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史知识二分法及其意义——以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为中心
1
作者 魏韶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62,共5页
进入新时期以来,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各种新提法、新理论、新模式不断涌现,这使该学科成为此一时期各人文学科中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另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和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譬如,学术研究中的"空洞现象",课... 进入新时期以来,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各种新提法、新理论、新模式不断涌现,这使该学科成为此一时期各人文学科中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另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和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譬如,学术研究中的"空洞现象",课堂教学中对文学审美性、感受性的漠视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当从"知识论"角度设法。把笼统的文学史知识进行知识类型学的再分对研究与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类型 文学史知识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载PDF
古诗文教学中丰富学生文学史知识浅议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海燕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29,共3页
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丰富学生对文学史知识的了解,如导入铺垫、补充资料、比照研读、群文教学、课外助读等,这些方法形式多样,教学效果明显。
关键词 文学史知识 民族文化 方法 丰富
下载PDF
略谈《外国文学史》的重新书写
3
作者 丰云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8年第5期108-109,共2页
“外国文学史”是本专科院校里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作为向学生介绍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学发展历史的课程,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时空跨度也非常大。可以说,这是一个学生张望世界的窗口。学生通过这扇窗子看到的风景,将直接... “外国文学史”是本专科院校里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作为向学生介绍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学发展历史的课程,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时空跨度也非常大。可以说,这是一个学生张望世界的窗口。学生通过这扇窗子看到的风景,将直接决定他们对世界文学和文化的认知。因此,使学生能够获得尽可能真实、系统、广博的外国文学史知识,从而形成有深度的文学观念,就是外国文学史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史 书写 世界文学 基础课程 文学史知识 语言文学 专科院校 发展历史
下载PDF
文本阅读能力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 被引量:17
4
作者 贺仲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9-202,共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中文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开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学生能力培养、基本方法训练等方面的缺失甚或误导也将导致学生今后学术研究的非规范行为。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整个...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中文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开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学生能力培养、基本方法训练等方面的缺失甚或误导也将导致学生今后学术研究的非规范行为。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问题业已引起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界的关注和反思。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学科的性质定位、教学专业性、文本阅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而切实的解决,将会对整个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教学 文本阅读 阅读能力 中国 文学史知识 “后现代” 不合时宜 学术期刊 文化批判 文化思潮
下载PDF
作为“纪程碑”的开明版“新文学选集”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改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75,共30页
本文介绍新中国第一套现代作家选集开明版“新文学选集”的出版缘起,“组织化”的编选方式,以及旨在传布新文学史知识的“编辑凡例”。以赵树理入选“新文学选集”为个案,展示建国初期主流意识形态对“五四”新文学及解放区文学与新中... 本文介绍新中国第一套现代作家选集开明版“新文学选集”的出版缘起,“组织化”的编选方式,以及旨在传布新文学史知识的“编辑凡例”。以赵树理入选“新文学选集”为个案,展示建国初期主流意识形态对“五四”新文学及解放区文学与新中国文学的关系的理解。通过分析“新文学选集”序言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作家对旧作的“过滤”和“修改”等典型景观,来展现在新的文艺政策规范下,编选者(作家)对作家形象的塑造和新文学传统的打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 开明版 选集 “批评与自我批评” 现代作家 主流意识形态 文学史知识 解放区文学 中国文学 建国初期
下载PDF
学科史的梳理与反思——《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引言
6
作者 温儒敏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3,共3页
关键词 文学学科 概要 学科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 引言 反思 高年级学生 历史与现状 现代文学史 文学史知识 作家作品 文学创作 研究生 中文系 专业 本科 同学 讲述 引导 学习
下载PDF
课堂教学要凸显文本的文学性
7
作者 王鹏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第12期81-82,共2页
现代教育中愈来愈倡导要凸显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性,对于语文学科,在教学中,教师更是尊崇叶圣陶的观点:“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或缺的工具,所以,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形成应用语文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生活化越来越高涨的时候,广... 现代教育中愈来愈倡导要凸显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性,对于语文学科,在教学中,教师更是尊崇叶圣陶的观点:“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或缺的工具,所以,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形成应用语文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生活化越来越高涨的时候,广大教师还是要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语文学科的本质,将语文教学指向对文学史知识、文学理论、文学鉴赏的挖掘上,这些知识将直接凸显语文学科的文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文学 文学 教学生活化 文学史知识 文本 语文教学 现代教育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断代与当下文学的现状 被引量:2
8
作者 丁帆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9,共7页
一、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断代问题的思考 我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前两年,就是2009年现代文学的年会上,做了一个主题发言,那个主题发言就是这个题目,实际上是想让我们的治史观念回到文学史知识的常识中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如果从20... 一、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断代问题的思考 我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前两年,就是2009年现代文学的年会上,做了一个主题发言,那个主题发言就是这个题目,实际上是想让我们的治史观念回到文学史知识的常识中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如果从20世纪40年代零散的研究开始,到现在已经将近80年了,80年来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始终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断代的问题。我在2009年就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断代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2009年 现状 文学史知识 辛亥革命 40年代
原文传递
《大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9
作者 郭莉 《纺织教育》 2001年第4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大学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作用 文化精神 审美体验 文学史知识
下载PDF
评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第三版)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德发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205,共4页
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与编修的学者,一代复一代,有成就、有建树者大有人在;然而能像黄修己先生这样始终热爱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半个多世纪里不论逆境或顺境都痴心不改地讲文学史、编文学史、研究文学史、重写文学史,且取得蜚... 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与编修的学者,一代复一代,有成就、有建树者大有人在;然而能像黄修己先生这样始终热爱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半个多世纪里不论逆境或顺境都痴心不改地讲文学史、编文学史、研究文学史、重写文学史,且取得蜚声中外骄人成绩的学者,并不多见。他心甘情愿地为基础课教学奉献才干和智慧,一遍遍地讲课,一滴滴地积累,其文学史知识如同滚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结实。他所编写的教材成为反复讲授、反复探索、反复实践基础上的独创之作;也就是从教学需要出发对原始资料进行潜心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黄修己 现代文学史教学 第三版 重写文学史 基础课教学 文学史知识 原始资料
原文传递
从文化的视角研究赋学——读《赋体文学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祁国宏 《书品》 2006年第3期68-70,共3页
举凡稍具文学史知识者,对赋体文学往往有两点印象:一是赋体文学乃中国文学独有之品种,二是赋体作品研读不易理解颇难。为了让这独具汉文化特色的赋学散发光彩,许结教授一门心思扑在这门在外人看来既高深又清冷的学问上,经年忘返,... 举凡稍具文学史知识者,对赋体文学往往有两点印象:一是赋体文学乃中国文学独有之品种,二是赋体作品研读不易理解颇难。为了让这独具汉文化特色的赋学散发光彩,许结教授一门心思扑在这门在外人看来既高深又清冷的学问上,经年忘返,孜孜以求。正是因了这种对赋体文学的沉潜痴迷和研究热情,他先后完成了《中国辞赋发展史》(与郭维森合著)和《中国赋学历史与批评》两部专著。同时,在繁重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余,许结教授每年都有十数篇探究赋体文学的学术论文发表,在赋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颇为赋学研究同道所膺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体文学 文化阐释 赋学 中国文学 文学史知识 赋体作品 文化特色 教学工作 论文发表 发展史
原文传递
中文系应当有“文气” 被引量:10
12
作者 温儒敏 《文史知识》 2008年第8期4-7,共4页
现在的情况是,学生读了几年中文系,知道一些文学史知识,也学会用一些理论套式分析文学,但没有文学的感悟力,甚至没有文学的爱好。从每年报考研究生的生源情况可以看出,“文气”不足。如果我们办的中文系没有“文气”,培养的学生... 现在的情况是,学生读了几年中文系,知道一些文学史知识,也学会用一些理论套式分析文学,但没有文学的感悟力,甚至没有文学的爱好。从每年报考研究生的生源情况可以看出,“文气”不足。如果我们办的中文系没有“文气”,培养的学生也没有“文气”,甚至写作都不过关,那就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有关专家急切呼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气” 中文系 文学史知识 应当 生源情况 感悟力 研究生 学生
原文传递
什么“现代性”,如何“压抑”——评王德威的“被压抑的现代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江腊生 《中国文学批评》 2017年第4期108-114,共7页
近年来,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研究如火如荼。革命的、启蒙的、审美的、传统的、先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每一个话题,几乎都离不开"现代性"范畴。现代性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但现代性的缘起和真正内涵,却众说纷纭。王德威在... 近年来,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研究如火如荼。革命的、启蒙的、审美的、传统的、先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每一个话题,几乎都离不开"现代性"范畴。现代性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但现代性的缘起和真正内涵,却众说纷纭。王德威在"被压抑的现代性"的相关论述中,借用自身丰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知识,对晚清小说的四大文类进行了精彩的解读与分析,在此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王德威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文学现代性 文学史知识 文学理论 晚清小说 革命
原文传递
语文课型分类--兼谈课型与培养语文素养的关系(下)
14
作者 罗晓晖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2年第16期42-44,共3页
文学史课文学史课的价值是确定单元内各文本的文学史意义,深化对文学以及文学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的理解。文学史课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的,通常是独立安设的。假如评价鉴赏课需要相关的文学史知识,那么,文学史课的内容可以合并到评价鉴赏... 文学史课文学史课的价值是确定单元内各文本的文学史意义,深化对文学以及文学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的理解。文学史课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的,通常是独立安设的。假如评价鉴赏课需要相关的文学史知识,那么,文学史课的内容可以合并到评价鉴赏课中,在此情况下文学史课即可取消,因为相关教学任务已经被评价鉴赏课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赏课 教学任务 文学史意义 培养语文素养 谈课 语文课型 单元内 文学史知识
下载PDF
The Animals of China in the Eighteenth-Century British Imagination
15
作者 Jane Spencer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5年第2期167-177,共11页
In eighteenth-century Britain, knowledge about animal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as rapidly increas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what the British knew and imagined about the animals of China from reading the works of Europe... In eighteenth-century Britain, knowledge about animal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as rapidly increas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what the British knew and imagined about the animals of China from reading the works of European travellers and natural historians. Whereas the animals of Africa and America served to foster a growing sense of European mastery of less civilized parts of the world through trade and possession, those of China were understood as embedded in a highly advanced civilization and therefore as sources of knowledge about that civiliza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way in which British understandings of China were mediated through accounts of Chinese animals and of human-animal relations in China. Looking at works of popular natural history and at Oliver Goldsmith's fictional letters of a "Chinese philosopher" in The Citizen of the World (1762), I argue that the animals of China bore several messages about their country. Focusing on the particular examples of the golden pheasant, the horse, the cormorant, and the cat, I suggest that British writing about Chinese animals served as a way of expressing mixed feelings about the value of advanced civilizations, whether Chinese or Europ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history ENLIGHTENMENT Buffon Du Halde Goldsmith ANIMALS CORMORANT Cat HORS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