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1
作者 王贤富 《中国电子商务》 2010年第12期287-288,共2页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根本目的是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帮助人们提高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塑造健全完美的个性心理结构,促进个性...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根本目的是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帮助人们提高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塑造健全完美的个性心理结构,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更是认为美育能“涵养人的神思,启示人生真理”。把民族的兴衰与美育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加体现出它的现实意义。因此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美育情操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 文古诗 美育教学
下载PDF
小学古诗词文吟诵教学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谢静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第29期46-48,共3页
吟诵教学是学习古诗词文的有效方法。以吟诵提升古诗词文的学习兴趣、感受古诗词文的韵律、理清古诗词文的脉络,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文的效率,达到诗教的目的。
关键词 吟诵 古诗 小学语教学
下载PDF
中小学古诗词文第二课堂教学探究
3
作者 谭婉仪 段幼平 +2 位作者 何丹煜 张慧婷 孙启航 《科教导刊》 2023年第10期116-119,共4页
新课改背景下,古诗词文第一课堂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难以满足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有着延伸与拓展功能的古诗词文第二课堂亟待学校和教师积极探索与开展。基于语文的基本性质和第二课堂的开放性、自主性,古诗词文第... 新课改背景下,古诗词文第一课堂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难以满足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有着延伸与拓展功能的古诗词文第二课堂亟待学校和教师积极探索与开展。基于语文的基本性质和第二课堂的开放性、自主性,古诗词文第二课堂可试分为“研究型”“学科渗透型”和“实践型”,其评价体系也应朝着过程性、质性和多元化方向完善,以期能与第一课堂紧密结合、互补互渗,充分发挥古诗词文的育人功能,为中小学古诗词文教学活动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古诗 第二课堂 教学
下载PDF
中小学古诗词文第二课堂的调查与发展对策
4
作者 何丹煜 段幼平 阳菲 《科教导刊》 2022年第25期152-155,共4页
学习经典古诗词文对于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组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发现无论是在学校教育实施还是家长教育思想方面,都存在古诗词文学习和教学功利化、第二课堂开展不够充分等问题。因此,唯... 学习经典古诗词文对于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组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发现无论是在学校教育实施还是家长教育思想方面,都存在古诗词文学习和教学功利化、第二课堂开展不够充分等问题。因此,唯有深刻理解第二课堂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促进第一、二课堂古诗词文教学的互补互渗,才能更好地完善中小学古诗词文的教学,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最终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古诗 第二课堂 现状
下载PDF
中国古诗文中的葡萄意象对弘扬当代葡萄产业的借鉴
5
作者 彭飞 《经济论坛》 2023年第3期86-93,共8页
目前我国葡萄产业存在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够、对中国古代诗文挖掘不足、在世界葡萄产业中的总体地位不强等问题。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葡萄意象丰富辽阔,通过对中国古代诗文中的葡萄藤架、葡萄果品、葡萄美酒、葡萄画图、葡萄礼赠... 目前我国葡萄产业存在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够、对中国古代诗文挖掘不足、在世界葡萄产业中的总体地位不强等问题。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葡萄意象丰富辽阔,通过对中国古代诗文中的葡萄藤架、葡萄果品、葡萄美酒、葡萄画图、葡萄礼赠等意象分类,挖掘出葡萄意象囊括闲适清幽的生活描摹、高洁人格的自我写照、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边关未收的家国惆怅等多维内涵,深度梳理中国葡萄及葡萄酒文化的传承体系,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葡萄酒系列品牌,弘扬带有中国传统风韵的葡萄酒文化,发展当代中国葡萄产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诗 葡萄意象 葡萄产业 传承借鉴
下载PDF
借课前微活动激发乡镇学生学习古诗词曲文的兴趣
6
作者 马玉春 《求知导刊》 2018年第12期77-78,共2页
古诗词曲文部是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是学生陶冶情感、丰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吸纳写作养料的理想途径。新课标明确指出:古诗词曲文的阅读教学,重点应放在诵读上,以读促学。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设计一些徽活动,让... 古诗词曲文部是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是学生陶冶情感、丰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吸纳写作养料的理想途径。新课标明确指出:古诗词曲文的阅读教学,重点应放在诵读上,以读促学。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设计一些徽活动,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经典诗词曲文的诵读上。诗词曲文飞花令、诗词曲文名旬赏析、诗词曲文一问一答活动的哥畏,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曲文的兴趣,还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蓑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活动 激发 乡镇学生 古诗词曲 兴趣
下载PDF
中国古诗文中为何洒满月光
7
作者 赵雨 《科教文汇》 2011年第26期60-60,63,共2页
笔者将在本文中探究,中国古诗文里诗人为何常常将月亮作为抒情、言志的物象,这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探究发现:用一句歌词来表达那就是"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这是我俩(诗人和月亮)共同的选择"。
关键词 中国古诗 月亮意象 二者的关系
下载PDF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文教学模式优化实践探究
8
作者 赵建军 曾蓉 冯容 《品位·经典》 2017年第5期103-107,共5页
古诗文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因此,古诗文教学历来为语文学科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现行小学古诗文教学模式中,教学和评价形式单一、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未得到应有发展。本文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理念指... 古诗文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因此,古诗文教学历来为语文学科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现行小学古诗文教学模式中,教学和评价形式单一、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未得到应有发展。本文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理念指导,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实际,以语感培养为目标,通过“朗读—吟诵—品味—交际”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训练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切实培养适应小学生发展的语文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核心素养 小学古诗、教学模式 语感
下载PDF
基于生态翻译理论的中国古诗词翻译实践研究
9
作者 华琴 《陕西国防职教研究》 2021年第1期42-45,共4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诗词翻译背景和意义阐述出发,分析生态翻译理论的基本原则,进而对中国古代诗词翻译中如何遵循生态翻译的基本原则和翻译方法进行翻译实践。以生态翻译学中的语言、文化、交际“三维转换”核心理论为框架,运用生态翻译...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诗词翻译背景和意义阐述出发,分析生态翻译理论的基本原则,进而对中国古代诗词翻译中如何遵循生态翻译的基本原则和翻译方法进行翻译实践。以生态翻译学中的语言、文化、交际“三维转换”核心理论为框架,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来对中国古诗词进行翻译实践和研究,这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外宣翻译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理论 中国古诗 翻译原则 翻译实践
下载PDF
“美”在初中语文
10
作者 关桂高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16年第7期213-213,共1页
教育是一种美育,初中语文教育更应当是渗透美育的教育。合理运用初中语文教材优美的文章,让学生感受语文教材中自然美、古诗文之美、真情之美、人生之美、语言美、形象美、结构美、修辞美等。在语文学习中真切地感受美、获得美,从而创造... 教育是一种美育,初中语文教育更应当是渗透美育的教育。合理运用初中语文教材优美的文章,让学生感受语文教材中自然美、古诗文之美、真情之美、人生之美、语言美、形象美、结构美、修辞美等。在语文学习中真切地感受美、获得美,从而创造美,并对中学生进行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美育 自然美 古诗之美 真情之美 人生之美 语言美 形象美 结构美 修辞美 意境美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ancient poetry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11
作者 Yan Weiz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7年第1期24-25,共2页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our culture, the root of all the children of the Yellow Emperor. Ancient poetry,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the world’s cultural and artistic treasure house of a b...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our culture, the root of all the children of the Yellow Emperor. Ancient poetry,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the world’s cultural and artistic treasure house of a bright pearl. Chines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broad and profound, poetry is always the highbrow type of aesthetic elegant, attracted many devout followers, especially those in the thoughts and feelings, wisdom and creativity in a famous through the ages, although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vicissitudes of life still shine, while dancing alone in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tired of noisy. Never forgott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ulture ancient poetry contemporary art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Untranslatability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and Untranslatability Compensation
12
作者 Wang Qianqian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4年第11期50-52,共3页
Classical Chinese poems(CCP) is regarded as the inheritance and treasure of Chinese culture. CCP translation, on one hand, makes us have access to explore the linguistic charming and the cultural value of classical ... Classical Chinese poems(CCP) is regarded as the inheritance and treasure of Chinese culture. CCP translation, on one hand, makes us have access to explore the linguistic charming and the cultural value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on the other hand, it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transmit Chinese classical culture into western culture. While translatability of CCP translation, coupled with its untranslatability is considered a contentious topic in translation circle. Admittedly, in the process of CCP translation, some problems or barriers turn out to be our stumbling stone. But generally speaking, most of the poetry are translatable and untranslatability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translatability with certain strategies. This thesis have compar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oem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why CCP can or cannot be translated and lays much emphasis on untranslatability as well as the compensation of untranslatability. Lastly,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are recommended as two strategies in CCP translation when untranslatability occu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CCP) translation UNTRANSLATABILITY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下载PDF
传统吟诵应用于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13
作者 曹刘 刘晓蓉 刘玲 《文教资料》 2023年第13期148-151,共4页
传统吟诵教学能唤醒古诗词文的“内在情韵”,利于中小学生高效掌握古诗词文的深刻内涵,也为中小学古诗词文教学提供新的活力。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能够成为传统吟诵教学实践的一条崭新的可行路径。本文将传统吟诵与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进... 传统吟诵教学能唤醒古诗词文的“内在情韵”,利于中小学生高效掌握古诗词文的深刻内涵,也为中小学古诗词文教学提供新的活力。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能够成为传统吟诵教学实践的一条崭新的可行路径。本文将传统吟诵与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进行有机融合,从吟诵资源建设、课堂设计、评价设计三个方面探究将传统吟诵引入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策略,从而实现用现代新技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吟诵文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古诗 吟诵 综合实践课程 融媒体
下载PDF
基于“梨”式原则(PEAR)看中国特色外交古诗词翻译
14
作者 白雅 《汉字文化》 2021年第20期136-137,共2页
外交修辞是修辞置入外交语境后用来修饰的一种文化活动,既具有外交话语的一些特点,又被赋予了政治色彩和时代特征。而外交中古诗词的翻译则充分体现了外交修辞的复合性翻译标准:"政治等效+审美再现"(Political Equivalence)+(... 外交修辞是修辞置入外交语境后用来修饰的一种文化活动,既具有外交话语的一些特点,又被赋予了政治色彩和时代特征。而外交中古诗词的翻译则充分体现了外交修辞的复合性翻译标准:"政治等效+审美再现"(Political Equivalence)+(Aesthetic Representation)(PEAR),即"梨"式原则,既要忠实地传递源语和说话者的政治涵义,也要将源语的"音形意美"完整体现。本文基于"梨"式原则,从非文学翻译角度探析中国外交中古诗文翻译体现的这一复合性翻译标准,并进一步探究其翻译程序,对外交修辞翻译有一定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修辞 中国古诗 政治等效+审美再现 “梨”式原则
原文传递
Poetry Translation as Rewriting:A Case Study of Zhang Zhizhong’s Reading English Literature to Translate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15
作者 CHENG Yanjun 《译苑新谭》 2024年第2期24-35,共12页
In the summer of 2023,Zhang Zhizhong’s Reading English Literature to Translate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got published as one of the“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Research Series”edited by Cao Shunqing.... In the summer of 2023,Zhang Zhizhong’s Reading English Literature to Translate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got published as one of the“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Research Series”edited by Cao Shunqing.It presents Zhang’s latest theory and praxis of translating classical Chinese poems.As a kind of rewriting,Zhang’s translations are similar to modern English poems—with creative expressions in contemporary English,the enjambments from free verses,the form of concrete poetry,and the artistic conceptions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but without the rhymes in original works.How this poetry translation as rewriting generates in the constraints of ideology,poetics,and patronage is to be analyzed in the light of AndréLefevere’s rewriting theory.By examining the non-textual factors related to Zhang’s rewriting,it aims to reveal how this rewriting,as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to poetry translation,can shed light on the global circu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WRITING ideology POETICS PATRONAGE Reading English Literature to Translate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原文传递
From Cultural Memory to Poetic Memory: Ancient Greek Practices of History Beyond the "Great Divide" 被引量:1
16
作者 Claude Calame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4年第4期639-652,共14页
In a recent comparativ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Peloponnesian war and the Polynesian war, the anthropologist Marshall Sahlins asked for the agents of history: individuals? communities? the social classes? the ec... In a recent comparativ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Peloponnesian war and the Polynesian war, the anthropologist Marshall Sahlins asked for the agents of history: individuals? communities? the social classes? the economic structures? the social structures? Actually, for the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no history without culture." But the question is to focus on the different discursive forms which transforms the events of history in historiography, in a (referential and not fictional) story; these different (often poetic) forms of historiography shape a collective and cultural memory. The Greek case i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under that point of view as far as historiography is always situated between oral tradition and written tradition (Jack Goody), between poetic forms and forms of prose, with an important political, social, religious, and ideological imp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ory (cultural and poetic) Historiography - Discursive forms Pragmatics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cient Greece
原文传递
月是故乡明
17
作者 季羡林 《现代青年》 2020年第10期91-91,共1页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是故乡明 三潭印月 月亮 中国古诗 故乡
原文传递
故乡的明月
18
作者 季羡林 《保健与生活》 2019年第22期50-50,共1页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不可胜数。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三潭印月 顶天立地 月亮 中国古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