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梦阳与歙县商人交往的文学史意义
1
作者 陆煜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7期103-106,共4页
以李梦阳与歙县商人的交往为研究对象,考察李梦阳与歙县商人交往的文学史意义:李梦阳与南方士人的交往及别集在南方地区刻印扩大了其影响范围、促进了李梦阳文学新思想的提出、促成其诗歌的日常化和对墓志铭书写的突破;歙县商人诗作则... 以李梦阳与歙县商人的交往为研究对象,考察李梦阳与歙县商人交往的文学史意义:李梦阳与南方士人的交往及别集在南方地区刻印扩大了其影响范围、促进了李梦阳文学新思想的提出、促成其诗歌的日常化和对墓志铭书写的突破;歙县商人诗作则受李梦阳影响师法唐代,与李梦阳的交往促使他们之间互相认识、诗酒酬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梦阳 歙县商人 文学交往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元代偰氏家族的文学史意义
2
作者 杜瑶瑶 《人文论丛》 2023年第1期322-331,共10页
元代西域色目偰氏家族认同并向往中原文化,接受华夏民族正统意识,他们完全融入元代士人群体,与各族文士交游广泛,对元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和构建同样作出了重要贡献。偰氏家族享受尊荣时间之长,史所罕有,偰氏三代共有六十余人在元朝... 元代西域色目偰氏家族认同并向往中原文化,接受华夏民族正统意识,他们完全融入元代士人群体,与各族文士交游广泛,对元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和构建同样作出了重要贡献。偰氏家族享受尊荣时间之长,史所罕有,偰氏三代共有六十余人在元朝为官,为中原仕宦大家族。偰氏族人恪守礼法,尊崇忠、贞、孝三节,偰氏子弟多以科举入仕,能诗书,在政坛和文坛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偰氏家族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背影》的美学价值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林道立 张王飞 吴周文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2,共6页
鉴于有人建议从中学教材中删除《背影》并引起争论,有必要重新认识这篇文学经典。从"距离"、"朦胧"、"复调"等美学原则的视角看,《背影》是"大美无言"的极品;从新文学初期抒写血缘亲情的人性... 鉴于有人建议从中学教材中删除《背影》并引起争论,有必要重新认识这篇文学经典。从"距离"、"朦胧"、"复调"等美学原则的视角看,《背影》是"大美无言"的极品;从新文学初期抒写血缘亲情的人性母题与对现当代散文创作的深远影响两个方面看,《背影》同样是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背影》 美学价值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唐代访书活动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夏平 王玉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24-28,共5页
唐代重视文化建设,搜访逸书作为文馆重要职能之一,活动频繁。图书使或图籍采访者从京城到全国各地的搜书过程,推动强弱势文化区域之间的交流沟通。期间发生的各种学术和文学活动,丰富了文学发展史的内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唐代文馆 文士 访书活动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唐传奇中侠女形象精神风貌及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陆学莉 黄小妹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4-76,136,共4页
唐传奇中有很多侠女形象。这些侠女形象表现出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个性张扬,敢爱敢恨;性格刚烈、机智果断;武艺高强、功成身退,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洒脱豪迈的气质。这些侠女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意义非凡,形成了侠女形象创作... 唐传奇中有很多侠女形象。这些侠女形象表现出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个性张扬,敢爱敢恨;性格刚烈、机智果断;武艺高强、功成身退,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洒脱豪迈的气质。这些侠女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意义非凡,形成了侠女形象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期,在许多方面为后世侠女形象的塑造开了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传奇 侠女形象 精神风貌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白居易的“九老会”及其文学史意义——以宋人对“九老会”的仿慕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再林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9-132,共4页
唐朝武宗会昌五年(845年),74岁的白居易在洛阳与胡杲等六位年纪在70岁以上的致仕官员举行"七老会",后又增李元爽与僧如满二人,遂称"九老会"。白居易的"九老会"是中唐以来士人追求以闲旷心态为官处世的风... 唐朝武宗会昌五年(845年),74岁的白居易在洛阳与胡杲等六位年纪在70岁以上的致仕官员举行"七老会",后又增李元爽与僧如满二人,遂称"九老会"。白居易的"九老会"是中唐以来士人追求以闲旷心态为官处世的风气的一种反映,同时也成了文学史上的一段风流佳话,引起了后人的纷纷仿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宋代士人举行了很多仿慕"九老会"的集会,围绕这些集会产生了一大批以次韵酬唱为主要形式、风格闲适的诗歌,这些诗歌实际上属于"白体"范畴,为宋代诗坛增添了一份特有的闲适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九老会” 文学史意义 宋代
下载PDF
近现代作家职业化转变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春雨 刘勇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8-64,共7页
中国近现代作家的职业化转变,是一个具有独特历史意义的标志性历程。同时,这一历时近半个世纪的转变,也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生存形态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文学中心的移位、通俗文学与新文学的并行、职业作家的... 中国近现代作家的职业化转变,是一个具有独特历史意义的标志性历程。同时,这一历时近半个世纪的转变,也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生存形态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文学中心的移位、通俗文学与新文学的并行、职业作家的自由与压力等等文学史现象的发生、发展与演变,无不与作家的职业化心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 作家 职业化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论汉武帝《景星》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龙文玲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98,共8页
本文运用文献考据法对汉武帝《景星》的作年与主旨进行考证,认为《景星》作于元鼎四年;《景星》和《宝鼎》是同一首歌诗;《景星》的主旨不是游仙,而是借颂祥瑞祈求平息水患以获丰年,反映了汉武帝对民生的关注。《景星》在内容、体式与... 本文运用文献考据法对汉武帝《景星》的作年与主旨进行考证,认为《景星》作于元鼎四年;《景星》和《宝鼎》是同一首歌诗;《景星》的主旨不是游仙,而是借颂祥瑞祈求平息水患以获丰年,反映了汉武帝对民生的关注。《景星》在内容、体式与风格上皆突破了以往祀神诗的陈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景星》 作年 主旨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论“入兴贵闲”的文本语境、人文价值及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吴中胜 范春玲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多年来,学者们对《文心雕龙》的"入兴贵闲"说多有歧解。我们主张从文本语境中来理解刘勰为何提出这一主张。受禅玄文化融合的影响,魏晋南北朝士人放身山水成一时风气。刘勰提出"入兴贵闲",也是这一时期人文思潮流... 多年来,学者们对《文心雕龙》的"入兴贵闲"说多有歧解。我们主张从文本语境中来理解刘勰为何提出这一主张。受禅玄文化融合的影响,魏晋南北朝士人放身山水成一时风气。刘勰提出"入兴贵闲",也是这一时期人文思潮流变的生动反映。人生要有闲心,作家要有闲情,文学需要闲美。文学不仅要关心军国大事,有关风教,也要以赏玩之心去体悟天地万物,要言说一切能够感发生命的自然风物。从更长远的文学史视角来看,我们更能感受到刘勰理论主张的开创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兴贵闲 文心雕龙 文本语境 人文价值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歇斯迭里”的文学史意义——郭沫若的自我定位与我们对郭沫若的定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怡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2-84,共3页
2008年,是郭沫若逝世30周年。30年来,随着社会学术思想领域的日趋活跃,关于郭沫若研究的学术纷争也不断产生,近年来更是形成了观点截然对立的状况--拥护者竭力论证和维护其革命文化旗帜的地位,反对者则列举其为文与为人的不足,对其极力... 2008年,是郭沫若逝世30周年。30年来,随着社会学术思想领域的日趋活跃,关于郭沫若研究的学术纷争也不断产生,近年来更是形成了观点截然对立的状况--拥护者竭力论证和维护其革命文化旗帜的地位,反对者则列举其为文与为人的不足,对其极力否定。其实,作为"人"的郭沫若,"既不像天使那样纯洁,也不像魔鬼那样邪恶,无论是对其神圣化,抑或妖魔化,都是对真实郭沫若的一种遮蔽"。从这一立场出发,本刊约请了几位郭沫若研究方面的专家,分别就目前郭沫若研究存在的问题、郭沫若的自我定位与我们对郭沫若的定位、郭沫若的性格侧面、郭沫若研究的双重祛魅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还原作为"人"的郭沫若与作为学术对象的郭沫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研究 文学史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主流意识形态 无所适从 “流言” 民间话语 文学
下载PDF
人生隐喻与语言维度的生成——论“诗化小说”的语言形态及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席建彬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6-71,共6页
"诗化小说"构建了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符号系统,其内在的价值规约在于诗性的人生意义,形态上则表现为歌唱性的语言节奏、意象性的空间想象、超越性的隐喻意义等多元旨向。一定程度上,这形成了小说语言向深层意义运动和达成诗... "诗化小说"构建了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符号系统,其内在的价值规约在于诗性的人生意义,形态上则表现为歌唱性的语言节奏、意象性的空间想象、超越性的隐喻意义等多元旨向。一定程度上,这形成了小说语言向深层意义运动和达成诗学机制,而探讨、辨识这一问题,对于认清"诗化小说"乃至现代小说语言的维度,深化、丰富现代小说形式研究的人文深广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化小说 语言维度 诗性人生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民国文论建设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健 任传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9-133,共5页
民国文论的建设与发展,受到现代西方文化、文学及其理论思潮和明清以来的文艺变革思潮的双重影响,在整个建设理念和体系构建上,确立了以"人的文学"为理论基点和价值原则的"大文论"格局,通过对文论的范式、话语、路... 民国文论的建设与发展,受到现代西方文化、文学及其理论思潮和明清以来的文艺变革思潮的双重影响,在整个建设理念和体系构建上,确立了以"人的文学"为理论基点和价值原则的"大文论"格局,通过对文论的范式、话语、路径、策略、规则等方面的探讨,建立起了一种以现代性价值为内涵的"崇高"类型的理论构架。民国文论开辟了中国文论发展的新纪元,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文论建设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汉魏六朝仙歌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振华 周龙霞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7,共5页
汉魏六朝仙歌是中古道教文学的重要文体形式,构成中古道教文学史的诗史分支;汉魏六朝仙歌以其独具的宗教旨趣、审美旨趣、艺术旨趣影响中古文人的生命意识、美学意识和文学意识,推动了传统文学史与道教文学史的平行发展。
关键词 汉魏六朝 仙歌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写作的叛徒——论夏宇诗歌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金城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86,共10页
从1984年诗集《备忘录》至2013年《88首自选》,夏宇的现代汉诗写作一直在随心所欲地背叛既有的诗学理论和美学规范,肆无忌惮地挑战读者的阅读经验和接受极限,天马行空地拓展诗歌写作的边界以及探求诗歌艺术的多种可能性,在破坏中重构现... 从1984年诗集《备忘录》至2013年《88首自选》,夏宇的现代汉诗写作一直在随心所欲地背叛既有的诗学理论和美学规范,肆无忌惮地挑战读者的阅读经验和接受极限,天马行空地拓展诗歌写作的边界以及探求诗歌艺术的多种可能性,在破坏中重构现代汉诗新的美学原则和逻辑秩序,以其智性游戏的艺术精神建起了个人的诗歌王国。本文以夏宇30年的整体诗歌写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对夏宇诗歌内在的创造精神、外在的形式革命及其文学史意义进行诠释与"破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宇诗歌 创造精神 文体革命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论汉武帝《李夫人赋》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龙文玲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2-135,共4页
汉武帝《李夫人赋》并非如学术界所说的作于元鼎四年或元鼎六年,而是作于元封三年之后、太初元年之前。《李夫人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悼亡赋,其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在赋史上有开拓意义。
关键词 汉武帝 《李夫人赋》 作年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中国文化界最值得尊敬的人——郑振铎文学史意义再认识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福康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8-84,共7页
今年是郑振铎先生诞辰110周年,逝世50周年。由于他为人正直,遇事敢言,却又不事张扬,淡泊名利,导致不仅在生前遭到一些人的攻击,身后也不乏对其的无知或偏见。即如现在。也有很多人对他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未能予以充分认识,例如,曾... 今年是郑振铎先生诞辰110周年,逝世50周年。由于他为人正直,遇事敢言,却又不事张扬,淡泊名利,导致不仅在生前遭到一些人的攻击,身后也不乏对其的无知或偏见。即如现在。也有很多人对他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未能予以充分认识,例如,曾有几个单位召开过专门研究“文学研究会”的大型学术会议.会议总结中却连郑振铎的名字也不提:有国家级博物馆专门集中树立“现代文学大师”的塑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意义 郑振铎 中国文化 诞辰110周年 再认 尊敬 最值 文学研究会
下载PDF
论明清小说中的“双城记”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葛永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5-94,共10页
明清小说在对发生于某一重要城市中的故事情节展开细致描绘时,经常会有另一重要城市的空间叙事与之对应和参照,从而形成彼此关联、相互映照的“双城叙事”现象。明清小说中多有此类“双城记”,并形成了轮替演进、前后接续的序列。特择... 明清小说在对发生于某一重要城市中的故事情节展开细致描绘时,经常会有另一重要城市的空间叙事与之对应和参照,从而形成彼此关联、相互映照的“双城叙事”现象。明清小说中多有此类“双城记”,并形成了轮替演进、前后接续的序列。特择取三个阶段的六组“双城”即明代至清中期的汴梁与杭州、北京与南京、苏州与扬州,晚清的扬州与上海、上海与广州,清末民初的北京与上海为主要对象,分析“双城记”的主要意涵与表现形态,进而将之视为整体,从归类视角、文学走廊和演进机制的角度探究其形成机理,最后就文学史之演进、小说地图之建构、古今文学之嬗变、中外文学史之互鉴等方面揭示其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双城记 文化机理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论冯骥才小说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勇 《云梦学刊》 201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冯骥才的小说创作包含了独特的中国文学现代性意义,是新时期文学回归和复兴"五四"文学精神的表征,也是冯骥才文化精英意识的体现。但冯骥才小说的民间文化定位表明了他对中国文学更深远的文化传统的回归,冯骥才的这种小说创... 冯骥才的小说创作包含了独特的中国文学现代性意义,是新时期文学回归和复兴"五四"文学精神的表征,也是冯骥才文化精英意识的体现。但冯骥才小说的民间文化定位表明了他对中国文学更深远的文化传统的回归,冯骥才的这种小说创作道路极具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骥才 现代性 民间文化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在融合和创新中迈向经典——重读《活着》并论余华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贺仲明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4,共7页
在当前中国文学中,余华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存在。一方面,他得到的官方荣誉很有限,包括最有分量的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至今都与他无缘;但另一方面,他又得到民间和读者的高度认可。特别是其代表作《活着》,曾获得国外和台港地区的多个重... 在当前中国文学中,余华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存在。一方面,他得到的官方荣誉很有限,包括最有分量的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至今都与他无缘;但另一方面,他又得到民间和读者的高度认可。特别是其代表作《活着》,曾获得国外和台港地区的多个重要奖项,读者数量更长居国内文学作品前列,“从《活着》发表以来,这部小说在中国大陆的简体字发行量,保守估计已达八百万册之巨,创造了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的销售奇迹”,a从而使余华成为国内纯文学界为数不多的依靠创作致富的作家。值得指出的是,余华作品虽然畅销,但却没有任何人质疑它们的纯文学性质,几乎所有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都将余华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对其文学地位予以较高评价。可以说,《活着》和余华已经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一个颇为特别的文学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余华还处在创作的盛年,《活着》问世也只有20多年时间,但对这部正在经典化过程中的作品进行重读,并对余华的文学史价值进行深入探究却很有必要。就我个人的理解,余华和《活着》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多方面的融合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活着》 鲁迅文学 茅盾文学 文学史意义 余华 读者数量 文学作品
下载PDF
汤显祖“唯情”文学观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左其福 《求索》 CSSCI 2004年第9期205-207,共3页
汤显祖是明代言情文学思潮中的突出代表 ,尽管他的“唯情”论具有一些它自身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 ,但这一理论的文学史意义仍是十分明显的。首先 ,它在高扬情感本体、强调文学情感本质的同时 ,大大拓宽了“情”的内涵。其次 ,它为各类文... 汤显祖是明代言情文学思潮中的突出代表 ,尽管他的“唯情”论具有一些它自身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 ,但这一理论的文学史意义仍是十分明显的。首先 ,它在高扬情感本体、强调文学情感本质的同时 ,大大拓宽了“情”的内涵。其次 ,它为各类文体 ,特别是戏曲、小说、散文等的发展与勃兴开拓了新的理论视野。最后 ,它在使我国的古典文学摆脱外在的道德伦理苛求 ,切实深入人们的心灵世界等诸多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唯情论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