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影响下的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转向:特征与机制
1
作者 侯兵 李红缘 +1 位作者 余凤龙 张爱平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4,共14页
饮食文化是地方文化生产的重要构成部分,旅游影响下,地方饮食文化生产发生了明显转向,基于文化生产逻辑的地方饮食文化生产从现象发生到机理分析亟须开展理论探索。文章从文化生产理论的视角,以淮扬菜主要发源地之一的扬州为例,运用访... 饮食文化是地方文化生产的重要构成部分,旅游影响下,地方饮食文化生产发生了明显转向,基于文化生产逻辑的地方饮食文化生产从现象发生到机理分析亟须开展理论探索。文章从文化生产理论的视角,以淮扬菜主要发源地之一的扬州为例,运用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和文献分析法等方法,揭示了旅游影响下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转向的特征和机制。研究发现:1)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转向的特征体现在4个方面,生产要素更加关注文献典籍与乡土文化中的饮食元素的挖掘与利用,生产场域从传统的限定性场域向着规模化场域及多元化场域转变,生产模式在技术和流程两个层面呈现出由厨房生产技术向舞台化炫技表演以及多场景技术组合递进的特征,结构形态旨在实现内容生产、符号生产和媒介生产三者的协调统一;2)旅游对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转向形成重要影响,受到核心因素和辅助因素的共同作用,进而形成生产主体响应机制、地方文化创新发展机制、文旅消费提质牵引机制以及主客协商机制等四重驱动机制;3)在传统文化守正与创新博弈中,旅游影响下的地方饮食文化生产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串联起各利益相关主体,有效利用生产资料,有机整合文化资源,这为文化生产理论提供另一种解释和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影响 地方饮食文化 生产转向 特征 机制
下载PDF
旅游者地方饮食文化认同的构建机制——以长沙文和友为例
2
作者 余凤龙 徐留倩 陈悦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地方饮食是表达和象征地方文化的符号,是塑造主体地方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的交织场域。以长沙文和友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文本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旅游者对地方饮食消费的意义追寻与文化认同。结果表明,地方饮食文化认同是主体在... 地方饮食是表达和象征地方文化的符号,是塑造主体地方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的交织场域。以长沙文和友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文本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旅游者对地方饮食消费的意义追寻与文化认同。结果表明,地方饮食文化认同是主体在饮食消费过程中,持续与地方饮食交涉、赋予地方饮食意义并产生认同感的过程。主体感知的地方饮食文化意义包括饮食功能意义、饮食象征意义、人际互动意义和饮食情感意义四个方面,分别塑造主体对地方饮食的价值认同、身份认同、社会认同和情感认同,并且主体饮食偏好在饮食功能意义与主体价值认同之间、个体经历在饮食情感意义与主体情感认同之间具有调节效应,旅游者与居民对饮食文化意义的感知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饮食文化 饮食消费 饮食文化 文化认同 长沙文和友
下载PDF
明清陕商与关中饮食文化风尚的变迁
3
作者 田龙过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3期10-15,共6页
明代为了保障西部边关的供应,采取了“食盐开中”“棉布征实”“茶叶开中”等一系列政策,陕西商人因地理之便一跃而起,成为驰骋江淮的巨商富贾,三原、泾阳一带也成为新兴的经贸重镇。明末以来社会奢靡成风,陕西商人从江南把这种奢侈风... 明代为了保障西部边关的供应,采取了“食盐开中”“棉布征实”“茶叶开中”等一系列政策,陕西商人因地理之便一跃而起,成为驰骋江淮的巨商富贾,三原、泾阳一带也成为新兴的经贸重镇。明末以来社会奢靡成风,陕西商人从江南把这种奢侈风气带回关中,客观上促进了关中饮食行业的发展和繁荣。明清是各大菜系成型的黄金时期,关中中心城市内在驱动力不足,陕商喜好消费不兴产置业的习俗等诸多因素,导致陕西饮食文化失去了再度复兴的难得机遇,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陕商 饮食文化
下载PDF
先秦时期的浙江饮食文化研究
4
作者 金晓阳 叶俊士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2-37,共6页
在经历良渚文化的高峰之后,先秦时期的浙江饮食文化一度陷入停滞,直到商周以后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越国建立之后,於越先民在适应、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渔业、制盐业,形成了以稻米为主食,贝类、蛤蜊、鱼蟹等水产... 在经历良渚文化的高峰之后,先秦时期的浙江饮食文化一度陷入停滞,直到商周以后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越国建立之后,於越先民在适应、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渔业、制盐业,形成了以稻米为主食,贝类、蛤蜊、鱼蟹等水产品,猪、狗、牛、鸡等禽畜,以及各类果蔬为主要副食的饮食结构,饮酒之风盛行,烹调技艺完备,创制出的原始瓷烧制技术开创了瓷质饮食器具的先河,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饮食思想上接受了中原食礼制度的熏陶。先秦时期浙江饮食文化的发展既体现了自身的区域特点,又表现出与外来文化相融合的一面,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现在浙江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浙江 饮食文化 文化
下载PDF
我国传统饮食文化视野下的化学教学资源开发
5
作者 吴晗清 王瀚琦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日常饮食与化学息息相关,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化学课程标准,将我国传统典型饮食文化解构为舌尖上的味道、喝出来的文化、沉淀后的精华三个部分,分别包括油、盐、酱、醋、酒、茶、豆腐等代表素材。以“化学的眼光”,从主要成... 日常饮食与化学息息相关,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化学课程标准,将我国传统典型饮食文化解构为舌尖上的味道、喝出来的文化、沉淀后的精华三个部分,分别包括油、盐、酱、醋、酒、茶、豆腐等代表素材。以“化学的眼光”,从主要成分、生产工艺、作用机制、营养价值等方面对以上代表素材进行分析。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饮食相关素材作为情景,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基于工艺流程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联袂化学原理和饮食传统,营造健康的饮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教学 饮食文化 教学资源
下载PDF
中华饮食文化与“食品化学”课程教学耦合育人探索与实践
6
作者 郭永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中华饮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内涵。本课题组在高职食品专业“食品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中华饮食文化与理论教学案例式、与实训教学沉浸式、与专题训练创新式“三耦合”的育人实践,探索“食品化学”课程思政育人新途径,切实落实立... 中华饮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内涵。本课题组在高职食品专业“食品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中华饮食文化与理论教学案例式、与实训教学沉浸式、与专题训练创新式“三耦合”的育人实践,探索“食品化学”课程思政育人新途径,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饮食文化 食品化学 课程思政 三耦合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起源及当代传承价值研究
7
作者 马月 符虎刚 +3 位作者 刘培培 段佳 李雅楠 李令 《现代食品》 2024年第4期60-62,共3页
本文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为具体研究对象,阐述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从不同角度梳理了传统饮食文化在现代发展的传承价值,并结合当前传统饮食文化发展现状,提出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当代价值的实现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 传统饮食文化 传承 起源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在酒店数字化运营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8
作者 祖未希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7期80-82,共3页
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体现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饮食的独特理解和深厚情感。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不仅仅是营养的来源,更是社交、文化传承以及身份认同的象征... 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体现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饮食的独特理解和深厚情感。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不仅仅是营养的来源,更是社交、文化传承以及身份认同的象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酒店行业也在不断的尝试将现代酒店文化跟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相结合,特别是在酒店数字化运营管理的时代,中华传统饮食已经成为了众多酒店凸显特色、不拘一格下的酒店新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饮食文化 酒店餐饮 数字化 运营管理
下载PDF
甘孜州藏族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模式探究——基于活态保护的视角
9
作者 车洁 李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8-122,共5页
从活态保护的视角出发,基于“保护”与“传承”的辩证统一关系,旨在解决甘孜州藏族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实践中的内在构件认知、保护手段设计、主体设定、对外推介、外部激励等问题。因此,提出了“保护+传承”的解决思路,为其... 从活态保护的视角出发,基于“保护”与“传承”的辩证统一关系,旨在解决甘孜州藏族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实践中的内在构件认知、保护手段设计、主体设定、对外推介、外部激励等问题。因此,提出了“保护+传承”的解决思路,为其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保护着眼点:制作技艺、生态文化、社会文化、历史典故。而传承模式可沿着传承主体、信息资源、传承渠道、考核激励四条路径化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可能出现的困境。总体而言,基于“活态保护的视角”为饮食非遗的研究提供了另外一种路径:以灵活、多元、创新的方式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建立合理的保护和传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活态保护的视角
下载PDF
新媒体赋能非遗饮食文化传播探讨
10
作者 万蕾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2期43-45,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非遗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新媒体的出现提供了机遇。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媒体如何赋能非遗饮食文化的传播路径,强调了非遗饮食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指出了非遗饮食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新媒...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非遗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新媒体的出现提供了机遇。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媒体如何赋能非遗饮食文化的传播路径,强调了非遗饮食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指出了非遗饮食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新媒体赋能非遗饮食文化传播的路径,以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赋能 非遗饮食文化 传播路径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不同地域饮食文化差异及成因分析
11
作者 冯金晓 李明珠 高珊 《中国食品》 2024年第6期87-89,共3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径流的沿岸孕育了河湟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质基础,饮食文化是反映地区农业环境与食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史前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径流的沿岸孕育了河湟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质基础,饮食文化是反映地区农业环境与食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史前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饮食文化便开始萌芽,秦汉至北宋时期达到繁荣期,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齐鲁文化 河洛文化 旧石器时代 地域文化 成因分析 关中文化 繁荣期
下载PDF
饮食文化传承与创新在烹饪教学中的融合研究
12
作者 曹健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0期28-30,共3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烹饪教学作为饮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其融合创新变得尤为关键。本研究探讨了饮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了烹饪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饮食文化与烹饪教学融合...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烹饪教学作为饮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其融合创新变得尤为关键。本研究探讨了饮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了烹饪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饮食文化与烹饪教学融合的模式与策略。通过案例分析,旨在为烹饪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促进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烹饪教学 传承与创新 融合模式 教育发展
下载PDF
文化差异背景下食品英语翻译研究及中国饮食文化传播
13
作者 岳春梅 《中国食品》 2024年第10期118-120,共3页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已成为连接不同国家与民族的重要桥梁。食品作为文化传播的核心元素之一,不仅承载着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基本功能,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沉淀、文化哲学和生活艺术。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世...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已成为连接不同国家与民族的重要桥梁。食品作为文化传播的核心元素之一,不仅承载着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基本功能,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沉淀、文化哲学和生活艺术。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和精神追求。但在全球互联互通的时代,中国饮食文化的国际传播却面临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饮食文化 英语翻译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交流 文化差异 核心元素 生理需求 全球化背景下
下载PDF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流变溯源与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婉燕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44,共2页
由赵建民等著,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味杂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一书内容丰富,从多个方面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进行了详细探究。该书对人类最早获取和加工食物的方式以及传统烹饪的美食品类进行探究,揭示中国饮食文化的根基和演变过程... 由赵建民等著,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味杂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一书内容丰富,从多个方面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进行了详细探究。该书对人类最早获取和加工食物的方式以及传统烹饪的美食品类进行探究,揭示中国饮食文化的根基和演变过程。其次,对饶有风情的传统节日美食进行阐述,蕴含出中国人民对节日的热爱和珍视。最后该书内容启发引导了传统饮食文化的现代传承价值与创新发展。通过阅读该书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并思考如何传承与创新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 传统烹饪 启发引导 现代传承 赵建民 文化遗产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宋代清雅韵致饮食文化及其发展创新
15
作者 白秀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2-252,共1页
宋代文人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是一部经典饮食文化著作,主要描述了山野人家清雅素淡的蔬花饮馔,表达了对山林清味的喜爱之情,是研究宋代饮食文化的珍贵历史史料。全书分上下两卷,由104则食谱组成,其中素食88则,涉及饭、羹、粥、饼、... 宋代文人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是一部经典饮食文化著作,主要描述了山野人家清雅素淡的蔬花饮馔,表达了对山林清味的喜爱之情,是研究宋代饮食文化的珍贵历史史料。全书分上下两卷,由104则食谱组成,其中素食88则,涉及饭、羹、粥、饼、面、粉、菜、汤、糕等。每则食谱简练清晰地介绍其食材选择、制作方法、营养价值、食用禁忌等,多处引入药书论述,重视膳食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食材 素食 宋代文人 营养价值 食谱 养生 清雅
下载PDF
从认知语言学看《红楼梦》中饮食文化英译的识解运作
16
作者 刘月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框架,研究《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在英译过程中的识解运作。通过对《红楼梦》中饮食文化元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小说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意义。然后,探讨了饮食文化英译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包括跨文化差异、文化内涵的隐... 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框架,研究《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在英译过程中的识解运作。通过对《红楼梦》中饮食文化元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小说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意义。然后,探讨了饮食文化英译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包括跨文化差异、文化内涵的隐含与外显等问题。在研究中详细阐述了认知识解的概念和运作机制,并提出了在饮食文化英译中应用认知识解的方法和策略。旨在为饮食文化的英译提供新的认知视角,并对跨文化翻译和认知语言学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红楼梦》 饮食文化 英译误解
下载PDF
思政视角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融入大学劳动教育的路径探究
17
作者 温明显 张世洁 丁洁 《中国食品》 2024年第7期145-147,共3页
我国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元素,将中国饮食文化融入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有利于充分发挥饮食文化的思政和劳动育人功能。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 我国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元素,将中国饮食文化融入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有利于充分发挥饮食文化的思政和劳动育人功能。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将饮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饮食文化在劳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然后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合理的融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 融入路径 思政教育 教育工作者 文化融入 教育元素 育人功能
下载PDF
“德顺源”烧麦文化空间生产:从特色饮食到饮食文化空间
18
作者 田春丽 宋河有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以国家级非遗美食烧麦为例,基于相关文献分析以及对呼和浩特市多家“德顺源”烧麦馆的实地调研,解析特色饮食带动形成特色饮食文化空间的演变历程,剖析以地方饮食文化传承为基础的特色饮食文化空间生产机制。研究认为:从特色饮食到饮食... 以国家级非遗美食烧麦为例,基于相关文献分析以及对呼和浩特市多家“德顺源”烧麦馆的实地调研,解析特色饮食带动形成特色饮食文化空间的演变历程,剖析以地方饮食文化传承为基础的特色饮食文化空间生产机制。研究认为:从特色饮食到饮食文化空间的演变遵循了“空间的符号化展示—空间的表征性呈现—空间的想象再现”这一空间生产理论框架;特色饮食文化空间在生产过程中显现出了“从食品消费空间到饮食文化消费空间,再到精神体验消费空间”的演变特征;特色饮食文化空间是当地政府、市场和文化传承三种力量良性互动的结果,他们以整体聚合方式推动了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空间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空间 空间生产 特色饮食 烧麦文化空间
下载PDF
传统饮食文化融入烹饪教育的实践途径
19
作者 王金台 高敬严 胡建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6-246,共1页
由刘朴兵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字中的味道》,是一部从汉字中体现中国传统烹饪文化中味道的科普学著作,具有极高的参考和教学价值。该书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从对食物的味道描述的汉字分类和阐述,探讨了饮食味道在中国传统烹饪... 由刘朴兵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字中的味道》,是一部从汉字中体现中国传统烹饪文化中味道的科普学著作,具有极高的参考和教学价值。该书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从对食物的味道描述的汉字分类和阐述,探讨了饮食味道在中国传统烹饪文化与教育的创新与融合。书中从食物的17种味道入手,结合烹饪文化和语言文化,从汉字角度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进行溯源,以及其味道在语言文化中的延伸,其内容对中国传统烹饪文化的高度总览与概括,体现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地域差异。该书首先对味道的汉字“味”进行了总署概括和解释,随后详细地对味道如咸、淡、酸、甘、甜、苦、辛、辣、鲜、麻、涩、滑等口感,以及香、臭、腥、膻、臊等气味进行了汉字形体演化和含义详细解释、罗列产生其味道和气味的来源,举出实例囊括全国各地著名美食,最后在语言文化中进一步地阐述和延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饮食文化 烹饪教育 传统烹饪 味道 实践途径 汉字形体 教学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里的饮食文化及其象征价值
20
作者 李亚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4-244,共1页
由余文章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臧否饕餮: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饮食书写》一书,以古代文学为立足点,以文学发展为脉络,以具体文学为抓手,探究古代文学背后的饮食文化内涵,为进一步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提供了新的参照。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饮食文化 饮食书写 立足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