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别差异与文化阶位——以周蕾、李欧梵等海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惠芬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44,共10页
周蕾、李欧梵等海外学者的上海研究中存在着某种性别差异和文化阶位的纠葛。性别差异不仅影响了她/他们的研究路径及对性别研究方法的运用,也在相当程度决定了其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看法。两者共同地表现了对既有的主流话语的挑战,又呈... 周蕾、李欧梵等海外学者的上海研究中存在着某种性别差异和文化阶位的纠葛。性别差异不仅影响了她/他们的研究路径及对性别研究方法的运用,也在相当程度决定了其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看法。两者共同地表现了对既有的主流话语的挑战,又呈现出某种"互文"、"协商"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文化阶位 印刷文化 技术化视觉性话语
原文传递
含混还是漫游——移民题材电影的跨地性认同难题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勇 陆正兰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3-191,共9页
中国电影具有人民美学的特征,新中国以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引来历史上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口流动,电影作者都不同程度地用人民影像志的形式记录了这样的变动,形成一个移民题材的谱系。本土与外来,主体与他者,文化位阶的互动,使得在地性社... 中国电影具有人民美学的特征,新中国以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引来历史上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口流动,电影作者都不同程度地用人民影像志的形式记录了这样的变动,形成一个移民题材的谱系。本土与外来,主体与他者,文化位阶的互动,使得在地性社群的拆解与重组复杂重重。政策直接策划下的移民的知青,三线建设者,市场经济助推下的农民工进程与中产阶级崛起使得移民题材的电影更具有社会变革的镜像隐喻。跨地性认同在当前中国社会具有某种可解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题材 文化 社群身份 空间结构 本土保守性 跨地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