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山古镇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探究
1
作者 刘燕芳 《新丝路(中旬)》 2023年第11期0126-0128,共3页
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民族关系的纽带,古镇文化遗产尤为重要,如何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目前古镇发展面临的难题。佛山作为我国古镇文化遗产的“佼佼者”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文章结合佛山古镇文化遗产概况,探... 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民族关系的纽带,古镇文化遗产尤为重要,如何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目前古镇发展面临的难题。佛山作为我国古镇文化遗产的“佼佼者”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文章结合佛山古镇文化遗产概况,探讨了佛山古镇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佛山古镇 文化遗产 保护利用
下载PDF
论吉林省朝鲜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3
2
作者 于富业 柳慧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92-94,100,共4页
吉林省共有2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朝鲜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11项。作好吉林省朝鲜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是传承与弘扬中国文化、提升与发展吉林省旅游经济的关键所在。该文首先对非物... 吉林省共有2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朝鲜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11项。作好吉林省朝鲜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是传承与弘扬中国文化、提升与发展吉林省旅游经济的关键所在。该文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进行了概述,其次分析了吉林省朝鲜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吉林省朝鲜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朝鲜族 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和利用
下载PDF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呼勤 《理论研究》 2010年第1期51-53,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惟其意义深远,需要全社会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予以高度关注,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并重,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辩证关系,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进一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惟其意义深远,需要全社会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予以高度关注,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并重,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辩证关系,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利用
下载PDF
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朱丽珍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年第29期47-49,共3页
从资源、人才队伍、设备技术3方面分析了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优势条件,根据图书馆的条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网络资源导航、文献资料收藏、数字化建设、服务利用、宣传教育等7个方面,提出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 从资源、人才队伍、设备技术3方面分析了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优势条件,根据图书馆的条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网络资源导航、文献资料收藏、数字化建设、服务利用、宣传教育等7个方面,提出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下载PDF
北京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溯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1年第4期26-29,共4页
北京既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作为国家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的文化充分体现了古老与现代的统一,历史与传承的统一。在继承和发展北京文化的过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程就是系统地认识北京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丰富遗产,最大限度地保护北... 北京既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作为国家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的文化充分体现了古老与现代的统一,历史与传承的统一。在继承和发展北京文化的过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程就是系统地认识北京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丰富遗产,最大限度地保护北京传统文化中的多种遗产,同时坚持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文化思维,在对遗产的利用中传承北京传统文化,发挥北京传统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 北京 利用 保护 文化中心 政治中心 与时俱进
下载PDF
从贵州从江县的实践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潘年英 《理论与当代》 2005年第6期28-31,共4页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江县 西部大开发战略 实践 贵州 利用 保护 少数民族文化 2000年 文化生活 少数族群 中国西南 政府部门 积极参与 全球化 学术界 商业界
下载PDF
景德镇老城区陶瓷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江华 刘昌兵 徐桃生 《南方文物》 2003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关键词 景德镇老城区 陶瓷历史文化遗产 利用 文物保护 古窑坊 珠山御窑厂遗址 古瓷窑址 古作坊 民宅 寺庙 会馆 政策 法规 环境保护 科学技术
下载PDF
“文化润疆”视域下新疆古驿道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以丝绸之路北道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董红玲 《昌吉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2-58,共7页
新疆的古驿道上留下了大量自汉唐至清代的烽燧、驿站、戍堡、城池等文化遗产,是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交融、对外交往的载体和历史见证。文章以丝绸之路北道为例,探讨驿道文化遗产在承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润疆”及历史文... 新疆的古驿道上留下了大量自汉唐至清代的烽燧、驿站、戍堡、城池等文化遗产,是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交融、对外交往的载体和历史见证。文章以丝绸之路北道为例,探讨驿道文化遗产在承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润疆”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的作用,对于提升新疆文化软实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驿道 文化遗产 保护 利用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25
9
作者 张晓雁 《群众》 2005年第7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发利用 民俗活动 文化空间 活态文化 文化 保护工作 传统文化 民族个性 文化特色
下载PDF
努力提高民族的文化主体意识——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笑飞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9-81,共3页
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根本上是为了提高民族文化主体意识,就是要对我们民族文化的认同、继承、鉴别和发展。目的是维护民族文化的生存,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和国家的标志。通过保护和利用,努力提高民族的文化主体意识要做好... 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根本上是为了提高民族文化主体意识,就是要对我们民族文化的认同、继承、鉴别和发展。目的是维护民族文化的生存,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和国家的标志。通过保护和利用,努力提高民族的文化主体意识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说明存在价值及意义;二是要广泛组织和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保护和利用;三是要与时俱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带有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主体意识 文化认同 保护和利用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基于三个案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嫩妹 陈秋华 屈峰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8-75,共8页
探索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经验,有利于为正在探寻保护和利用之法的农业文化遗产或是想要申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项目提供方法指导。选取三个国内外典型的农业文化遗产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总结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探索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经验,有利于为正在探寻保护和利用之法的农业文化遗产或是想要申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项目提供方法指导。选取三个国内外典型的农业文化遗产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总结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式。研究认为,为更好保护和利用农业文化遗产,应当做好五点:严格保护核心资源区、充分挖掘和整合资源、培育品牌和新业态、融合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力量和实现活态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 利用 案例比较分析
下载PDF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万芬 《文化产业》 2018年第2期28-30,共3页
世界各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利用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才刚刚起步。本文就当前数字化背景下,从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分类标准规范和检索技术系统的建设以及采用... 世界各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利用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才刚刚起步。本文就当前数字化背景下,从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分类标准规范和检索技术系统的建设以及采用可视化演示和虚拟现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再现等几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信息技术 虚拟现实 虚拟博物馆
下载PDF
从陈家祠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毛远广 《客家文博》 2015年第1期25-28,共4页
清代宗祠建筑陈家祠由大小19座建筑组成建筑群体,各个单体建筑之间既独立又互相联系,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文章针对陈家祠博物馆综合管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与延续性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探究文化遗产保护... 清代宗祠建筑陈家祠由大小19座建筑组成建筑群体,各个单体建筑之间既独立又互相联系,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文章针对陈家祠博物馆综合管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与延续性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探究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家祠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发与保护 原真性和 可修复原则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分析
14
作者 奚社艳 《剧影月报》 2019年第3期82-83,共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民族的智慧,传承着民族的精神。我国幅员辽阔,独特的人文气息、历史氛围造就了丰厚且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工业现代化的冲击,使得传统文化生态遭到破坏,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民族的智慧,传承着民族的精神。我国幅员辽阔,独特的人文气息、历史氛围造就了丰厚且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工业现代化的冲击,使得传统文化生态遭到破坏,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在险境之中,无疑是民族不能承受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和利用 全球经济一体化 历史氛围 工业现代化 人文气息 地域特色 文化生态
下载PDF
浅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15
作者 聂鑫 《今日科苑》 2007年第22期213-213,共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以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文化资源 中华民族 民俗活动 传统文化 表演艺术 传统知识
下载PDF
无锡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
16
作者 梁峰 于英鹏 +1 位作者 牛文蕾 吴小锋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1-77,共7页
文化遗产具有普遍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及特殊的经济和思想价值。基于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大运河无锡段沿线的物质文化遗产赋存情况进行梳理和统计分析,发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内容阐释挖掘不够,价值传播指... 文化遗产具有普遍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及特殊的经济和思想价值。基于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大运河无锡段沿线的物质文化遗产赋存情况进行梳理和统计分析,发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内容阐释挖掘不够,价值传播指向模糊;遗产存在诸多历史断点,难以展现文化全貌;遗产地理空间分散,难以连片成面开发;以静态静物展示为主,缺乏沉浸式场景开发。基于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和特殊价值维度,建议加强内容挖掘、关注文化传播的价值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文化遗产时空连续性,构建场景化主题、开发沉浸式体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无锡 文化遗产保护 价值
下载PDF
地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融合发展初探——以河北省为例
17
作者 李红梅 刘宁 《城市与减灾》 2024年第3期22-26,共5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发掘特色文化资源,是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路径。独特的地震文化遗产,也是宝贵的地震旅游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地震旅游市场开发潜力。大力发扬和传承地震文化遗...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发掘特色文化资源,是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路径。独特的地震文化遗产,也是宝贵的地震旅游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地震旅游市场开发潜力。大力发扬和传承地震文化遗产,对于提升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升公众防震减灾能力、增强防震减灾软实力、减轻震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发展 市场开发潜力 文化遗产保护 特色文化资源 防震减灾 文化自信 软实力 震害损失
下载PDF
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衔接与融合——以广东省南粤古驿道梅关古道古田段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家龙 李红举 +7 位作者 邓婷 罗思华 胡洁 张子健 牛丞禹 王凯 姜岩 苏少青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92,共14页
南粤古驿道是广东历史发展的线性文化遗产。探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间的内涵关联,有利于增强两者的协同关系与叠加效应。文章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内涵解析和趋势分析入手,以广东省南粤古... 南粤古驿道是广东历史发展的线性文化遗产。探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间的内涵关联,有利于增强两者的协同关系与叠加效应。文章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内涵解析和趋势分析入手,以广东省南粤古驿道梅关古道古田段连接线为例,探析两者之间的工作关联,提出面向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结果表明:1)古驿道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密切关联,并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容相衔接;2)古驿道保护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可在国土空间规划落地实施、权益保障、政策激励、公共参与和景观协调等方面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国土空间价值提升;3)聚焦发展定位―规划布局―工程设计―统筹资金―服务运营维度,需不断创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路径,全面推动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线性文化遗产 保护利用 衔接 融合 南粤古驿道
下载PDF
文化遗产影响评估(CHIAs)保护利用协同目标及其嵌入机制
19
作者 王霖 冯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从保护利用协同目标入手,对国外的文化遗产影响评估实践进行剖析,总结了广州市文评实践的主要特点,针对文化遗产影响评估工作面临的3大难点——与保护管理系统结合方式复杂、自我完善程度不足、其他力量支撑与保障不足,提出由文化遗产... 从保护利用协同目标入手,对国外的文化遗产影响评估实践进行剖析,总结了广州市文评实践的主要特点,针对文化遗产影响评估工作面临的3大难点——与保护管理系统结合方式复杂、自我完善程度不足、其他力量支撑与保障不足,提出由文化遗产影响评估先予机制、触发机制与保障机制共同构成的本土化文化遗产影响评估嵌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影响评估 保护利用 协同目标 嵌入机制 广州市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湘西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利用路径
20
作者 邓洁 蒋纯 +1 位作者 周颖 陈茜 《南方农机》 2024年第9期94-97,共4页
【目的】湘西地区农遗具有突出的生态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保护和创新利用湘西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湘西地区农遗综合价值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湘西农遗保护与利... 【目的】湘西地区农遗具有突出的生态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保护和创新利用湘西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湘西地区农遗综合价值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湘西农遗保护与利用在产业创新、技术传承、生物多样性保持等方面陷入难题,并为此提出了转变发展理念、优化协作模式、完善协作机制等对策建议。【结果】充分保护和创新利用农遗中富含的生物、技术、文化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本土资源价值,激发农村内生动力,为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富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增添强力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战略 湘西地区 保护 创新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