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传播与《西游记》的经典化
1
作者 王占军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0-67,共8页
文学传播是文本接受的基础,是文本实现经典化的重要条件。《西游记》的经典化进程离不开文学传播的巨大推动作用。《西游记》传播的方式主要有印刷出版传播,戏曲、曲艺传播,以及多媒体时代的影视、网络传播等,不同的传播方式在相应历史... 文学传播是文本接受的基础,是文本实现经典化的重要条件。《西游记》的经典化进程离不开文学传播的巨大推动作用。《西游记》传播的方式主要有印刷出版传播,戏曲、曲艺传播,以及多媒体时代的影视、网络传播等,不同的传播方式在相应历史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从其传播历程来看,明清时期坊刻出版传播中商业资本的推动奠定了《西游记》经典文本的传播基础,戏曲、曲艺等口头传播方式尤其是多媒体时代的影视和网络传播借助于其神话小说的特性,使《西游记》在跨文本传播中具备了无限想象空间,它们共同作用于文本的广泛传播和接受,使文本的经典化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文学传播 经典化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文学传播研究
2
作者 邵斌 刘海涛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6-142,113,F0003,共9页
在考察作家作品的传播及其影响力时,之前研究多采用定性描写。但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驱动的文学传播研究正逐渐成形。本文以美国作家海明威的文学声誉在20世纪的传播为例,提出数据驱动的文学传播研究新范式。研究发现:(1)在大数据时代,远... 在考察作家作品的传播及其影响力时,之前研究多采用定性描写。但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驱动的文学传播研究正逐渐成形。本文以美国作家海明威的文学声誉在20世纪的传播为例,提出数据驱动的文学传播研究新范式。研究发现:(1)在大数据时代,远读和文化组学等宏观分析视角在文学传播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数据驱动的文学传播研究模型既包含基于远读和文化组学的定量考察,也包含基于文本细读和文学社会学理论的定性分析;(3)作家作品的传播通常会受到非文学因素的操控,这些因素会在传播数据上得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传播 数据驱动 海明威 文化组学 语料库
下载PDF
新传媒语境中文学的镜像与转向——评《新传媒语境中的文学传播——路径嬗变与价值图景》
3
作者 孟凡骞 《传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I0002-I0003,共2页
在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互联网大面积普及和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以媒介融合加剧、移动互联网络和社交网络媒体高歌猛进为典型特征的新传媒时代。即时化、虚拟化、双向化、广泛化的媒介语境带给... 在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互联网大面积普及和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以媒介融合加剧、移动互联网络和社交网络媒体高歌猛进为典型特征的新传媒时代。即时化、虚拟化、双向化、广泛化的媒介语境带给文学的不仅仅是传播途径的革新,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新传媒时代 社会经济发展 移动互联网络 电子产品 文学传播 虚拟化 媒介语境
下载PDF
探索文人文学传播意识,还原唐代文学传播生态——评黄俊杰《唐代文人文学传播意识研究》
4
作者 王毅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1-35,共5页
学者黄俊杰的著作《唐代文人文学传播意识研究》打通了文学与传播学的研究障碍,开辟了唐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此书另辟蹊径,将唐代文人的文学传播意识作为研究选题,深入探讨唐代文学传播现象背后文人的明道、存史、弘文、诉请四种意识... 学者黄俊杰的著作《唐代文人文学传播意识研究》打通了文学与传播学的研究障碍,开辟了唐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此书另辟蹊径,将唐代文人的文学传播意识作为研究选题,深入探讨唐代文学传播现象背后文人的明道、存史、弘文、诉请四种意识表征形态及与文学创作之间的联系。此书具有科学的研究理路,巧妙地将定量分析的统计学方法与传统的文献考证相结合,以“史”的研究目光观照并还原文学传播现象所隐藏的唐代文学生态与历史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文人文学传播意识研究》 文学传播意识 定量分析 文献考证 文学生态
下载PDF
论石刻对文学传播的贡献 被引量:1
5
作者 杜海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67,共7页
在历史上流行过的诸种载体如甲骨、竹简、木牍、丝帛、皮革、纸张、金属与山石中,石刻以其独特的优势,以持久、及时、开放的传播方式,为文学发展提供了甚大的帮助:一是提供方便的学习平台,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热情;二是彰显文学的魅力,延... 在历史上流行过的诸种载体如甲骨、竹简、木牍、丝帛、皮革、纸张、金属与山石中,石刻以其独特的优势,以持久、及时、开放的传播方式,为文学发展提供了甚大的帮助:一是提供方便的学习平台,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热情;二是彰显文学的魅力,延续文学作品的生命,从而繁荣了文学创作;三是保存了大量的作家与作品。石刻对文学的传播具有其他传播形式不具备的功能,在历史上为文学繁荣做出的贡献应该得到重视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文学 文学传播 文学传播方式 文学传播效果
下载PDF
文学传播的媒介及路径探讨——评《文学传播功能研究》
6
作者 刘曌琼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I0015-I0015,共1页
文学自出现之初便与传播产生了联系,因为文学的产生和完成必须经过文学传播,才能达到文学接受的地步。不同时期的文学传播具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传播媒介及传播路径。文学传播活动由作者、作品、读者、媒介四部分构成。作者创作出作品... 文学自出现之初便与传播产生了联系,因为文学的产生和完成必须经过文学传播,才能达到文学接受的地步。不同时期的文学传播具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传播媒介及传播路径。文学传播活动由作者、作品、读者、媒介四部分构成。作者创作出作品,而作品要想被读者接受,需要发挥媒介传递、联结作品和读者的作用,完成文学的传播。可见,媒介在文学传播中起着如桥梁一样的沟通和传输作用。文学传播路径是随着文学传播媒介发生的,文学传播媒介强调其依附的实物载体,文学传播路径则是指通过文学传播媒介进行传播的动作完成。由张玉田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学传播功能研究》一书,从文学传播机理、功能特点等方面对文学传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 传播路径 传播机理 读者接受 读者的作用 传播媒介 路径探讨
下载PDF
中国早期的看图讲诵与文学传播
7
作者 伏彦冰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7-83,共7页
“看图讲诵”在中国有着古老的传统,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且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从远古时期的巫图讲诵到西周时期的宗庙祖神图像叙事,图像作为辅助记忆、丰富讲诵形式的叙事要素,参与了各种仪式的讲诵表演。但中国先秦的看图诵唱,因为... “看图讲诵”在中国有着古老的传统,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且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从远古时期的巫图讲诵到西周时期的宗庙祖神图像叙事,图像作为辅助记忆、丰富讲诵形式的叙事要素,参与了各种仪式的讲诵表演。但中国先秦的看图诵唱,因为由史官书写主导的文化传播方式所决定,因此,其内容偏于政治训诫,洋洋洒洒的口传文化被挤兑浓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图讲诵 文学传播 仪式表演 史官书写 政治训诫
下载PDF
两宋时期文学传播研究的拓局力作——评潘明福《两宋时期的文集编纂与传播研究》
8
作者 郁玉英 田静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第7期127-128,共2页
王兆鹏先生《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研究的思考》一文曾指出:“从作家—作品的二维研究转向作家—作品—传播—接受的四维研究,是文学研究今后发展的一大趋势。”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文学传播研究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热门话题。21世... 王兆鹏先生《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研究的思考》一文曾指出:“从作家—作品的二维研究转向作家—作品—传播—接受的四维研究,是文学研究今后发展的一大趋势。”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文学传播研究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热门话题。21世纪以来,古代文学传播研究领域产出了众多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如王岚《宋人文集编刻流传丛考》(2003年)、王金寿《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概论》(2009年)、巩本栋《宋集传播考论》(2009年)、谭新红《宋词传播方式研究》(2010年)、王兆鹏《宋代文学传播探原》(2013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传播 中国古代文学 宋词传播 王兆鹏 两宋时期 热门话题 转向作家
下载PDF
《光荣院》的文本、版本与文学传播
9
作者 李勇军 《快乐阅读》 2023年第8期124-128,共5页
对于作家墨白而言,世纪之交的1999—2000年是其中篇小说创作的“收获期”,其标志有两个:一是后来给他带来“荣光”和盛誉的中篇小说《光荣院》的发表,二是中篇小说集《重访锦城》出版一个月后很快得以重印(“橄榄树丛书”,长江文艺出版... 对于作家墨白而言,世纪之交的1999—2000年是其中篇小说创作的“收获期”,其标志有两个:一是后来给他带来“荣光”和盛誉的中篇小说《光荣院》的发表,二是中篇小说集《重访锦城》出版一个月后很快得以重印(“橄榄树丛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同年11月第2次印刷)。本文循着《光荣院》的版本轨迹,重新梳理其传播路径和文学价值的不断被发掘,还有它被反复传播后所产生的多层次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传播 长江文艺出版社 墨白 传播路径 橄榄树 中篇小说 版本 收获期
下载PDF
“力场”动态生成与重构: 生产性文学传播的范式变迁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弘毅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9-136,共8页
生产性文学传播是马克思“艺术生产论”在文学传播领域的一种理论范式,该范式促进了文学传播中传播过程、媒介环境、生产方式等各要素之间互动关系的崭新格局的形成。由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再到数字媒介的三次范式转换,不仅深刻地影响着... 生产性文学传播是马克思“艺术生产论”在文学传播领域的一种理论范式,该范式促进了文学传播中传播过程、媒介环境、生产方式等各要素之间互动关系的崭新格局的形成。由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再到数字媒介的三次范式转换,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生产性传播各影响因素间所构成“力场”的动态关系,其作为新兴生产力的一种所引起的生产关系变化,也改变了文学传播在社会总体进程中的地位与影响。文本旨在通过对生产性文学传播范式变迁过程中引发的“传播力场”动态生成与重构问题进行探讨,确立生产性文学传播理论范畴,厘清其间各要素的关系,阐述当代媒介环境中文学传播的生产性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场 文学传播 生产性 文学传播范式 变迁
下载PDF
白居易的文学传播意识与其作品传播之关系
11
作者 黄俊杰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45-50,44,共7页
白居易具有非常强烈而自觉的文学传播意识,从现代传播学的角度看,他的传播意识涉及受众、传播效果、传播方式、大众传播等范畴,这些均可在他的以《与元九书》为代表的诗文自述中得到印证。同时,白居易这种自觉的文学传播意识对于他作品... 白居易具有非常强烈而自觉的文学传播意识,从现代传播学的角度看,他的传播意识涉及受众、传播效果、传播方式、大众传播等范畴,这些均可在他的以《与元九书》为代表的诗文自述中得到印证。同时,白居易这种自觉的文学传播意识对于他作品的创作数量与存留数量均具有较为重要的主观性作用,并因此影响到他的文学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与元九书》 传播 文学传播 文学传播意识
下载PDF
心理能量视角下的文学传播与社会和谐心理构建 被引量:4
12
作者 百里清风 李海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01-104,共4页
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即构建社会和谐心理)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实质内容。我国经济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以及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了各种社会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合理和有效的引导,必... 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即构建社会和谐心理)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实质内容。我国经济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以及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了各种社会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合理和有效的引导,必然会严重影响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文学应充分发挥文学心理能量传播的基本功能,及时有效化解各种消极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使人们顺利完成心理上的调适,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心理结构,来奠定社会良性运行的社会心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能量 文学传播 和谐社会 和谐心理
下载PDF
论石刻对宋代文学传播的作用与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星 王兆鹏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50,共5页
宋代石刻与文学传播关系十分密切,对宋代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宋代石刻众多、分布广泛,激发了传播者(文人)对石刻作品的阅读与传播兴趣;石刻对所传播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具有选择性,强化了宋代文学重理明道的文学基调;石刻还直接影... 宋代石刻与文学传播关系十分密切,对宋代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宋代石刻众多、分布广泛,激发了传播者(文人)对石刻作品的阅读与传播兴趣;石刻对所传播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具有选择性,强化了宋代文学重理明道的文学基调;石刻还直接影响到作品的传播效果:石刻作品的词翰双美,提升了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与传播力。而作品的反复刻石,更强化了名篇的典范性与影响力。石刻还提供了一个互动对话的长效交流空间,增强了作品影响的持久性,进而促进文学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 宋代文学传播 作用与影响
下载PDF
文学传播学刍议 被引量:5
14
作者 霍有明 李永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5-117,共3页
文学传播学是研究文学媒介、作家宴集唱和、流派、结社以及文学作品的生产、流传和影响等方面特征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传播学的分支。文学传播学包括文学传播学理论、文学媒介、语言传播学、文体传播学、历史文学传播和跨文化文学传... 文学传播学是研究文学媒介、作家宴集唱和、流派、结社以及文学作品的生产、流传和影响等方面特征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传播学的分支。文学传播学包括文学传播学理论、文学媒介、语言传播学、文体传播学、历史文学传播和跨文化文学传播五大部分。在研究方法上,除了运用文学和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外,文学传播学研究还应积极借鉴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传播 文学传播
下载PDF
元明的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 被引量:19
15
作者 郭英德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2期74-80,共7页
在任何时代里,文学接受都不仅仅仰仗于朝廷的文教政策,也不仅仅依赖于文人的思想宣传,它更重要的是要借助于各种社会传播方式。可以说,朝廷的文教政策和文人的思想宣传仅仅是“软件”,主要制约着文学接受的意识形态导向;而社会传... 在任何时代里,文学接受都不仅仅仰仗于朝廷的文教政策,也不仅仅依赖于文人的思想宣传,它更重要的是要借助于各种社会传播方式。可以说,朝廷的文教政策和文人的思想宣传仅仅是“软件”,主要制约着文学接受的意识形态导向;而社会传播方式则是“硬件”,从根本上决定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接受 人际传播 《金瓶梅》 文学传播 文学书籍 元明时期 市井细民 唐宋时期 通俗小说 文人雅士
下载PDF
多媒介的文学传播与互文阅读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泽庆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现代传媒不仅促进了现当代文学的繁荣,而且影响着现代文学传播观念的建构。现代传媒的飞速发展,迎来了文学传播的春天,形成了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共存的多媒介文学传播。但是,在多媒介的文学传播中,不容忽视不同媒介的文学传播所起的不同... 现代传媒不仅促进了现当代文学的繁荣,而且影响着现代文学传播观念的建构。现代传媒的飞速发展,迎来了文学传播的春天,形成了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共存的多媒介文学传播。但是,在多媒介的文学传播中,不容忽视不同媒介的文学传播所起的不同作用。在辨别其差异的基础上,探讨文学传播的内涵和理想。从受众的角度提出互文阅读的必要性,并剖析其哲学基础及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传媒 文学传播 多媒介传播 互文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的嬗变过程 被引量:7
17
作者 焦宝 何姗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04-107,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伴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经历了口语媒介文学传播时代、手抄媒介文学传播时代以及印刷媒介文学传播时代几个阶段。每个历史阶段上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不同面貌和文学生态的不同变化,都和当时传播媒介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伴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经历了口语媒介文学传播时代、手抄媒介文学传播时代以及印刷媒介文学传播时代几个阶段。每个历史阶段上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不同面貌和文学生态的不同变化,都和当时传播媒介的发展水平紧密相连。文学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文学的发展,文学传播媒介本身已经不仅仅是文学传播的物质传播渠道,而且构成了文学本身的一个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传播 媒介 口语 抄写 印刷
下载PDF
文学传播研究现状述评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建国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对于文学的传播学研究大约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真正形成气候大约在90年代中期,现在这方面的研究正方兴未艾。从传播学这个新视角探索文学问题,是文学理论学术研究的一个新增长点,也是传播学自身充实和发展的需要。从文学传播研究... 对于文学的传播学研究大约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真正形成气候大约在90年代中期,现在这方面的研究正方兴未艾。从传播学这个新视角探索文学问题,是文学理论学术研究的一个新增长点,也是传播学自身充实和发展的需要。从文学传播研究内容的范围和角度看,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断代的文学传播研究,另一类是从某一个理论角度研究文学传播问题。总的来看,现有的文学传播研究范围大、角度多,有成绩;论文数量不少,但质量却参差不齐。多数研究者还停留在简单地套用某些传播学理论,较表面地说明文学问题。鲜见真正从传播学的视角深入研究文学问题,从基础理论着手,宏观把握文学传播的基本理论,“发现”出文学独特传播规律的有新意的文章。实证研究方法理应被借鉴到文学传播的研究中,成为风气,从而改变目前思辨、定性的研究占绝对优势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传播 研究现状 成绩 不足
下载PDF
文学传播与中国现代文学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本朝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1期76-81,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是由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创造的。以报刊和出版社团为中介和手段 ,并由此形成的现代文学传播机制 ,参与了现代文学审美价值取向和艺术形式的创造 ,进而推动了文学的社会化和大众化进程 ,贡献了文学的新形式和新作家。因此 ,讨... 中国现代文学是由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创造的。以报刊和出版社团为中介和手段 ,并由此形成的现代文学传播机制 ,参与了现代文学审美价值取向和艺术形式的创造 ,进而推动了文学的社会化和大众化进程 ,贡献了文学的新形式和新作家。因此 ,讨论文学传播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复杂关系 ,并以冰心等具体个案为例分析文学传播之于作家作品的独特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学 文学传播机制 审美价值 大众化
下载PDF
论影视改编对文学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晓筝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77,共2页
影视改编与文学传播向来结合紧密,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影视改编对文学的传播既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有一定的制约。当今时代,影视对文学的改编,一方面带动了网络文学的发展、相关作品的热销和草根作家的成长,客观上促进了文学的传播... 影视改编与文学传播向来结合紧密,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影视改编对文学的传播既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有一定的制约。当今时代,影视对文学的改编,一方面带动了网络文学的发展、相关作品的热销和草根作家的成长,客观上促进了文学的传播和文学队伍的壮大;但另一方面,某些传统作家的写作主动向影视靠拢,影视改编的无厘头、搞噱头以及网络文学的先天不足又使文学的健康良性发展存在着隐忧。文学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获得繁荣和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改编 文学传播 联姻 优势 不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