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国文学译介与中外文学交流——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
1
作者 王祖友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文学译介与中外文学交流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之一,《中国文学译介与中外文学交流——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2023)一书的出版恰逢其时。该书从作家和翻译家双重视角考察当代中国文学译介与中外文学交...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文学译介与中外文学交流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之一,《中国文学译介与中外文学交流——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2023)一书的出版恰逢其时。该书从作家和翻译家双重视角考察当代中国文学译介与中外文学交流,从文化语境、民族兴衰、社会发展诸维度阐发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文学如何有效地翻译、传播的思考。其特点反映在如下四方面:一是研究的继承性,二是研究的关联性,三是研究的社会性,四是研究的针对性。这是国内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的新成果,对中译外翻译和国际传播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译介 中外文学交流 继承性 关联性 社会性 针对性
下载PDF
中德文学交流史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探索
2
作者 谭渊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3期98-112,共15页
学术界对中德文学交流、特别是德语作家对中国文化接受的系统研究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最初起主导作用的是一批德国汉学家,他们主要盘点了近代德语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自七十年代起,大批东亚学者前往德国攻读博士学位,通过借鉴比较... 学术界对中德文学交流、特别是德语作家对中国文化接受的系统研究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最初起主导作用的是一批德国汉学家,他们主要盘点了近代德语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自七十年代起,大批东亚学者前往德国攻读博士学位,通过借鉴比较文学等学科的方法和理论,使德语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取得了很大发展。而中国学者尤其对重要德语作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挖掘。近二十年来,中国学者聚焦于“文化走出去”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国家战略,在中德文学关系和文化外译研究领域进行了多视角、多层面的尝试,研究覆盖了从中国典籍外译到中国文化对德影响,从中国故事西传到中国形象在德语世界中变迁的广阔领域,成果十分丰硕。此外,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视角出发,研究者们也对德语文学在中国的传播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在总结近年的中德文学交流史研究的基础上,也对新时期的中德文学交流史研究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文中指出,在研究方法方面,中德文学交流研究必须重视从史料发掘、多语种译本比对到“知识场”还原的各个环节;在理论上,必须重视文学交流史背后的“精神资源”;在工作态度上,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对文学交流史研究新领域的开拓。只有这样,研究者才能在前人基础上取得更多新的突破,将中德文学关系研究推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文学关系 中德文学交流 研究综述 研究方法
下载PDF
20世纪后半期以来的中国—印度文学交流
3
作者 张玮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3年第2期90-94,110,共5页
20世纪后半期至今,中印两国间的文学作品的翻译介绍成果丰硕,两国作家通过互访、举办书展等方式扩大了交流,在此过程中,两国文学相互借鉴、碰撞思想的火花,共同促进了两国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印度文学交流 文学交流形式 文学交流内容 文学发展
下载PDF
文学交流属性新探
4
作者 甘来冬 《河池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7-42,共6页
文学的交流属性是伴随文学发展始终的一大固有属性,互联网出现后,随着大型网络文学网站建立,文学的交流属性空前凸显,甚至遮蔽了文学的审美、认知、价值阐释等其他属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文学的交流属性作深入全面地分析,才能破解今... 文学的交流属性是伴随文学发展始终的一大固有属性,互联网出现后,随着大型网络文学网站建立,文学的交流属性空前凸显,甚至遮蔽了文学的审美、认知、价值阐释等其他属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文学的交流属性作深入全面地分析,才能破解今天网络文学批评的难题。从内部特征看,文学的交流属性表现为采用对话式表达、文本数量的多少、文本体量的大小三个方面;从外部特征看,文学交流属性所依存的文学交流场呈现出由实体到虚拟的变化特征。"交往式小说"就是文学属性当代变化背景下催生出来的文学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交流属性 文学交流 交往式小说 热源效应 文本体量 交往动机
下载PDF
越南使臣与中越文学交流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玉珺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146,共6页
在越南藩属于中国的历史时期,越南使臣创造了北使诗文这一特殊的文学品种。他们同中国文士所进行的赠答唱和、请序题词、鉴赏评点等文学活动,是两种汉文学——产生于本土的汉文学与成长于域外的汉文学——交汇、合流、碰撞的主要途径。... 在越南藩属于中国的历史时期,越南使臣创造了北使诗文这一特殊的文学品种。他们同中国文士所进行的赠答唱和、请序题词、鉴赏评点等文学活动,是两种汉文学——产生于本土的汉文学与成长于域外的汉文学——交汇、合流、碰撞的主要途径。这些文学活动推动了越南古代文学的发展,促成了域外汉文学向母体的回流,同时也显示了汉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使臣 北使诗文 文学交流 六八体 喃文文学
下载PDF
中日文学交流中的诗词唱酬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友康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3-130,共8页
诗词唱酬是传统汉语诗歌写作中富于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方式,它随着中国文化的东渐在日本被接纳。日本诗人与中国诗人的唱酬凸现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及对相关诗人的崇仰,也使他们的诗歌创作水平得到锻炼和提升,促进了日本汉诗发展。同时... 诗词唱酬是传统汉语诗歌写作中富于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方式,它随着中国文化的东渐在日本被接纳。日本诗人与中国诗人的唱酬凸现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及对相关诗人的崇仰,也使他们的诗歌创作水平得到锻炼和提升,促进了日本汉诗发展。同时,两国诗人的唱酬为中日文化交流架起了重要桥梁,并成为不同民族文学互相影响的范例。中日诗人之间的唱酬在晚清达到高潮,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收获作品多,成为中日文学交流史乃至汉语诗歌史上的绝响。东方文化被冲击并趋于式微的焦虑、维护东方文化命脉的祈愿等社会和文化转型期的重要问题在此时期两国文人的交往和唱酬中都有所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诗 文学交流 诗词唱酬
下载PDF
新世纪十年中外儿童文学交流综论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泉根 《理论与创作》 CSSCI 2010年第3期34-40,共7页
斗转星移,世纪轮替,人类迎来崭新的21世纪。人类在新世纪已进入真正的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新媒体文化——互联网、电子邮件、电视、电影、博客、播客、手机、音像、网络游戏、数码摄影等,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交流,也改变与影... 斗转星移,世纪轮替,人类迎来崭新的21世纪。人类在新世纪已进入真正的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新媒体文化——互联网、电子邮件、电视、电影、博客、播客、手机、音像、网络游戏、数码摄影等,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交流,也改变与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与思考。虽然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图画阅读已成为不少青少年的选择,但传统纸媒体(图书报刊)阅读依然是新世纪的重要阅读形式,而且更是低龄儿童唯一的阅读形式与手段——因为第一,孩子不可能从小就上网阅读,他们需要等到长大以后,至少上了小学、初中,才能学习电脑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交流 低龄儿童 网络阅读 综论 网络时代 手机阅读 阅读形式 21世纪
下载PDF
文学交流的构成与文本意义的揭示 被引量:3
8
作者 凌晨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37,共5页
文学活动是作者 -文本 -读者间的双向交流活动。在这一交流活动中 ,文学批评所重点关注的是文本意义的存在与实现问题。文学交流可以用一种交流构成图式来解释 ,它是由作者、读者、语境、文本、联系、代码六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文... 文学活动是作者 -文本 -读者间的双向交流活动。在这一交流活动中 ,文学批评所重点关注的是文本意义的存在与实现问题。文学交流可以用一种交流构成图式来解释 ,它是由作者、读者、语境、文本、联系、代码六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文学交流的动态过程中 ,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居于首要地位而为批评所重点关注 ,从而形成不同的批评流派 ,当某一派别的批评将文学意义的实现与文学交流六因素中的某一方面联系起来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交流 文学批评 文本意义
下载PDF
论宗藩体系下元丽文学交流的新格局 被引量:2
9
作者 陶然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49,共7页
元帝国与高丽建立了不同于辽宋金诸朝的政治关系,以朝贡为形式,而以宗藩体系为实质。通过使臣交聘、王室交流、赴元应举、文人游历及典籍传播等途径,元丽文学交流的渠道得到了大规模拓展。稳定的宗藩体系促进了高丽文学在中原文学影响... 元帝国与高丽建立了不同于辽宋金诸朝的政治关系,以朝贡为形式,而以宗藩体系为实质。通过使臣交聘、王室交流、赴元应举、文人游历及典籍传播等途径,元丽文学交流的渠道得到了大规模拓展。稳定的宗藩体系促进了高丽文学在中原文学影响下的繁盛,表现为高丽后期文人专集、作品的爆发性增长和优秀作家的涌现。而高丽文学风气由效仿晚唐诗风的华靡,转变为模仿白居易晚年诗歌的闲适,再到苏轼成为海东文人仰慕的典范,这一由唐风到宋韵的嬗递过程,亦是元丽宗藩体系建构过程的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高丽 宗藩体系 文学交流
下载PDF
宋代中越文学交流述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玉珺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0-175,共6页
在中国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越南佛教,构成了宋代中越文学交流最重要的文化背景与影响因素。这一时期越南的世俗文化往往掌握在佛门僧侣手中,出现了以僧人假冒儒官与宋朝使臣进行诗赋唱和的事件。文学作品多由僧人或佛教信奉者所创作,作品... 在中国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越南佛教,构成了宋代中越文学交流最重要的文化背景与影响因素。这一时期越南的世俗文化往往掌握在佛门僧侣手中,出现了以僧人假冒儒官与宋朝使臣进行诗赋唱和的事件。文学作品多由僧人或佛教信奉者所创作,作品题材也多与佛教相关,还有一些作品模仿自中国诗歌,具有以禅入诗的特点。此外,人员的流动是中越文学交流的一种特殊途径,而宋真宗对占城稻的推广,则使中国文学增添了一个具有越南特色的描写对象。古代中越文学交流发展的基本方向在宋代就已初步奠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越南 文学交流 佛教
下载PDF
叙述视角与文学交流:是谁在操纵读者的同情心?——以《印度之行》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索宇环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9-202,共4页
小说作者的全部努力都为着一件事:感动读者。小说读者的孜孜不倦也只为着一件事:被小说里的人物感动。读者在被小说人物感动的过程中,是受到小说作者的个人意图、叙述技巧和叙述者身份与地位的引导和制约的。英国现代小说《印度之行》... 小说作者的全部努力都为着一件事:感动读者。小说读者的孜孜不倦也只为着一件事:被小说里的人物感动。读者在被小说人物感动的过程中,是受到小说作者的个人意图、叙述技巧和叙述者身份与地位的引导和制约的。英国现代小说《印度之行》的作者通过叙述视角来达到控制读者情感意向,从而激发了读者的同情心。这说明距离和主体性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经典叙述学向后经典叙述学过渡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 读者 叙述视角 主体性 文学交流
下载PDF
颜之推与南北文学交流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允亮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8-210,共3页
颜之推是南北朝晚期由南入北的著名文人,在当时的南北文学交流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他早期在南方生活,深受南方文化的熏染,晚期来到北朝,参与了北方的文化建设,负责北齐文林馆的运作,与北方文人往来甚密。他的《颜氏家训》一书,集中代... 颜之推是南北朝晚期由南入北的著名文人,在当时的南北文学交流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他早期在南方生活,深受南方文化的熏染,晚期来到北朝,参与了北方的文化建设,负责北齐文林馆的运作,与北方文人往来甚密。他的《颜氏家训》一书,集中代表了他对文学的认识,其中涉及到南北方文学风貌的不同以及他对文学创作的一些深邃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之推 南北朝 文学交流
下载PDF
简论近代中越文学交流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未醉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9-92,共4页
近代中越文学交流,是在中越两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的不断扩张的过程中进行的。中国文学作品源源不断输入越南。越南文学家继续从中国文学中吸取营养,写出了许多反帝反封建的文学作品。同时,越南近代文学作品也... 近代中越文学交流,是在中越两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的不断扩张的过程中进行的。中国文学作品源源不断输入越南。越南文学家继续从中国文学中吸取营养,写出了许多反帝反封建的文学作品。同时,越南近代文学作品也不断传入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越南 近代文学交流
下载PDF
五山时代前期的元日文学交流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鹭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73,共8页
五山时代前期的元朝与日本,虽然在政治和军事上处于对峙状态,但民间的商业贸易、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因而造就了元日文学交流活动的盛况。具体来说,这一时期的文学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东渡元僧在日本的诗歌唱和、文... 五山时代前期的元朝与日本,虽然在政治和军事上处于对峙状态,但民间的商业贸易、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因而造就了元日文学交流活动的盛况。具体来说,这一时期的文学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东渡元僧在日本的诗歌唱和、文章应酬等活动,直接刺激了五山文学的发展;其二,受东渡元僧的接引,日本僧人纷纷入元游学,在中国的游历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有诗文集传世的入元日僧多达12家,尤以雪村友梅、此山妙在、别源圆旨为杰出代表;其三,日本南北朝时期翻刻的元人诗文集至少有15种,翻刻数量之多、传播速度之快、刊刻质量之精,都是中日文学交流史上的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山文学 元僧 日僧 文学交流 五山版
下载PDF
徐志摩的剑桥交游及其在中英现代文学交流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洪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79,共17页
徐志摩留学剑桥大学期间,结识了不少英国著名学者。本文通过研究徐志摩给其中一些学者的书信,力图还原徐志摩剑桥交游的若干细节和背景,并阐述其意义。徐志摩邀请过弗赖访华,并深受其现代主义艺术观的影响。徐志摩拜访伍尔夫的愿望没有... 徐志摩留学剑桥大学期间,结识了不少英国著名学者。本文通过研究徐志摩给其中一些学者的书信,力图还原徐志摩剑桥交游的若干细节和背景,并阐述其意义。徐志摩邀请过弗赖访华,并深受其现代主义艺术观的影响。徐志摩拜访伍尔夫的愿望没有实现,但因此改变了对她的态度。徐志摩与罗素夫妇交往密切,曾与奥格顿一道安排罗素夫妇的讲座事宜。徐志摩还为梁启超、胡适英文著作在英国的出版穿针引线。徐志摩的剑桥广泛交往使他成为维系中英现代文学的重要纽带;徐志摩作为“剑桥人”,参与和见证了剑桥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他自己也在剑桥文学史上保留了一个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大学 徐志摩 文学交流 交游 著名学者 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 黄金时代
下载PDF
步入近代的中日文学交流——以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中心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文汉 《外国问题研究》 2009年第1期4-10,共7页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参与中日文学交流的主要是中国驻日使馆官员以及旅日文人。他们多为饱学之士,且好交友喜翰墨,常与东瀛的一流文人宴饮赋诗、笔谈雅会,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赋篇章。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极大地刺激了日本诗人的创作欲...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参与中日文学交流的主要是中国驻日使馆官员以及旅日文人。他们多为饱学之士,且好交友喜翰墨,常与东瀛的一流文人宴饮赋诗、笔谈雅会,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赋篇章。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极大地刺激了日本诗人的创作欲望,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汉文学的复兴与发展。同时,他们还以游记、随笔等形式,把自己在日本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体验等介绍给国人,为国内同胞了解日本的文学艺术、世俗人情、自然风物等提供了生动、翔实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文学交流 驻日使馆官员 旅日文人 汉诗 游记
下载PDF
从元代司天台天文教育考核制度看元代传统天文学与回回天文学交流中的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世荣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8年第5期686-691,共6页
在分析《元秘书监志》规定的司天台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的基础上,讨论元代中国天文学与回回天文学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当时存在两方面相互交流的大好时机,但是管理者没有组织起有效的交流活动,致使"汉儿司天台"和"回回... 在分析《元秘书监志》规定的司天台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的基础上,讨论元代中国天文学与回回天文学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当时存在两方面相互交流的大好时机,但是管理者没有组织起有效的交流活动,致使"汉儿司天台"和"回回司天台"的工作人员各自独立工作,没有展开应有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回天文学 元代天文学 元秘书监志 文学交流
下载PDF
鲁迅与中法文学交流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漱渝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12-118,共7页
鲁迅的文化活动是从翻译介绍法国文化开始的;鲁迅在他的一系列杂文中,联系中国现状,对法国许多文学大师进行了评价;鲁迅与法国作家又有很深的文学姻缘。鲁迅与中法文学交流是一个重要而研究尚不得深入的课题,从中可折射出法国文学对中... 鲁迅的文化活动是从翻译介绍法国文化开始的;鲁迅在他的一系列杂文中,联系中国现状,对法国许多文学大师进行了评价;鲁迅与法国作家又有很深的文学姻缘。鲁迅与中法文学交流是一个重要而研究尚不得深入的课题,从中可折射出法国文学对中国的影响,也为全面评价这些作家提供异域的文化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法国文学 中法文学交流
下载PDF
中国与北欧文学交流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成洲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第2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文学交流 北欧 中国 世界文学 想像力 好奇心 神话 史诗
下载PDF
对20世纪中日文学交流的四点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子善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61-64,共4页
:2 0世纪中国与日本的文学交流多姿多采 ,但目前研究工作存在不少盲区。本文从日本文学的中译本 (特别是日本作家中译的《不如归》)、日本作家以中国历史和现实为题材的作品、日本作家与中国作家的交往、应该正视中国的通俗文学作品等... :2 0世纪中国与日本的文学交流多姿多采 ,但目前研究工作存在不少盲区。本文从日本文学的中译本 (特别是日本作家中译的《不如归》)、日本作家以中国历史和现实为题材的作品、日本作家与中国作家的交往、应该正视中国的通俗文学作品等方面予以论证 ,强调必须扩大中日文学交流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20世纪 文学交流 作家交往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