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决定性的结构”与“透视主义”——简析韦勒克、沃伦的“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被引量:3
1
作者 孙秀昌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对韦勒克、沃伦来说,"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不仅是一个关涉文学作品本身的内部研究的问题,而且更是一个赋有文学本体论地位的问题。他们认为,一部文学作品成其为文学作品,最终取决于它自始秉具的"决定性的结构"。由... 对韦勒克、沃伦来说,"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不仅是一个关涉文学作品本身的内部研究的问题,而且更是一个赋有文学本体论地位的问题。他们认为,一部文学作品成其为文学作品,最终取决于它自始秉具的"决定性的结构"。由对这"决定性的结构"的称说,他们带出一个关乎文学批评标准的"透视主义"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勒克 沃伦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决定性的结构 透视主义
下载PDF
对韦勒克、沃伦“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论述的解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马丽华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87-88,共2页
韦勒克和沃伦的关于"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的论述是其著作《文学理论》中的重要的部分,其中体现了他们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不同于前人的独到见解——文学是一种"经验的客体"。据此,对文学的研究必须遵循"透视主... 韦勒克和沃伦的关于"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的论述是其著作《文学理论》中的重要的部分,其中体现了他们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不同于前人的独到见解——文学是一种"经验的客体"。据此,对文学的研究必须遵循"透视主义"的原则。他们的观点为深入把握文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经验的客体 决定性结构 透视主义
下载PDF
浅析韦勒克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3
作者 王雪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6-40,共5页
勒内·韦勒克是20世纪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在经典著作《文学理论》中,构建了完整的诗学体系。其逻辑起点就是文学作品存在方式论,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更好理解这一诗学体系。本文以文学作品存在方式论为核心,阐... 勒内·韦勒克是20世纪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在经典著作《文学理论》中,构建了完整的诗学体系。其逻辑起点就是文学作品存在方式论,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更好理解这一诗学体系。本文以文学作品存在方式论为核心,阐述其理论基石"决定性结构"和建立的批评标准"透视主义",力图探求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勒克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决定性结构 透视主义
下载PDF
析韦勒克、沃伦对“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的论述
4
作者 苏雅娟 王丹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6年第6期103-104,共2页
韦勒克和沃伦的关于“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的论述是其著作《文学理论》中的重要的部分,其中体现了他们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不同于前人的独到见解——文学是一种“经验的客体”。据此,对文学的研究必须遵循“透视主义”的原则。他们的观... 韦勒克和沃伦的关于“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的论述是其著作《文学理论》中的重要的部分,其中体现了他们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不同于前人的独到见解——文学是一种“经验的客体”。据此,对文学的研究必须遵循“透视主义”的原则。他们的观点为深入把握文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经验的客体 决定性结构 透视主义
原文传递
桐城派诗文的内部研究
5
作者 叶当前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3-13,共1页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将文学研究区分为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外部研究侧重于“文学的背景、文学的环境、文学的外因”的研究,包括从传记、心理学、社会、思想、与其他艺术的关系等维度开展的研究;内部研究是对文学自身的研究,像文学...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将文学研究区分为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外部研究侧重于“文学的背景、文学的环境、文学的外因”的研究,包括从传记、心理学、社会、思想、与其他艺术的关系等维度开展的研究;内部研究是对文学自身的研究,像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谐音、节奏、格律、文体和文体学、意象、隐喻、象征、神话、叙述性小说的性质和模式、文学的类型、文学的评价、文学史等均属于内部研究的要素。文学的外部研究“有助于理解文学作品”,并具备“作品释义上的价值”,但容易走向“因果式的”研究,“只是从作品产生的原因去评价和诠释作品,最后把它完全归结于它的起因(此即‘起因谬说’)”,“但是,研究起因显然决不可能解决对文学艺术作品这一对象的描述、分析和评价等问题”,故而外部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桐城派 文学艺术作品 叙述性 外部研究 韦勒克 文学自身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下载PDF
未定点的召唤(下)——沃尔夫冈·伊瑟的读者反应理论
6
作者 朱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8-40,共3页
“图式化视域”和“图式化体貌”这两个词在茵迦登那里都是同义词。按照茵迦登的看法,一件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既不是纯客观的,也不是纯主观的。他把文学作品分成几个层次:(一)字音之建立在字音基础上的语音结构层;(二)各种等级的意义单... “图式化视域”和“图式化体貌”这两个词在茵迦登那里都是同义词。按照茵迦登的看法,一件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既不是纯客观的,也不是纯主观的。他把文学作品分成几个层次:(一)字音之建立在字音基础上的语音结构层;(二)各种等级的意义单元层;(三)图式化视域或图式化体貌(Ansichten)及其连续系列层;(四)各种再现的客体及其变化层。这种层次差异使整个作品不是一种单一系统(montonic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定点 文学本文 读者反应理论 图式化 视域 沃尔夫 体貌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读过程 语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