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3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族文化自然生态景观的保存和发展——四川宝兴硗碛藏族乡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段果云 段禹农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28,共4页
本文通过对硗碛藏族乡的实地考察,从文化自然生态景观保存和发展的角度,提出宣传开发该区域旅游资源。在整个社会主流文化经济现代化的时代,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及其生态环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其保存和发展,有效的保存发展措施要有... 本文通过对硗碛藏族乡的实地考察,从文化自然生态景观保存和发展的角度,提出宣传开发该区域旅游资源。在整个社会主流文化经济现代化的时代,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及其生态环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其保存和发展,有效的保存发展措施要有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条件,利用民族文化及其生态环境发展旅游是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社会和经济的水平提高反过来促使旅游业科学规划设计开发,从而达到更好保存和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民族经济 藏族文化 文化自然生态保护
下载PDF
略谈国字号文化自然遗产、资源
2
作者 杨文棋 《中国城市经济》 2012年第2期325-325,共1页
分别概述我国国字号文化,自然以及文化和自然综合性遗产、资源的种类;介绍了这些国字号遗产、资源设立、评定、批准和公布所依据的非基本法律、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以及部门规章、部门规范性文件和行业标准或规范;建议统一使用国家级... 分别概述我国国字号文化,自然以及文化和自然综合性遗产、资源的种类;介绍了这些国字号遗产、资源设立、评定、批准和公布所依据的非基本法律、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以及部门规章、部门规范性文件和行业标准或规范;建议统一使用国家级或者国家的称谓,对六种国字号遗产、资源重合、重叠或者交叉问题,提出了处理办法;认为从长远和全局着想,应对现行非基本法律、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进行整理、合并,且升格为三部基本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然 遗产资源 种类 依据 看法
下载PDF
永新盾牌舞的文化自然及其传承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承龙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9-222,共4页
永新盾牌舞从产生至今,虽历经风云,却始终魅力四射,表现出非凡的生命力。这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密切相关。但如今,在文化生活日新月异以及老艺人相继谢世的境况下,永新盾牌舞也面临传承瓶颈,探讨保护和传承措施迫... 永新盾牌舞从产生至今,虽历经风云,却始终魅力四射,表现出非凡的生命力。这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密切相关。但如今,在文化生活日新月异以及老艺人相继谢世的境况下,永新盾牌舞也面临传承瓶颈,探讨保护和传承措施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新盾牌舞 文化自然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中国文化自然遗产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初探 被引量:23
4
作者 符全胜 盛昭瀚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54,共5页
文化和自然遗产管理的研究引起学术界重视。目前文献集中于研究转型期遗产管理的组织结构的调整 ,但缺少在管理机制的设计和操作层面上开展研究。本文试图从遗产管理绩效评估入手开始对遗产管理激励机制的探索。初步构建了以遗产保护为... 文化和自然遗产管理的研究引起学术界重视。目前文献集中于研究转型期遗产管理的组织结构的调整 ,但缺少在管理机制的设计和操作层面上开展研究。本文试图从遗产管理绩效评估入手开始对遗产管理激励机制的探索。初步构建了以遗产保护为基本目标和以社区发展、游客管理和经营开发为贡献目标的遗产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文化遗产 绩效评估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新闻大观:我国有多少名胜列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5
《中国科技产业》 1995年第1期33-33,共1页
新闻大观:我国有多少名胜列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问:我国一共有多少处名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答:到目前为止,中国一共有14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世界... 新闻大观:我国有多少名胜列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问:我国一共有多少处名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答:到目前为止,中国一共有14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名胜古迹 自然风景区 《世界遗产名录》
下载PDF
文化自然叙事学视角下的《红星照耀中国》研究
6
作者 张卫东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4期162-168,共7页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斯诺的非虚构文学作品,其对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的正面形象建构具有重大意义。从文化自然叙事学的角度,考察这部作品的主体性(身份)问题、自然叙事学(诗学)问题和“文化之普通”(意识形态)问题。研究发现,斯...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斯诺的非虚构文学作品,其对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的正面形象建构具有重大意义。从文化自然叙事学的角度,考察这部作品的主体性(身份)问题、自然叙事学(诗学)问题和“文化之普通”(意识形态)问题。研究发现,斯诺以异域文化他者的身份和自由主义立场,运用拟真叙事的方法,使作品达到了“真实性”“修辞性”和“可读性”的统一,成为一部极佳的非虚构文学作品,斯诺美国式的意识形态理念松散地驰骋在文本当中,与共产主义的“平等、进步、民主、国家正义”理念进行了耦合,向西方读者传递了一个自然化的关于红色中国革命图谱的迷思。他的这部作品形塑了历史,而他本人作为作品的主人公,成为参与历史建构的重要主体,谱写了一曲中国革命的华丽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 文化自然叙事学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自然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晓鸿 马俊杰 +3 位作者 田明中 孙洪艳 于海亮 熊金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5,共7页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国...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人的科学自然观、系统发展观和正确价值观的塑造上,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起步较晚,虽已取得诸多成果,但仍然存在高校层面重视度不够、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不系统、课程设置和教材不够完善、教育形式不够丰富等一系列问题。“立足地学、着眼生态、尊重自然、厚植文化”,自然文化教育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应时代之所需主动求变、谋自身之发展主动应变而进行的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实践,对进一步丰富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自然文化育人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自然文化通识课程体系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8
作者 刘晓鸿 孙洪艳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2期7-10,共4页
自然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针对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困境,以自然文化作为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的载体和路径,通过自然文化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将高等教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倡导思想价值与专业技能、文化涵养并重,树立... 自然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针对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困境,以自然文化作为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的载体和路径,通过自然文化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将高等教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倡导思想价值与专业技能、文化涵养并重,树立绿色观念,传播绿色文明,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培育高水平生态文明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教育 自然文化 课程体系
下载PDF
论《西游记》中自然文化的嵌入与影响
9
作者 于红慧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07-312,共6页
《西游记》是一部有诸多自然文化嵌入与影响的小说,主要表现在四个层面:一是题材类型层面,历史上玄奘西行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自然环境的考验,受此影响,后出的取经故事大量描写人与自然的矛盾;二是人物形象塑造层面,有突出的“人文的自然... 《西游记》是一部有诸多自然文化嵌入与影响的小说,主要表现在四个层面:一是题材类型层面,历史上玄奘西行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自然环境的考验,受此影响,后出的取经故事大量描写人与自然的矛盾;二是人物形象塑造层面,有突出的“人文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文化”写作形态,自然美是人物设置的最高等级;三是情节构思层面,丰富多样的自然景物描写发挥了“比德”和“畅神”的功能、作用;四是知识构成层面,小说反映了古人所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是神话与自然科学的结晶。《西游记》在人与自然共生的文化立场上,具有丰富的自然思想和生态伦理意蕴,是一种中国式的自然美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自然文化 嵌入 影响
下载PDF
西北地景文化空间圈层(三):自然与文化共辉的时空廊道特征与价值
10
作者 刘晖 曹子旭 +1 位作者 吴佳华 石荣闽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8-54,共7页
西北地景文化空间圈层在特定时间段内具有稳定性,其自然地理的区位、气候与空间特征在人类活动千年的历史沉积中,造就了具有独特时空观的廊道特质,具有自然与文化共辉的中国性风景属性。不同学科对廊道与线路的研究都表明了人与自然关... 西北地景文化空间圈层在特定时间段内具有稳定性,其自然地理的区位、气候与空间特征在人类活动千年的历史沉积中,造就了具有独特时空观的廊道特质,具有自然与文化共辉的中国性风景属性。不同学科对廊道与线路的研究都表明了人与自然关系依赖线性空间发展而具有文化意义。西北地区高山大川的延绵、沙漠绿洲镶嵌分布所形成的自然通道代表着人类从生存、生命、信仰到家国精神的宏大时空认知。长安-天山廊道(中国段)在3000年的时间里,从山岳形胜到持续营建的城邑、道路、军事工程、石窟寺庙,伴随着信仰传播、军事防御、贸易交流、行游赋文等线路活动,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辉煌。以知觉的时空性分析方法来解释长安-天山廊道的自然、文化属性,试图回归人类认知自然产生的人本思想。人工营建与自然廊道浑然一体,逐渐演变成风景的符号和历久弥新的社会价值,成为今天国土景观的重要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地景文化空间圈层 自然文化廊道 长安-天山廊道 知觉时空性 风景价值
下载PDF
国际文件指导下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
11
作者 铁铮 《绿色中国》 2024年第7期56-59,共4页
春节期间,读了一部有关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工具书。十六分之一开本,厚厚的,足足612页。此书被列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出版是有道理的。正如书中指出的那样,不论哪个国家或哪个地区的自然与文化遗产,都是... 春节期间,读了一部有关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工具书。十六分之一开本,厚厚的,足足612页。此书被列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出版是有道理的。正如书中指出的那样,不论哪个国家或哪个地区的自然与文化遗产,都是全人类共同的。本土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在相关的国际文件指导下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 自然文化遗产 春节期间 工具书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十三五 文件
下载PDF
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根本遵循
12
作者 陈东琼 张远向 《前线》 2024年第10期56-59,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做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根本遵循。这一重要论述从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战略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做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根本遵循。这一重要论述从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战略高度阐释了蕴含其中的价值意涵;从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的实践维度明晰了贯穿始终的鲜明主线;从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的思维广度提出了科学的系统方法,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然遗产 保护传承利用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下载PDF
连接文化与自然的遗产
13
作者 郑曦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共2页
云南普洱景迈山的古茶林已有千年历史,古茶树与周围的森林相互依存,森林不仅保护了茶园的生态环境,还帮助保持水土,防止了土壤的流失。这里的居民世代通过使用可持续的种植与收割技术,精心管理森林和茶园,维持了生态平衡,同时创造出富... 云南普洱景迈山的古茶林已有千年历史,古茶树与周围的森林相互依存,森林不仅保护了茶园的生态环境,还帮助保持水土,防止了土壤的流失。这里的居民世代通过使用可持续的种植与收割技术,精心管理森林和茶园,维持了生态平衡,同时创造出富有文化特色的茶产业。景迈山的茶文化,是一种经济模式,更是一种与自然共处的智慧体现。这种自然与文化共存的遗产形式,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活力,也让人们看到了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融合与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模式 生态环境 经济活力 景迈山 古茶树 自然文化 生态平衡 文化
下载PDF
《庄子·齐物论》中的自然-文化符号关系——基于“以明”概念的符号分析
14
作者 孙宣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2期74-85,共12页
庄子反复言明,“以明”是他对人类如何经验自然、认识自然与文化符号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庄子解构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关系,“以明”意指人类主体性降落而归到自然与文化符号的中枢之处。身体连接内世界与外世界,庄子以为,通过身体“虚静... 庄子反复言明,“以明”是他对人类如何经验自然、认识自然与文化符号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庄子解构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关系,“以明”意指人类主体性降落而归到自然与文化符号的中枢之处。身体连接内世界与外世界,庄子以为,通过身体“虚静”“心斋”“丧我”等方式建立自然与文化之间的符号关系,身体经由“物化”可通“明”境。“以明”也存在于指物的语言符号过程中,但人类永远无法通过语言抵达,只有在指物符号过程中努力展现“物自体”的秩序,才能不断接近“以明”,这个过程也展现了自然与文化之间的连续性。本文从中西对话的视角分析“以明”,认为“以明”并非一种形而上学观,其中蕴含了自然-文化的复杂关系,体现出生态符号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以明” 自然-文化 符号 生态符号学
下载PDF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征稿启事
15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CN 10-1616/K,ISSN 2096-689X)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由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共同策划...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CN 10-1616/K,ISSN 2096-689X)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由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共同策划编制的学术类期刊。本刊现面向从事自然与文化遗产教学、科研、保护、管理和利用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管理机构的人员公开征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和利用 科研单位 学术类期刊 世界遗产 管理机构 自然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ISSN
下载PDF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征稿启事
16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CN 10-1616/K,ISSN 2096-689X)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由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共同策划...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CN 10-1616/K,ISSN 2096-689X)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由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共同策划编制的学术类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类期刊 世界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自然文化遗产 ISSN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征稿启事 考古文博
下载PDF
世纪之交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被引量:36
17
作者 张成渝 谢凝高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共4页
世界遗产具有很高的自然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由于自然力对世界遗产的长期破坏和 2 0世纪的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一项旨在保护全人类共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世界遗产公约》应运而生。世纪之交 ,中国的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遗产 (国家级风景名... 世界遗产具有很高的自然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由于自然力对世界遗产的长期破坏和 2 0世纪的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一项旨在保护全人类共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世界遗产公约》应运而生。世纪之交 ,中国的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遗产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也正面临着无节制的旅游开发行为的巨大威胁。本文以泰山索道工程为例 ,提出运用最低安全标准(SMS)界定遗产地保护与利用两者之间的度。文章指出 ,遗产价值的挖掘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深入下去 ,功能分区是处理当前遗产地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可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自然遗产 遗产的价值 低安全标准(SMS) 遗产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欧盟保护开发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成功经验有哪些可资借鉴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雅梅 谭晓钟 《中华文化论坛》 2004年第4期139-142,共4页
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有效保护和科学开发这笔财富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欧盟和中国都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欧盟在保护和开发文化和自然遗产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对我国... 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有效保护和科学开发这笔财富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欧盟和中国都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欧盟在保护和开发文化和自然遗产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对我国这项工作的开展可以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保护和开发 文化自然遗产 中国 借鉴
下载PDF
中国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峨眉山—乐山大佛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沙沙 孙克勤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0年第12期1141-1143,共3页
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产地现在面临着环境污染、治理不到位、管理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其可持续发展。对如何在合理开发世界遗产的基础上... 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产地现在面临着环境污染、治理不到位、管理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其可持续发展。对如何在合理开发世界遗产的基础上更好地保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在加强教育、宣传、管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可持续发展 峨眉山—乐山大佛
下载PDF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94
20
作者 李文华 闵庆文 孙业红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1-569,共9页
自然与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随着人们对遗产价值的认识和理解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由于环境变化和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造成了自然和文化遗产破坏的日益加剧,遗产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 自然与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随着人们对遗产价值的认识和理解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由于环境变化和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造成了自然和文化遗产破坏的日益加剧,遗产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系统阐述了当前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中应当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在重视申报的同时注重遗产的发掘、整理和保护;正确处理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强调遗产地保护中的自然与文化的综合研究;重视周边社区对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关注遗产类型;加强遗产保护与管理的科学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文化遗产 遗产保护 科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