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文学主义”观的大学文学读本
1
作者 夏烈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0-51,共2页
来自惯常的大学语文教学的人,可能还会害怕没有了面面俱到的文学史式的摆平后该怎么教——而这恰恰是这部《大学文学》要打破和放弃的,因为它要做的只是回到文学然后重塑文心,对于时代和时代新人来说,这是一个更迫切也更本质的工作。
关键词 《大学文学 文学教育 文学主义 中国 书评
下载PDF
汤姆斯的中国小说翻译与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2
作者 陈恩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3期39-51,共13页
英国汉学家汤姆斯于1818-1824年间翻译的三部中国通俗小说,受到了19世纪早期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和汉学的双重影响,采用了“正文+注释”的翻译方法,在传达中国文学韵味的同时,介绍了大量的中国文化知识,同时又分别借鉴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 英国汉学家汤姆斯于1818-1824年间翻译的三部中国通俗小说,受到了19世纪早期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和汉学的双重影响,采用了“正文+注释”的翻译方法,在传达中国文学韵味的同时,介绍了大量的中国文化知识,同时又分别借鉴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爱情罗曼斯、历史罗曼斯文类和诗体小说的模式对原文本进行了部分调适、改写和重构,使之便于西方读者所接受。汤姆斯的中国小说翻译,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可以为中外文学交流互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姆斯 浪漫主义文学 汉学 罗曼斯
下载PDF
以现代主义文学的风格书写微观史?——卡洛·金兹伯格的“如实”历史叙事思考与实践
3
作者 李根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0-199,256,共11页
卡洛·金兹伯格的微观史书写采用了现代主义文学的风格,其目的在于保证历史叙事的如实性。这缘于他在思考如何真实讲述小人物历史时,发现史料限制使书写难以如实,且这是实证主义历史书写的范式弊端。同时,他认为借鉴现代主义文学的... 卡洛·金兹伯格的微观史书写采用了现代主义文学的风格,其目的在于保证历史叙事的如实性。这缘于他在思考如何真实讲述小人物历史时,发现史料限制使书写难以如实,且这是实证主义历史书写的范式弊端。同时,他认为借鉴现代主义文学的自我剖白式书写可以保持历史叙事的如实。这种风格在金氏微观史的叙事中体现为三个特征,即弱化作者的叙事权威性,采用多视角的“复调”叙事结构,以及引导读者的自主思考。金兹伯格关于历史叙事如实性的探究,示范了一条克服后现代主义怀疑论的合理思路,揭示了“叙事史复兴”这一史学史概念中尚未被明确的内容。在信息多元化的趋势下,现代主义文学风格的历史叙事可能成为书写当代史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兹伯格 微观史 现代主义文学 历史叙事
下载PDF
重探“第三世界”的现代主义文学--以残雪新时期的创作为中心
4
作者 马春花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残雪是当代中国文学的异数,她拒绝在“第三世界”“民族寓言”的框架中来理解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而更强调内在精神无意识的人类性与普遍性。她以描述者的姿态,召唤出被启蒙时代理性压抑到无意识世界之中的卑贱物,为一切被置身于黑暗中... 残雪是当代中国文学的异数,她拒绝在“第三世界”“民族寓言”的框架中来理解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而更强调内在精神无意识的人类性与普遍性。她以描述者的姿态,召唤出被启蒙时代理性压抑到无意识世界之中的卑贱物,为一切被置身于黑暗中的亡灵复仇并净化了卑贱。为看到现代之人的内面性,残雪迷恋于幻化、他化、分化等各种形式的分身术,将“他者”从本体论中解放出来,让“他者”作为真正的他者显身。光明与黑暗、地狱与天堂、卑贱与神圣、生命与死亡、外在与真实、理性与无意识等二价的统一,是残雪写作的辩证法,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本质所在。残雪的创作为理解现代主义与“第三世界文学”提供了新的认识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雪 现代主义文学 “第三世界” “民族寓言” 辩证法
下载PDF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美国新现实主义文学研究
5
作者 杨秀丽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9-124,共6页
美国新现实主义文学和生态批评思潮同样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两者间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与联系。在生态批评视域中审视美国新现实主义文学,有助于揭示美国新现实主义文学的生态特征与艺术风貌,还有利于系统考察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社会... 美国新现实主义文学和生态批评思潮同样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两者间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与联系。在生态批评视域中审视美国新现实主义文学,有助于揭示美国新现实主义文学的生态特征与艺术风貌,还有利于系统考察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探究生态危机的根源,体现文学对社会与自然的映射和对生态的关怀。在对美国新现实主义与生态批评进行文献述评的基础上,从创作观、创作体裁、生态观照、生态叙事手法等角度进行美国新现实主义文学研究,并从创作观与生态价值导向角度明确美国新现实主义文学对当代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生态思想 美国新现实主义文学
下载PDF
新时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体裁、写法与旨归——评杨志军的长篇小说《雪山大地》
6
作者 徐妍 刘妍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统一的文坛实际上已是一种虚构”,^(①)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或未来诗学性质的浪漫主义悄然退却。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浪漫主义作家已然成了“散兵游勇”。浪漫主义文学的精神构成——崇高、自然、神性、殉道...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统一的文坛实际上已是一种虚构”,^(①)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或未来诗学性质的浪漫主义悄然退却。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浪漫主义作家已然成了“散兵游勇”。浪漫主义文学的精神构成——崇高、自然、神性、殉道等同样被遗弃。在此情形下,新时代文学若要复现浪漫主义的伟力,就得证明浪漫主义与理性是相调和的。杨志军近年来的长篇小说《最后的农民工》《你是我的狂想曲》《巴彦克拉山的孩子》等就是这样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作家 文学思潮 杨志军 殉道 长篇小说 神性 被遗弃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根源
7
作者 陈世丹 《外国语言文学》 2024年第2期3-19,133,F0003,共19页
后现代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现实——后工业社会、消费社会、媒介社会、文化全球化——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多元的世界,一个超真实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人被异化为物,被现代人文主义虚构为万物尺度的人死了。这种后现代现实需要人们用多... 后现代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现实——后工业社会、消费社会、媒介社会、文化全球化——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多元的世界,一个超真实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人被异化为物,被现代人文主义虚构为万物尺度的人死了。这种后现代现实需要人们用多元的理论视角来观察、解释,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学从多重理论视角来揭示后现代现实,其理论根源包括:发展的解释学;法兰克福学派、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的激烈批判及其关于“存在”“语言”的学说;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和非道德主义观点;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反形而上学倾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文学 理论根源 发展的解释学 文本主义 语言哲学 反形而上学思潮
下载PDF
《人民文学》创刊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批评规范的实践
8
作者 杨会 《百家评论》 2024年第3期14-20,共7页
1949年10月创刊的《人民文学》是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第一次文代会精神的回应。刊物以刊发“人民文学”、引领文坛风尚为使命。按照既定的“标准”,创刊号《人民文学》进行了成功实践,成为当代文学期刊的样本。创刊... 1949年10月创刊的《人民文学》是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第一次文代会精神的回应。刊物以刊发“人民文学”、引领文坛风尚为使命。按照既定的“标准”,创刊号《人民文学》进行了成功实践,成为当代文学期刊的样本。创刊号《人民文学》刊发的文学作品和批评文章,清晰地呈现了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创作情感、样式及方法。此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虽尚未被定为中国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但是其规范已经成为指导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标准。创刊号《人民文学》将《讲话》和第一次文代会精神转化为具体的办刊实践,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及批评规范进行了探索,引领着现实主义文学朝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学》创刊号 现实主义文学 探索实践
下载PDF
女性主义文学作品的“客观性”转型研究——以《人生历程》为例
9
作者 向小蕊 《湛江文学》 2024年第3期0036-0038,共3页
文学是一种可以深刻影响个人,影响人们对文化理解的一种媒介。在女性主义文学创作领域,“文学客观性”是在美学或想象层面上解决现实世界中矛盾处境的方案。小说《人生历程》的作者多萝西·理查森(DorothyRichardson)在讨论“客观... 文学是一种可以深刻影响个人,影响人们对文化理解的一种媒介。在女性主义文学创作领域,“文学客观性”是在美学或想象层面上解决现实世界中矛盾处境的方案。小说《人生历程》的作者多萝西·理查森(DorothyRichardson)在讨论“客观性”时采用了自我批评的方法。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在向“客观性”转型的过程中,女性作家可以通过形式这一媒介使可能性转变为现实,重塑文化历史。对此,文章分析了女性主义文学的客观性及其表现,并以《人生历程》为例探究了“客观性”转型在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人生历程》 多萝西·理查森 文学客观性
下载PDF
文学经典主义批判——兼答盖生先生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浩 张春城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66,共9页
人类迄今为止的文学史,在总体上和本质上是一部经典文学历史。以经典为特征而组织起来的经典文学社会和经典文学时代,大体上是到20世纪的90年代中期才基本结束。也正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人类社会的文学开始步入了后文学时代。对于这样... 人类迄今为止的文学史,在总体上和本质上是一部经典文学历史。以经典为特征而组织起来的经典文学社会和经典文学时代,大体上是到20世纪的90年代中期才基本结束。也正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人类社会的文学开始步入了后文学时代。对于这样一个时代而言,在经典文学时代里所形成和铸就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观念,已经基本丧失了阐释功能和价值。必须重新思考对文学和文学史的理论理解,必须重新思考我们对经典文学的依恋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文学主义 经典文学 文学经典主义 文学 文学资源
下载PDF
从勃朗特作品《简·爱》看浪漫主义文学的伦理观
11
作者 许荣花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5期5-7,共3页
本文对勃朗特经典作品《简·爱》深入分析,探讨浪漫主义文学伦理观念及其在文学作品中体现。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性表达、情感真挚与道德选择自主性,核心价值在《简·爱》一书中得到深刻反映。揭示浪漫主义通过文学作品传递其独... 本文对勃朗特经典作品《简·爱》深入分析,探讨浪漫主义文学伦理观念及其在文学作品中体现。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性表达、情感真挚与道德选择自主性,核心价值在《简·爱》一书中得到深刻反映。揭示浪漫主义通过文学作品传递其独特伦理思想,分析思想与当时社会伦理相互关系。剖析《简·爱》中所采用文学手法,如象征、人物塑造与叙事结构,有效传达其伦理观,讨论浪漫主义文学伦理观对当时社会影响及其在现代社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文学 《简·爱》 伦理观 文学手法 道德选择
下载PDF
现实主义文学影视化改编的创新实践探究——以电视剧《人世间》为例
12
作者 黄静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4期238-241,共4页
在中国文学史上,各种文学思潮、创作流派不断涌现,但从文学发展的主线来看,现实主义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新的时代背景下,得益于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和技术的革新,多元化的传播场域也让现实主义文学以更多形式呈现,影视化改编就是其中一种... 在中国文学史上,各种文学思潮、创作流派不断涌现,但从文学发展的主线来看,现实主义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新的时代背景下,得益于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和技术的革新,多元化的传播场域也让现实主义文学以更多形式呈现,影视化改编就是其中一种。电视剧《人世间》的出现让大众看到文学与影视携手共创的“经典”,也为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提供了新的参考路径。作为2022年最出圈的电视剧之一,《人世间》的成功不仅在于原著作品的扎实,还得益于主创团队对原著人物精神内核的精准把握。一个家庭、三代人的命运起伏是50年间时代变迁的缩影,作品以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情节和画面来展现老百姓的生活,以有效的视听手段对琐碎的日常生活进行诗意化呈现,让观众产生精神共振。同时,《人世间》还将人性的复杂、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如实展现,以现实主义的笔触观照生活,既表达理想又冷峻反思,余意丰盈,余兴悠长。这是现实主义文学构建的新的精神景观,更是一次有力的探索和尝试。电视剧《人世间》的成功表明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消除代际壁垒、年代隔阂,这种视觉符号在反哺文学创作的同时也让人愈发关注到现实主义文学的强势回归,这对民族精神的再现和对国家形象的“重述”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文学 新精神景观 艺术化 影视化 文学精神
下载PDF
《鲁迅》的“竹内视角”与“文学主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伟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3-205,共3页
在竹内好的《鲁迅》中,"文学"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概念,包含独立品格、自我否定功能和行动机制的思想态度或行为方式。这种"文学主义"是属于"机能性"的,它是《鲁迅》的核心所在,也是理解"竹内鲁迅&... 在竹内好的《鲁迅》中,"文学"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概念,包含独立品格、自我否定功能和行动机制的思想态度或行为方式。这种"文学主义"是属于"机能性"的,它是《鲁迅》的核心所在,也是理解"竹内鲁迅"的基本前提。竹内好以对"文学"的机能性的理解,来重新界定鲁迅以及与文学的关系,从而构成了独特的"竹内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竹内视角” 文学主义
原文传递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评《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第三卷):自然主义》
14
作者 杨春泽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1期I0022-I0022,共1页
自然主义文学滥觞于法国,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发轫到20世纪初逐渐式微,在其跨度之内经历了从法国的崛起,到德国的如火如荼,再到对英国文学界掀起波澜,最后在美国又一次烟花般灿烂地绽放,它如海浪般奔腾翻涌,在欧美各国不同的社会—文化... 自然主义文学滥觞于法国,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发轫到20世纪初逐渐式微,在其跨度之内经历了从法国的崛起,到德国的如火如荼,再到对英国文学界掀起波澜,最后在美国又一次烟花般灿烂地绽放,它如海浪般奔腾翻涌,在欧美各国不同的社会—文化间不断地激荡与碰撞。我国自20世纪初,开启了自然主义文学的研究历程,在此期间,虽然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仍然需要系统性的研究乃至进行文学史上的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主义文学 考镜源流 辨章学术 西方文学思潮 研究历程 研究成果 19世纪 准确定位
下载PDF
《山花烂漫时》与女性主义文学的创作
15
作者 袁子弹 《写作》 2024年第6期53-62,共10页
2024年,由袁子弹担任编剧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一经上映,便收获广泛热议和好评。袁子弹回顾了她从“主旋律”到“女性题材创作”的成长经历。借其一线创作经验,得出优秀女性题材影视剧创作的三个关键要素,即“解放、平视与追求权力”... 2024年,由袁子弹担任编剧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一经上映,便收获广泛热议和好评。袁子弹回顾了她从“主旋律”到“女性题材创作”的成长经历。借其一线创作经验,得出优秀女性题材影视剧创作的三个关键要素,即“解放、平视与追求权力”。从《山花烂漫时》真实的创作过程入手,分享其基于“创业剧”进行情节设计与人物塑造的方法,逐步解构《山花烂漫时》人物群像的设计过程,并深入探讨“一个真实可信的人物”背后的性格与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子弹 影视剧创作 女性主义文学 《山花烂漫时》 张桂梅
下载PDF
“撒旦的诱惑”: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共同体审美
16
作者 徐彬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4年第1期261-275,共15页
受所处时代影响,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或多或少地被染上了殖民主义色彩。殖民、旅行、流散、文学创作、审美与道德批判之间存在着强大的、难以割裂的且有时不易被人察觉的逻辑关系。以黑奴和“东方猎奇”为主题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形塑... 受所处时代影响,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或多或少地被染上了殖民主义色彩。殖民、旅行、流散、文学创作、审美与道德批判之间存在着强大的、难以割裂的且有时不易被人察觉的逻辑关系。以黑奴和“东方猎奇”为主题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形塑了英国人的审美旨趣,界定了英国民族国家共同体“美”与“崇高”的精神内核。该精神内核具有令人着迷的说服力。然而,究其本质,该精神内核不过是以特定审美和道德原则为依托、以构建新时期英国殖民强国为目的的“撒旦的诱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黑奴 东方猎奇 民族国家共同体 审美
下载PDF
英美文学作品中浪漫主义手法的应用
17
作者 李蓓珊 《湛江文学》 2024年第3期0024-0026,共3页
在英美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运动是一次极为重要的文学运动,它兴起于18世纪后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浪漫主义不仅是一种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还是一种哲学思想。浪漫主义手法在英美文学中的应用,展现了作家对个人主义、情感... 在英美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运动是一次极为重要的文学运动,它兴起于18世纪后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浪漫主义不仅是一种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还是一种哲学思想。浪漫主义手法在英美文学中的应用,展现了作家对个人主义、情感自由、自然崇拜和历史怀旧的深刻探索。通过这一运动,文学作品不再局限于描述社会现实,而是开始触及人类灵魂的本质,开启了文学创作的新篇章。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浪漫主义手法在英美文学中的具体体现及英美浪漫主义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以期为相关文学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浪漫主义手法 现代主义文学
下载PDF
反思百年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影响——读《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
18
作者 郝二涛 《艺术广角》 2024年第4期69-74,共6页
马克思主义文论与20世纪中国文论的关系是当前文论研究中的一个前沿问题。《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以范畴为问题生发点,从传播史、文论史等层面动态勾勒了马克思主义文论融入20世纪中国文论的过程,并相对客观... 马克思主义文论与20世纪中国文论的关系是当前文论研究中的一个前沿问题。《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以范畴为问题生发点,从传播史、文论史等层面动态勾勒了马克思主义文论融入20世纪中国文论的过程,并相对客观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经验及不足,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尽管存在一些瑕疵,但该书因为呈现出相对清晰的理论思辨力、多维的历史意识、深沉的现实情怀而值得每位文论专业读者阅读,尤其是其呈现出的聚焦学理的探索精神与努力创新的勇气值得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 中国影响
下载PDF
叙事中的“她者”——基于女性主义对19世纪俄国文学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分析
19
作者 曹诗颖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2期44-47,共4页
启蒙运动以来,女性解放、男女平权成为社会潮流,女性主义批评家的活动领域也日益广泛。19世纪在俄国出现了诸如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等一大批世界著名文学家。19世纪俄国文学作品也以其出色的品质及独有的特色在... 启蒙运动以来,女性解放、男女平权成为社会潮流,女性主义批评家的活动领域也日益广泛。19世纪在俄国出现了诸如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等一大批世界著名文学家。19世纪俄国文学作品也以其出色的品质及独有的特色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将借助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基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19世纪俄国文学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微观权力理论 性别研究 俄国文学
下载PDF
米兰·昆德拉的现代主义文学观念探析
20
作者 王宝迪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20期10-13,共4页
在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坛中,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以其深刻的主题性和形式的创新性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在小说创作中,米兰·昆德拉始终对存在进行着诗意思考,他曾明确指出,小说形式上的创新与对存在的发现是密切相... 在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坛中,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以其深刻的主题性和形式的创新性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在小说创作中,米兰·昆德拉始终对存在进行着诗意思考,他曾明确指出,小说形式上的创新与对存在的发现是密切相关的。因此,米兰·昆德拉在创作过程中思考着诸多与存在相关的主题,譬如“轻与重”“灵与肉”“媚俗”“抒情性”等,在小说形式方面也有“复调小说”“对位的艺术”“离题的艺术”“数字七的结构”等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现代主义文学 文学风格 复调小说 灵与肉 轻与重 西方现代主义 媚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