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析神话动画电影的视觉影像与文化肌理
1
作者 刘庆军 李亚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4-97,共4页
中国神话动画电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交融之作,近年来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通过对中国神话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视觉影像的塑造与表现以及文化肌理的解读... 中国神话动画电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交融之作,近年来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通过对中国神话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视觉影像的塑造与表现以及文化肌理的解读与分析,来深入剖析“新国潮”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所带来的影响。将讨论这一现象如何影响全球观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接纳,为推动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新国潮” 视觉影像 文化肌理
下载PDF
上海老城厢文化肌理的生态口袋公园更新——以上海外滩街道“云之丘”花园为例
2
作者 陈玲 《花卉》 2024年第6期106-108,共3页
在上海外滩街道“云之丘”公园更新中,为了更好地传承上海老城厢独特的文化肌理,巧妙地植入了“云之丘”文化、“海棠文化”,为营造公园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环境,实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营造法则,海棠林下花境构建出城... 在上海外滩街道“云之丘”公园更新中,为了更好地传承上海老城厢独特的文化肌理,巧妙地植入了“云之丘”文化、“海棠文化”,为营造公园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环境,实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营造法则,海棠林下花境构建出城市中动植物共生共养的生态圈,实现了生态环境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公园绽放出独特的人文色彩与城市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老城厢 文化肌理 生态 口袋公园 有机更新
下载PDF
重建坊巷文化肌理:衢州水亭门街区文化遗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宗杰 《文化艺术研究》 2012年第2期19-27,共9页
今天人们对坊巷文化遗产的认识还局限于梁思成时代的有形建筑文物之中,这导致诸多无法确认建筑原真性的街区得不到遗产标准的认可,从而面临被拆除的危机。本文打破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线,跳出西方遗产话语范式,从中国本土,尤其是... 今天人们对坊巷文化遗产的认识还局限于梁思成时代的有形建筑文物之中,这导致诸多无法确认建筑原真性的街区得不到遗产标准的认可,从而面临被拆除的危机。本文打破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线,跳出西方遗产话语范式,从中国本土,尤其是古代地方志的视角重新认识坊巷文化。本文基于衢州水亭门街区文化遗产研究,从文化肌理、文化碎片、遗产叙述的取"义"等视角展现水亭门坊巷文化的丰富意义,并探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复兴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肌理 坊巷 遗产 本土话语
下载PDF
基于文化肌理重塑的乡村特色空间设计研究——以山东省海阳市后山中涧村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闵无非 杨妮 姜立婷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第5期28-30,共3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传统村落及其文脉的保护与发展越来越被重视。论文在对山东省海阳市后山中涧村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村落民宿和一体化写生基地修缮与改造的思路,对室内、室外空间的设计手...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传统村落及其文脉的保护与发展越来越被重视。论文在对山东省海阳市后山中涧村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村落民宿和一体化写生基地修缮与改造的思路,对室内、室外空间的设计手法,采用绿色、被动式技术进行改造和设计,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下对传统村落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激发传统村落间的活力,为北方传统村落的精神文脉和文化肌理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一体化 绿色建筑 文化肌理
下载PDF
历史溯源、地域景观与文化肌理:“区域电影”视域下的福建电影
5
作者 杨雨菡 《东南传播》 2023年第8期63-66,共4页
在当代理论“空间转向”的影响下,近年来,我国区域电影研究得以展开,这使得中国电影的研究从以往注重时间与代际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空间区域划分的逻辑之下关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地缘空间与电影生产之间的互动关系。从“区域电影”维... 在当代理论“空间转向”的影响下,近年来,我国区域电影研究得以展开,这使得中国电影的研究从以往注重时间与代际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空间区域划分的逻辑之下关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地缘空间与电影生产之间的互动关系。从“区域电影”维度对我国福建电影进行历史溯源,以及对其地域景观、文化肌理展开梳理,探索福建电影所焕发出的具有鲜明区域色彩的美学风格,不仅可以给予闽产小众的福建电影得以正名的机会,挖掘福建电影中深厚的民族属性和文化属性,同时这也为电影史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参照的理论工具和有效途径,在“区域”维度拓展中国电影学研究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电影 福建电影 地域景观 文化肌理
下载PDF
民族文化保护视角下历史街区文化肌理的重建——以安顺历史街区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彭瑛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3-76,共4页
民族文化是彰显地域特色的重要文化资源,保护民族文化就是保护一个地方发展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从民族文化保护视角梳理安顺城市文化肌理,理清安顺城市发展脉络,挖掘安顺城市地域特色,塑造安顺城市形象,寻找安顺城市文化未来的发展路... 民族文化是彰显地域特色的重要文化资源,保护民族文化就是保护一个地方发展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从民族文化保护视角梳理安顺城市文化肌理,理清安顺城市发展脉络,挖掘安顺城市地域特色,塑造安顺城市形象,寻找安顺城市文化未来的发展路径,建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文化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保护 文化肌理 安顺历史街区 文化肌理重建
原文传递
基于社会变迁中的历史文化街区的肌理分析——以宜春市万载县田下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7
作者 郭萍 《宜春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55-62,共8页
文章以田下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变迁视角揭示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探寻历史演化过程中,田下历史文化街区形成的肌理分析;另一方面从当下城市建设环境中分析田下历史文化街需要保护的肌理。通过研究社会变迁过程,探寻田下历史... 文章以田下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变迁视角揭示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探寻历史演化过程中,田下历史文化街区形成的肌理分析;另一方面从当下城市建设环境中分析田下历史文化街需要保护的肌理。通过研究社会变迁过程,探寻田下历史文化街区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田下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价值,提炼街区保护对象,在田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中,针对田下历史文化街区提出建议,包括明确保护对象,制定保护策略,让街区可持续发展,传承历史文化,最终实现田下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历史文化街区肌理 历史文化街区活化
下载PDF
客家乡愁文化符号的解读及其保护利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维群 《龙岩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4-27,32,共5页
乡愁是人们对故乡的一种普遍性情感,乡愁文化符号有独特的文化肌理,他们具有文化记忆、文化认同、文化传承、文化展示的作用。客家乡愁文化符号精彩纷呈,最重要的群体性的形式有客家方言、客家建筑、客家宗祠、客家美食、客家民间艺术... 乡愁是人们对故乡的一种普遍性情感,乡愁文化符号有独特的文化肌理,他们具有文化记忆、文化认同、文化传承、文化展示的作用。客家乡愁文化符号精彩纷呈,最重要的群体性的形式有客家方言、客家建筑、客家宗祠、客家美食、客家民间艺术等。做好客家乡愁文化符号的保护利用,遵循地方特色,保护乡土建筑;延续乡村文化肌理,保护原味环境;挖掘乡愁文化符号,发展乡村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 乡愁文化符号 文化肌理
下载PDF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以西秦会馆-中华路片区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永生 《城市住宅》 2019年第10期157-158,共2页
通过分析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城市空间重塑的影响,并结合具体工程案例阐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策略。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 更新 文化肌理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Oil Painting from Perspectives of the Texture and Color
10
作者 Xinghua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6年第8期4-6,共3页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oil painting from perspectives ofthe texture and color. Image oil painting is not just a simple art genre and style, it i...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oil painting from perspectives ofthe texture and color. Image oil painting is not just a simple art genre and style, it is a western oil painting the foreign art in the Chinese culturalenvironment to generate the types of oil painting is a kind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 of painting art for the purpose of art topresent true feelings and true feelings should be created by the artist’s technique, form, style, texture effects such as external factors. And manyof the current oil painting art works are showing the true feelings, because of the wrong style, texture and other external factors as the purpose ofart. Master of art means the long-term growth path is essentially in express their true feelings, and to form the style need to constantly supplementand perfect process. We provide the novel perspective on the corresponding issues that will be meaningful and import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xture and Color Developmental Trend Oil Painting MODERN General Analysis.
下载PDF
与历史城区美好相“寓”
11
作者 拾玥 《青岛画报》 2023年第11期50-51,共2页
青岛的历史文脉深深地嵌入在各个历史街区的文化肌理中,漫步其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青岛这座城市的脉动与气息。每每走进这样的街区,总会有一种别样的感受扑面而来,仿佛每一缕阳光每一丝微风都浸润着文化气息,每一个街角每一处廊檐都写... 青岛的历史文脉深深地嵌入在各个历史街区的文化肌理中,漫步其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青岛这座城市的脉动与气息。每每走进这样的街区,总会有一种别样的感受扑面而来,仿佛每一缕阳光每一丝微风都浸润着文化气息,每一个街角每一处廊檐都写满了人间故事……当历史的厚重感与当下的时尚风交互碰撞,任谁也无法抵挡那份美好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尚风 历史城区 历史文脉 历史街区 文化气息 文化肌理
原文传递
追光十年:一家动画电影公司的自我探索
12
作者 赵建琳 朱耘 《商学院》 2023年第9期129-133,共5页
十年,是一个刻入中国文化肌理的词,古人喜欢以“十年”为期划分人生,诸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十年”在古诗词中的出场频率也颇高,诸如“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回首十年,追光动画有哪些获得和思考?
关键词 自我探索 古诗词 四十不惑 动画电影 十年 三十而立 文化肌理
原文传递
追光十年:一家动画电影公司的自我探索
13
作者 赵建琳 朱耘 《企业家信息》 2023年第12期105-107,共3页
十年,是一个刻入中国文化肌理的词,古人喜欢以“十年”为期划分人生,诸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十年”在古诗词中的出场频率也颇高,诸如“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回首十年,追光动画有哪些获得和思考?
关键词 自我探索 古诗词 四十不惑 动画电影 十年 三十而立 文化肌理
原文传递
“摩天大楼热”该退烧了
14
作者 任冠青 《时代邮刊》 2021年第20期45-45,共1页
如何挖掘每个地方特有的气质,展现独特的历史文化肌理,才是城市重塑自身吸引力的关键。小时候看影片《西雅图不眠夜》,印象最深的是暮色降临后的纽约帝国大厦。那时,生活中还不太见得到这类高耸的建筑,于是对摩天大楼总带有某种玫瑰色... 如何挖掘每个地方特有的气质,展现独特的历史文化肌理,才是城市重塑自身吸引力的关键。小时候看影片《西雅图不眠夜》,印象最深的是暮色降临后的纽约帝国大厦。那时,生活中还不太见得到这类高耸的建筑,于是对摩天大楼总带有某种玫瑰色的想象:那是浪漫,是气派,是城市堪称其"大"的一种象征。随着慢慢长大,摩天大楼在自己这里却越来越不"讨喜",因为它们总是带给我一种匆忙、疏离感,以及"格子间"般的规训感。身边不少朋友同我一样,直言患上了这种"厌恶高楼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肌理 历史文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