念的历史发展脉络,辨析各自独特的内涵与基本精神,总结新时期我党... “以人为本”成为我们当今社会的一个时代主题。从历史上看,这一理念由来已久,在中西文化中都有所体现。本文试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传统文化中梳理出“以人为本”思想观念的历史发展脉络,辨析各自独特的内涵与基本精神,总结新时期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中西传统文化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