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满江红》电影的叙事逻辑与文化间性
1
作者 付霆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5-159,共5页
电影《满江红》以文化叙事手法和“三一律”的戏剧架构展现出一部壮丽史诗,通过小人物的角色反转以及“悬疑-戏剧”的双轮驱动,呈现出情感与言辞的双重意蕴。以中国红为底色、以立足家国情怀为初心,电影拓展了文化对话共生的空间,塑造... 电影《满江红》以文化叙事手法和“三一律”的戏剧架构展现出一部壮丽史诗,通过小人物的角色反转以及“悬疑-戏剧”的双轮驱动,呈现出情感与言辞的双重意蕴。以中国红为底色、以立足家国情怀为初心,电影拓展了文化对话共生的空间,塑造了多层次的文化间性平台。针对当前电影行业存在的文化解读表层化、跨文化叙事冲突化、文化要素同质化等多重困境,应根植本土又放眼全球,塑造叙事情境及文化身份,助推电影作品的完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江红》 叙事逻辑 文化间性 困境 变革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韩“一本两拍”电影文本的文化间性探析
2
作者 刘鹏 《今传媒》 2024年第4期76-79,共4页
当前,韩国电影凭借着效仿好莱坞电影以及韩民族文化特质获得了世界电影观众的认可。这种跨文化传播能力对于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值得借鉴。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视域,对致力于克服“水土不服”倾向的“一本两拍”的中韩合拍电影文本... 当前,韩国电影凭借着效仿好莱坞电影以及韩民族文化特质获得了世界电影观众的认可。这种跨文化传播能力对于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值得借鉴。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视域,对致力于克服“水土不服”倾向的“一本两拍”的中韩合拍电影文本进行细读后发现,我国电影在比照、辨识的基础上,灵活地移植或吸收他国电影的成功经验将有利于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文化间性 中韩“一本两拍”
下载PDF
文化间性视域下“善”的跨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3
作者 郑兰淼 《铜陵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3-86,共4页
文章以文化间性为理论视角,深入剖析“善”这一核心概念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多元表现与复杂机制。通过对中西方文化中的“善”在词性、词义、哲学思想以及当代意义等方面的诠释,揭示“善”的存在为自我与他者跨越思想与情感的接触搭建了深... 文章以文化间性为理论视角,深入剖析“善”这一核心概念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多元表现与复杂机制。通过对中西方文化中的“善”在词性、词义、哲学思想以及当代意义等方面的诠释,揭示“善”的存在为自我与他者跨越思想与情感的接触搭建了深厚的理论共情桥梁。运用共情,考察中国“善”的有效传递策略与模式,进一步提出了以共情为核心的“善”引发相互认同,以“善”为媒介开辟唤起共情的“善”的跨文化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间性 “善” 诠释 文化传播 共情
下载PDF
文化间性视域下中国形象数字传播的“他者”叙事
4
作者 周炜婧 《视听》 2024年第10期127-131,共5页
文化间性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互动,在尊重各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包容性和共享性的文化形态。本研究以视频网站YouTube上人气较高的来华旅游外国人账号所发布的Vlog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所建构的中国形象及其数字叙事特征,并... 文化间性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互动,在尊重各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包容性和共享性的文化形态。本研究以视频网站YouTube上人气较高的来华旅游外国人账号所发布的Vlog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所建构的中国形象及其数字叙事特征,并考察其中呈现出的间性认知和“他者”视角。外国博主充分利用数字叙事的互文性、参与性和扩展性建构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文化多姿多彩、环境优美、百姓安居乐业的中国形象。在此过程中,打造主体共在的场域、创造对话交流的契机、寻找关联共性的交汇均体现出他们身上的间性认知。同时,第一视角的带入、真实在场的解说、共情空间的营造等“他者”视角的叙事策略也给我国的国际传播带来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间性 中国形象 “他者”叙事 数字传播
下载PDF
跨文化共情:央视特别节目《美美与共》中的文化间性探究
5
作者 陶梦筱 麻冰洁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2期66-68,共3页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是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央广...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是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大型国际文化交流节目《美美与共》。《美美与共》在多国实地拍摄纪录短片,结合讲述者们的现场交流,以及各国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全景展现了对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倡导,向世界传递了一个可亲、可敬、可信的中国形象。文章在跨文化共情传播视角下探讨文化在国际关系交往中的重要角色,通过文化间性思路回答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和合共生之路,旨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人类基本价值共识,彰显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意识、文化底蕴和世界情怀,体现中国胸怀天下的大国智慧与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共情 精神交往 文化间性 “他者”思维 《美美与共》
下载PDF
中国香港流行歌曲中的日本元素受容浅析——基于文化间性理论
6
作者 叶张浩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8期93-95,共3页
二战后,日本的影视、动漫、音乐等文化以及汽车、家电等科技产品在得到其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之下不断地向亚洲乃至全世界传播。并且,曾引领华语流行音乐潮流的中国香港流行歌曲亦受到日本文化的诸多影响,其中中国香港流行歌曲中大量改编... 二战后,日本的影视、动漫、音乐等文化以及汽车、家电等科技产品在得到其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之下不断地向亚洲乃至全世界传播。并且,曾引领华语流行音乐潮流的中国香港流行歌曲亦受到日本文化的诸多影响,其中中国香港流行歌曲中大量改编自日语歌曲的作品不仅至今仍为人们所传唱,更是见证了中日音乐文化的交流。为了进一步探讨中日文化交流的特征,基于文化间性理论对中国香港流行歌曲中的日本元素受容进行探讨能够发现,中国香港流行歌曲对日本元素的吸收与融合体现了文化间性的差异性、视域性与主体性。同时,这也为新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香港流行歌曲 日本元素 文化受容 文化间性 中日交流
下载PDF
文化间性理论进展及其对旅游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0
7
作者 汤国荣 章锦河 +2 位作者 周珺 熊杰 姚蔚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23,共11页
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文化间性理论是思考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范式和调适文化差异的智慧和策略。文章在评介文化间性理论基础上认为:文化间性理论对旅游研究的有益启示是应用文化间性的智慧、策略和方法治理旅游地文化多样性,辩证看待和处... 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文化间性理论是思考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范式和调适文化差异的智慧和策略。文章在评介文化间性理论基础上认为:文化间性理论对旅游研究的有益启示是应用文化间性的智慧、策略和方法治理旅游地文化多样性,辩证看待和处理旅游中的文化差异,倡导旅游中互惠理解和平等交往,在相互尊重基础之上寻求文化间认同的文化间旅游新范式;在文化间性IC-UIRI理论框架之上可以建构文化间旅游的T-IC-UIRI理论模型。文化间性理论拓展了文化间关系研究新维度,能够开拓旅游研究新视角,扩展旅游研究和实践的更广阔视野和实验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间性 文化旅游 文化间性主义 文化间性理论 文化旅游 进展与启示
下载PDF
基于文化间性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维度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阴雅婷 方宇森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3-56,共4页
文化已成为国家形象叙事框架能否成功的关键,文化间性是多种文化之间对话交往的前提条件,从主体间性到文化间性再到“转文化”间性是国家形象传播的内在诉求。国家形象是基于文化间性理论意义生成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多维框架体系。本文... 文化已成为国家形象叙事框架能否成功的关键,文化间性是多种文化之间对话交往的前提条件,从主体间性到文化间性再到“转文化”间性是国家形象传播的内在诉求。国家形象是基于文化间性理论意义生成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多维框架体系。本文基于文化间性、转文化理论,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中的“自塑”“他塑”“间性”等维度,研究了挖掘中华文化元素、拓展泛媒介化空间等文化间性视域中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文化间性 文化 国家形象
下载PDF
美食节目的国际传播实践:媒介仪式、文化间性与具身交互 被引量:1
9
作者 朱燕钦 《科技传播》 2023年第14期43-47,共5页
在数字化背景下,美食节目在制作主体、受众、内容样态、制作方式、传播媒介均有丰富拓展,平台化成为美食类节目国际传播的重要特征。基于此,从传播的仪式观、文化间性和具身传播三种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中国美食类节目的跨文化传播实... 在数字化背景下,美食节目在制作主体、受众、内容样态、制作方式、传播媒介均有丰富拓展,平台化成为美食类节目国际传播的重要特征。基于此,从传播的仪式观、文化间性和具身传播三种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中国美食类节目的跨文化传播实践,试图探究在平台化国际传播时代,美食类节目如何依托全媒体传播格局,在讲述中国美食故事的同时展现多元鲜活且具体的民族群像,构建中国国家形象有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食节目 国际传播 媒介仪式 文化间性 具身交互
下载PDF
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间性思维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玲 高微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4-80,共7页
“一带一路”倡议提倡共商共建共享,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互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一举措是在世界范围内对异质文化实现文化融合的一次新尝试,也是沿承“多元文化主义”思路对世界文化发展进行的新探索。... “一带一路”倡议提倡共商共建共享,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互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一举措是在世界范围内对异质文化实现文化融合的一次新尝试,也是沿承“多元文化主义”思路对世界文化发展进行的新探索。研究从文化差异、主体间性、民心相通和多元化生等四个方面阐释“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文化建设中的文化间性思维,并间接回答了“一带一路”跨文化交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一带一路”文化建设能否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民心相通 文化间性 多元化生
下载PDF
《坛经》术语英译的文化间性特征探赜
11
作者 李广寒 冯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4-107,共4页
宗教在他国的传播是一种典型的“文化间性”的生产过程,禅宗在中国的诞生正是如此,《坛经》作为五家七宗的根源,是禅宗的奠基之作。禅宗是融合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间性”产物,加之国内外译者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禅... 宗教在他国的传播是一种典型的“文化间性”的生产过程,禅宗在中国的诞生正是如此,《坛经》作为五家七宗的根源,是禅宗的奠基之作。禅宗是融合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间性”产物,加之国内外译者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禅宗术语翻译带有明显的“文化间性”特征。研究发现,《坛经》英译呈现出异质性与融合性的“文化间性”特点,使禅宗在异国的传播与接受效果产生较大差异。文章通过揭示和比较《坛经》术语英译中的“文化间性”特点,发掘禅宗术语英译中“文化间性”的不同形态,以促进学界对禅宗术语英译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经》 术语 文化间性 翻译
下载PDF
文化间性视角下中国影视字幕的不可译及英译策略——以电影《满江红》为例
12
作者 李雯婕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3-68,共6页
随着中国文化影视作品走上国际舞台,在世界影坛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影视作品的英译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文化影视作品台词的英译质量,其中不可译现象是译者面临的主要难题。以电影《满江红》为例... 随着中国文化影视作品走上国际舞台,在世界影坛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影视作品的英译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文化影视作品台词的英译质量,其中不可译现象是译者面临的主要难题。以电影《满江红》为例,在原作品语料分析基础上,通过文化间性理论,探讨中国影视作品英译过程中的宗教信仰异化、诗词套用错位、俗语语义割裂、典故文化缺失等不可译现象,并提出运用音译与注释结合、意译与增译结合、文化延伸与拓展等相应英译策略,以期为中国影视字幕翻译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间性 不可译 影视作品 满江红
下载PDF
文化间性理论要义及其在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启示 被引量:6
13
作者 汤国荣 章锦河 +2 位作者 曹晶晶 陈敏 朱顺顺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8-130,共13页
在文化全球本土化和本土全球化进程中,文化间性理论是一种思考文化多样性的新范式和处理文化差异的新智慧。文章通过对文化间性理论综述,认为:文化间性理论认知文化间现象,揭示了文化间关系问题实质并倡导文化间性主义的文化政治实践;... 在文化全球本土化和本土全球化进程中,文化间性理论是一种思考文化多样性的新范式和处理文化差异的新智慧。文章通过对文化间性理论综述,认为:文化间性理论认知文化间现象,揭示了文化间关系问题实质并倡导文化间性主义的文化政治实践;辩证地看待文化多样性和多样性之中固有的差异性和同一性、关联性和互动性的间性特质,为如何与差异的他者在多元文化世界中共存确立准则;文化间性理论在社会文化地理学中的文化间状况、空间(地方)思想、种族(族群)地理、本土地理、认同地理和文化间城市等领域具有跨学科思想的理论洞见而值得思想借鉴。文化间性理论开拓了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更大的学术空间,拓展文化间关系在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新维度和广阔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间性 文化关系 社会文化地理学 综述与启示
下载PDF
文化间性问题论要 被引量:96
14
作者 王才勇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48,共6页
当今世界愈演愈烈的文化互渗越来越将文化间性问题推到了前沿。一种文化真正具有活性的特质已不再孤立地由其单纯的构成要素见出,而存在于这些要素引发的反响或作用中,这就是一种文化遭际另一种时呈现的间性特质。对中西文化问题的论说... 当今世界愈演愈烈的文化互渗越来越将文化间性问题推到了前沿。一种文化真正具有活性的特质已不再孤立地由其单纯的构成要素见出,而存在于这些要素引发的反响或作用中,这就是一种文化遭际另一种时呈现的间性特质。对中西文化问题的论说要真正触及其间活的现实就必须紧扣两者的间性关联,唯有居于这种关联的东西才标识了各自真正的实际。因而文化研究离不开间性思维,尤其是有关两种文化交互作用的论说更要基于对文化间性特质的切入,否则,所建构的论说就会脱离所述对象的真正实际,而成为单纯满足认知旨趣的知识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间性 中西 思维 关联
下载PDF
文化间性视阈下的民族互嵌及其政策意蕴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世靓 纪晓岚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25,29,共4页
从文化层面来说,当前的民族互嵌研究还应关注民族间交往互动的隐形地带,即文化间性。实现交往理性、促进民族互嵌的基本原则有三:一是就不同民族而言,主体与主体互为条件的共在是各民族文化间性存在之前提;二是理解差异,尊重他者,运用... 从文化层面来说,当前的民族互嵌研究还应关注民族间交往互动的隐形地带,即文化间性。实现交往理性、促进民族互嵌的基本原则有三:一是就不同民族而言,主体与主体互为条件的共在是各民族文化间性存在之前提;二是理解差异,尊重他者,运用文化对话及有效沟通,承认并重视不同民族的文化间性;三是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导向,确立不同民族主体间共识的基本规范,增强国家认同。基于文化间性理论,反思我国民族政策,应注重新时期文化弱势民族和新生代少数民族群众的"互主体性愿望",在深刻理解多民族文化包容性的基础上努力促成各民族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其终极目标是实现公共性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间性 民族互嵌 交往理 民族政策
下载PDF
文化互动视野下的“大华语”概念新探——兼谈华语社区词的文化间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静 苏新春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5期142-148,共7页
文章分析了"大华语"各个变体形成过程中涉及的文化过程,并借助文化间性理论梳理了"大华语"的内部构成,剖析了"大华语"概念层次,指出现有的研究多围绕"作为母语和国家/地区官方语言、标准语言的华语&... 文章分析了"大华语"各个变体形成过程中涉及的文化过程,并借助文化间性理论梳理了"大华语"的内部构成,剖析了"大华语"概念层次,指出现有的研究多围绕"作为母语和国家/地区官方语言、标准语言的华语"以及"作为民族语言的华语"的层次展开,"作为世界语言的华语"同样具有研究价值,应为"大华语"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互动 文化扩散 文化间性 大华语 社区词
下载PDF
他异和间距:经由列维纳斯和朱利安思考文化间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嘉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119,186,共15页
列维纳斯思想中可以区分出三种差异,结合朱利安的阐述,也可以通过这三种差异来区别三种思考“文化间性”的方式:不同性将不同文化视为统一性的不同部分;陌异性将他者文化视为一种异域和异质性;他异性则将他者文化视为永不可被自我所把... 列维纳斯思想中可以区分出三种差异,结合朱利安的阐述,也可以通过这三种差异来区别三种思考“文化间性”的方式:不同性将不同文化视为统一性的不同部分;陌异性将他者文化视为一种异域和异质性;他异性则将他者文化视为永不可被自我所把捉的伦理对象。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充分意识到二者的思想差异。列维纳斯的他异思想强调的是他者对于自我的优先性,朱利安的间距思想则强调透过他者对自我的反思。在跨文化交流中,一方面,“间距”思想所追求的“可理解的共通”可以平衡“他异”思想中自我和他者的不对称性;另一方面,他异思想中他者导向的伦理学也是间距思想的必要补充,在对他者的责任中,必然会产生间距。他异和间距之思最终都需要落实于生活,也只有通过回归生活的素朴性和复杂性,才能够激活列维纳斯和朱利安的思想,并克服他们思想中的局限。相应的,也应该将基于他异和间距的跨文化交流,从理解拓展到生活。这种跨文化生活不只会拓展主体的自由和可能性,同时也是抵御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维纳斯 朱利安 文化间性 文化交流 生活
下载PDF
文化间性: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跨文化之思 被引量:23
18
作者 刘学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0-167,共8页
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稳定的发展和高度开放的姿态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与尊重。以辩证的视角统一"差异"和"融合"的文化间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特质,强调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的... 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稳定的发展和高度开放的姿态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与尊重。以辩证的视角统一"差异"和"融合"的文化间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特质,强调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指向一种相互理解、相互适应、相互联结和依存的跨文化关系的建构。在文化间性的视角下反思教学中的跨文化难题、教学者的跨文化能力和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从文化和跨文化的本质内涵思考来华留学生教育中呈现出来的文化危机,有助于我们看到不同文化主体之间通过对话和协商达成意义重组及分享的动态生成过程,为来华留学生教育提供一种超越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间性 来华留学生教育 高等教育国际化
下载PDF
话语偏向与“文化间性”:民族宗教报道的问题与路径——基于人民网与新华网的抽样文本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白贵 甄巍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6-30,共5页
通过统计分析人民网与新华网近五年的民族宗教报道,发现民族宗教报道存在三个方面的话语偏向:话语秩序的主导化、话语主体的替代化和话语能指的模糊化。对此,笔者提出基于"文化间性"的跨文化传播路径:第一,实施文化分层传播,... 通过统计分析人民网与新华网近五年的民族宗教报道,发现民族宗教报道存在三个方面的话语偏向:话语秩序的主导化、话语主体的替代化和话语能指的模糊化。对此,笔者提出基于"文化间性"的跨文化传播路径:第一,实施文化分层传播,加大非政治文化层面的呈现力度;第二,转变新闻话语方式,重点呈现民族宗教文化的自在状态;第三,搭建文化对接平台,开拓被报道主体的话语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偏向 文化间性 民族宗教报道 人民网 新华网
下载PDF
文化间性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再反思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丽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148,共7页
从整个传统文化转化史看,近代以来学界经历了从"二元对立转化"逻辑到"简单融合转化"逻辑再到"辩证转化"逻辑的演进过程。然而,从本质上讲,当下的诸多所谓"辩证转化"模式并未有效化解传统文化... 从整个传统文化转化史看,近代以来学界经历了从"二元对立转化"逻辑到"简单融合转化"逻辑再到"辩证转化"逻辑的演进过程。然而,从本质上讲,当下的诸多所谓"辩证转化"模式并未有效化解传统文化现代转化存在的"两分性"难题与"差异性"契合困境,造成传统文化现代转化至今仍是一个未竟议题。在探讨传统文化现代转化已有范式及历史维度的前提下,从文化间性视角分析传统文化现代转化遭遇的难题与困境,并尝试性提出纾解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间性 传统文化 现代转化 反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