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文学人口的壮大与书业生产的繁盛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玉宝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30,共9页
作为生产消费链条的明代文学人口是科举选拔机制成熟、商品经济发达背景下市民阶层壮大的产物。明代生员及存世文学作品的数量、书业从业人员及俗文学人口的受众相较以前各代是最多的。文学人口的空前壮大是明代书业繁盛的重要前提,也... 作为生产消费链条的明代文学人口是科举选拔机制成熟、商品经济发达背景下市民阶层壮大的产物。明代生员及存世文学作品的数量、书业从业人员及俗文学人口的受众相较以前各代是最多的。文学人口的空前壮大是明代书业繁盛的重要前提,也是其发展壮大的“发动机”;而书业生产的繁盛为壮大了的文学人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商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文学人口 文学 文学 书业生产
下载PDF
试论超大规模的文学人口与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性
2
作者 石岸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共19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视野下,超大规模的文学人口构成了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性与独特性的基本因素。从文学出版、文学创作者和网络文学等方面的数据来看,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在短时间内拥有了超大规...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视野下,超大规模的文学人口构成了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性与独特性的基本因素。从文学出版、文学创作者和网络文学等方面的数据来看,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在短时间内拥有了超大规模的文学人口。超大规模的文学人口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舵”与“锚”,直接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方向和独特形态,给予作家基本的文学自信心,使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始终是现实主义的和雅俗共赏的。我们可以从“制度性文学”和“弥漫性文学”的概念出发,来理解超大规模的文学人口的原因与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学人口 弥漫性文学 制度性文学
原文传递
空间的伦理化与风景的修辞——以当代人口较少民族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长中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7-141,共5页
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少数民族,特别是其中人口较少民族社会文化转型持续加剧,一种以民族身份建构为价值导向,进而在肯定和张扬自我民族文化基础上对现代性加以反思、质疑和抵制为主潮的人口较少民族文学书写趋向日渐清晰。作为对这一书... 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少数民族,特别是其中人口较少民族社会文化转型持续加剧,一种以民族身份建构为价值导向,进而在肯定和张扬自我民族文化基础上对现代性加以反思、质疑和抵制为主潮的人口较少民族文学书写趋向日渐清晰。作为对这一书写趋向的审美建构,当代人口较少民族文学一再执着于地域空间和民族"风景"的呈现。作为纾缓"再现的重负"之挤压,当代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的"空间"及"风景"均被一种认同的修辞所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人口较少民族文学 空间 风景 伦理
下载PDF
“创伤”记忆与族群身份的寓言化想象--以人口较少民族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长中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6期187-193,共7页
作为中国文学史中极富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人口较少民族文学,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流散经历及"创伤"体验成为基本主题,"创伤"书写渐趋成为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的基本母题。因过于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诉求,导致人口较... 作为中国文学史中极富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人口较少民族文学,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流散经历及"创伤"体验成为基本主题,"创伤"书写渐趋成为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的基本母题。因过于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诉求,导致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的"创伤"书写面临着如何通过文学叙事医治这些创伤、如何在多元文化混杂中重建身份认同、又如何避免在创伤记忆中被文化民族主义所裹挟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文学 创伤 文化民族主义
下载PDF
民族志写作与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身份叙事 被引量:7
5
作者 李长中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多元文化间的冲突或竞争渐趋激烈,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及身份意识远较其他民族更为凸显。出于一种身份重建的需要,当代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往往通过民族志书写方式来建构"想象的共同体"。这一书写行为的潜在逻辑是:通过彰显... 多元文化间的冲突或竞争渐趋激烈,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及身份意识远较其他民族更为凸显。出于一种身份重建的需要,当代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往往通过民族志书写方式来建构"想象的共同体"。这一书写行为的潜在逻辑是:通过彰显民族文化的在场来唤醒自我民族的族群记忆,强调自我民族存在的合法性。正因为背负这种沉重的话语规约,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民族志书写遭遇到诸多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 身份叙事
下载PDF
中国上古的人口文学
6
作者 张应斌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9-134,共6页
中国的人口文学经历了从人口文艺到人口文学再到人口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人口文艺起源于上古 ,它在原始生殖崇拜的宗教和哲学中强烈地表现出来 ;周代在生殖大典和“男女会”基础上形成了以始祖之歌、多妻之歌、多子之歌和男女会情歌为... 中国的人口文学经历了从人口文艺到人口文学再到人口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人口文艺起源于上古 ,它在原始生殖崇拜的宗教和哲学中强烈地表现出来 ;周代在生殖大典和“男女会”基础上形成了以始祖之歌、多妻之歌、多子之歌和男女会情歌为代表的人口文学 ;在汉代 ,生殖神圣的思想成为《国风》情歌文学批评的基本价值准则 ,汉儒在人类学视野下形成了以《毛诗序》为代表的人口文学批评学。在人口学和人类学背景下形成的中国上古人口文学和人口文学批评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 人口文学 《毛诗序》 人口文学批评学
下载PDF
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美学风貌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锐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4-168,共5页
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学创作是体现其文化价值观与文化审美观的形象载体和典型参照。概而言之,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美学风貌表现为富有想象的诗性思维、虔诚浓烈的流寓情结、忧郁悲壮的抒情色调、神秘高贵的神性气质。与美学风貌紧密联系... 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学创作是体现其文化价值观与文化审美观的形象载体和典型参照。概而言之,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美学风貌表现为富有想象的诗性思维、虔诚浓烈的流寓情结、忧郁悲壮的抒情色调、神秘高贵的神性气质。与美学风貌紧密联系,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文类特征、文类关系与叙写模式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 美学风貌 诗性思维 流寓情结 神性气质
下载PDF
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文化意蕴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锐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91,共5页
以"文化的文学"观念解读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文化意蕴:浓烈的家园情结与民族意识;普遍的生态关怀与忧患意识;深切的文化寻根与反思意识;诗意的民俗风情与健康人性;质朴的思想信仰与民间意识;鲜明的时代精神与现代意识。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 文化意蕴 民族意识 忧患意识 现代意识
下载PDF
族群记忆、身份建构与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的神话书写
9
作者 李长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5,共6页
作为有语言、无文字且至今仍存留诗性思维的人口较少民族,神话可以作为其"百科全书"。随着文化冲突的日益加剧,神话作为族群记忆与身份建构的基本资源参与了"想象的共同体"的塑造。作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审美表达... 作为有语言、无文字且至今仍存留诗性思维的人口较少民族,神话可以作为其"百科全书"。随着文化冲突的日益加剧,神话作为族群记忆与身份建构的基本资源参与了"想象的共同体"的塑造。作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审美表达,当代人口较少民族文学一再致力于民间神话的话语建构,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蕴含着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文学 神话 文化记忆
下载PDF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当下启示
10
作者 吴刚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9-165,共7页
“人口较少民族文学”概念的产生与国家颁布“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有关。新中国成立前,有些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已经发生,但整体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人民文学》、新民歌运动、新创文字、文艺研... “人口较少民族文学”概念的产生与国家颁布“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有关。新中国成立前,有些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已经发生,但整体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人民文学》、新民歌运动、新创文字、文艺研究班等是促进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在《民族文学》、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笔会、“骏马奖”、培训班等因素的共同促动下,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新世纪以来,中国作协、《民族文学》重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作家等因素,推动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发生发展,对当下中国文学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文学 书面文学 当代启示
下载PDF
“人口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11
作者 伍文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52-154,共3页
关键词 人口文化”学术研讨会 人口文艺 人口文学 生育观
下载PDF
在历史记忆中重构传统——当代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文学论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长中 代娜新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48,共12页
在比较文学视野内,中国多民族文学的丰富与深度,是单一民族文学难以比拟的。与人口较多民族不同,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群体因人口较少、文化承载能力脆弱、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困难等问题层累,在全球化冲击日趋激烈情况下,他们的传统观念、归... 在比较文学视野内,中国多民族文学的丰富与深度,是单一民族文学难以比拟的。与人口较多民族不同,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群体因人口较少、文化承载能力脆弱、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困难等问题层累,在全球化冲击日趋激烈情况下,他们的传统观念、归属意识、认同情结等渐趋凸显。作为对族群身分认同与建构的一种表意策略,当代人口较少民族文学通过对族群历史的再叙述以重建传统,在重建传统中塑造族群认同的书写趋向日渐清晰,表述着一种典型的文化认同意识或身分确证情结。不过,过于强烈而直露的身分建构意识迫使族群历史成为被绑架的书写对象,陷入"题材决定论"的表面化叙述渊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历史 传统 人口较少民族文学
原文传递
“重述历史”现象论——以当代人口较少民族文学书写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长中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9-146,共8页
人口较少民族因现代性冲击的加剧而存在文化自保压力,以及浓厚的述源释源、叙根论根的叙事氛围,形成其文学书写的"重述历史"现象,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学的生态意识及文体混杂和结构的空间化现象。"重述历史"重在... 人口较少民族因现代性冲击的加剧而存在文化自保压力,以及浓厚的述源释源、叙根论根的叙事氛围,形成其文学书写的"重述历史"现象,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学的生态意识及文体混杂和结构的空间化现象。"重述历史"重在反思当下,强烈的身份书写使这种写作出现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述历史 现象 人口较少民族文学
原文传递
动态建构的文艺学边界
14
作者 李丽 《山东工会论坛》 2018年第1期98-101,共4页
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文学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变化,但文学终究不会消亡,对此"文学人口"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文学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文艺学,其边界问题正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文艺学的边界是一个持续动态的建构过程,是在... 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文学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变化,但文学终究不会消亡,对此"文学人口"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文学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文艺学,其边界问题正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文艺学的边界是一个持续动态的建构过程,是在经历大幅扩展后而进行适当收缩、而后再扩展再收缩的过程,这种过程包含着时代和历史的因素及文艺学本身规律的要求。边界问题的出现是文艺学发展过程中必定面临的问题,对文艺学边界的研究是文艺学的自省和自救,其效果要由实践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边界 动态建构 文学人口
下载PDF
人口较少民族作家创作中的文化价值取向观察——以新时期土族作家文学为例
15
作者 杨易 《前沿》 2020年第1期130-133,共4页
新时期以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较少民族面对着相比于其他少数民族而言更为尖锐的文化冲突和更为复杂的文化选择。新时期的土族作家文学处处体现着在民族传统和现代性二者之间徘徊不定的文化价值取向矛盾,一方面,对民族失落... 新时期以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较少民族面对着相比于其他少数民族而言更为尖锐的文化冲突和更为复杂的文化选择。新时期的土族作家文学处处体现着在民族传统和现代性二者之间徘徊不定的文化价值取向矛盾,一方面,对民族失落传统的追寻、对民族主体的确证成为这一时期土族作家创作的重点;另一方面,土族作家对现代文化价值观也表达出了渴望与困惑相交杂的复杂态度。而要走出文化价值取向上的两难抉择,仍需作家继续探索,突破局限、重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文学 作家文学 土族 文化价值取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