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返的先锋精神——论余华《文城·补》
1
作者 王永 潘亿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6-52,共7页
无论从创作时期,还是从叙事策略、写作风格上看,《文城》都是一部“新小说”。人们对这部新作的评价褒贬不一。从《文城·补》这一富有创造性的文本切入,研究此部分在整部著作中的地位、和“正文”构成的反讽与解构关系以及从中折... 无论从创作时期,还是从叙事策略、写作风格上看,《文城》都是一部“新小说”。人们对这部新作的评价褒贬不一。从《文城·补》这一富有创造性的文本切入,研究此部分在整部著作中的地位、和“正文”构成的反讽与解构关系以及从中折射出的余华的创作风格转变,从中可以了解余华对补叙这种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确认《文城·补》的双重属性,即此种叙述方式取得的艺术效果和其所体现出的重返先锋精神的“晚期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城 补叙 反讽 先锋精神 晚期风格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育视野下文学作品的文化叙事研究——以余华当代长篇小说《文城》为例
2
作者 李丽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余华新近发表的长篇小说《文城》里有精彩的故事情节,亦有深厚的文化内容,值得作为国际中文教育尤其是高级阶段留学生的教学内容。优秀的当代长篇小说里不仅有鲜活生动的语言,也有千姿百态的文化。教师应该通力合作,挖掘并讲好当下优秀... 余华新近发表的长篇小说《文城》里有精彩的故事情节,亦有深厚的文化内容,值得作为国际中文教育尤其是高级阶段留学生的教学内容。优秀的当代长篇小说里不仅有鲜活生动的语言,也有千姿百态的文化。教师应该通力合作,挖掘并讲好当下优秀小说里的中国文化故事,以激发留学生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长篇小说 文城 文化故事 国际中文教育
下载PDF
结构的滑黠——对《文城》“补”的解读
3
作者 刘丹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7-111,共5页
《文城》出版后,其正文与补的形式创新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大多数读者依托小说内容简单地将“补”视为小说正文的补充,实际上《文城》的结构体现了余华的匠心独运,“补”更作为相对独立的部分扩充了小说的叙述容量和解读空间。但同时“... 《文城》出版后,其正文与补的形式创新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大多数读者依托小说内容简单地将“补”视为小说正文的补充,实际上《文城》的结构体现了余华的匠心独运,“补”更作为相对独立的部分扩充了小说的叙述容量和解读空间。但同时“补”的叙述陷阱将人们的视点集中在对事件的还原,而忽略了作者在形式上狡黠的布置。运用对位法去解读“补”的内容,破解“补”的结构陷阱,可以从情节、人物及结构多重维度探讨余华形式探索的有效性及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述 文城 小说结构 余华
下载PDF
《文城》中顾益民形象剖析
4
作者 孙健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9期8-10,共3页
《文城》以林祥福与小美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林祥福为了寻找妻子小美而远走他乡的故事。顾益民这一人物形象虽然在故事前期并未出现,但当林祥福抵达溪镇后,其对林祥福在溪镇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在溪镇更是无可替代的重要人... 《文城》以林祥福与小美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林祥福为了寻找妻子小美而远走他乡的故事。顾益民这一人物形象虽然在故事前期并未出现,但当林祥福抵达溪镇后,其对林祥福在溪镇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在溪镇更是无可替代的重要人物。本文通过顾益民这一人物在故事情节中的行为进行分析,并分析其行为背后的思考,大多学者将其归纳到至善之人的形象之中,但其形象又在传统和现实的裹挟下显现出复杂性。因此顾益民的人物形象分析对于《文城》的研究、对于当下的人物分析教学,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城 顾益民 至善之人 人物分析教学
下载PDF
“单纯”的辩证法——从《文城》反观余华的小说创作
5
作者 李佳贤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在语言、叙述语调、历史书写、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诸多方面,余华小说均具有明显的“单纯”化艺术倾向。长篇新作《文城》保持或重现了“单纯”化的写作特质。该小说延续余华对历史的简化处理,将苦难作为推进叙述的重要手段,在小说文本... 在语言、叙述语调、历史书写、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诸多方面,余华小说均具有明显的“单纯”化艺术倾向。长篇新作《文城》保持或重现了“单纯”化的写作特质。该小说延续余华对历史的简化处理,将苦难作为推进叙述的重要手段,在小说文本中建构起一个乱世中的情义乌托邦,残酷与温情、苦难和情义相交织,形成强烈的叙事张力和感染力。但叙事风格的混杂,为突出“奇”而偏离故事主线等“不单纯”的处理,又影响了小说的艺术品质,导致并未讲好本该讲好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文城 苦难 情义 单纯
下载PDF
多重主题的乏力拓展——余华《文城》的丰富与单薄
6
作者 孙修让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0-107,共8页
通过对余华《文城》多重主题的阐释与研究,分析了小说苦难、情爱、仁义等主题书写及其不足,认为多重主题书写使小说呈现出丰富与单薄的特征,从中可以发现余华的表意焦虑与创作困境,也可以窥视出当下文坛的症候性问题。
关键词 余华 文城 多重主题 表意焦虑 艰难探索
下载PDF
多维度解读《文城》:兼论余华的创作特质
7
作者 林怡霏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6-81,共6页
长篇小说《文城》综合了余华各时期创作的风格和特色,既有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性质,又有20世纪90年代现实主义写作的传统特质。通过梳理余华的创作历程,深入分析小说的创作主题、叙述方式和人物形象设计,可观照余华的创作特质及其写作范... 长篇小说《文城》综合了余华各时期创作的风格和特色,既有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性质,又有20世纪90年代现实主义写作的传统特质。通过梳理余华的创作历程,深入分析小说的创作主题、叙述方式和人物形象设计,可观照余华的创作特质及其写作范式的变化。在《文城》中,余华创设了时空交汇、以偏补正的写作手法,塑造了众多在现实生活中和时代历史下挣扎生存的人物形象,由此展现出余华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文学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文城 先锋特质 传统写作
下载PDF
余华《文城》:寻虚构之城,爱具体的人
8
作者 张梦凡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余华新作《文城》讲述了林祥福寻找文城而不得的故事,“寻城”的情节建构最终指向的是对“具体的人”的思索。小说以“补”的叙事方式弥合了正篇中悬而未解的道德难题,通过描写个体在动荡历史境遇中的挣扎,跳出了“传奇”的藩篱——“... 余华新作《文城》讲述了林祥福寻找文城而不得的故事,“寻城”的情节建构最终指向的是对“具体的人”的思索。小说以“补”的叙事方式弥合了正篇中悬而未解的道德难题,通过描写个体在动荡历史境遇中的挣扎,跳出了“传奇”的藩篱——“传奇”只是余华书写人物命运的“术”,个体在动荡境遇中展现出的人性力量才是其背后的“道”。余华对“人”的又一次拷问是其创作成熟后的再尝试,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与精神归旨构成了作品的内在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文城 人性 命运 传奇
下载PDF
从空间视域看《文城》的爱情悲剧
9
作者 解潇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期11-16,共6页
《文城》讲述了林祥福为了寻找妻子而南下“文城”的故事。小说重现了余华的温情叙事,并从中显现出作者构建空间的某种痕迹。在小说中,爱情悲剧是重要的叙事主题之一。小说直观呈现出林祥福和纪小美所生活的不同社会(家庭)空间,迥异的... 《文城》讲述了林祥福为了寻找妻子而南下“文城”的故事。小说重现了余华的温情叙事,并从中显现出作者构建空间的某种痕迹。在小说中,爱情悲剧是重要的叙事主题之一。小说直观呈现出林祥福和纪小美所生活的不同社会(家庭)空间,迥异的成长环境潜藏着两人爱情悲剧的源头;同时构建出两人背负着各自伤痛的心理空间,纪小美的离去、林祥福的刻意寻找与回避呈现出这份有缘无分的爱情带给他们的折磨。另外,在物理空间上,作者描绘出横亘在两人之间始终错位的“文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三重空间主导了小说的情节,而空间的阻隔最终也酿成二人凄怆的爱情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文城 爱情悲剧 家庭 心理 错位
下载PDF
余华《文城》的空白书写
10
作者 刘赫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70,共5页
余华的《文城》讲述了北方青年林祥福抱女南下寻妻的传奇故事。以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的“空白理论”重新解读《文城》,可以阐释作者在结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意蕴上的空白书写,揭示读者在阅读时将各种图式化视角... 余华的《文城》讲述了北方青年林祥福抱女南下寻妻的传奇故事。以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的“空白理论”重新解读《文城》,可以阐释作者在结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意蕴上的空白书写,揭示读者在阅读时将各种图式化视角相连接,从而进行文本意义一致化建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城 空白 读者 文本
下载PDF
论《文城》的多重空间叙事
11
作者 杜敏雪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文城》建构了立体的多重空间:物理空间是重返历史的基点,反照着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转型之痛;多重形式表现技巧的合流搭建出网状的文本空间,凸显了空间建构实践的多种可能性;文本空白和空间意象引导读者填补叙事间隙、共筑心理空间,有... 《文城》建构了立体的多重空间:物理空间是重返历史的基点,反照着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转型之痛;多重形式表现技巧的合流搭建出网状的文本空间,凸显了空间建构实践的多种可能性;文本空白和空间意象引导读者填补叙事间隙、共筑心理空间,有助于实现文本意义的增值。通过对这些空间的梳理,可以进一步探究余华对历史与生命本体的理解,研究其文学创作内隐的美学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城 物理空间 文本空间 读者心理空间
下载PDF
论《文城》体现出的现实主义思考
12
作者 孔欣玉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5期10-12,共3页
《文城》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以余华民间叙事的风格,并融入魔幻传奇色彩,讲述了清末民初的动荡年代北方青年林祥福携女儿林百家南下寻找文城的故事。小说以苦难的外衣讲述了一个温情故事,通过一个全新的叙事展现对人... 《文城》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以余华民间叙事的风格,并融入魔幻传奇色彩,讲述了清末民初的动荡年代北方青年林祥福携女儿林百家南下寻找文城的故事。小说以苦难的外衣讲述了一个温情故事,通过一个全新的叙事展现对人性与情感的思考。当下文学研究领域里,采用比较法、启发法、文献分析法等文学研究方法,对《文城》进行分析阐释,讨论其中体现的对现实和人生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城 余华 人文精神 魔幻现实主义 人生
下载PDF
论《文城》的诗性书写
13
作者 张泊山 《今古文创》 2024年第7期16-18,共3页
就艺术审美与个体生存而言,余华的《文城》具有浓厚的诗性特征。一方面,小说承继古典传统,借意象书写赋予文本以抒情和民间特质;另一方面,文章保持叙事的先锋姿态,在虚实视角的转换中,使主人公的找寻变得近乎无意义。通过诗化语言和诗... 就艺术审美与个体生存而言,余华的《文城》具有浓厚的诗性特征。一方面,小说承继古典传统,借意象书写赋予文本以抒情和民间特质;另一方面,文章保持叙事的先锋姿态,在虚实视角的转换中,使主人公的找寻变得近乎无意义。通过诗化语言和诗性行文,余华建构起乌托邦式的水乡文城,使之成为关切人性与命运的诗意栖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文城 诗性
下载PDF
创伤与救赎:《文城》中的“小团圆”书写
14
作者 王琦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9-63,共5页
《文城》中,余华从爱情故事起笔,引向漂泊人生。爱情神话之陷落、欺骗与受骗导致的双向后遗症、溪镇与“文城”的格格不入,造成了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文城”之间的错过。“文城”这一空间意象既指向虚无、荒诞和无止境的漂泊,又象... 《文城》中,余华从爱情故事起笔,引向漂泊人生。爱情神话之陷落、欺骗与受骗导致的双向后遗症、溪镇与“文城”的格格不入,造成了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文城”之间的错过。“文城”这一空间意象既指向虚无、荒诞和无止境的漂泊,又象征理想之域,发挥着催促人物行动、推动情节展开的重要功能。小说结局未设置成“大团圆”模式,也没有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而是在审判之后施予救赎,故而丧失者在失去后有所获得,受罚者在挣扎后终得解脱。在很大程度上,《文城》是一部书写“小团圆”的作品,《文城》中的“小团圆”书写彰显出余华对人性的体贴、对精神信仰的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文城 “小团圆” 创伤 救赎
下载PDF
《文城》与余华的叙事限度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雨欣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2-36,共5页
余华最新长篇小说《文城》的出版创造了销量奇观且引发评论界的关注,但销售的火爆与部分批评家吹捧式的评价并不能掩盖余华在叙事上的限度与写作能力衰退的事实。《文城》故事讲述的无计划、无安排与无节制暴露出作者文本组织力的薄弱;... 余华最新长篇小说《文城》的出版创造了销量奇观且引发评论界的关注,但销售的火爆与部分批评家吹捧式的评价并不能掩盖余华在叙事上的限度与写作能力衰退的事实。《文城》故事讲述的无计划、无安排与无节制暴露出作者文本组织力的薄弱;缺少人物内心世界的呈现使人物成为性格缺失且毫无生命力的善恶符号;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叙述的缺位与当下社会现实观照的缺乏更是追问文本内核时不能回避的价值硬伤。余华携《文城》归来不是重回巅峰而是创作能力径直下滑的再次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文城 叙事 人物 历史
下载PDF
三维寻找与交互对话——以复合间性为视域看余华的《文城》
16
作者 周茹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4-79,共6页
余华的传奇小说《文城》讲述了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这次“寻找”不仅是文本层同类母题的延续,而且体现出作家对自身新阶段创作的求索以及读者在全球化新语境下对阅读的期待。基于复合间性视域研究小说,可以发现,“寻找”的三个维度... 余华的传奇小说《文城》讲述了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这次“寻找”不仅是文本层同类母题的延续,而且体现出作家对自身新阶段创作的求索以及读者在全球化新语境下对阅读的期待。基于复合间性视域研究小说,可以发现,“寻找”的三个维度并非是平行的、孤立的,而是在对话交流的积极互动中编织成的一张“关系之关系”的复合间性网。作家主体、文本母题、读者接受这三个层次的寻找丰富了“寻找”这一母题,同时它们彼此之间的对话又将主体间性与文本间性紧密地勾连起来,使得扑朔迷离的《文城》呈现出斑驳复杂、多语喧哗的结构纹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文城 复合间性 寻找 对话
下载PDF
“U”型结构——论《文城》的叙事结构兼及余华的创作历程
17
作者 翟文辉 郑云海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9-124,共6页
余华的《文城》由两个故事组成,其各自形成心理层面上不同的“U”型结构。两个叙事结构因相似对称而成的“U”型图式又反映了余华创作的走向:从“残忍”和“温情”的身份书写获得社会认同到《兄弟》的“争议”和《第七天》的“滑铁卢”... 余华的《文城》由两个故事组成,其各自形成心理层面上不同的“U”型结构。两个叙事结构因相似对称而成的“U”型图式又反映了余华创作的走向:从“残忍”和“温情”的身份书写获得社会认同到《兄弟》的“争议”和《第七天》的“滑铁卢”,形成余华的创作与被评价的“共振”历程。这个“共振”的“U”型结构中可以看到余华的写作历程和构成“创作共振”的因素,一定程度上可以管窥余华在未来文学写作情感上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文城 “U”型结构 创作共振 叙事结构
下载PDF
论余华小说的比喻思维——以《文城》为例
18
作者 刘佳慧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177-181,共5页
比喻思维是艺术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说本体中可以表现作者个性的特殊思维。余华新作《文城》中的比喻丰富多样,呈现出余华的艺术创生力。将《文城》中的比喻提取出来,进行归纳总结,从比喻思维与象征手法、叙述结构、人物心理之间... 比喻思维是艺术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说本体中可以表现作者个性的特殊思维。余华新作《文城》中的比喻丰富多样,呈现出余华的艺术创生力。将《文城》中的比喻提取出来,进行归纳总结,从比喻思维与象征手法、叙述结构、人物心理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可以对余华比喻思维的特征进行初步探究,揭示余华比喻思维的思想基础和艺术规律,为进一步探究余华小说的苦难叙事、结构解读、人物剖析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比喻思维 文城
下载PDF
试论余华新作《文城》的回退与虚无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若男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1期114-116,共3页
时隔八年,年逾花甲的余华携新作《文城》回归文坛。《文城》与余华此前出版的作品相比,呈现出全然不同的风格特点--浪漫传奇性。然而,在看似向前探索的背后,实则体现出余华到了暮年写作风格的回退与思想性的不足。余华试图倒退回自己熟... 时隔八年,年逾花甲的余华携新作《文城》回归文坛。《文城》与余华此前出版的作品相比,呈现出全然不同的风格特点--浪漫传奇性。然而,在看似向前探索的背后,实则体现出余华到了暮年写作风格的回退与思想性的不足。余华试图倒退回自己熟悉的历史题材中去生发新意,但因为其笔力不足而导致文本主题意旨缺失和价值评判缺位,最终走向了消极的虚无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文城 回退 虚无
下载PDF
经济视角下余华的《文城》研究
20
作者 王欢 《文存阅刊》 2023年第9期28-30,共3页
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争议较大的一位作家,虽然小说创作不算高产,但每一部作品都能引起文坛与大众关注。2021 年,余华长篇小说《文城》面世,是其沉寂八年后的又一倾力之作。本文将《文城》置于经济视角下研究,通过对文本中经济物象、经... 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争议较大的一位作家,虽然小说创作不算高产,但每一部作品都能引起文坛与大众关注。2021 年,余华长篇小说《文城》面世,是其沉寂八年后的又一倾力之作。本文将《文城》置于经济视角下研究,通过对文本中经济物象、经济人物及其所展现的复杂人性的考察,阐释《文城》中经济书写的内涵与价值,进一步发掘《文城》深度,拓展文本的解读空间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视角 文城 余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