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镜像视角下国际中文教育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1
作者 丁蕾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4期123-125,共3页
开拓和丰富语言国际传播途径,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国家文化发展与推进的必然战略选择,也是展示民族文化价值与文明成果的契机。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利用文化类课程教学这一平台,展示中国形象,越来越多的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领域的中国学... 开拓和丰富语言国际传播途径,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国家文化发展与推进的必然战略选择,也是展示民族文化价值与文明成果的契机。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利用文化类课程教学这一平台,展示中国形象,越来越多的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领域的中国学者开始将视角转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资源的挖掘。“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和一项事业,可尝试在“文化镜像”理论的指导下,形成摆脱过去汉语教学的局限、走向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并进的实施路径,探索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语言国际教育中国学派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镜像 国际中文教育 文化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地域、宗教及民族:西藏电影的文化镜像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宝富 傅丽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4-118,共5页
西藏作为一个原初的、纯净的文化镜像,在中国电影史中被不断地想象与建构。本文从高原风光志、佛教风物志、藏族风情志三个方面来分析和阐释西藏影像的地域符码、西藏语境的宗教信仰、西藏镜语的民族符号,从而解读西藏影视作品的审美价... 西藏作为一个原初的、纯净的文化镜像,在中国电影史中被不断地想象与建构。本文从高原风光志、佛教风物志、藏族风情志三个方面来分析和阐释西藏影像的地域符码、西藏语境的宗教信仰、西藏镜语的民族符号,从而解读西藏影视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影像 地域符码 宗教信仰 民族符号 文化镜像
下载PDF
网络穿越小说:当代文化镜像的反讽性文本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盛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86-90,共5页
网络穿越小说是最具有网络文学特征的小说类型,它以现实的缺席作为结构文本的潜在性小说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与当代社会构成了反讽关系:一是作品文本层面生活景观的史诗性与戏剧性和当代实存层面的散文化生活景观构成了反讽关系,体现了... 网络穿越小说是最具有网络文学特征的小说类型,它以现实的缺席作为结构文本的潜在性小说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与当代社会构成了反讽关系:一是作品文本层面生活景观的史诗性与戏剧性和当代实存层面的散文化生活景观构成了反讽关系,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匮乏与欠然状态;二是穿越主人公的高大完美与当代主体性的悲剧性处境构成了反讽性关系,动摇了传统的小说创作理论。这使得网络穿越小说有着潜在的文化建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穿越小说 文化镜像 语境反讽 文化建构
下载PDF
转型期的文化镜像与符号:孔子与鲁迅 被引量:1
4
作者 殷国明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8期98-104,共7页
鲁迅和孔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标志性人物,体现了在中国社会文化发生重大转折时代的文化诉求和创新,其意义和地位的形成不仅与某种社会文化的转型期的特殊语境相关,而且经历了一种长期反复的符号化过程,是一种被建构的文化镜像。
关键词 鲁迅 孔子 文化镜像
下载PDF
英汉服饰习语文化镜像透视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玉昌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41-43,77,共4页
习语是人类文化在语言中积淀的精髓,与服饰有关的习语敏感地反映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历程,具有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双重属性。本文从纺织纤维、冠饰、衣衫、裤裙、鞋袜等五个方面对英汉服饰习语进行文化溯源,解析其中所蕴涵的英汉民族生产生... 习语是人类文化在语言中积淀的精髓,与服饰有关的习语敏感地反映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历程,具有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双重属性。本文从纺织纤维、冠饰、衣衫、裤裙、鞋袜等五个方面对英汉服饰习语进行文化溯源,解析其中所蕴涵的英汉民族生产生活体验和风俗习惯、文化心理、伦理道德和认识取向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习语 文化镜像 英汉对比 文化心理
下载PDF
五四时期的文化镜像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金民卿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8,共8页
近代中国在历史衰变中力图走出一条渐进性的自存变革之路,由此在思想上以文化改良主义为主流。辛亥革命在政治上中断渐进改良之后,担当救亡和启蒙使命的新文化运动继之而起,思想界出现了多元并存的混杂无序状态。五四时期的思想界在反... 近代中国在历史衰变中力图走出一条渐进性的自存变革之路,由此在思想上以文化改良主义为主流。辛亥革命在政治上中断渐进改良之后,担当救亡和启蒙使命的新文化运动继之而起,思想界出现了多元并存的混杂无序状态。五四时期的思想界在反封建目标下的短暂共识后,在主义选择这个核心问题上出现了思想裂变。经过思想交锋和政治斗争,马克思主义获得思想界和广大民众的认同,在同中国实践和文化的创造性结合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并日益成为现当代中国的主导性文化。当今中国全方位的社会转型形成了"一元多样"的文化图景,不能形式主义地看待两个时期的文化多样性,更不能借助五四时期的文化发展经验妄言对当代中国社会制度和主导文化进行根本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多元并存的文化镜像 一元多样的文化图景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文化镜像中的后现代人类学与中国人类学的认知论革命 被引量:1
7
作者 袁年兴 彭旖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2-138,187,共8页
后现代人类学的认知论问题长期被学界的方法论视角遮蔽。从他者的"文化之镜"到"镜中之我",后现代人类学并没有逃离与"他者"在双重想象中的僵化状态。处于世界话语体系边缘地带的中国人类学,从一开始就借... 后现代人类学的认知论问题长期被学界的方法论视角遮蔽。从他者的"文化之镜"到"镜中之我",后现代人类学并没有逃离与"他者"在双重想象中的僵化状态。处于世界话语体系边缘地带的中国人类学,从一开始就借助西方人类学的镜像符号在行动和参与中自我发现和自我关照。当代中国人类学以一种世界的眼光和人类整体性的认知立场,超越了西方人类学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以及以西方为中心的文化镜像困境,这无疑开启了人类学的一种新境界——如何在人类作为一种整体性的意义存在中,重构人类学为作为一门为人类社会谋福祉的学科本质。尤其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背景下,当代中国人类学无疑开启了世界人类学的新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镜像 后现代人类学 认知论革命
下载PDF
文化镜像与华人身份建构——当代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问题 被引量:4
8
作者 蒙柱环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8-91,共4页
当代美国华裔文学重点表现了中国文化这一"他者"如何融入美国语境的问题,表现了中国文化如何与美国文化的碰撞、纠葛和对话。在中国文化的镜像中,华裔得以照见自己的存在,在美国语境之中建构华人的文化身份。美国华裔在文学... 当代美国华裔文学重点表现了中国文化这一"他者"如何融入美国语境的问题,表现了中国文化如何与美国文化的碰撞、纠葛和对话。在中国文化的镜像中,华裔得以照见自己的存在,在美国语境之中建构华人的文化身份。美国华裔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复杂和多元,一方面,这是由于他们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不同,另一方面,这些作品中的中国文化书写和文化身份建构本身也是"一个产出的历史过程",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中国文化 文化镜像 身份建构
下载PDF
虚设与普世:当代意识形态的文化镜像
9
作者 欧阳剑波 《社科纵横》 2011年第2期118-121,共4页
意识形态以其相对独立化的社会力量深深植根于文化价值体系的内涵之中。意识形态的"虚设性"使意识形态构造了一个现实的幻觉,构造了一个幻化的文化镜像。只有以批判的精神解蔽意识形态之幻觉,使其与相容文化镜像的"普世... 意识形态以其相对独立化的社会力量深深植根于文化价值体系的内涵之中。意识形态的"虚设性"使意识形态构造了一个现实的幻觉,构造了一个幻化的文化镜像。只有以批判的精神解蔽意识形态之幻觉,使其与相容文化镜像的"普世性"价值理念相容发展,方可彰显其文化意蕴与文化渗透力,从而形塑虚设与普世相容的当代意识形态文化镜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设性 普世性 意识形态 文化镜像
下载PDF
文化镜像下民间海洋故事的宝物幻想及其意蕴
10
作者 谢秀琼 张文鸯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17-121,136,共6页
民间海洋故事中的宝物形态各异,按照功能不同,大体可分为神奇动物类、日常器物类及魔力御敌类,并以幸运赠宝、主动索宝、识宝易宝等情节模式加以传奇演绎。宝物幻想作为人与海洋互动的媒介,聚焦宝物形态及其叙事模式,可以窥见文化镜像... 民间海洋故事中的宝物形态各异,按照功能不同,大体可分为神奇动物类、日常器物类及魔力御敌类,并以幸运赠宝、主动索宝、识宝易宝等情节模式加以传奇演绎。宝物幻想作为人与海洋互动的媒介,聚焦宝物形态及其叙事模式,可以窥见文化镜像下民间海洋意识和价值取向变迁。宝物形态由从物质化向着精神化过渡,与涉海群体认知海洋、经略海洋意识趋强的发展轨迹一致;围绕宝物展开的二元对立叙事,又较为鲜明地呈现了农耕文明影响下的海洋逐利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海洋故事 宝物形态 叙事模式 文化镜像
下载PDF
浙江商帮的创富群像与文化镜像
11
作者 周明宝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6-21,共6页
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商业竞争归根结底是商人的竞争,是商业文化的较量,是商业伦理价值观的博弈。浙江商业文化是农业文明与海洋文明的有机组合,开放前沿赋予了浙江人经商贸易的天然土壤,重商崇儒、工商皆本的思想观念不断激活着民间商... 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商业竞争归根结底是商人的竞争,是商业文化的较量,是商业伦理价值观的博弈。浙江商业文化是农业文明与海洋文明的有机组合,开放前沿赋予了浙江人经商贸易的天然土壤,重商崇儒、工商皆本的思想观念不断激活着民间商业行为。在各种商贸实践中,浙江商人逐步由散而群,由竞而合,在历史上形成了若干区域性商业帮群,成为推动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缔造了浙商创富传奇和浙江经济奇迹。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倒逼"考验,当前,浙江经济进入经济田径场上的"弯道"区间,迎来了转型升级的调整时期,网络经济和以文化附加值提升为目标的文创产业在浙江蓬勃发展,新经济特征显山露水,浙江商业文明在传承中有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商帮 创业创新 商政化 商业文明 传承 文化镜像
下载PDF
鲁迅文化镜像的变脸:从半张脸的神话到模糊面孔
12
作者 李盛涛 《滨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8-82,共5页
鲁迅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中,先后遭到了政治文化语境的误读和后启蒙文化语境的全面抛弃,成为一个渐被遗忘的文化镜像。在新中国早期的历史中,鲁迅被解读为政治性的文化符号,这不仅使"鲁迅精神"遭到了删减化处理,而且严重地背离... 鲁迅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中,先后遭到了政治文化语境的误读和后启蒙文化语境的全面抛弃,成为一个渐被遗忘的文化镜像。在新中国早期的历史中,鲁迅被解读为政治性的文化符号,这不仅使"鲁迅精神"遭到了删减化处理,而且严重地背离了启蒙思想,使鲁迅仅仅成为一个半张脸的神话。而当代的后启蒙文化语境则对"鲁迅精神"进行了全面拒绝,既表现为世俗文化对鲁迅作为"普通人"的还原,为进一步抛弃鲁迅埋下了伏笔;又表现为消费社会"娱乐至死"的文化功能本能地拒绝鲁迅式的精神深度,这使原本半张脸神话的鲁迅变得更加模糊不清。归根结底,鲁迅问题的症结在于"鲁迅精神"与意识形态的根本性对立,即"鲁迅精神"绝不是一般意义的知识或学术观点,而是一种指涉现实的精神力量。因而,尽管"鲁迅精神"面临遗忘的文化命运,它却无疑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以缺席的方式彰显着它的永恒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化镜像 意识形态 半张脸的神话 模糊面孔
下载PDF
河西走廊的文化镜像
13
作者 叶舒宪 《丝绸之路》 2012年第12期12-16,共5页
本文引经据典,结合实地考察和新发掘考古资料,对河西走廊文化历史进行梳理,视角独特,观点新颖。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文化镜像 现代文明
下载PDF
文化镜像视野下的遗产保护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昭莉 吴兴帜 《百色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36-42,共7页
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在于文化原生主体的自觉,使其能够充分意识到文化对自我和他者的价值,进而在日常生活生产中自觉的按照文化逻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最终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目前国内文化遗产的保护基本遵循着客位保护与主位传承的路径,... 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在于文化原生主体的自觉,使其能够充分意识到文化对自我和他者的价值,进而在日常生活生产中自觉的按照文化逻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最终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目前国内文化遗产的保护基本遵循着客位保护与主位传承的路径,主客位间的关系犹如人与镜子、镜像之间关系,主体通过镜面成像认知自我。文章在拉康的镜像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文化镜像与文化自觉之间的内在关联,并以贵州梭戛生态博物馆为例,把客位遗产保护事项视为镜像,讨论作为遗产主体的长角苗如何在生态博物馆镜像下,实现自我文化自觉和文化保护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镜像 文化自觉 遗产主体 遗产保护
下载PDF
青春电影的记忆书写与文化镜像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旭光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32-38,共7页
以电影为代表的文艺作品通过对青春主题的刻画,唤醒、建构和修订着人们的青春记忆。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陆青春电影历经了“家国同构—价值反思—个体言说”的叙事嬗变,建构了“理想主义与自启蒙”“重审与怀旧”“迷失与焦虑”... 以电影为代表的文艺作品通过对青春主题的刻画,唤醒、建构和修订着人们的青春记忆。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陆青春电影历经了“家国同构—价值反思—个体言说”的叙事嬗变,建构了“理想主义与自启蒙”“重审与怀旧”“迷失与焦虑”等青春记忆的意义内核。在青春电影的集体记忆实践中,存在着一个记忆的社会框架,它是文化霸权下的产物,与观影主体的“理想自我与身份认同”和产业结构的“权力规训与价值涵化”相关。上述过程表明了多元、复杂、交互的权力关系潜藏于集体记忆的影像书写中,并最终形成了一种“记忆的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电影 集体记忆 文化镜像
下载PDF
《说文解字》蕴涵鼠之文化镜像与民族秘史探赜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交军 李国英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42-52,109,共12页
鼠在时下话语评价体系中处于鄙称贬义,其实远非历史真相全貌。穷尽《说文》鼠类字汇进行文化解读,探赜出老鼠家族成员繁多,先民对鼠类动物观察细致,并建构起一个生机勃勃、井然有序的鼠类动物世界,进而发现老鼠曾是人类的衣食父母,给予... 鼠在时下话语评价体系中处于鄙称贬义,其实远非历史真相全貌。穷尽《说文》鼠类字汇进行文化解读,探赜出老鼠家族成员繁多,先民对鼠类动物观察细致,并建构起一个生机勃勃、井然有序的鼠类动物世界,进而发现老鼠曾是人类的衣食父母,给予先民诸多启迪,为古人所敬畏,且奉作十二生肖之首,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精神象征。究其因,非民间故事老鼠比赛巧胜、禽兽足趾与阴阳五行附会、鼠咬天开创世神话等三说,而是因鼠兼具众多优势使它脱颖而出,乃上古部落动物崇拜尤其是生殖崇拜的重要观物取法对象,与古代中国《周易》为代表的"生生不息"生命精神完美暗合。进一步通过"鸟鼠同穴"现象对目前全国乃至全球面临新型冠状病毒危机提供有益生态启示与哲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文化镜像 民族秘史 生殖崇拜
下载PDF
清代惠远城望河楼及其文化镜像剖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赖洪波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25-29,共5页
望河楼是清代西域首府惠远城的一大名胜,历经乾、嘉、道三朝,后虽毁于伊犁河洪水之患,但其文化影响巨大,至今仍在伊犁各族人民中传颂。对望河楼之演变兴衰及其文化镜像予以评述。
关键词 望河楼 诗歌 Wanghulu之谜 文化镜像
下载PDF
《百年孤独》——“拉美式痛苦”的文化镜像
18
作者 黄洁 梁晗昱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2期119-121,共3页
《百年孤独》是一部源自现实、反映现实的文学作品。产生于拉美大陆上的它,反映了拉美15世纪以来的历史概貌和社会状况。作为一个文化镜像,《百年孤独》利用马孔多村庄的产生和发展来反映拉美大陆上的国家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殖民统治... 《百年孤独》是一部源自现实、反映现实的文学作品。产生于拉美大陆上的它,反映了拉美15世纪以来的历史概貌和社会状况。作为一个文化镜像,《百年孤独》利用马孔多村庄的产生和发展来反映拉美大陆上的国家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殖民统治等多方面的情况。因此,我们可从中窥见拉美国家政治上的独裁、内乱、经济上被掠夺及入侵、宗教上被征服以及被殖民统治等问题给拉美人民带来的灾难与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孤独》 拉美式痛苦 文化镜像
下载PDF
试论新生语言文化类节目之传统文化镜像
19
作者 易伟斌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第21期6-7,共2页
近年来,《朗读者》、等新生语言文化类节目层出不穷,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镜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节目如一股春风袭来,在潜移默化中吹进人们的心田,吸引了成千上万人的观看,温润了许多观... 近年来,《朗读者》、等新生语言文化类节目层出不穷,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镜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节目如一股春风袭来,在潜移默化中吹进人们的心田,吸引了成千上万人的观看,温润了许多观众的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镜像 语言文化
下载PDF
镜中的民国妇女——美国女作家的跨文化镜像认同 被引量:3
20
作者 龙丹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4-151,共8页
本文以拉康的镜像认同理论为阐释框架,以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体验并书写中国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史沫特莱和项美丽以及她们的作品《群芳亭》、《中国人的命运》和《太阳的脚步》为研究对象,聚焦3部作品分别塑造的中国传统大宅中的妇... 本文以拉康的镜像认同理论为阐释框架,以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体验并书写中国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史沫特莱和项美丽以及她们的作品《群芳亭》、《中国人的命运》和《太阳的脚步》为研究对象,聚焦3部作品分别塑造的中国传统大宅中的妇女、革命女战士和上海海归文人的"小脚"太太等民国妇女形象,分析女性跨文化镜像认同的3种样态——自我他者化、他者自我化和双重自我,揭示3位女作家通过与民国妇女的跨文化镜像认同建构现代女性自我并反思女性跨文化文学再现的理论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现代女性主体 女性跨文化镜像认同 民国妇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