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还原与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原创追求 被引量:1
1
作者 崔茂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42,共7页
文化还原是中国古代文论研究领域一种价值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研究思路,力图把抽象玄虚的方法关注和讨论,还原为具体研究过程中方法的自觉建构意识,把孤立封闭的学科自赏式的价值关注还原为当代学人在古代文论研究领域内进行当代思想文... 文化还原是中国古代文论研究领域一种价值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研究思路,力图把抽象玄虚的方法关注和讨论,还原为具体研究过程中方法的自觉建构意识,把孤立封闭的学科自赏式的价值关注还原为当代学人在古代文论研究领域内进行当代思想文化创造的学术事实。文化还原注重在一个开放的历史文化空间对流动着的具有不确定性的文化情境与诗缘话语之互动性转换生成关系的学术建构,一方面关注长远时间里那些历史文化因素是怎样生成了具有独立生命意志的诗缘话语的,另一方面则关注特定的诗缘话语一旦作为独立体的文化存在参与到历史文化过程中去,它又是怎样在持续的情境领悟和与时俱进过程中不断催化、生成新的文化情境的,亦即作为传统因素与思想资源是怎样参与到人们不断优化着的现实美学生活建构中去的。文化还原还具有整合当前古代文论研究在方法原则和价值取向问题上相互矛盾对立的意见、命题之思想功能的一般方法论意义,从而使得“古为今用”与“不用之用”、“回到传统”与“现代转换”、客体复原与主体创造等命题之间的矛盾对立整合为优势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还原 文化情境 诗缘话语 整合
下载PDF
华裔英语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还原问题——以《京华烟云》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央波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7期132-134,共3页
华裔英语文学总是要将中国特色的文化成分"携带过去",作者的创作便带有翻译的性质。再将这类作品译成汉语,则是一种特殊的回译。分析了《京华烟云》英文本中作者对中国文化成分的处理方法,比较了张振玉和郁飞的汉语译本在文... 华裔英语文学总是要将中国特色的文化成分"携带过去",作者的创作便带有翻译的性质。再将这类作品译成汉语,则是一种特殊的回译。分析了《京华烟云》英文本中作者对中国文化成分的处理方法,比较了张振玉和郁飞的汉语译本在文化还原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译者对文化还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英语文学 《京华烟云》 翻译 文化还原
下载PDF
文化还原下的朱熹诗忧患情结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邱蔚华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22,共5页
朱熹是中国学术史上著名的经学大家和理学大家,世称"朱子"。明清两代,人们偏重于研究朱熹的学术成果,对朱熹的文学成就却无暇关注,其诗名"掩于儒"①,其"文学家的身份被历史地消解了"②。凭实而论,朱熹诗文精美,
关键词 朱熹 文化还原 诗文 忧患 中国学术史 学术成果 文学成就 文学家
下载PDF
景观的文化还原——以杭州西湖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一凡 《美育学刊》 2014年第5期24-35,共12页
本文是作者《读书随想录——西湖文化美学的准备与思考》一书的前言,对西湖景观美学提出了"景观的文化还原"研究方法,并结合西湖景观历史文化和景观现象阐述了这一思想观点,从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为根本信仰的"... 本文是作者《读书随想录——西湖文化美学的准备与思考》一书的前言,对西湖景观美学提出了"景观的文化还原"研究方法,并结合西湖景观历史文化和景观现象阐述了这一思想观点,从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为根本信仰的"天地人神"文化世界建构进行分析,还原西湖景观的历史文化真实及其景观美学建构并给予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美学 文化还原 中国文化 宗教信仰 天地人神 杭州西湖
下载PDF
中国画色彩的文化还原
5
作者 周松竹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18-119,共2页
五色不仅是对自然万物表象特征的基本概括,而且还与五行、五时、五态、五性等相互对应,共同构造了一种复杂的哲学认知体系。这种富有哲学意义的色彩认识观成为中国画色彩法则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 中国画 色彩 文化还原
下载PDF
文化还原:饶宗颐古典艺术阐释方法的特色及其意义——以汉代画像与列传及画赞之关系探讨为中心
6
作者 郭景华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68-70,共3页
饶宗颐在其艺术史论中,对汉代画像、史传、赞等艺术门类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了精辟的阐发;饶宗颐的创见与其运用文化还原研究方法密切相关。
关键词 饶宗颐 艺术史论 文化还原
下载PDF
翻译中的文化还原
7
作者 叶红卫 《英语知识》 2012年第1期37-38,共2页
在英汉翻译时,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即原文用英文写成,但其主要内容却是关于中国事物的,其中涉及很多中国语言文化元素。在翻译此类著作时,往往需要对这些元素进行文化还原,或日回译。
关键词 英汉翻译 文化还原 文化元素 中国语言 英文 原文 回译
下载PDF
中国古代和谐观的文化还原
8
作者 王祖龙 《荆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11-17,共7页
本文主要从审美发生、哲学基础、伦理学内涵等三方面对中国古代和谐观进行了文化还原。和谐是从远古初民生理快感中挣脱出来的审美意识 ;作为一种美学观 ,它以“中”为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以“和”为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以“中和之美”... 本文主要从审美发生、哲学基础、伦理学内涵等三方面对中国古代和谐观进行了文化还原。和谐是从远古初民生理快感中挣脱出来的审美意识 ;作为一种美学观 ,它以“中”为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以“和”为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以“中和之美”为主要审美形态 ;作为一种伦理观 ,它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目的论原则 ,以美善真统一为基本价值取向 ,以情理结合为典型的艺术形态。通过文化还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和谐观 中国 中和之美 天人合一 文化还原 哲学 伦理学 价值取向
下载PDF
中国上古文化的破译——论《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书系的文化还原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扬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65-68,共4页
中国上古文化的破译——论《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书系的文化还原方法高扬自1991年始,萧兵、叶舒宪、臧克和、郑在书诸人连续推出了研究中国上古文化的系列巨著《楚辞的文化破译》、《诗经的文化阐释》、《说文解字的文化解说》... 中国上古文化的破译——论《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书系的文化还原方法高扬自1991年始,萧兵、叶舒宪、臧克和、郑在书诸人连续推出了研究中国上古文化的系列巨著《楚辞的文化破译》、《诗经的文化阐释》、《说文解字的文化解说》、《老子的文化解读》、《中庸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上古文化 中国文化 《山海经》 文化还原 文化人类学 文学人类学 《九歌》 叶舒宪 《老子》 《离骚》
下载PDF
《京华烟云》翻译中“文化还原”现象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倩 《大观周刊》 2011年第33期17-18,共2页
《京华烟云》是一部借助英语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巨著。在小说中,作者将中国京剧腔调中老北京式的“大碗茶”、“四合院”搬到了西方的各个角落,并为其融入了西方钢琴曲中的“咖啡厅”与“哥特式建筑”,以此向西方世界展... 《京华烟云》是一部借助英语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巨著。在小说中,作者将中国京剧腔调中老北京式的“大碗茶”、“四合院”搬到了西方的各个角落,并为其融入了西方钢琴曲中的“咖啡厅”与“哥特式建筑”,以此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历史传统、社会风俗、哲学甚至是人性。所以,在写作时,作者对于中国文化做了翻译所必须的转换,而在将其重新译为汉语时对这些转换要做相应的还原。本文通过张振玉的汉译本并结合白靖宇的《文化与翻译》对《京华烟云》中“文化还原”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华烟云 文化与翻译 文化还原
下载PDF
论英语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还原问题——以《京华烟云》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琳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02-105,共4页
《京华烟云》是典型的文学翻译作品,受到人们广泛欢迎,这一作品包含较高文化价值,使其在国家文化交流互动上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围绕《京华烟云》中的修辞及问题、翻译方法的运用、文化翻译还原及中译本对比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从文化... 《京华烟云》是典型的文学翻译作品,受到人们广泛欢迎,这一作品包含较高文化价值,使其在国家文化交流互动上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围绕《京华烟云》中的修辞及问题、翻译方法的运用、文化翻译还原及中译本对比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从文化还原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京华烟云》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要素,将中国历史文化和语言特色等融入作品中,能有效地发挥译本的文化传播价值,是文学翻译有效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文学翻译 文化还原 《京华烟云》
下载PDF
论饶宗颐楚辞学研究的文化还原模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梅琼林 《荆州师专学报》 1997年第6期59-62,共4页
论饶宗颐楚辞学研究的文化还原模式梅琼林在20世纪战果丰硕、新见迭出的楚辞学领域,饶宗颐先生堪称大师。他在将近50年的漫长的学术岁月中,在许多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国学研究的一代巨擘;他的楚辞学研究在其国学研究中占有... 论饶宗颐楚辞学研究的文化还原模式梅琼林在20世纪战果丰硕、新见迭出的楚辞学领域,饶宗颐先生堪称大师。他在将近50年的漫长的学术岁月中,在许多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国学研究的一代巨擘;他的楚辞学研究在其国学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深厚的中外古典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宗颐 楚辞研究 文化还原模式 文学研究 楚辞学 学术方法 目录学 文化
全文增补中
论英语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还原问题——以《京华烟云》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歆歆 《海外英语》 2019年第21期164-165,共2页
《京华烟云》是典型的文学翻译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和关注,在国家文化交流和互动上也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京华烟云》为例分析了英语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还原问题,对其中的修辞、翻译以及文化还原等进行了讨论,分... 《京华烟云》是典型的文学翻译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和关注,在国家文化交流和互动上也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京华烟云》为例分析了英语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还原问题,对其中的修辞、翻译以及文化还原等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其中的文化要素和中国特色语言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文学翻译 文化还原 《京华烟云》
下载PDF
回译与文化还原——林语堂之《苏东坡传》两个中译本对比研究
14
作者 姚露娜 陶潇婷 《今古文创》 2021年第38期117-118,共2页
本文以回译与文化还原为理论框架,分析《苏东坡传》中相关中国文化元素的翻译问题。该书内容涉及广泛,涵盖儒家、诗歌、佛教、文物、风俗、食品、药物等多种文化元素,还涉及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员姓名等。依据彼得·纽马克提... 本文以回译与文化还原为理论框架,分析《苏东坡传》中相关中国文化元素的翻译问题。该书内容涉及广泛,涵盖儒家、诗歌、佛教、文物、风俗、食品、药物等多种文化元素,还涉及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员姓名等。依据彼得·纽马克提出的文化分类模型,本文对该书中的文化元素进行了整理、归类,从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古典诗词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其文化还原问题,并对张振玉、宋碧云的两个中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实现文化还原的途径主要有借用法、加注法,所谓"宁贵朴而近理,不用巧而背源",忠实原文需独占鳌头,其他方面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译 文化还原 对比研究 《苏东坡传》
下载PDF
文化还原方法研究中国美学的成果──评张皓的《中国美学范畴与传统文化》
15
作者 毛庆 《江汉学术》 1997年第5期16-21,共6页
本文对《中国美学范畴与传统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一书作出评价,认为这是一部较完整的体系化的研治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的专著。整理古代美学资料以构建中国美学范畴体系,是一项重要而艰难的工作,本书运用文化还原... 本文对《中国美学范畴与传统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一书作出评价,认为这是一部较完整的体系化的研治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的专著。整理古代美学资料以构建中国美学范畴体系,是一项重要而艰难的工作,本书运用文化还原的研究方法,取得了一定的具有理论价值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范畴 文化还原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以文化还原心理平衡
16
作者 邢雪娟 《新营销》 2013年第10期67-67,共1页
2013年8月10日,广州室外气温达到34度,在天河区最繁华的太古汇,被誉为大陆诚品的方所书店吸引了大批读者,他们席地而坐。排在畅销书榜首的当属史蒂芬·柯维的《第三选择》。作为美国“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史蒂芬·柯... 2013年8月10日,广州室外气温达到34度,在天河区最繁华的太古汇,被誉为大陆诚品的方所书店吸引了大批读者,他们席地而坐。排在畅销书榜首的当属史蒂芬·柯维的《第三选择》。作为美国“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史蒂芬·柯维一生最重要的发现和总结,《第三选择》解决了一个任何人都会有的困惑一如何做出选择?面对任何问题,人们惯用的第1选择是照“我”的方式,第2选择是照“你”的方式来进行,冲突点往往就在于,到底是你的选项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平衡 文化还原 天河区 畅销书 思想家 “我” “你”
下载PDF
论“无本回译”“佚本回译”及“文化还原”
17
作者 常欣 《外国语》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91,共10页
无本回译已成翻译研究热点,但目前对此概念的界定不仅仍存歧义,还反使何为回译变得不甚明了。本文认为造成这种模糊的原因,在于国内译学语境中,“还原”“文化还原”等观念主导了与回译相关的议题之探讨。而在国外译学脉络中,“回译”... 无本回译已成翻译研究热点,但目前对此概念的界定不仅仍存歧义,还反使何为回译变得不甚明了。本文认为造成这种模糊的原因,在于国内译学语境中,“还原”“文化还原”等观念主导了与回译相关的议题之探讨。而在国外译学脉络中,“回译”与“还原”并非不可切分,在具体语境下甚至可能呈现对立之势。“文化还原”要在“求似”,于译者言,尤其针对语言形式的模仿,当下讨论较多的“无本回译”正是一种“求似”之译。然“求似”之译不必一定是回译,因原本佚失造成的回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本回译——本文将这种回译称为“佚本回译”,与当下热议的“无本回译”以示区隔。前者确是回译,后者只是一种“伪回译”,但二者却分享着几大相通之处:相似的翻译策略(皆有所本)、相当的阅读期待(几可乱真)和相同的翻译目的(文化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本回译 佚本回译 伪回译 文化还原
原文传递
诸子生命形态和文化现场的还原——杨义先生先秦诸子还原系列著作读后 被引量:1
18
作者 龙其林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23-127,共5页
杨义先生新近出版的诸子还原系列著作《老子还原》《庄子还原》《韩非子还原》《墨子还原》四书成为先秦诸子领域极具开拓性价值的学术成果,这些著作全息性地还原了诸子的生命存在、思想演变和情感状态,敞开了诸子生命过程中的过程和细... 杨义先生新近出版的诸子还原系列著作《老子还原》《庄子还原》《韩非子还原》《墨子还原》四书成为先秦诸子领域极具开拓性价值的学术成果,这些著作全息性地还原了诸子的生命存在、思想演变和情感状态,敞开了诸子生命过程中的过程和细节,解开了有关诸子生平、思想和著作的三十多个千古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诸子 生命形态 文化还原 杨义
下载PDF
中和之美:文化还原与现代转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睿臻 《中外文论》 2013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中和之美的起源,与政治和德行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关于它的理论表述,存在于以美喻政喻德之中。它也被用作培养政治人才,甚至是直接行政的手段。它具有难以避免的政治特性,体现了统治者的社会一体化追求。所以,要实现中和之美的现代转化,... 中和之美的起源,与政治和德行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关于它的理论表述,存在于以美喻政喻德之中。它也被用作培养政治人才,甚至是直接行政的手段。它具有难以避免的政治特性,体现了统治者的社会一体化追求。所以,要实现中和之美的现代转化,就必须对它进行祛政治化,把它的出发点移置到个体的需要与发展上,这样,它就可以在现代社会焕发出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之政 中庸之德 中和之美 文化还原 现代转化
原文传递
文化形态还原下的第二语言习得
20
作者 王丹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第30期229-229,共1页
目前,人们已经从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角度研究第二语言习得。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语际语用学研究的跨文化交际中的第二语言习得值得关注。本文对跨文化交际中的第二语言习得进行研究,从还原论... 目前,人们已经从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角度研究第二语言习得。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语际语用学研究的跨文化交际中的第二语言习得值得关注。本文对跨文化交际中的第二语言习得进行研究,从还原论视角将二语习得回归到内在的文化机制的探讨中,分析文化形态,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影响,从而促进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还原 文化形态 第二语言习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