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奏议文的演进与汉魏六朝文学变迁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勇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6-172,共7页
奏议文在秦代被视为"政事",到了汉末、建安时期随着经学衰落,这一文体获得了独立地位,并得到了当时文学批评者的关注。由于汉代儒学占据思想的中心,儒生是奏议文创作的主体,奏议文不可避免地受到儒学、经学的渗透与束缚,呈现... 奏议文在秦代被视为"政事",到了汉末、建安时期随着经学衰落,这一文体获得了独立地位,并得到了当时文学批评者的关注。由于汉代儒学占据思想的中心,儒生是奏议文创作的主体,奏议文不可避免地受到儒学、经学的渗透与束缚,呈现出"雅"的风貌。但在魏晋时期随着经学中衰与文学审美性的自觉,这一文体的风貌发生了转折,开始追求文学形式的"丽"。到了南朝随着对"辨体"意识及文学审美性的认知进一步增强,出现了重"文"轻"笔"的文体观念,属于"笔"体的奏议文文体品格出现了下降。纵观奏议文在汉魏六朝的文体演变,我们发现这都与汉魏六朝文学的变迁是合拍的,其背后是不同时代文学观念与文体意识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奏议文 文体独立 风格变化 品格下降 文学变迁
下载PDF
傅玄拟作与魏晋之际文学变迁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恩维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4期5-8,共4页
考察傅玄的模拟作品,能提请人们注意魏晋文学的血缘,管窥魏晋之际的文学变迁。入晋前,傅玄的拟赋旨在张扬儒家人生观和儒家文风,以对抗玄学人生观和玄学文风。拟骚和拟乐府之作则化俗为雅,重在以裨风教。傅玄通过自己的模拟,牵引着文学... 考察傅玄的模拟作品,能提请人们注意魏晋文学的血缘,管窥魏晋之际的文学变迁。入晋前,傅玄的拟赋旨在张扬儒家人生观和儒家文风,以对抗玄学人生观和玄学文风。拟骚和拟乐府之作则化俗为雅,重在以裨风教。傅玄通过自己的模拟,牵引着文学朝一条有别于建安、正始文学的路上走去,魏晋文学的变迁由此而始。入晋后,他则凭借文坛前辈的地位,通过制定礼乐和组织同题共作等活动,排摒玄风,推行儒家文风,从而实现了魏晋文风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玄 拟作 魏晋文风 文学变迁
下载PDF
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变迁及其价值功能再认识 被引量:1
3
作者 金雅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7-101,共5页
大众传媒时代及其社会特征使当前中国文学的形态和特征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与之相应的是文学功能的某种变迁。在文化产业和消费文化等文化生态下,我们更应关注文学价值和文学性问题,引导和坚守文学独特的美与韵致。
关键词 大众传媒 文学变迁 功能价值
下载PDF
抗日大背景下左翼文艺家的活动与左翼文学变迁——以抗战时期桂林文艺家群为例
4
作者 李建平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29-34,共6页
1936年,左联组织解散,左翼文学活动仍在延续。1937年后,左翼文艺家的活动融入了抗日救国的大潮流中,其活动依然十分广泛频繁,但文艺思想和外部特征均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以桂林文艺家群为例,抗日大背景下左翼文艺家的活动与左翼文学均... 1936年,左联组织解散,左翼文学活动仍在延续。1937年后,左翼文艺家的活动融入了抗日救国的大潮流中,其活动依然十分广泛频繁,但文艺思想和外部特征均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以桂林文艺家群为例,抗日大背景下左翼文艺家的活动与左翼文学均发生了重大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 左翼文艺家 桂林文艺家群 文学变迁
下载PDF
探究大众传播笼罩下的当代文学变迁
5
作者 杨琳 马俊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5年第3期28-29,共2页
当今大众传播已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文学与传播媒介之间相互作用,传播媒介的成熟发展已经对文学变迁产生深刻影响,文学的商业属性逐渐加强,文学关系产生新变化,使文学的产业化和媒体化成为当下文学的突出特征。
关键词 传播媒介 当代文学 受众 文学变迁 大众传播 当代 相互作用 商业属性 文学关系 突出特征
下载PDF
爱情主题:世纪文学变迁中的演进
6
作者 朱丽丽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8年第4期15-20,共6页
关键词 爱情主题 文学变迁 中国现代文学 个性解放 沈从文 爱情理想 爱情模式 知识分子 文本 社会革命
下载PDF
社会心理与文学变迁——文学的心理学解释之一
7
作者 干与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51-56,共6页
文学作品最初获得承认的原因是什么? 文艺思潮产生的最初诱因是什么? 推动文学创作不断发展,促进文学更新变迁的又是什么? 这是文学理论界历来极为关注的问题,也有不少研究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我国文论界,权威的解释是“社会进步决... 文学作品最初获得承认的原因是什么? 文艺思潮产生的最初诱因是什么? 推动文学创作不断发展,促进文学更新变迁的又是什么? 这是文学理论界历来极为关注的问题,也有不少研究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我国文论界,权威的解释是“社会进步决定”说,“社会生活的发展是文学发展的客观基础”,“文学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从终极意义上讲,“社会进步决定”说无疑是正确的,因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 文学变迁 心理学 文学艺术 社会生活 文学发展 文艺思潮 文学作品 文学创作 经济基础
下载PDF
奏议文的演进与汉魏六朝文学变迁
8
作者 屈海燕 《知与行》 2017年第5期90-90,共1页
王勇在《学术交流》2017年第3期撰文指出,奏议文属于臣下向君主的上书,这一文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在秦代被视为“政事”,并不具有独立的文体意义。到了汉末、建安时期,随着经学衰落,这一文体获得了独立地位,并得到了当... 王勇在《学术交流》2017年第3期撰文指出,奏议文属于臣下向君主的上书,这一文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在秦代被视为“政事”,并不具有独立的文体意义。到了汉末、建安时期,随着经学衰落,这一文体获得了独立地位,并得到了当时文学批判者的关注。由于汉代儒学占据思想的中心,儒生是奏议文创作的主体,奏议文不可避免地受到儒学、经学的渗透与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奏议 文学变迁 汉魏六朝 演进 《学术交流》 文体意义 汉代儒学 战国时代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学变迁
9
作者 李雨蒙 《中国民商》 2018年第2期78-81,共4页
现代文学可以影响人们的精神,影响我们的情感,更重要的还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学从题材上也更加多元化,青春文学、科幻文学、乡土文学等等都深刻地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变化与人们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文学 文学变迁 精神世界 现代文学 青春文学 科幻文学 乡土文学
下载PDF
刘勰的文学变迁研究概说
10
作者 吴景和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96-102,共7页
中国文学艺术变迁的研究,为时尚矣。先秦典籍《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上古文学艺术起源的推测了。两汉时,一些著名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都有此类议论。如郑玄在《诗谱序》中说:“欲知源流清浊之所处,则循其上下而省之。①”这种历史的具... 中国文学艺术变迁的研究,为时尚矣。先秦典籍《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上古文学艺术起源的推测了。两汉时,一些著名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都有此类议论。如郑玄在《诗谱序》中说:“欲知源流清浊之所处,则循其上下而省之。①”这种历史的具体的研究文学发展的原则,无疑是可取的。时至魏晋南北朝,便形成了研究热。挚虞的《文章流别论》、葛洪的《抱朴子》、沈约的《谢灵运传论》、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和肖子显的《文学传论》都是重要著作。其中,尤以刘勰的研究为出类拨萃。对上古文学的推断刘勰研究上古文学,依据的资料,主要见干《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经》、《吕氏春秋》、《列子》、《论衡》等著作。《文心雕龙》中推断上古文学的篇章,比较集中在《原道》、《时序》、《明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变迁 中国文学 文学 文心雕龙 诗经 屈原 诗歌创作 文学发展 吕氏春秋 刘勰
下载PDF
园林宴游与文学的生态变迁——以明清之际云间几社的文学活动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丽霞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8-96,共9页
本文将明清之际的文学嬗变置于晚明江南园林蓬勃兴建的文化背景下加以考察,认为晚明江南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江南士大夫竞筑私家园林,使晚明的园林宴游成为新时尚。明清之际,云间几社所倡导的文学复古即将园林宴游作为诠释策略。园... 本文将明清之际的文学嬗变置于晚明江南园林蓬勃兴建的文化背景下加以考察,认为晚明江南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江南士大夫竞筑私家园林,使晚明的园林宴游成为新时尚。明清之际,云间几社所倡导的文学复古即将园林宴游作为诠释策略。园林不仅为几社文士提供集会场所,而且提供社事所需及文集出版的全部费用。在此前提下,几社文士广事雅集,声应气求,揭橥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第三次高潮,并以大量的诗文创作从实践上挽救了晚明的文学危机。云间几社借助于园林建构了此际的文化理想并进而诠释了自己的文学使命,从而开启了清代文学的新局面。①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②谢桃坊《中国市民文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页238。③王顼龄《世恩堂诗集》卷一《城南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五》。④吴应箕《楼山堂集》卷二十四《夜饮杨维斗兼言别》,《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⑤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五"古园",中华书局,1987年版。⑥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记风俗",《中华野史·明朝卷三》。⑦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记风俗",《中华野史·明朝卷三》。⑧张瀚《松窗梦语》卷四"百工纪",中华书局,1985年版。⑨叶梦珠《阅世编》卷六"赋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⑩童巂《江南园林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753册,页3。(11)叶梦珠《阅世编》卷十"居第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12)何良俊《西园雅会集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一四二》。(13)王顼龄《世恩堂诗集》卷三《读史有感》,《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5》。(14)曹家驹《说梦》卷二"纪松江园亭之兴废",上海文明书局,民国14年(1925)石印本。(15)朱鹤龄《愚庵小集》卷九"同里顾氏梅林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影印本。(16)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五"记土木",《中华野史·明朝·卷三》。(17)叶梦珠《阅世编》卷十"居第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18)佚名《云间杂志》卷下,民国元年(1912)冰雪山房石印本。(19)佚名《云间杂志》卷下,民国元年(1912)冰雪山房石印本。(20)叶梦珠《阅世编》卷十"居第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21)曹家驹《说梦》二,上海文明书局,民国14年(1925)石印本。(22)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五"记土木",《中华野史·明朝·卷三》。(23)吴应箕《楼山堂集》卷二十五《丁太史亭成》,《续修四库全书·集部》。(24)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五"记土木",《中华野史·明朝·卷三》。(25)谭元春《游徐氏西园同林子丘茂之》,《谭元春集》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26)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五"记土木",《中华野史·明朝·卷三》。(27)吴应箕《楼山堂集》卷二十五,《续修四库全书·集部》。(28)张锡怿《沁园春·初秋饮许鹤沙观察园亭,和家砚铭作》,见《全清词》(顺康卷)。(29)何良俊《何翰林集》卷三《西园雅会集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一四二》。(30)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五"记土木",《中华野史·明朝卷三》。(31)张岱《陶庵梦忆》卷七"愚公谷",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32)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五"记土木",《中华野史·明朝·卷三》。(33)王顼龄《世恩堂诗集》卷一《城南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五》。(34)陈子龙《丙子(1636)九日雨中同客讌集邻汝楼》,《陈子龙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34)王顼龄《世恩堂诗集》卷一《长歌送顾子孝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五》。(36)李雯《蓼斋集》卷十四,顺治十四年(1657)刻本。(37)吴懋谦《芋菴二集》卷二《宋直方诏饮海间堂同子建、燕又、药园、文饶、宿来、洮侯、得仲、水甄、鹑中、辕生、古晋、听思、楚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二0七》。(38)宋懋澄《曾王父西庄公本传》,《九(?)集》卷六,《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39)李雯《蓼斋集》卷十四,顺治十四年(1657)刻本。(40)钱泳《履园丛话》卷二十"园林·丛溪园",《清代史料笔记丛刊》本。(41)王树棻等《罗店镇志》卷三"园林",光绪15年(1889)铅印本。(42)何良俊《何翰林集》卷二《春日思归用白傅体简旧游诸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一四二》。(43)吴梅村《寿王子彦五十诗》自注:"家有楼,名万卷。"《吴梅村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44)余怀《三吴游览志》"五月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45)吴梅村《送沈绎堂太史之官大梁》,《吴梅村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46)宋征璧《抱真堂诗稿·李舒章论诗》,民国间抄本。(47)李雯《蓼斋集》卷十四《十六夜偕闇公尚木及同社集饮》,顺治十四年(1657)刻本。(48)吴应箕《楼山堂集》卷二十一,《南都社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49)陈子龙自撰《年谱》,《陈子龙诗集》"附录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50)陈子龙自撰《年谱》"崇祯六年癸酉",《陈子龙诗集》"附录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51)徐闇公《钓璜堂存稿》卷三,金山姚氏怀旧楼民国15年(1926)刻本。(52)吴应箕《楼山堂集》卷二十一,《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53)王顼龄《世恩堂诗集》卷一《壬子孟秋送薛澱弟省试金陵》,《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五》。(54)李雯《蓼斋集》卷二十七,《疁城傅令融过斋头与同社夜集兼示沈彦深作》,顺治十四年(1657)刻本。(55)王顼龄《世恩堂诗集》卷一《仲冬朔日家大人招釜山先生雪峰苍水饮次韵答苍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五》。(56)《陈子龙诗集》附录二《卧子自撰年谱》"崇祯十一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57)吴梅村《彭燕又偶存草序》,《吴梅村全集》卷二十八,《吴梅村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58)石维昆《蓼斋集序》,见李雯《蓼斋集》,顺治十四年(1657)刻本。(59)张溥《七录斋诗文合集》卷一《云间几社诗文选序》,《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60)王澐《春藻堂讌集序》,转引自《陈子龙诗集》附录二《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61)王崇简《抱真堂诗稿序》,《青箱堂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03》。(62)田茂遇《水西近咏》,《四库未收辑刊·七辑·二三》。(63)《重刻云间三子新诗合稿序》,《云间三子新诗合稿》,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4)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中华书局,1961年版。(65)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中华书局,1961年版。(66)宋征壁《抱真堂诗稿》,民国间抄本。(67)杜骐徵等辑《几社壬申合稿》,《四库禁毁书丛刊》本。(68)田茂遇《水西近咏》,《四库未收辑刊·七辑·二三》。(69)吴梅村《宋直方<林屋诗草>序》,《吴梅村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70)叶梦珠《阅世编》卷八"文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71)《重刻云间三子新诗合稿序》,《云间三子新诗合稿》,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2)吴梅村《宋直方<林屋诗草>序》,《吴梅村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73)朱培高编著《中国古代文学流派辞典》,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页288。(74)顾景星《白茅堂集》卷三十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75)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页43。(76)全祖望《张尚书集序》,《鲒埼亭集外编》卷二十五,《四部丛刊》本。(77)宋琬《尚木兄诗序》,《宋琬全集》,齐鲁书社,2003年版。(78)吕留良《钞本晚村诗文集》,民国18年(1929)铅印本。(79)董以宁《顾天石诗集序》,《正谊堂文集》,《四库未收辑刊·七辑·24》。(80)沈德潜《清诗别裁》卷十一,商务印书馆《国学丛书》本。(81)《陈子龙诗集》"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82)宋琬《抱真堂集序》,《宋琬全集》,齐鲁书社,2003年版。(83)宋徵舆《云间李舒章行状》,《林屋文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二一五》。(84)吴梅村《梅存家藏稿》卷二八《傅石漪诗序》,《吴梅村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85)王嗣槐《桂山堂文选》卷三《与方渭仁书》,《四库未收辑刊·七辑·27》。(86)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三,《词话丛编》本。(87)杨钟羲《雪桥诗话初集》卷一,《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二十二辑》。(88)陈维崧《与宋尚木论诗书》,《陈迦陵文教》卷四,《四部丛刊》本。(89)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八,《词话丛编》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 园林宴游 文学变迁 云间几社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文学变迁”国际中青年学者宋代文学专题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九生 杨航琴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9-189,共1页
2016年9月10至11日,由《文学遗产》编辑部与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举办的“社会转型与文学变迁”国际中青年学者宋代文学专题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来自海内外三十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出席本次学术会议。
关键词 中青年学者 专题研讨会 宋代文学 文学变迁 社会转型 研讨会综述 国际 浙江工业大学
原文传递
重温史籍探究文学家族的流变--评《元代畏兀儿内迁文学家族变迁研究一以偰氏、廉氏家族为中心》
13
作者 刘向斌 张硕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目前学术界对于内迁色目人文学家族的研究成果还不多。延安大学文学院杨绍固博士(副教授)经过系统梳理存世文献,撰写成《元代畏兀儿内迁文学家族变迁研究--以偰氏、廉氏家族为中心》一书。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20年5月出版,共七... 目前学术界对于内迁色目人文学家族的研究成果还不多。延安大学文学院杨绍固博士(副教授)经过系统梳理存世文献,撰写成《元代畏兀儿内迁文学家族变迁研究--以偰氏、廉氏家族为中心》一书。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20年5月出版,共七章,论述了畏兀儿偰氏和廉氏家族的概况、文学交游、文学成就和其后世变迁情况。该书系统地梳理了高昌内迁畏兀儿偰氏、廉氏两个文学家族的存世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家族 畏兀儿 文学交游 文学成就 文学变迁 延安大学 高昌回鹘 变迁情况
下载PDF
从回到古代到走向世界——清代文学变迁的模式
14
作者 蒋英豪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74-279,共6页
清代是中国文学发展中一个重要而又值得注意的时期。说它重要,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不曾有另一个时期,可以容许那么多的文类,如古诗、律诗、词、曲、传奇、杂剧、小说、弹词、散文、骈文、文论等同时并存,而每种文类之内,又有不同风格共争长... 清代是中国文学发展中一个重要而又值得注意的时期。说它重要,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不曾有另一个时期,可以容许那么多的文类,如古诗、律诗、词、曲、传奇、杂剧、小说、弹词、散文、骈文、文论等同时并存,而每种文类之内,又有不同风格共争长短,其成就又不逊于每种文类的黄金时代。历史上也不曾有另一个时期,像清代那样,在那么短的时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小说 中国文学 文学变迁 走向世界 文学发展 鸦片战争 中国历史 清代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 世界化
原文传递
文化图影与中国现代文学变迁
15
作者 高秀川 《文艺评论》 CSSCI 2016年第3期98-102,共5页
晚清以降,中国社会在西风东渐的大潮中,固有文化传统的线性发展被空间一体化的趋势所打乱,从此进入了一个空前的中西交汇、古今碰撞的时代文化语境。一直以来,学界在认识、理解和陈述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动因时,念兹在兹的是西... 晚清以降,中国社会在西风东渐的大潮中,固有文化传统的线性发展被空间一体化的趋势所打乱,从此进入了一个空前的中西交汇、古今碰撞的时代文化语境。一直以来,学界在认识、理解和陈述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动因时,念兹在兹的是西方价值观念和文学理念的启蒙与激发——这当然是无可置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统 文学变迁 中国现代 西方价值观念 空间一体化 中国新文学 中国社会 文化语境
原文传递
先唐文学中的政治痕迹——论政治与先唐文学的变迁
16
作者 周洁花 《文教资料》 2013年第15期3-4,共2页
先唐时期文人热衷政治的传统已根深蒂固,参政辅政之风对先唐时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官场浮沉不仅影响了当时文人百姓的生活,而且让先唐文学作品带上了时代特色。重大政治事件对文学的大面积影响是无法忽视的。
关键词 先唐文学 参政辅政 文学变迁
下载PDF
独辟蹊径 务去陈言——评《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
17
作者 陈又钧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F002-F003,共2页
关键词 《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文学 文学作品 人物形象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红楼梦》 书评
下载PDF
当代亚文学的崛起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俊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60,共17页
信息媒介技术革命与现代商业消费文化的兴起,正在改变当代社会的文化景观,包括文学的存在方式。信息时代降临以来,正统文学日渐边缘化,但同时由于艺术与交流媒介之间的界限被重写,文学正在经历自书写文学以来最大的变迁。当代亚文学的崛... 信息媒介技术革命与现代商业消费文化的兴起,正在改变当代社会的文化景观,包括文学的存在方式。信息时代降临以来,正统文学日渐边缘化,但同时由于艺术与交流媒介之间的界限被重写,文学正在经历自书写文学以来最大的变迁。当代亚文学的崛起,便是这一文学变迁的重要表征。理论界记录亚文学现象,既是对历史档案的保存,也是对当代文学深刻转型的见证。厘清当代"亚文学"概念,在当代文学的知识谱系中定位亚文学,奠立其文学理论基础,分析亚文学的具体特征,是亚文学研究第一步需要解决的工作。对亚文学特征的分析,本文首先侧重从媒介载体的发展探讨其表现形式的变迁,然后再分别探讨亚文学中的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关系及其风格,亚文学的功能特征及其生存状态,商业社会中市场与消费对亚文学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文学 文学 新媒体 文学变迁
下载PDF
论蔡邕与汉魏文学观念之禅代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济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蔡邕的文学观念与他的人生经历,反映出东汉晚期各种社会因素的变化。蔡邕早期笃嗜儒学学说,执意维护文学观念的经学价值与正统性,但经历了各种人生磨难后,其文学观念发生变化,形成了发愤著书与抒写真情的文学观念。他的碑志文写作也折... 蔡邕的文学观念与他的人生经历,反映出东汉晚期各种社会因素的变化。蔡邕早期笃嗜儒学学说,执意维护文学观念的经学价值与正统性,但经历了各种人生磨难后,其文学观念发生变化,形成了发愤著书与抒写真情的文学观念。他的碑志文写作也折射出文学审美观念的渐变。蔡邕文学观念的禅代,成为汉魏之际文学观念变化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时代 蔡邕经历 发愤著书 文学变迁
下载PDF
《变迁中的美国文学》中的新文学史观
20
作者 程锡麟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24年第2期144-156,共13页
十卷本的《变迁中的美国文学》涵盖了1910至2010年美国文学文化的发展进程。本文通过评介这套大型文学断代史的基本内容,总结它的主要特点,将它与传统文学史及新文学史的代表性著作进行比较,指出该套书采用20世纪后期以来的批评理论和方... 十卷本的《变迁中的美国文学》涵盖了1910至2010年美国文学文化的发展进程。本文通过评介这套大型文学断代史的基本内容,总结它的主要特点,将它与传统文学史及新文学史的代表性著作进行比较,指出该套书采用20世纪后期以来的批评理论和方法,以多元化、差异性和包容性的新文学史观为指引,对一百年来美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及其社会历史语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析,展现了这一时期美国文学变迁的全景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迁中的美国文学 基本内容 主要特点 文学史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