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跨文化解释学 被引量:8
1
作者 思竹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97,140,共9页
跨文化的理解和解释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解释学,一种不同于单一文化内部所适用的跨文化解释学。跨文化研究的杰出倡导者雷蒙·潘尼卡以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探索为跨文化解释学及其方法论的确立提供了一个极有参考价值的模本。我们尝试... 跨文化的理解和解释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解释学,一种不同于单一文化内部所适用的跨文化解释学。跨文化研究的杰出倡导者雷蒙·潘尼卡以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探索为跨文化解释学及其方法论的确立提供了一个极有参考价值的模本。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跨文化解释学:从动力来说,跨文化解释学首先应以当前人类生存的跨文化处境为外在推动,以人在自我理解上的跨文化信念为内在驱动。在性质上,由于需要克服不同文化之间的空间距离,跨文化解释学是一种历地解释学。在方法上,跨文化解释学则需要以"对话的对话"为基本的方法论,也即一种区别并超越"辩证的对话"的新对话型态。在目标上,跨文化解释学最终是为了实现不同文化的共同更新和相互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解释学 历地解释学 对话的对话
下载PDF
社会工作文化与社会工作者流失行动研究——一种文化解释学的视角 被引量:6
2
作者 郭景萍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12,共8页
文化与社会行为相互参照。通过我国社会工作者的流失性行动.可反映出已有社会工作文化的境遇与悖论。既有的社会工作文化承诺,完美而理想,崇高而正道,但定位却过于人文化和优雅化,宏大却难以实现,必定遭到宏观社会境遇和微观个人境遇的... 文化与社会行为相互参照。通过我国社会工作者的流失性行动.可反映出已有社会工作文化的境遇与悖论。既有的社会工作文化承诺,完美而理想,崇高而正道,但定位却过于人文化和优雅化,宏大却难以实现,必定遭到宏观社会境遇和微观个人境遇的挑战,也会出现理想与现实、付出与收益、专业与职业、帮助与受助以及社会工作服务目标选择的悖论。对社会工作文化再造需要扣紧本土现实和主体需求,聚焦合理性与合情性,依托政策化和组织建设,这是解决我国社工人员流失问题的有效途径。文化解释学提供了深描社会工作文化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文化 社会工作者流失行动 文化解释学
下载PDF
文化解释学和伦理学的普遍性──对于经济哲学和社会伦理学的形式主义和文化主义的超越
3
作者 山胁直 殷晓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7-82,共6页
关键词 社会伦理学 经济哲学 新古典经济学 文化解释学 社会理论 文化主义 个人主义 普遍性 罗尔斯 形式主义
下载PDF
技术的文化解释学:对人类“自身”的一种理解 被引量:2
4
作者 曾鹰 乔瑞金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44,共5页
在现代技术的发展洪流中,"我的延伸"正被另一种"人的延伸"所中断,甚至使人的思维抛离了本位。通过技术的文化解释学的维度,追问技术体系的内在惯性以及当代技术文化的非人性特征,阐释技术引发意义的分化,提出应辩... 在现代技术的发展洪流中,"我的延伸"正被另一种"人的延伸"所中断,甚至使人的思维抛离了本位。通过技术的文化解释学的维度,追问技术体系的内在惯性以及当代技术文化的非人性特征,阐释技术引发意义的分化,提出应辩证理解人类自身的存在,以唤起对人类"自身"的自觉眷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延伸 文化解释学 非人性 人类“自身”
原文传递
沟通与互动:大学领导力的文化与解释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培锦 李建辉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20,共6页
文化与解释学是大学领导力研究的一个独特视角。大学领导力的内涵应从领导过程和有效领导力判定层面进行界定,不仅要看领导者的所作所为,更应考察其潜在追随者的反应方式。大学有效领导力的产生与形成在于领导者与学校成员间良性的沟通... 文化与解释学是大学领导力研究的一个独特视角。大学领导力的内涵应从领导过程和有效领导力判定层面进行界定,不仅要看领导者的所作所为,更应考察其潜在追随者的反应方式。大学有效领导力的产生与形成在于领导者与学校成员间良性的沟通与互动方式,其目的在于通过改变沟通模式,促使模范型领导力的实现。因此,从具体层面看,要提高大学领导力,除拥有工具型领导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运用沟通手段,充分考虑学校成员的意见、态度与价值观,大力提升与增强解释型领导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与互动 大学领导力 文化解释学 罗伯特·伯恩鲍姆
下载PDF
多元法律文化互动的多元透视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文艺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21,共7页
传统的比较法研究仅仅注重对不同法律文化的比较 ,而未能关注不同法律文化的互动问题。在当今世界 ,多元法律文化的互动是一个正在改变世界法律文化格局、影响各国法律发展走向的基本现象。从功能论的角度透视 ,多元法律文化的互动表现... 传统的比较法研究仅仅注重对不同法律文化的比较 ,而未能关注不同法律文化的互动问题。在当今世界 ,多元法律文化的互动是一个正在改变世界法律文化格局、影响各国法律发展走向的基本现象。从功能论的角度透视 ,多元法律文化的互动表现为功能上的比较和竞争。互动法则是优胜劣汰 ,即功能好者、强者得势 ,功能差者、弱者淘汰。从解释学的角度透视 ,多元法律文化的互动表现为不同法律文化意义系统的互相解释、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动的结果不是一方取代另一方 ,而是双方都被对方所改变 ,渐次达到互相融合。从冲突论的角度透视 ,法律文化的冲突不过是不同社会群体、阶级或阶层之间的社会冲突的一方面。一种法律文化在冲突中处于何种地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法律文化 互动 功能论 文化解释学 冲突论 法律文化冲突 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西方法律文化 中国
下载PDF
海德格尔现象学的文化哲学反思
7
《大庆社会科学》 2014年第4期160-160,共1页
李金辉撰文指出,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引发了一种现象学存在论方式。这种方式是以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为基础的“此在的现象学”和“此在的解释学”。此在的分析本质上是对人的存在(作为文化此在)的整体文化结构的分析,海德格尔的现象... 李金辉撰文指出,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引发了一种现象学存在论方式。这种方式是以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为基础的“此在的现象学”和“此在的解释学”。此在的分析本质上是对人的存在(作为文化此在)的整体文化结构的分析,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完全可以解读为以人的实践生存活动为基础的“文化现象学”和“文化解释学”。它是一种新的文化哲学形态。这种文化哲学提供了不同于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文化观——一种以人的生存筹划活动为基础的具有历史“实践意义”的文化。这种文化超越了新康德主义对文化的纯粹理性观点和实证主义的认识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结构 海德格尔 现象学 哲学反思 文化解释学 实证主义 新康德主义 人的存在
下载PDF
胡适与杜威比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宛小平 《安徽史学》 2000年第2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胡适 杜威 比较研究 哲学思想 中国 美国 文化解释学
全文增补中
小村的时间地图——评《罪过与惩罚》
9
作者 侯林莉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2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罪过与惩罚》 评论 文化解释学 儒家社会理论 人类功能学派 乡村社会 人类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标签理论
下载PDF
解释学
10
作者 R.E.帕尔默 鲁旭东 《世界哲学》 1985年第4期59-64,78,共7页
四、要记述1966年至1976年之间解释学发展的热门时期,困难的确不小。限于篇幅,我们只能谈一下:(1)一些主要的关于解释学的讨论会;(2)几种关心解释学问题的杂志;(3)圣经解释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4)一般性的和有关文化方面的解释学在这一... 四、要记述1966年至1976年之间解释学发展的热门时期,困难的确不小。限于篇幅,我们只能谈一下:(1)一些主要的关于解释学的讨论会;(2)几种关心解释学问题的杂志;(3)圣经解释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4)一般性的和有关文化方面的解释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5)解释学向其他知识领域的渗透和它与这些领域的交流情况。 (1)讨论会在这一时期举行了许多关于解释学或与解释学有关的会议,举行这些会议的地方或部门有:德鲁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解释学 哲学解释学 加达默尔 结构主义 符号学 批判理论 海德格尔 心理分析 圣经解释学 哈贝马斯
原文传递
跨文化哲学的四个维度 被引量:8
11
作者 姚介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9,共7页
跨文化哲学是新兴交叉学科,它既是对跨文化交往的哲学研究,又是对哲学交往的跨文化研究,旨在建树和平合理、包容互补的文明交往观。跨文化哲学有四个维度:对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哲学研究;跨文化解释学研究;比较哲学研究;跨文化交往伦理... 跨文化哲学是新兴交叉学科,它既是对跨文化交往的哲学研究,又是对哲学交往的跨文化研究,旨在建树和平合理、包容互补的文明交往观。跨文化哲学有四个维度:对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哲学研究;跨文化解释学研究;比较哲学研究;跨文化交往伦理学研究。开展、推进跨文化哲学研究,探讨世界不同文明交往中的各种跨文化理论课题,对促进多样文明共同繁荣与发展、建立和谐世界,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文明交往观 文化解释学 文化交往伦理学
原文传递
海德格尔现象学:一种文化哲学的反思
12
作者 李金辉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4,74,共5页
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引发了一种现象学存在论方式。这种方式是以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为基础的"此在的现象学"和"此在的解释学"。此在的分析本质上是对人的存在(作为文化此在)的整体文化结构的分析,海德格尔的现象学... 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引发了一种现象学存在论方式。这种方式是以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为基础的"此在的现象学"和"此在的解释学"。此在的分析本质上是对人的存在(作为文化此在)的整体文化结构的分析,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完全可以解读为以人的实践生存活动为基础的"文化现象学"和"文化解释学"。它是一种新的文化哲学形态。这种文化哲学提供了不同于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文化观——一种以人的生存筹划活动为基础的具有历史"实践意义"的文化。这种文化超越了新康德主义对文化的纯粹理性观点和实证主义的认识论模式,将文化存在的意义与人的生存实践联系起来,关注了文化的时间性、历史性和现实生活根源。不足之处在于,海德格尔缺乏对现代科技文化的现实性的科学分析,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海德格尔"批判"多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文化哲学 此在 文化解释学
原文传递
文化冲突的哲学理据及化解理路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建丽 张冬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3-105,共3页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在不同的文化视阈内,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发展的历史不同,各自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语义等存在很大的差别,跨文化中的文化冲突就不可避免。思维方式与文化有着密切关联,它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不同...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在不同的文化视阈内,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发展的历史不同,各自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语义等存在很大的差别,跨文化中的文化冲突就不可避免。思维方式与文化有着密切关联,它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不同的思维方式将造就不同的民族文化。当然。在理解文本时,"前见"的介入,也会使文化融合中的文化误读成为可能。为了避免跨文化交流中异质文化的冲撞,确保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我们应该强化文化移情和注重文本翻译的适当形式,这是跨文化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冲突 语言翻译 文化解释学
原文传递
Metaphysical Violent Hermeneutic Misreading of Confucian Literary Theory
14
作者 Xuding Wang Naiqiao Yang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7年第2期193-208,共16页
This essay examines the Daoist metaphysical masters' hermeneutic misreading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during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Applying the concept of misreading as the theoretical guideline, we will first a... This essay examines the Daoist metaphysical masters' hermeneutic misreading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during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Applying the concept of misreading as the theoretical guideline, we will first analyze the three important supporting columns of Confucian literary theory: the importance of virtue/morality, the authority of literary sages and the ontology of the classics, and then we will examine the metaphysical masters' subvers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by misreading with their Daoist literary theory and concepts. In their hermeneutic misreading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the metaphysical masters in fact fused the original concepts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with their contemporary Daoist hermeneutics, and the result of such a fusion is that the original meanings as the signified parted from the signifiers--the texts of the classics themselves--and were turned into repositories of contemporary Daoist meanings. In such a hermeneutic misreading, the Daoist theorists forced the Confucian theory and its ontology to gloomily withdraw from the cultural center, and gradually took the spotlight on the historical stage of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In their open attitudes and flexible system, the metaphysical theorists constructed an age of enlighte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theory. With their hermeneutic misreading, the metaphys- ical literary theorists indeed broke through the world of Confucianism, won the right of expression, and voluntarily moved toward the self-fulfillment of their own system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reading Metaphysical theory Taoism Confucian literary theoryOntolog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