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字谱的性质、意义及在国民音乐教育中之今用
1
作者 杜亚雄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100-104,115,共6页
用汉字记述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和音位的文字谱,为唐代发明减字谱之前所用。和西方记录音符高低长短的“所奏乐谱”不同的是,这种只记演奏方法而不记录音符的“能奏乐谱”,在教学中与手的动作相联系,学生能很快掌握,并可通过演奏和演唱... 用汉字记述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和音位的文字谱,为唐代发明减字谱之前所用。和西方记录音符高低长短的“所奏乐谱”不同的是,这种只记演奏方法而不记录音符的“能奏乐谱”,在教学中与手的动作相联系,学生能很快掌握,并可通过演奏和演唱积累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和听觉经验,为日后学习各种音乐理论知识和概念以及其他各类乐谱打下基础。将古琴请进中小学的音乐课堂,用文字谱教授识读乐谱,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 文字谱 教学运用
下载PDF
《纳西象形文字谱》的异体字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8
2
作者 邓章应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85-89,共5页
纳西东巴文异体繁多,对其进行整理与探讨意义重大,《纳西象形文字》收录不少异体字,但其中异体字编排体例不统一:有些被标示为“亦作”或“又作”的不是异体,有些没有标示的却有异体关系,有些字头重出或相互间有异体关系。这种混乱情况... 纳西东巴文异体繁多,对其进行整理与探讨意义重大,《纳西象形文字》收录不少异体字,但其中异体字编排体例不统一:有些被标示为“亦作”或“又作”的不是异体,有些没有标示的却有异体关系,有些字头重出或相互间有异体关系。这种混乱情况对全书字头和异体字的数量统计极为不便,有清理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巴文 《纳西象形文字谱 异体字
下载PDF
《纳西象形文字谱》质疑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思贤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73,共5页
《纳西象形文字谱》是由方国瑜编撰的一部重要的东巴文字典。通过对这部字典的全面分析,同时参考东巴文献以及其他的东巴文字典,我们发现了一些错误和疑点,并作了简短的分析。文章对于正确认识和完善《纳西象形文字谱》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东巴文 字典 纳西象形文字谱
下载PDF
论《碣石调·幽兰第五》文字谱乐曲考古框架网络图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德埙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10-11,共8页
本框架网络图将百余年间《幽兰》学术研究的纵向材料作了横比压缩,以利于把握七个部类的学术结构,即1.卷子文物考古研究,为乐曲考古的根基;2.指法、乐符研究,为演奏技法基础;3.释读基础,标点文字谱为古籍整理的前期工序;... 本框架网络图将百余年间《幽兰》学术研究的纵向材料作了横比压缩,以利于把握七个部类的学术结构,即1.卷子文物考古研究,为乐曲考古的根基;2.指法、乐符研究,为演奏技法基础;3.释读基础,标点文字谱为古籍整理的前期工序;4.打谱、译谱、演出与音像,宜暂停急于求成的打谱;5.评论与反馈,应加强负反馈以构成完整的系统;6.相关考证,为最薄弱的环节;7.专题学术史论。附图一,信息反馈框图;附图二,循环加速机制图;附图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曲考古 框架网络 文字谱 幽兰 星海音乐学院 碣石 爱因斯坦 信息反馈 乐律学 循环加速
下载PDF
文字与乐谱的渊源及楔形文字谱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星辰 《音乐传播》 2013年第4期113-114,共2页
乐谱是记录音乐的符号系统,从宏观意义上来说,它同众多类型的符号体系一样,有两个基本功能:其一是交流,其二是保存需要记忆的某种事物。从符号的角度来解析,乐谱最初的诞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较为丰富的音乐"语言",以及记录这... 乐谱是记录音乐的符号系统,从宏观意义上来说,它同众多类型的符号体系一样,有两个基本功能:其一是交流,其二是保存需要记忆的某种事物。从符号的角度来解析,乐谱最初的诞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较为丰富的音乐"语言",以及记录这种"语言"的较为完善的符号体系。如果音乐"语言"较为单一,仅仅是一味地重复,就不存在记忆上的难度,也就没有那么迫切的需要将它记录下来了;而记录音乐"语言"的符号体系如果不能够准确、完善地表达音乐自身,也终将被放弃使用,甚至在短期内就被淘汰。从本质上讲,符号是原始事物和文本表达事物之间的桥梁,即先有事物的原始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谱 符号体系 楔形 文本表达 拜占庭帝国 宏观意义 南印度 苏美尔人 减字 符号系统
下载PDF
词曲文字谱与音乐谱关系再论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玉奇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3-51,共9页
按诗谱乐,倚声填词,是诗与音乐结合的一顺一逆的两个过程。倚声填词包括按音乐谱填词作曲与按文字谱填词作曲两种含义。由于音韵学的发展、音乐的普及、填词不遵谱的现象严重,所以宋代强调填词协律。词曲音乐谱失传之后,元明以来相继编... 按诗谱乐,倚声填词,是诗与音乐结合的一顺一逆的两个过程。倚声填词包括按音乐谱填词作曲与按文字谱填词作曲两种含义。由于音韵学的发展、音乐的普及、填词不遵谱的现象严重,所以宋代强调填词协律。词曲音乐谱失传之后,元明以来相继编撰词曲文字谱。按词曲文字谱填词作曲,与音乐的关系就不是很密切。词牌相同,字数、句式、声韵相同的词作,所对应的乐调可以完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谱 音乐 填词协律
下载PDF
词曲文字谱与音乐谱关系考探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玉奇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22-32,共11页
阐述五音清浊轻重的概念;以减字谱、南北词工尺谱为例,阐述字调与腔格的关联,从而说明词曲的平仄四声谱与词曲的音乐谱通过字调与腔格相关联。词曲音乐谱失传之后,词曲靠自身的五音四呼四声,可以发展其优美和谐的音乐特色。
关键词 文字谱 音乐 五音 清浊 腔格
下载PDF
修铸一书五十载 彰显大师治学魂——记《纳西象形文字谱》成书始末
8
作者 杨林军 《保山师专学报》 2009年第1期45-48,共4页
方国瑜先生耗费了近50年精力,修铸成影响深远的《纳西象形文字谱》,意义重大。就该书的缘起,五易其稿到成书出版过程作了梳理,并简评该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方国瑜 纳西象形文字谱 影响
下载PDF
古琴谱式的沿革与琴乐传承方式的衍变
9
作者 戴微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6,共23页
古琴谱作为记录古琴演奏过程的重要载体,自唐人手抄卷子谱《碣石调·幽兰》开始,至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五线记谱法,历经千余年的稳态传承,形成“文字—减字—合参—线型”的发展脉络。不同历史时期的古琴谱式既有内在的关联,又有谱... 古琴谱作为记录古琴演奏过程的重要载体,自唐人手抄卷子谱《碣石调·幽兰》开始,至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五线记谱法,历经千余年的稳态传承,形成“文字—减字—合参—线型”的发展脉络。不同历史时期的古琴谱式既有内在的关联,又有谱面上的差异。在挖掘谱式沿革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成因和内涵、辨析各类谱式变革得失的同时,亦可洞见蕴含在谱式沿革中的琴乐传承方式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文字谱 减字 合参 线形 口传心授
下载PDF
手用指法髣髴——唐抄本卷子中记载的前代失传符号化琴用记谱法
10
作者 彭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86,共8页
通过对日本彦根城博物馆藏《琴用指法》卷子中收录的“手用指法髣髴”符号及文字进行采集编类、阐释分析,可以发现,关于琴曲记谱法,除了现在公认的文字谱、减字谱以外,还曾经流传一套更古老的符号化琴用指法系统——手用指法髣髴。“手... 通过对日本彦根城博物馆藏《琴用指法》卷子中收录的“手用指法髣髴”符号及文字进行采集编类、阐释分析,可以发现,关于琴曲记谱法,除了现在公认的文字谱、减字谱以外,还曾经流传一套更古老的符号化琴用指法系统——手用指法髣髴。“手用指法髣髴”和与之类似的“凡一本样”,都是久已失传的符号化指法系统。与文字谱、减字谱一样,“手用指法髣髴”也可划归“字谱”系列,但是“手用指法髣髴”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符号化字谱”,简称“符字谱”。“手用指法髣髴”“凡一本样”及相关琴曲“符字谱”在失传前,曾在一定时期被不同琴家所修订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用指法》 《碣石调幽兰》 赵耶利 文字谱
下载PDF
琴曲《碣石调·幽兰》的音律——《幽兰》文字谱研究之一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应时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16-22,共7页
唐人抄录的琴曲《碣石调·幽兰》谱(以下简称《幽兰谱》),是迄今发现的一种最早的中国琴谱。由于此谱是一篇如何演奏《幽兰》这首琴曲的详细文字记录,故后世人又称之为文字谱。这种文字谱,至今只见《幽兰谱》一首,又因其存在的年代... 唐人抄录的琴曲《碣石调·幽兰》谱(以下简称《幽兰谱》),是迄今发现的一种最早的中国琴谱。由于此谱是一篇如何演奏《幽兰》这首琴曲的详细文字记录,故后世人又称之为文字谱。这种文字谱,至今只见《幽兰谱》一首,又因其存在的年代较久远,所以它是我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中一份极其珍贵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位 泛音 文字谱 纯律音阶 徽位 古琴曲 三分律 音律 演奏 出版社
原文传递
琴曲《碣石调·幽兰》谱的徽间音——《幽兰》文字谱研究之二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应时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12-16,30,共6页
笔者在《琴曲【碣石调·幽兰】的音律》一文中,已经论证了此曲在古琴上所用的散音、泛音和徽位按音均合纯律;并指出《幽兰谱》对于徽间按音音位,采用了两种记谱法:(1)徽名间音位记谱法;(2)长度音位记谱法。这两种记谱法记录的音位... 笔者在《琴曲【碣石调·幽兰】的音律》一文中,已经论证了此曲在古琴上所用的散音、泛音和徽位按音均合纯律;并指出《幽兰谱》对于徽间按音音位,采用了两种记谱法:(1)徽名间音位记谱法;(2)长度音位记谱法。这两种记谱法记录的音位所用的律制,理应和采用纯律的散音、泛音和徽位按音相一致。但对此尚未具体论证。本文拟通过对《幽兰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谱 幽兰 音位 琴曲 碣石 纯律音阶 散音 徽位 泛音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乐谱的“发展”与“传播”
13
作者 贾惠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1期6-8,共3页
俞人豪先生在《音乐史写作的对象、方法与目的》一文中写道:“音乐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它由许多分领域组成,从音乐史研究、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和器乐学,直至乐谱学、史料学、风格评论的分析。所有这些领... 俞人豪先生在《音乐史写作的对象、方法与目的》一文中写道:“音乐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它由许多分领域组成,从音乐史研究、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和器乐学,直至乐谱学、史料学、风格评论的分析。所有这些领域在方法论原则、理论或体系构建上可能各不相同,但它们始终都与音乐史这一无所不包的大事项有着多少直接的关联。它由音乐史研究这一部门来承担,包含着本质上是无穷尽的全部事项。”因此,对音乐史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中国古代音乐史却被许多学者称作是一部无声的音乐史,直到杨荫浏先生开始着手研究我国的传统学谱才改变了这一状况。乐谱学的研究让古代的音乐在现代“活了起来”。即便如此,很多在当下依然令人耳熟能详的名篇,我们也无力恢复的它原来的“样貌”。因此,结合历史的发展去研究中国的传统乐谱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可以在历史的语境中,让音乐更加接近它本来的“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乐 文字谱 减字 工尺 发展与传播
下载PDF
《宋代音乐资料及其诠释·序言》
14
作者 赵如兰 于韵菲(译) 《音乐探索》 2024年第4期3-4,共2页
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之前的音乐作品,迄今所知,仅尚存两份:一份是七弦琴谱《幽兰》,唐代抄本,为六世纪一个名为丘明的人所传;另一份是四弦琵琶谱,由25首组成,抄写于公元933年之前,发现于敦煌石窟。二者是其类乐谱中的孤例,其破译涉... 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之前的音乐作品,迄今所知,仅尚存两份:一份是七弦琴谱《幽兰》,唐代抄本,为六世纪一个名为丘明的人所传;另一份是四弦琵琶谱,由25首组成,抄写于公元933年之前,发现于敦煌石窟。二者是其类乐谱中的孤例,其破译涉及诸多不确定性。《幽兰》文字谱是当下琴谱的端倪所在。至于敦煌琵琶谱,尚未在其他中国乐谱中发现可比者,倒是在日本有相关的乐谱资料。宋代的乐谱更清晰地与后世中国作品一脉相承。放眼整个宋代,可见谱式各异而又不可或缺的乐谱文献。然而,不知为何,在紧随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竟然没有任何一种音乐谱例留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谱 琵琶 宋代音乐 音乐作品 敦煌石窟 不确定性
下载PDF
论音乐记谱法的演进与发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春莲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6-60,共5页
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最早的谱式是记载在汉代成书的《礼记·投壶》篇中的鼓谱;最具中国传统音乐特点的记谱方式,是集记录音响过程和演奏技法为一体的古琴专用的文字谱和减字谱。在欧洲地区,随着圣咏的传播而发展创立了一套五线谱记... 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最早的谱式是记载在汉代成书的《礼记·投壶》篇中的鼓谱;最具中国传统音乐特点的记谱方式,是集记录音响过程和演奏技法为一体的古琴专用的文字谱和减字谱。在欧洲地区,随着圣咏的传播而发展创立了一套五线谱记谱体系,从而成为当今记录音乐的通用谱式。从音乐记谱法发展史来看,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都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发展过程。20世纪音乐数字化的实现,使记谱法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方向,并将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取得全面而创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演进 发展 文字谱 减字
下载PDF
《碣石调·幽兰》卷纸谱指法集注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德埙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97年第1期10-18,共9页
近年来,笔者在对国宝《碣石调·幽兰》文字谱作微观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此谱进行了编码和标点,兼之又新发现了汉隋间“声曲折”——乐符体系的八份日传初唐卷子和时贤之新见,因而对《幽兰》谱从诠释学的角度作一新的集注就提上了日... 近年来,笔者在对国宝《碣石调·幽兰》文字谱作微观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此谱进行了编码和标点,兼之又新发现了汉隋间“声曲折”——乐符体系的八份日传初唐卷子和时贤之新见,因而对《幽兰》谱从诠释学的角度作一新的集注就提上了日程。 我国传统的“集注”就是集众说而为之注。但旧集注有仅以辑佚为目的者,所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谱 碣石调·幽兰 琴议
下载PDF
“琴谱”形式演进历史背景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圩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0-241,共2页
在古琴艺术的发展历程中,"琴谱"的形式历经了两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受到"梵文梵语"的影响,琴谱由文字谱演进为减字谱。第二次是受到西方记谱法影响,形成了减字谱与五线谱或简谱相结合的"两行谱"。两次演... 在古琴艺术的发展历程中,"琴谱"的形式历经了两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受到"梵文梵语"的影响,琴谱由文字谱演进为减字谱。第二次是受到西方记谱法影响,形成了减字谱与五线谱或简谱相结合的"两行谱"。两次演变均对古琴艺术的传承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古琴艺术 文字谱 减字
下载PDF
林黛玉谈论的是工尺谱吗?——兼与张美林、韩月波二位先生商榷
18
作者 杨殿斛 《音乐探索》 CSSCI 2012年第4期37-41,共5页
《扬州大学学报》(2011/3)发表张美林、韩月波二位先生《扬州音乐元素与〈红楼梦〉》一文,文中说八十六回林黛玉谈论古琴讲的是"工尺谱",是"五线谱与简谱"出现以前"唯一"的记谱方式,而这些方式在徐氏《... 《扬州大学学报》(2011/3)发表张美林、韩月波二位先生《扬州音乐元素与〈红楼梦〉》一文,文中说八十六回林黛玉谈论古琴讲的是"工尺谱",是"五线谱与简谱"出现以前"唯一"的记谱方式,而这些方式在徐氏《五知斋琴谱》里皆有详细阐述。笔者不敢苟同,认为林黛玉谈论古琴讲的不是"工尺谱"而是"减字谱";在"五线谱与简谱"传入前的中国就已有多种记谱方式,《五知斋琴谱》阐述的不是工尺谱而是减字谱。笔者不揣浅陋,求教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古琴 工尺 减字 文字谱
下载PDF
略述汉魏六朝时期的乐谱
19
作者 郑祖襄 《音乐探索》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3-35,共3页
从迄今已发现的中国古谱材料来看,汉魏六朝是属于一个比较早的历史时期。有确切材料,能为大家公认的乐谱是“声曲折”和琴曲文字谱《碣石调·幽兰》。这两种乐谱,从本世纪初以来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不过,从乐谱产生的音乐文化... 从迄今已发现的中国古谱材料来看,汉魏六朝是属于一个比较早的历史时期。有确切材料,能为大家公认的乐谱是“声曲折”和琴曲文字谱《碣石调·幽兰》。这两种乐谱,从本世纪初以来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不过,从乐谱产生的音乐文化背景来分析,不仅这两种乐谱还有值得研究的地方;这时期一些有关乐谱的史料在中国乐谱史上也是值得探讨的。“声曲折”一词,汉代文献仅见于《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歌诗类:“《河南周歌诗》七篇。《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周谣歌诗》七十五篇。《周谣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谱 汉魏六朝 碣石调 音乐文化 歌诗 汉代文献 诗赋略 古琴音乐 玉音法事 师涓
下载PDF
北宋祭孔佾舞舞谱恢复的分析
20
作者 张启望 《戏剧之家》 2021年第3期110-111,共2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北宋祭孔佾舞的发展脉络与起源,开展了北宋祭孔佾舞的恢复探讨:实证分析、主体结构、舞谱对比分析,提出了北宋祭孔佾舞的恢复措施:完善思想与乐舞制度、文德赞颂发展方向、修订佾制、加强佾与文结合、祭孔佾舞文字谱整理... 本文简要介绍了北宋祭孔佾舞的发展脉络与起源,开展了北宋祭孔佾舞的恢复探讨:实证分析、主体结构、舞谱对比分析,提出了北宋祭孔佾舞的恢复措施:完善思想与乐舞制度、文德赞颂发展方向、修订佾制、加强佾与文结合、祭孔佾舞文字谱整理,以此促进北宋祭孔佾舞及其舞谱获得完整性恢复,延伸孔子理论的学习理念,增强人们对北宋祭孔佾舞及其舞谱的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孔佾舞 文字谱 乐舞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