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柏拉图:可以到达的本体——重读《理想国》
1
作者 刘玲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8-112,132,共6页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论了他的治国理想。这些理想的实现既有理论上的支撑,又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在理论上,柏拉图以理式作为真的基础,以正义作为善的基本要义。在实践上,他认为人们应从小接受教育,作一个正义的人,培养良好的品性,高...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论了他的治国理想。这些理想的实现既有理论上的支撑,又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在理论上,柏拉图以理式作为真的基础,以正义作为善的基本要义。在实践上,他认为人们应从小接受教育,作一个正义的人,培养良好的品性,高贵的灵魂。如果每个人都如此,城邦才能实现长治久安。人不实行正义,在灵魂转世之后,必受神的惩罚,神是保障正义得以行使的外在手段,同时神也是本源,它没有具体的形象。在柏拉图的意义上,理想国可以实现,本体可以到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式 正义 神的概念 德性与成人 灵魂转向 文字与形象
下载PDF
中国古诗词翻译中的障碍形成及其原因
2
作者 刘颖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第2期184-185,共2页
翻译活动充满复杂性,而中国古代诗歌这一特殊的文学形式更为翻译增添了困难障碍。针对中国古诗词业已存在的翻译文本是对诗歌可译性的有效证明,但由于诗歌本身的独特性造成的翻译的变形使得译作总是无法让人十分满意。本文从古诗词文字... 翻译活动充满复杂性,而中国古代诗歌这一特殊的文学形式更为翻译增添了困难障碍。针对中国古诗词业已存在的翻译文本是对诗歌可译性的有效证明,但由于诗歌本身的独特性造成的翻译的变形使得译作总是无法让人十分满意。本文从古诗词文字与形象的关系、中国古诗词极重"微言"两方面入手,分析翻译困难是如何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变形 文字与形象 微言
下载PDF
探寻冰山下的“八分之七”--《登泰山记》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朝中 《中学语文》 2022年第5期57-58,共2页
《登泰山记》是桐城派姚文的一篇著名的山水游记。其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无不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但这只是“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其另外的“隐藏在冰山之下的八分之七”,需要我们读者借助文本,借助“八分之一”,去探寻。
关键词 《登泰山记》 冰山原则 文字与形象 情感与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