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朝“使臣”“驿馆”史事杂考——以石刻文字所见为主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国庆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41,共9页
辽与周边国家或民族政权交聘比较频繁,因此,与交聘之"使臣"、"驿馆"相关的史事内容亦较丰富。钩沉出土辽代石刻文字,结合《辽史》及宋人使辽语录,可对辽人遴选"使臣"之标准、信使言行举止与出使目的之关... 辽与周边国家或民族政权交聘比较频繁,因此,与交聘之"使臣"、"驿馆"相关的史事内容亦较丰富。钩沉出土辽代石刻文字,结合《辽史》及宋人使辽语录,可对辽人遴选"使臣"之标准、信使言行举止与出使目的之关系、信使主要使命之外的情报搜集、法律条规中的"罚使绝域"以及使途驿馆与管理驿馆之"官""吏"设置等予以考述。如此,或可对拓展及深化辽代外交史事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使臣 驿馆 石刻文字
下载PDF
相契与互融:辽代佛儒关系探论——以石刻文字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国庆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39,共7页
契丹建国之初,佛、儒地位经历了由儒重佛轻到"三教并举"的转变,而佛儒之间,亦出现了两者相互援引以求各自理论上的丰富与发展,于是,在佛、儒相契与互融的关系背景下,一些人既崇儒亦信佛,仁孝与慈悲相容于一身,人格塑造呈现出... 契丹建国之初,佛、儒地位经历了由儒重佛轻到"三教并举"的转变,而佛儒之间,亦出现了两者相互援引以求各自理论上的丰富与发展,于是,在佛、儒相契与互融的关系背景下,一些人既崇儒亦信佛,仁孝与慈悲相容于一身,人格塑造呈现出了多元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佛儒关系 相契与互融 石刻文字资料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的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颖慧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37,共5页
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由于时代、社会、文化教育及文字自身的原因,具有系统性与稳定性、简化便捷性、形体变异的多样性与理据性、加工性、文字偏旁的趋同性等五个方面的特征,认为时代因素、社会历史因素、文字自身因素、刻手载体等是其... 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由于时代、社会、文化教育及文字自身的原因,具有系统性与稳定性、简化便捷性、形体变异的多样性与理据性、加工性、文字偏旁的趋同性等五个方面的特征,认为时代因素、社会历史因素、文字自身因素、刻手载体等是其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石刻文字 文字 偏旁 刻手
下载PDF
辽朝工匠及其管理初探——以石刻文字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国庆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60,共6页
有辽一代,在诸多手工业及建筑行业中,均有大量的工匠存在。出土石刻文字表明,辽朝工匠的类别,除了人数较多的"木匠""石匠"外,还有诸如"砌匠""铁匠""瓦匠""锻匠""贴金... 有辽一代,在诸多手工业及建筑行业中,均有大量的工匠存在。出土石刻文字表明,辽朝工匠的类别,除了人数较多的"木匠""石匠"外,还有诸如"砌匠""铁匠""瓦匠""锻匠""贴金匠""画匠"等等。辽朝政府对工匠的管理至少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各类工匠"作头"管理,二是建筑行业各部门"提点""勾当"类官员管理,三是手工业大类行业"使""都监"等官员管理。少量石刻文字资料显示,辽朝初年应仿唐制,中央设有"将作监"等管理全国手工业及建筑行业的职能机构。但其是否确凿,还需深入发掘石刻文字及传世文献资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石刻文字 工匠 管理者
下载PDF
辽朝手工业门类与生产场所考述——以石刻文字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国庆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449-457,共9页
受中原汉文化影响,辽朝手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形成了诸多门类,诸如兵器制做、金属冶炼加工、车船制造、酿酒晒盐以及纺织印染等,应有尽有;各种手工业产品加工场所名目繁多,分布于全国各地。辽朝手工业门类与生产场所《辽史》等传世文献很... 受中原汉文化影响,辽朝手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形成了诸多门类,诸如兵器制做、金属冶炼加工、车船制造、酿酒晒盐以及纺织印染等,应有尽有;各种手工业产品加工场所名目繁多,分布于全国各地。辽朝手工业门类与生产场所《辽史》等传世文献很少记载,大多见诸出土辽代石刻文字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手工业门类 生产场所 石刻文字
下载PDF
辽朝“里”“村”问题再探讨——以石刻文字为中心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国庆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58-166,共9页
辽朝制度承唐仿宋,也包括乡下基层组织"村""里"的设置。辽朝"村""里"设置状况在《辽史》等文献中鲜见,多见诸辽代石刻文字。石刻文字资料显示,辽朝京城近郊与偏远州县"里""村&q... 辽朝制度承唐仿宋,也包括乡下基层组织"村""里"的设置。辽朝"村""里"设置状况在《辽史》等文献中鲜见,多见诸辽代石刻文字。石刻文字资料显示,辽朝京城近郊与偏远州县"里""村"设置杂乱无序,并无规律可循。辽朝的"村"除了作为乡下基层组织之一种,有不少同于"庄""寨",具有自然聚落之性质。辽朝"村""里"地名类型多种多样,一些名称还沿用到了近代乃至当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基层组织 “里”“村” 自然聚落 石刻文字
下载PDF
石刻文字所见辽朝战事考补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国庆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409-419,共11页
有辽一代二百余年间,内外战事不断。诸类战事大都见载于《辽史》等传世文献,但往往记载不全,多有遗漏。钧沉出土辽代石刻文字,即可对辽朝战事,诸如灭渤海之战、辽宋之战、辽丽之战、辽夏之战、北疆御敌之战以及国内平叛之战等予以补充... 有辽一代二百余年间,内外战事不断。诸类战事大都见载于《辽史》等传世文献,但往往记载不全,多有遗漏。钧沉出土辽代石刻文字,即可对辽朝战事,诸如灭渤海之战、辽宋之战、辽丽之战、辽夏之战、北疆御敌之战以及国内平叛之战等予以补充或考证。这对全面、深入探讨辽朝战史,颇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战事 石刻文字
下载PDF
辽代僧尼出家“具戒”考——以石刻文字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国庆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61,共7页
辽人崇佛,二百余年间,有难以计数的男女信徒,小小年纪便走出家门,来到寺庵,耳闻晨钟暮鼓,目睹青灯黄卷,了其一生。石刻文字资料反映辽代僧尼出家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受当时社会佛教兴盛大环境影响所致,二是在家庭成员崇佛氛围熏陶下而为... 辽人崇佛,二百余年间,有难以计数的男女信徒,小小年纪便走出家门,来到寺庵,耳闻晨钟暮鼓,目睹青灯黄卷,了其一生。石刻文字资料反映辽代僧尼出家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受当时社会佛教兴盛大环境影响所致,二是在家庭成员崇佛氛围熏陶下而为之,三是全民信教背景下的个人性格使然。辽代僧尼"具戒"之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皇帝下诏"恩度",每次得"度"的僧尼人数众多,"具戒"之年龄也没有任何限制;二是寺院或僧司出题"试经",并按成绩排序,"具戒"年龄一般规定为二十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僧尼 寺院 出家 具戒 石刻文字资料
下载PDF
北京地区辽代佛教综论——以石刻文字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勐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49-54,共6页
佛教盛行是辽代历史与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北京地区为辽燕京所在地,不仅是辽朝的军事重镇兼经济中心,更是佛教文化中心,居于五京之首。北京地区现存的辽代石刻文字资料中,绝大多数为佛教遗留,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是研究辽燕京乃至辽朝... 佛教盛行是辽代历史与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北京地区为辽燕京所在地,不仅是辽朝的军事重镇兼经济中心,更是佛教文化中心,居于五京之首。北京地区现存的辽代石刻文字资料中,绝大多数为佛教遗留,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是研究辽燕京乃至辽朝全境佛教历史文化面貌的重要史料。辽燕京寺庙的兴修,从数量、规模和等级上来讲,都是继唐朝之后北京地区佛寺兴修的又一个高潮时期,尤以皇室建寺最具典型性。佛经刻印之事,《辽藏》的集结与刊行都是以辽燕京为中心的;云居寺石经长达数十年的镌刻,不仅保留了《辽藏》的全貌,还极大地推动了辽境佛教文化事业的深入发展,并促进了燕京地区印经、诵经风气的盛行。辽燕京的舍利信仰是北京历史上最为兴盛的时期,是僧徒信士虔心向佛之重要见证。辽代燕京经幢林立,陀罗尼石棺和墓志的瘗埋也颇具特色,是本地区陀罗尼信仰流行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石刻文字 辽代 北京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类化现象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瑞 《中国文字研究》 2011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所以汉字形体的发展必然受到具体使用语境和汉字本体发展的双重制约。汉字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形体类化现象就是这两种制约作用下的结果。对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类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了解类化作用在楷化之...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所以汉字形体的发展必然受到具体使用语境和汉字本体发展的双重制约。汉字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形体类化现象就是这两种制约作用下的结果。对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类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了解类化作用在楷化之初对汉字形体变异所产生的影响。本文根据引起石刻文字类化的原因,将石刻文字的类化分为语境类化、本体类化、系统类化三种类型进行讨论,并探讨石刻文字类化的原因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石刻文字 类化
下载PDF
汉字楷化过程中构件形体的混同与分化——以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瑞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138-142,共5页
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类型属于汉字由隶书向唐代成熟楷书转变的过渡类型,是研究汉字楷化过程的最重要材料。构件作为构筑汉字系统的基础材料,其变异程度直接影响了整个汉字形体的改变。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构件系统中存在混同和分化两种突... 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类型属于汉字由隶书向唐代成熟楷书转变的过渡类型,是研究汉字楷化过程的最重要材料。构件作为构筑汉字系统的基础材料,其变异程度直接影响了整个汉字形体的改变。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构件系统中存在混同和分化两种突出的变异情况。本文对这两种情况进行描写和成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构件 混同与分化 魏晋南北朝 石刻文字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源流举隅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颖慧 《铜仁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24-127,共4页
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凷(塊)""俛(俯、頫)""囯(國)""冈()、罔""皂(皁)"等五组典型字例进行析源导流的分析,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构件符号化特征增强,且表现较强势,使此时期的文字... 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凷(塊)""俛(俯、頫)""囯(國)""冈()、罔""皂(皁)"等五组典型字例进行析源导流的分析,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构件符号化特征增强,且表现较强势,使此时期的文字显示出形体演进的多途性,字形较"乱"。但字形通过旧理据的维持和新理据的建立依然能支撑起系统的平衡,表现出动态中的稳定,故"乱"而有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文字 隶变 多途探索
下载PDF
钩沉石刻文字 细写佛教文化——略评张国庆《佛教文化与辽代社会》
13
作者 向南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辽以释废,金以儒亡。”由于帝王后妃、王公大臣的极力提倡和尊崇,有辽一代佛教盛行,不仅宗派众多,塔庙林立,而且僧侣数量猛增,香火鼎盛。可以说,佛教及佛教文化对辽代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探讨辽代佛教文化就... “辽以释废,金以儒亡。”由于帝王后妃、王公大臣的极力提倡和尊崇,有辽一代佛教盛行,不仅宗派众多,塔庙林立,而且僧侣数量猛增,香火鼎盛。可以说,佛教及佛教文化对辽代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探讨辽代佛教文化就成为辽史研究的重大选题之一。自20世纪初至今,中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辽代佛教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研究辽代佛教文化所援引的史料多为有限的传世历史文献以及少量的出土石刻文字,因而,限于史料缺乏,学者们研究辽代佛教文化的范围仍比较窄,存在不少空白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化 石刻文字 辽代 社会 张国庆 钩沉 略评 20世纪
下载PDF
佛教生态美学视阈下的辽朝寺院景观——以石刻文字为中心
14
作者 张国庆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0年第1期143-149,共7页
辽朝佛教盛行,除了延用前代遗存的宝刹外,还于各处新建了大量寺院。从佛教生态美学的视角来看,辽朝寺院景观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由寺院周边自然野生的林木与花草,以及寺院内外的原始形态之山岩与溪流所构成的静美的自然景观;由寺院内外路... 辽朝佛教盛行,除了延用前代遗存的宝刹外,还于各处新建了大量寺院。从佛教生态美学的视角来看,辽朝寺院景观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由寺院周边自然野生的林木与花草,以及寺院内外的原始形态之山岩与溪流所构成的静美的自然景观;由寺院内外路旁、寺院园圃中人工种植与栽培的各类花草果蔬,以及寺院里人工雕琢的各类廊檐轩牖的建筑装饰所构成的净美的人文景观;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汇杂合而产生的具有圆融和谐之美的混合景观。静净相宜、体现出圆融和谐之美的辽朝各大寺院,除了作为出家僧尼日常修行和生活场所之外,也成为民间信佛的世俗之人游览朝拜、参加庙会以及僧俗文人雅士唱和诗文的好去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生态美学 辽朝 寺院景观 石刻文字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的考释方法
15
作者 张颖慧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06-108,共3页
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因其过渡性和多书体的交叉影响,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释读的难度;碑的残泐和工具书的缺少也是影响释读的因素。为使释读科学准确,就要有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语境限定法、构件合证法、历时追索法、共时比勘法、... 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因其过渡性和多书体的交叉影响,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释读的难度;碑的残泐和工具书的缺少也是影响释读的因素。为使释读科学准确,就要有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语境限定法、构件合证法、历时追索法、共时比勘法、事理推断法以及上述方法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共同使用的综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文字 考释 方法 魏晋南北朝
下载PDF
刻工对北朝石刻文字风格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季振涛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87-89,共3页
石刻文字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特有形式,尤以北朝(北魏、北周、北齐)石刻文字为大宗。石刻文字是一种书丹者书写与刻工刊刻相结合的艺术,种类繁多、风格纷杂多样。其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为具体实施并完成刊刻工作的刻工有很大的关系,... 石刻文字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特有形式,尤以北朝(北魏、北周、北齐)石刻文字为大宗。石刻文字是一种书丹者书写与刻工刊刻相结合的艺术,种类繁多、风格纷杂多样。其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为具体实施并完成刊刻工作的刻工有很大的关系,刻工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北朝石刻文字的风格,是研究北朝石刻文字形成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工 北朝 石刻文字
下载PDF
浅谈图书馆石刻文字资料工作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津庄 李小强 《晋图学刊》 1992年第1期65-68,33,共5页
在祖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石刻文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屡经沉浮终成宏大,堪称中华民族历史与艺术丰富的百科全书。以兹为证,“每足补足史缺略,文献之遗佚”,以兹为学,“典雅秀逸,拙朴雄浑相合,纵肆平正,古峭奇谲并肩”。历史学、考古学... 在祖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石刻文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屡经沉浮终成宏大,堪称中华民族历史与艺术丰富的百科全书。以兹为证,“每足补足史缺略,文献之遗佚”,以兹为学,“典雅秀逸,拙朴雄浑相合,纵肆平正,古峭奇谲并肩”。历史学、考古学、文学及艺术等方面都要研究利用它,其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有关研究,可称作中国的石碑文化。自宋代以来,它以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成为一门独立的金石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文字 汉碑 资料工作 中华民族历史 熹平石经 考古工作 碑版 碑面 山右石刻丛编 为学
下载PDF
北齐响堂山佛教石刻文字研究
18
作者 刘征 安兰朋 郑振峰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6,共6页
北齐响堂山石窟文字刻于楷书通行的时代,而石窟文字却主要以隶书书写,并夹杂篆文的结构与笔形,刻意书写古形的同时也有大量顺应时代演变的俗字,展现了古俗并存的面貌。存古形体由于认知差异而写法多样,俗字以简化而造成的异写字为主,异... 北齐响堂山石窟文字刻于楷书通行的时代,而石窟文字却主要以隶书书写,并夹杂篆文的结构与笔形,刻意书写古形的同时也有大量顺应时代演变的俗字,展现了古俗并存的面貌。存古形体由于认知差异而写法多样,俗字以简化而造成的异写字为主,异构的变化则主要强化了构件的功能。此外还有古今糅合、识别不清、分布不均、继承差异等因素,加剧了文字的异体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响堂山 佛教 石刻文字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石刻文献文字研究综述
19
作者 李祥兰 张颖慧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1-16,共6页
魏晋南北朝石刻文献是我国浩如烟海的石刻文献的一部分,自宋代以来,石刻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日盛,其中以清代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厚。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字发展史上今文字阶段重要的过渡时期,它上承汉隶揩化,下启唐宋楷书的定形,研究价值相当... 魏晋南北朝石刻文献是我国浩如烟海的石刻文献的一部分,自宋代以来,石刻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日盛,其中以清代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厚。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字发展史上今文字阶段重要的过渡时期,它上承汉隶揩化,下启唐宋楷书的定形,研究价值相当重要。梳理此时期石刻文献文字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必要和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石刻文字 综述
下载PDF
石刻文字中“夭”“犬”“犮”诸构件俗变考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舒韶雄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00-107,共8页
中古时期石刻文字中,“夭”“犬”“犮”等构件在楷化过程中,因为形近混同、构件繁化、书体演变等原因,产生一系列俗变,以之为构件的汉字则通过类推发生俗变,衍生出众多异体形式,反映出汉字形体变化的规律性和文字结构的系统性。明了这... 中古时期石刻文字中,“夭”“犬”“犮”等构件在楷化过程中,因为形近混同、构件繁化、书体演变等原因,产生一系列俗变,以之为构件的汉字则通过类推发生俗变,衍生出众多异体形式,反映出汉字形体变化的规律性和文字结构的系统性。明了这种俗变现象,有助于认识石刻异体字产生、流传的情况,为汉字研究和汉字规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件 俗变 繁化 类推 石刻文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