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文学场域的重建和话语形态的拓展——评王桂妹《文学与启蒙:<新青年>与新文学研究》
1
作者 丛鑫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93-96,共4页
王桂妹的新著《文学与启蒙》以卓异的问题意识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就文学和启蒙的关系走进"五四"文学和文化这一丰富的历史存在,其坚实的理论素养保证了对繁复的历史事件做出有效的文学、文化阐释。论著从"一些具体而微却... 王桂妹的新著《文学与启蒙》以卓异的问题意识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就文学和启蒙的关系走进"五四"文学和文化这一丰富的历史存在,其坚实的理论素养保证了对繁复的历史事件做出有效的文学、文化阐释。论著从"一些具体而微却极具诠释效能的话题"中打破了既往的文学史研究中"思想与审美在一系列的启蒙二项对立式中所演绎出错综故事",努力回到历史场域,以清醒的历史意识描绘出一幅以《新青年》为支点的"五四"时代的文学图志,"在‘思想—文学—精神’的彼此投射中透视文学与启蒙的明与暗、光与影"的理路中出色地完成了对"五四"文学的一次精神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与启蒙 问题意识 历史意识 学术视野
下载PDF
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诗意和解——试论文学在施林克小说《朗读者》中的仪式化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施显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64-68,共5页
人们一直把文学看作不关乎日常的东西,文学在理性化的现实面前已被边缘化了,而施林克在《朗读者》这部小说里调动文学的特殊力量让德国人接受了一次罪责敏感症的治疗,文学世界成了处在焦虑中人们的精神庇护所。在施林克小说里,贯穿着对... 人们一直把文学看作不关乎日常的东西,文学在理性化的现实面前已被边缘化了,而施林克在《朗读者》这部小说里调动文学的特殊力量让德国人接受了一次罪责敏感症的治疗,文学世界成了处在焦虑中人们的精神庇护所。在施林克小说里,贯穿着对文学"神性"复归的向往,无论是个人化的朗读与倾听,还是社会化的文学创作都在整部小说里灌输了"神奇"的功用,而在将现实转化成虚构的过程中,文学朗读事件扮演着仪式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仪式化 精神庇护所 文学与启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